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5450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

“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文不值的天空。

”皮洛夫针对的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法国英国

B.法国意大利

C.波兰英国

D.比利时西班牙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达德国在殖民体系下受到排斥的不满,因为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分割了海洋权益和殖民地,德国得到的殖民地太少,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德国在欧洲大陆争霸的对手是法国;英国是德国争霸世界的主要竞争对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故这两个国家分别是法国英国,故A正确;一战前,德国和意大利结成了军事同盟,故排除B;波兰、比利时、西班牙实力不足以与德国争霸,排除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文不值的天空。

”联系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分析解答。

2.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勋爵说道:

“整个欧洲的灯光都在熄灭,我们此生将不会再看到它们亮起来了。

”格雷勋爵这句话针对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俄国的十月革命

C.德奥建立军事同盟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格雷勋爵这句话针对的是首先爆发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正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1879年德奥建立军事同盟,1907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4年”“整个欧洲的灯光都在熄灭”,联系所学第一次时间大战的史实分析解答。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次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该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东普鲁士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一一坦克,故B正确;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用汽车运送军队的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东普鲁士战役打了两次,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ACD都不符合“英军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故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英军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联系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战役的特点分析解答。

4.以下为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单位:

百万吨)

1914年8月

1914年9月

1917年4月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19

21

16

25

58

16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1917年双方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意大利的倒戈

②美国的参战

③俄国退出一战

④英国的海上封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意大利是同盟国成员,一战期间意大利倒戈削弱了同盟国的力量,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①正确;1917年美国参与协约国方面的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②正确;到 1916 年初,英国对德国的海上封锁优势在逐步显现,德国与欧洲以外的贸易几乎断绝,来自海外的肉类供应量持续减少,粮食也不能自给自足,严重地削弱了德国的力量,④正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不能说明表格信息1917年协约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大增,排除③;故选A。

5.列宁曾经提出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

一战期间,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德国的

A.二月革命

B.四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十一月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战带来了交战国的经济政治危机,必然发生革命运动,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十一月革命使德国统治集团瓦解,起到了制止战争的作用,故D正确;ABC都发生在俄国一战期间,不符合“德国”,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是德国的”,联系一战德国失败的国内背景分析解答。

6.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以下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与挑战“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无关,排除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削弱了欧洲的力量,②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打击了欧洲殖民势力,③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欧洲的实力相对削弱,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是一个挑战,④正确;故选D。

7.巴黎和会期间,虽然出席和会的有27个国家之多,但实际操纵会议的是所谓的“三巨头”,“三巨头”指的是

A.威尔逊克里孟梭劳合·乔治

B.威尔逊克里孟梭张伯伦

C.威尔逊克里孟梭丘吉尔

D.威尔逊克里孟梭罗斯福

【答案】A

【解析】

【详解】巴黎和会期间,实际操纵会议的是“三巨头”,“三巨头”指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故A正确;张伯伦、丘吉尔、罗斯福没有参加巴黎和会,排除B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巴黎和会期间”“实际操纵会议的是所谓的‘三巨头’”,联系所学巴黎和会的史实分析解答。

8.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写道:

“福煦元帅要求今后法国的边界必须延至莱茵河;德国必须解除武装;其军事体制必须瓦解;它的要塞必须拆毁;德国会变得赤贫;它得负担难以计算的战争赔款……根据《凡尔赛和约》有关领土的条文,德国的领土实际上原封未动,它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单一民族的国家。

福煦元帅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之后,十分精确地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丘吉尔认为福煦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

A.《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埋下世界二十年后冲突的种子

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不够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卷土重来的种子

C.《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于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民族复仇的种子

D.《凡尔赛和约》体现了过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埋下新的世界大战的种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根据《凡尔赛和约》有关领土的条文,德国的领土实际上原封未动,它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单一民族的国家”可知,丘吉尔认为对德国的惩罚不够严厉,德国实力尚存,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卷土重来的种子,故B正确,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凡尔赛和约》的帝国主义的本质,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民族自决原则,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根据《凡尔赛和约》有关领土的条文,德国的领土实际上原封未动,它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单一民族的国家”,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凡尔赛和约》的影响分析解答。

9.劳合·乔治说:

