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885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docx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0412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0412

南通市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2年)

(讨论稿)

传感网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特征是通过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它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是信息技术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欧美等发达国家将传感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相继提出了传感网发展计划。

我国也将传感网产业列入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推进传感网产业发展。

为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我市传感网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至2012年,展望期为2015年。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1、产业规模逐步形成。

我市传感网产业主要涉及传感网芯片测试封装、射频识别(RFID)、无线通信等领域,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3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数的0.5%,其中亿元企业5家。

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31.9%,占全省9%,占全市规模工业的0.46%;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66.4%。

目前,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洲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华灿电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正在快速进入传感网产业,传感网产业规模正在逐步形成。

2、技术能力不断提升。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项目(简称02专项),其中BGA/CSPBGA技术开发、高可靠汽车电子封装技术开发等先进封装工艺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均直接应用于传感网芯片,目前已完成BGA100A、BGA100C、BGA180A等产品样品制作,实现小批量生产;开发成功高可靠性汽车电子封装工艺技术,CP2-4产品已批量生产,具备了新型传感网芯片测试封装能力。

南通大学成立了智能交通研究所,承担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红外传感信号处理芯片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热释电材料及光传感器研究”等多项省部级传感网相关的课题,目前正在从事交通专用短程通信专用芯片设计及不停车收费系统、智能大棚监控系统研究,该校开发的仓储环境监控系统等成果已投入应用。

传感网产业目前共有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苏东洲通信设备有限公司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此外,南通明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为RFID服装生产流水线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

3、新产品陆续投入市场。

中天日立电缆有限公司的光纤分布式式传感系统已应用于桥梁、电力、钻井等领域,承接了近20项工程,形成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

南通明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自动化所联合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服装智能物料配送及监控系统,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该公司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

江苏河马自动设备有限公司消防报警电子产品已投入市场,南通汉诺安警用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家电智能感知与控制系统已开发成功,并正在申请专利。

4、新兴项目相继落地。

江苏赛福特汽车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希盟(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等传感网相关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我市。

其中,江苏赛福特汽车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汽车智能防撞保护系统项目落户如皋,该项目将形成年产50万套汽车智能防撞保护系统产品的生产能力和100万套TPMS及无线传感网类产品的生产能力。

希盟(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崇川开发区,主要从事实时智能健康监护系统的研发、生产。

此外,如皋市在如皋经济开发区光伏光电产业园基础上开始建设新传感网产业园。

(二)存在问题

我市传感网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与国内、省内兄弟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产业规模小,涉足传感网产业的企业少,且大部分规模偏小;二是产业层次低,我市传感网企业主要还是从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配件生产,很少涉足到核心产业;三是产业技术能力弱,我市缺乏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研究院所,企业技术实力薄弱。

(三)发展环境

随着世界各国竞相发展传感网产业,传感网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市传感网产业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

一是政府大力扶持推动产业发展。

传感网产业被国家和省列入新兴产业,各地、各部门陆续规划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为传感网产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是新兴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不断融合,传感技术、智能化技术不断渗透到传统产业,智能装备、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物流、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已在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一些省市已初步开展,为传感网产业进一步发展开辟了空间。

三是国内外技术发展基本同步。

我国在宽带和无线技术研究领域的水平目前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在光纤通信、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发能力上,我国已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虽然我市传感网产业与无锡等城市相比起步较晚,但随着传感技术、3G、4G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及产品更迭速度不断加快,我市只要加大科技投入、人才招引、研发机构和大项目引进等方面力度,抓住发展机遇,我市传感网产业发展将呈现后发快进之势。

四是区位优势显著。

随着苏通大桥建成,上海、苏南等市纷纷跨江合作,与我市共建苏通产业园、锡通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等高新产业园区,为我市吸引上海、苏南等地传感网项目落户提供了载体。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第一要务,以发展南通创造为中心,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重点,大力实施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和科技先导战略,突出创新主体、产业载体、示范工程、人才队伍四个重点,在关键领域、关键企业、关键项目上寻求突破,推动传感网产业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总量目标。

到2012年,全市传感网产业完成销售收入突破90亿元,平均年递增约50%,在全市规模工业占比达到0.9%。

到2015年,产业规模总量达到180亿元。

2、企业目标。

到2012年,培育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以上,超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3、技术目标。

鼓励企业紧跟传感网产业最新前沿技术,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建设研发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在新型传感器、低功耗传感网节点、中高速传感网系统设备等传感器及传感节点技术、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共性支撑技术等传感网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到2012年,新引进和设立省级研发机构1家以上,掌握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传感网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受理超过100项。

4、应用目标。

到2012年,以相对成熟的传感网应用领域和项目为切入点,建设智能工业、智能环保、智能交通等一批示范工程。

三、重点任务

(一)发展重点

传感网产业具有爆发力强、关联度大、渗透性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按照关联度大小,重点培育核心产业,鼓励发展支撑产业,以应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1)传感网核心产业。

重点发展与传感网产业链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四大核心领域。

着力打造各类传感器、传感网芯片、传感节点、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

(2)传感网支撑产业。

支持发展微纳器件、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计算机、软件等相关支撑产业。

(3)传感网带动产业。

利用传感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对传统产业渗透应用的重大契机,重点推进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业等产业的发展。

