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5531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强化专题复习习题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含答案

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亚里士多德认为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以下说法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的是,这一措施(  )

A.解决了雅典公民内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四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参加四百人会议

C.铲除世袭贵族的特权,促进公民的平等意识

D.确保了公民集体的稳定性,巩固了城邦的社会基础

解析:

D 废除债务奴隶制会缓解而不是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A项错误;B项与废除债务奴隶制无关,且第四等级公民无权参加四百人会议,故B项错误;C项是财产等级制的影响,故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制避免平民沦为奴隶,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巩固了城邦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2.(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伯里克利时代,全体公民都有机会参加的机构有(  )

①十将军委员会 ②五百人会议 ③公民大会 ④陪审法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

D 伯里克利时代,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故①错误;五百人会议由年满三十岁的公民组成,每个公民一生最多只可以担当议员两次,故②正确;公民大会覆盖了城邦的全体公民,故③正确;陪审法庭,每年选出一定的三十岁以上公民担当民众法庭的陪审法官,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3.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在:

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据此可以推知(  )

A.众多的奴隶仍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殿堂之外

B.雅典所有公民都开始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C.雅典民主的范围很宽广

D.能有效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解析:

A 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把妇女、奴隶、外邦人均排除在外,尽管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也不例外,故A项正确;克利斯提尼改革中“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已经实现了所有公民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外邦人、妇女是被排除在外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各级官职均向所有公民开放,由抽签产生,可能会使素质不高的人参与政治,反而造成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D项错误。

4.智者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核心思想内容是(  )

A.强调追求真理

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

D.提倡人性,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解析:

B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而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反对迷信,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B项正确;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D项错误。

5.普罗塔戈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

B.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C.是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

解析:

C 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是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智者学派的消极影响是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6.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

这表明苏格拉底(  )

A.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结合

B.修正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

C.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D.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解析:

C 材料未体现服从城邦和珍视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苏格拉底修正智者学派观点,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一个人理智的重要性,所以表明苏格拉底探索理性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

7.有学者认为:

“万民法,不仅适用于外国人,即(使)罗马市民,亦受其支配,谓为宇内人民之法,非过誉也。

”可见,万民法(  )

A.注重处理国家事务B.适用于境内所有人

C.利于缓和帝国矛盾D.灵活借鉴外国法律

解析:

C 万民法调节的是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故A项错误;万民法授予被征服者公民权,但不是居住在罗马境内的所有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为宇内人民之法”,可知缓和了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间的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借鉴外国法律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8.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

A.文艺复兴的兴起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船水平的提高D.宗教扩张的狂热

解析:

B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世界逐渐走向整体。

文艺复兴的兴起是思想方面的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海外贵金属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其经济根源,故B项正确;造船水平的提高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故C项错误;宗教扩张的狂热是宗教方面的原因,故D项错误。

9.“1487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地经过了海角。

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这指的是哪位航海家的远洋航行(  )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解析:

A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并结合所学,我们不难推断这个所谓的“海角”正是“好望角”,而完成这一航海创举的则是葡萄牙贵族支持下的航海家迪亚士,故A项正确;达·伽马是在迪亚士的基础之上继续东进并到达印度的第一位西方航海家,时间晚于迪亚士,故B项错误;哥伦布主要的航海成就是发现美洲且时间是在1492年,故C项错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始于1519年而非1487年,故D项错误。

10.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商贸中心发生转移,英国经济发展迅速

D.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

解析: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时间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发生时间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英国经济发展迅速,C项正确;圈地运动侵害的是英国农民的利益,故D项错误。

11.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并鲜明地提出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

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兴起B.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生物进化论的传播D.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解析:

A 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批判封建神学,“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服从你的意欲而行”,表明此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得到传播,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故A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故B项错误;生物进化论的传播是在19世纪,故C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故D项错误。

12.“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和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这段话所体现的主流思潮,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事件中(  )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

C.启蒙运动D.新航路开辟

解析:

B 根据“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和上帝同样”可知是强调人的力量,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故选B。

智者运动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启蒙运动高举理性的大旗,故A、C不符合题意。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后对黄金的渴求,故D不符合题意。

13.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甚至会给古人写信”,他在一封致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信中说:

“我仅希望我能出生在你那个时代,或者你出生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不得不感谢你……因为你时常帮助我忘却当下的邪恶。

”他所说的“当下的邪恶”主要是指(  )

A.神学的束缚B.政治的分裂

C.技术的落后D.专制的盛行

解析:

A 根据材料中彼特拉克可以判断是文艺复兴运动,当时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因此他所指的“当下的邪恶”指的是神学的束缚,故A项正确。

14.《椅中圣母》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圣母形象的顶峰。

该画的人文主义特点主要表现在(  )

A.画风规模宏大雄浑壮伟

B.充满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C.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温情

D.作品体现了圣母的神圣、庄严、神秘

解析:

C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注重表现人性,注重体现人的温情,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人文主义的内涵不符。

15.马丁·路德把人文主义引入了宗教。

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他慷慨陈词:

“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下列不符合材料中马丁·路德“意见”的是(  )

A.“因信称义”B.简化宗教仪式

C.“信仰即可得救”D.不必尊崇《圣经》的权威

解析:

D 根据材料要求,联系所学知识,要用马丁·路德的思想来回答此问题,“因信称义”属于路德思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路德要求简化宗教仪式,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路德主张不需要遵循教会的旨意,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得救,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路德认为信仰的依据就是《圣经》,通过它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6.18世纪欧洲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说,“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反映他(  )

A.反对教权和蒙昧主义B.宣扬天赋人权

C.倡导社会契约论D.提倡自由平等

解析:

C 本题考查社会契约论。

由材料关键信息“社会公约”“公意”“全体”等判断是社会契约思想,故选择C。

材料没有体现反对教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故A、B、D错误。

17.1688年,英国发生宫廷政变,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英国人赋予这次政变以“光荣革命”之名,予以高度肯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以不流血的方式达到革命的目的

B.建立起对王权的法律约束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使国王居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解析:

A “光荣革命”含义就是以不流血的政变方式达到革命的目的,A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建立起对王权的法律约束;“小密室”的演变逐渐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最后英国国王居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C、D三项错误。

18.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的纽卡门发明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这一现象说明(  )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B.科学理论带来技术发明

C.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D.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解析:

D 材料中交代的发明人基本都是生产一线的工匠,他们的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故D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提出,故B项错误;“教育”“文化”与题干的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19.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议员名额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各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

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协调(  )

A.国会与总统之间的矛盾B.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矛盾

C.最高法院与国会的矛盾D.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解析:

D “众议院议员名额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照顾了大州的利益,“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各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照顾了小州的利益。

该规定实际上协调了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D项正确。

20.1787年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规定:

“必要和适当的条款”授予代表民意的国会制定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

该条款说明(  )

A.政府行政受到法律的制约

B.各州法律必须遵循联邦法律

C.中央政府权力制约与平衡

D.美国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解析:

A 根据材料“国会制定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可知,国会可以制定法律约束政府的行政行为,故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政府与国会(法律)的关系,故B项错误;同理,C项错误;材料与法院无关,故D项错误。

21.有学者认为,在1763~1871年的一百余年间,德国人占据了西方文明的鳌头。

    (1724—1804年)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歌德是西方这一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和莫扎特使西方古典音乐达到极盛。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康德、贝多芬B.卢梭、贝多芬

C.卢梭、舒伯特D.康德、柴可夫斯基

解析:

A 根据题干“德国人占据了西方文明的鳌头”并结合所学可知卢梭是法国人,排除B、C;柴可夫斯基是俄国人,排除D;康德是德国人,也是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贝多芬是德国人,他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故A项正确。

22.自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

……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材料中“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的现象(  )

A.直接源于新航路开辟

B.实现了土地的集中经营

C.使英国由此逐渐实现工业化

D.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解析:

B 根据材料信息“由资本主义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可推知此现象是英国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源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通过圈占农民的份地和公有土地,实现了大土地所有制,故B项正确;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逐渐实现工业化,故C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力量壮大,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23.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大飞跃,它还是一场空前的社会大革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阶级结构发生变化,阶级对立冲突加剧

B.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工人生活全面改善

C.国家实力迅速增长,政府权力日益加强

D.工业生产发展迅速,民主制度普遍受挫

解析:

A 工业革命后在社会结构中,工业资产阶级势力日益上升,它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中的主要阶级力量,彼此间的对立冲突随着生产发展和贫富分化扩大而加剧,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虽然增加了社会财富,但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财富主要被资本家占有,工人生活改变有限,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发展和政府权力加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故D项错误。

24.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如果你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选择以下哪部著作作为参考(  )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D.《德意志意识形态》

解析:

D 《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故B项错误;《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故C项错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D项正确。

25.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

“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

A.用代议制粉饰封建君主专制

B.已具备近代民主政治某些特征

C.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解析:

B 题干中提到“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说明普鲁士所初步建立的代议制拥有一定程度的权力,因而其并不是粉饰君主专制的工具,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体现出了普鲁士具备近代民主政治的某些特征,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C项错误;题干中“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说明国王拥有实权,故D项错误。

26.下面是1871年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突出特点是(  )

A.彰显权力制衡理念B.提倡行政立法并行

C.突出皇帝绝对权威D.体现代议民主原则

解析:

C 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皇帝、宰相、议会三者间不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行政权掌握在皇帝与宰相手中,行政权大于议会的立法权,故B项错误;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皇帝权力高高在上,无任何制约力量,故C项正确;根据结构示意图和所学可知,议会部分是近代民主的象征,但是权力有限,并不突出,故D项错误。

27.美国历史学家K.S.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才真正“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③电气时代的来临 ④英法结成军事同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A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为国家经济发展及工业化进程奠定基础,故①正确;1871年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故②正确;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电气时代的科技推动德国工业化进程,故③正确;英法结成军事同盟是在1904年,与题意不符,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28.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有这样的描述:

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

几百万人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之后举目狼藉,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

下列结论不能从文中得出的是(  )

A.描述的是二战惯用战术阵地战

B.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C.战争呈现持久作战的状态

D.交战一方中有德国军队

解析:

A 二战惯用战术是闪电战,与材料中描述的阵地战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可知,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可知阵地战具有持久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持久阵地战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交战双方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9.列宁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苏维埃支持它,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

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列宁的这一认识体现于(  )

A.《共产党宣言》B.《土地法令》

C.《四月提纲》D.《和平法令》

解析:

C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列宁却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土地法令》是关于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的法令,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C项正确;《和平法令》是关于缔结停战协定、退出一战的法令,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30.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铁路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

这种现象是由于(  )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解析:

C 依据题干中“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铁路建设达到顶峰后内燃机的出现促进了汽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公路的需求增加,C项正确。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航空时代,“航空”也与题干中“铁路”“公路”不符,A项错误;B、D两项分别说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国家形式关涉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用,即政府权力的配置与运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

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材料二 看到中央集权制在本世纪初如此轻而易举地在法国重建起来(引者注:

法国在大革命期间曾实施过短暂的分权),我们丝毫不必感到惊异。

1789年的勇士们曾推翻这座建筑,但是它的基础却留在这些摧毁者的心灵中,在这基础上,它才能突然间崛起,而且比以往更加坚固。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

(1)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美国的“立体分权”的内容,并说明其创新之处。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央集权制在法国重建的含义。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集权制在法国重建和更加坚固的原因。

(4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分权)’的理念思想”,可知“立体分权”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分权,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中联邦制、三权分立体制的相关史实说明;第二小问,比较洛克、孟德斯鸠分权思想和美国的分权存在的区别,即是美国的创新之处。

(2)问第一小问,结合法国大革命及之后政局变迁的史实,可知重建的含义是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建立起一个高效能的政府;第二小问,结合法国大革命后政局动荡的史实,可知原因是法国中央集权的传统,应对反法联盟干涉的必要以及法国资产阶级维护既得利益的需要。

答案:

(1)内容:

横向分权:

联邦政府内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平衡。

(2分)

纵向分权:

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2分)

创新:

在洛克、孟德斯鸠的横向分权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纵向分权。

(2分)

(2)含义: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建立起一个高效能的政府。

(2分)

原因:

法国中央集权的传统;应对反法联盟干涉的必要;法国资产阶级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来保障他们的既得利益。

(2分,写出2点即可)

32.2017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数据系统软件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