“德国人民已经无疑地证明,他们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力量的民族之一,但他们竟然被许多小国所包围,而这些小国中,许多国家的人民过去从来没有组织过一个稳固的政府,他们每个国家却都拥有人数众多的德国人,而这些德国人吵闹着要和自己的祖国合并,我想象不出还会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能成为将来产生战争的理由了。

”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A.凡尔赛体系存在严重不稳定性

B.新国家的诞生出现了新的矛盾

C.凡尔赛体系会受到冲击和挑战

D.民族自决原则并没有真正实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他们每个国家却都拥有人数众多的德国人,而这些德国人吵闹着要和自己的祖国合并,我想象不出还会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能成为将来产生战争的理由了”表明凡尔赛体系潜伏着战争的危机,存在严重不稳定性,凡尔赛体系会受到冲击和挑战,A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他们每个国家却都拥有人数众多的德国人,而这些德国人吵闹着要和自己的祖国合并”可知,一战后新国家的诞生出现了新的矛盾,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巴黎和会上承认民族自决权的原则,并在民族自决的原则上产生了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与南斯拉夫等国家,D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D。

10.“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

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以上内容体现的是国联盟约中的

A.委任统治

B.集体安全

C.民族自决

D.全体一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

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可知,国联盟约体现会员国集体互保,维护集体安全,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委任统治、民族自决和全体一致,排除A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

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11.“休斯先生(华盛顿会议美国代表)在35分钟内击沉的军舰,要比全世界的海军将领几个世纪中所击沉的军舰还要多。

”与这段话有关联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D.《九国公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涉及的是美国的海军军备问题,结合所学可知,《五国条约》的签订使得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同的海军军备地位,《五国条约》即《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故C正确;《凡尔赛和约》主要是削弱德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A;《四国条约》主要涉及英日同盟,不符合题意,排除B;《九国公约》主要涉及中国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D。

12.“传统国际法历来把‘诉诸战争权’看作是主权国家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

”这里的“巴黎公约”指

A.《凡尔赛和约》

B.《国联盟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是《非战公约》(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A、B、C与材料信息不符合。

考点:

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战公约》。

1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驶出危机的险滩,美国

A.实施“新政”

B.采取经济自由放任

C.走上法西斯道路

D.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美国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施了“新政”,故A正确;美国为了克服经济危机,放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罗斯福总统实施了“新政”,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故B错误;美国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施了“新政”,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C错误;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并非美国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为驶出危机的险滩”,联系所学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分析解答。

14.下图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该油画内容取材于

A.西班牙内战

B.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C.中国九一·八事变

D.德国入侵波兰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巨型油画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控诉了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军队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罪行,故A正确;巨型油画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反映的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罪行,与埃塞俄比亚、中国、波兰无关,排除B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联系所学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

15.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以下属于二战时期英法绥靖政策表现的是

①国联“迁就”日本侵略中国

②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③英法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

④“慕尼黑阴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联“迁就”日本侵略中国,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①②符合绥靖政策;英法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③符合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纵容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以牺牲小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④正确;故选D。

16.下图为纳粹德国进攻示意图,与图中数字①②③④对应的国家是

A.法国、英国、奥地利、土耳其

B.英国、法国、奥地利、苏联

C.英国、奥地利、法国、美国

D.英国、西班牙、奥地利、美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1940年5月进攻法国,并很快导致法国灭亡;1940年7月进攻英国,并没有达到征服英国的目的;1941年6月突袭苏联,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故①②③④分别是英国、法国、奥地利、苏联,故选B;ACD均不符合法西斯德国侵略进攻的史实,排除。

17.二战时期的主要战争有明确的作战计划,下图反映的是

A.巴巴罗萨计划

B.施里芬计划

C.火炬计划

D.海狮计划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片反映了二战时期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故A正确;施里芬计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不符合“二战时期”,排除B;火炬计划是促进高技术、新技术研究成果商品化,推动高技术、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部署和安排,1988年由我国国家科委制定,不符合“二战时期”,排除C;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不符合图片进攻苏联的计划,排除D。

18.《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

这反映了

A.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C.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

D.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

【答案】D

【解析】

根据“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结合所学知识,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会晤,英美两国联合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D正确;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开始参战,排除AC;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排除B。

点睛:

结合所学,1941年8月发表《大西洋宪章》,然后结合所学《大西洋宪章》发表的意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各选项即可。

19.1942年10月,他在阿拉曼地区率部与德、意军队激战,挫败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由此声誉大振,被人们称之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