(二)空间布局

依托紧临上海的良好区位优势,根据现有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形成“一核多元”的产业布局,即以市区为产业核心区、五个县(市)为产业支撑区,打造我市传感网产业高地。

(1)全力打造市区产业核心区。

以建成“感知南通”中心为目标,加快形成完整的传感网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使南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感网产业基地。

传感网创新园以南通科技园和南通大学为核心,在园区内设立传感网应用示范体验区、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区和国际高端技术研发区,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加快开发国际领先的传感网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积极推进产业公共技术、设备的服务平台建设和传感网人才培养。

传感网产业园以苏通科技产业园、锡通产业园、崇川开发区和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为重点,积极承接国际和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迅速做强做大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网产业化园区。

(2)重点建设五大产业支撑区。

五个县(市)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利用现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和与上海等地共建的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上海复旦复华(海门)高新技术园区为载体,设立传感网产业园区,吸引上海、北京等地科研院所、大企业落户,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传感器材料、设计、微纳制造工艺及封装等技术以及传感网系统集成;大力发展适合传感网应用的各类低功耗、高性能、低成本及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新型传感器产品、网络通信和无线通信产品,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传感网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市与重点地区、重大项目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问题。

加强我市与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争取国家和省重大专项支持。

建立相应的工作责任体系,加大产业组织协调力度,搭建市级传感网产业信息平台,加强统计监测和督促检查,确保规划目标的完成。

(二)加大政策扶持。

研究制定财政、土地、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在财政资金安排上,设立市级传感网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用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示范应用推广及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同时加大市级各类专项资金对传感网产业的支持力度。

在符合用地政策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传感网产业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对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传感网企业优先认定,并用足用好现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将传感网产品与服务列入各地政府采购目录,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时优先购买。

(三)注重规划引导。

加强传感网产业规划实施的工作力度,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

各县(市)区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及时纳入全市重点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确保有效实施。

(四)鼓励自主创新。

一是实施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为重点,全力支持项目加快实施,同时围绕02专项产业链,争取该专项其他合作单位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延伸建设相关项目。

二是争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三是鼓励和支持南通大学等相关研发机构开展传感网领域的研究,建设多形式、高水平的传感网研发机构,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加强技术集成,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对立项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经费补助,对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的主要起草单位,予以奖励。

四是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加快形成以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与运营商联合开展传感网与TD-SCDMA等3G网络融合的技术研发、行业应用与商业运营。

(五)强化人才培养和激励。

加大对传感网领域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的经费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我市大专院校开设相关学科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用足用好市江海英才计划有关扶持政策,重点向掌握传感网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倾斜,加大对领军型人才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对其承担的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及产业化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六)培育和招引龙头企业。

一是做强做大本土龙头企业。

选择一批优势明显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扩张和并购重组,使之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二是加快引进市外优势企业。

引进一批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内外知名传感网企业,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和协作配套等方式与市内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使之成为推动传感网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是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强化人才、技术、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围绕“专、精、特、新”的目标,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创新能力持续、发展动力强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

(七)实施示范工程。

面向重点领域,分期分批建设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环保、智能医护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示范应用工程,为传感网产业发展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

(八)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对传感网知识的宣传普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加强传感网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为传感网项目落户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三是建立我市传感网产业联盟,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应用。

四是拓宽投融资服务渠道,优先支持传感网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传感网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传感网产业,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投融资环境。

五是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积极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为传感网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附件2:

2009年南通市传感网产业重点企业汇总表

单位:

万元

序号

企业

地区

现价产值

销售收入

利润

主要产品

是否自主创新产品

技术中心

本期

同期

增幅%

本期

同期

增幅%

本期

同期

增幅%

 

智能传感汇总(7家)

 

123629

90077

37.25

120742

87939

37.30

13459

6197

117.19

 

 

 

1

江苏东洲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海门

44184

38293

15.38

43156

37462

15.20

3845

2316

66.03

移动通信分布式系统

自主创新

市级

2

江苏华灿电讯股份有限公司

如皋

40310

22363

80.26

40428

22082

83.08

7002

1277

448.51

天馈附件及3G天线,移动通信分布式系统

自主创新

市级 

3

如皋市凯凯电信器材有限公司

如皋

17267

16378

5.43

16276

16565

-1.75

2216

2199

0.74

移动通信基站成套安装配套件

 

 

4

南通赛博通信有限公司

海门

11522

9218

24.99

9837

7006

40.41

262

222

17.93

光缆接头盒等

自主创新

 

5

江苏雷盟电子有限公司

通州

10046

3825

162.64

8046

4825

66.76

-65

183

--

集群、移动通信、数字通信产品

 

 

6

中天日立电缆有限公司*

如东

2000

0

--

2000

0

--

100

0

--

光纤分布式式传感系统

自主创新

 

7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崇川

1000

0

--

1000

0

--

100

0

--

BGA/CSPBGA、高可靠汽车电子封装

自主创新

省级

说明:

带“*”号中天日立电缆、南通富士通仅为该企业2009年涉及传感网产业的有关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