他是

A.丘吉尔

B.蒙哥马利

C.艾森豪威尔

D.曼施坦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蒙哥马利精心积聚力量,1942年10月,在阿拉曼地区率部与德、意军队激战,挫败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击碎了纳粹不可打败的神话,而且由此声誉大振,被人们称之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故B正确;丘吉尔是英国首相,不是军事将领,排除A;艾森豪威尔没有参与阿拉曼战役,排除C;曼施坦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不符合题意,排除D。

20.“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宣告以上内容的会议在下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可知,材料出自《开罗宣言》,开罗位于北非的埃及,②处符合题意,故选B;①④位于欧洲,③位于亚洲,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21.库尔斯克会战Battleof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关于这场战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标志着苏德战场局势开始出现转折

B.战后德国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C.该战役中德国陆军遭遇第一次重大失败

D.该战役发生在1941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故B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标志着苏德战场局势开始出现转折,排除A;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C错误;库尔斯克会战发生在1943年7月,D错误。

22.秦朝郡县制的确立被认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郡县长官各司其职

D.疆域规模的扩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俸禄,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故A正确;皇权的至高无上、郡县长官各司其职、疆域规模的扩大都不是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排除BCD。

23.史料记载:

“秦始皇遂使监(监御史)禄凿渠运粮,以使深入百越。

”该“渠”指的是

A.郑国渠

B.井渠

C.灵渠

D.都江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秦始皇遂使监(监御史)禄凿渠运粮,以使深入百越”,结合所学,秦始皇命令史禄构建灵渠,加速了秦始皇统一百越的进程,故C正确;郑国渠位于关中,都江堰位于四川,百越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AD地点不符合题意,排除;井渠法是中国汉朝所发展出来的地下窖井技术,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4.秦始皇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关于秦始皇统一进程,以下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征百越

②北击匈奴

③统一六国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19年始开始南征百越,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故选D。

25.据宋代《图经》记载:

“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B.郡县区划形式开始出现于秦朝

C.长水县是会稽郡的分封之地

D.长水县长官由会稽郡郡守任免调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在江南设立了郡县,符合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的史实,故A正确;秦朝郡县制正式在全国推行,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出现郡和县,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和县都是中央划分出来的,不是分封制的结果,C错误;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不能任免,排除D。

26.《尚书》为儒家经典之一,据司马迁说,其由孔子编订。

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书》多残缺。

汉初,秦博士伏生所传《尚书》29篇,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

又,西汉前期,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时字体书写,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

东晋时,梅赜献《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

清代学者阎若璩从语义、典制等角度证明《古文尚书》为伪造。

2008年公开的清华简证实《古文尚书》系伪造。

这说明

A.《尚书》的考辨,必须经过考古学的新发现方能弄清

B.学界已证明《古文尚书》为伪造,因此没有学术价值

C.历史的基本事实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今文尚书》并不是后人伪造,目前已成为客观事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AB表述过于绝对,错误;《今文尚书》是否为后人伪造,仍有待论证,D项“目前已成为客观事实”表述不恰当,排除D;材料表明《尚书》的真伪,随着社会的发展,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历史的基本事实,故C正确。

27.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以下能说明这一外交政策的是

①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②对于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③召见朝鲜使者、日本遣唐使

④与吐蕃和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对于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召见朝鲜使者、日本遣唐使,①②③均是唐太宗的对外政策措施;与吐蕃和亲属于国内民族政策,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8.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其三部10万众南下投清。

康熙为安置喀尔喀,并加强对其管理,遂决定于多伦举行会盟。

喀尔喀属于

A.蒙古族

B.汉族

C.满族

D.藏族

【答案】A

【解析】

【详解】喀尔喀属于中国清代漠北蒙古族诸部的名称,故A正确;喀尔喀与汉族、满族、藏族无关,排除BCD。

2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与这一思想主旨针锋相对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墨家学派的主张,体现“兼爱”的思想,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爱有差等”,故A正确;道家和法家没有涉及“爱人”的思想,排除BC;材料反映的正是墨家思想,故排除D。

30.被学者称为“轴心时代”的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与西方,他们虽互不知晓,但思考的问题却有相似之处。

下列属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相似观点的是

①崇尚道德,推行德治

②创立私学,讲学自由

③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