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6476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docx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

篇一:

初中物理经典研究课题集锦

浅谈初中物理选择题解答

---初三物理总复习

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从生活

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

透,关心科技发展。

近年来,在中考和竞赛的物理试卷中选择题占有较高的比

例(因此选择题的解答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物理成绩(物理选择题以试题的灵

活性,知识的广泛性,答题的简便性和评分的客观性等特点,已是标准化试题的

主要形式(因此,很多教改实验区不仅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而且在中

考命题时对这一理念落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尝

1

试。

课改地区的中考选

择题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辨析能力为主。

通常以贴近生活的知识为背景,以

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实为基础,把基本概念和规律溶于其中。

试题的编制和设计都

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

使学生不感到陌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时时在身边,试题鲜活、

基础,趣味性强。

本文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能力,减

少失误进行如下探讨,以求达快速,正确解题之目的(

一、认真审题,看清题意

物理过程较复杂,涉及知识点较多的题目能否顺利解决,关键要仔细思考,明

确研究对象的过程、特点,从而达到条理分明,正确解题的目的(

例1有一物体从距凸透镜1.5倍焦距处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

小到原来1,2时,适当移动光屏,则在屏上:

()

A(得到比物体大的虚象B(得到比物体大的实象C(得到比物体小的实象

2

D(不能得到象

析与解:

按已知条件u1=1.5f,现减小为原来的1,2,则u2=0.75f,f,据凸透

镜成象规律应成正立,放大的虚象(如果学生审题马虎,只注意结果,便匆匆错

选A(他们忽视了虚象是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而题目恰恰问的是屏上能否得到

象(正确答案应选D(

二、深入分析,辨清关系

根据题设条件,并运用物理规律、公式、原理,计算或导出题目要求的结果,

然后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

例2分别标有“,,,,,,”,“,,,,,”的两个灯泡,,、,,,

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到电压为,,,的电源上,那么能正常发光的是()。

(,,,(,,,(,,、,,,(都不能

分析:

先根据灯泡上标出的额定功率的值计算出各灯泡的电阻,再根据串联

电路的特点,算出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后用实际电压与额定的电压相比较,进一

步判断灯泡是否正常工作。

3

,,,,,额/,,额

(,,,),/,,,,,Ω,,,,,,,额/,,额,(,,),/,

,,,Ω

,,,,,,,,,,,,可知灯,,的实际电压等于它的额定电压(来自:

WwW.xltkwJ.cOm小龙文档网: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题目),灯

,正常发光,因此可选出正确答案为,。

三、掌握规律,揭示本质

在解题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经过“科学抽象”得到的物理概念

和规律的文字表述;必须要求他们重视理解概念及物理意义,从而掌握规律(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器的功率大,效率越高。

B、机器的效率高,做的功快。

C、机器的功率越小,效率越低。

D、机器的功率越小,做功越慢。

对这一习题中各选项的对比,强化了对物理量功率和效率相互区别的深刻

理解,进一步理解各自的内涵,起到有效遏制负迁移效应,增强识别能力。

4

化了对某些易混物理概念的认识。

四、仔细思考,排除干扰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

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

单项选

项题一定不要缺答。

即对题中列出的几个答案逐一辩析,排除错误答案,选出正

确答案。

例4在台灯开关断开的情况下,室内电灯正常发光,当把台灯插头插入插

座时,室内电灯全部熄灭,保险丝熔断,发生这一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台灯功率太大;B、插座处有短路;

C、灯座处有短路;D、插头处有短路。

分析:

从题目所述的故障分析,可以断定保险丝熔断是由于电路电流过大

造成,用电器功率过大和电路中有短路都是原因之一,但原来“室内电灯正常发

光”,可否定B;又明确开关断开,台灯灯座及灯泡电源不接通,对电源电路没

有影响,可否定A和C,因此,只有台灯插头处短路是保险丝熔断的原因,故应

5

选D。

总之,选择题解答的方法很多,但要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能力,减少失误

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才是根本之法。

二、物理多项选择题求解八法

1

2006年理综《考试大纲》中,物理学科的多项选择题仍作为命题的重要题型。

题型

示例部分增加了-些新试题,这些试题除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题目外,还包含了分

省命题编制的许多探究性、开放性的新情景题,体现了2006年高考的命题要求;以能

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物理多项选择题有辨析判断型、计算推导型、图线型等多种类型。

与之相应的可用直接判断、定性分析、定量计算、逻辑推理、图线比较等多种方法。

除了这些常用方法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但行之有一效的方法,如:

筛选排除法、极端假设法、特殊值简算法、特例判断法等。

多项选择题的求

6

解方法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一、筛选排除法

利用有关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将比较容易判断的错误选项剔除,从而快捷地选取正确选项。

例1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并以该方向为正方向,已知,mA=1kg,mB=2kg,vA-=6m/s,vB-=2m/s.。

A追上B发生碰撞,则撞后A、B两物体速度的大小可能值为()。

解析:

因为选项A、D不符合动量守恒,可排除这两选项。

又因为碰撞中,A、B两物体总动能不能增加,所以选项C可排除。

正确答案应为选项B。

二、极端假设法

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取其物理变化过程中的极端状态,予以分析推理,进而得出其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规律性的结论。

例2如图1所示,R1=l0Ω,R2=8Ω,电池有内阻,S接1时,电压表示数为2V,则S接2时,电压表示数可能为()。

解析:

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知

即为

S接1时,即为

S接2时,由以上两式得,?

由题意可知,电源有内阻,亦即电源内阻最大接近无穷大,最小接近于零。

当r?

?

时,由?

式得,U′最小值为1.6V;

7

当r=0时,由?

式得U′最大值为2V。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1.6V

点评:

把某些物理量的可能变化范围中的极端值代入有关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可得出这些物理量变化中能达到的极端值,从而对正确选项作出判断。

三、特殊值简算法

在研究一些情景较复杂的过程时,选取一些易于估算或速算的值代入,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例3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变阻器r-在0到2R间调节,其余电阻均为R。

当滑动片从最右端向最左端滑动时,对电容器来说()。

A(先充电后放电

B(先放电后充电

C(最大带电量为CE/2

D(滑动片P在最左端与在最右端电容器带电量大小相等

电容器究竟处于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取决于电容器C两端电压Uab的变化情况,Uab增大,电容器充电;Uab减小,电容器放电。

求解该题的实质是讨论Uab的变化情况,用通常的计算、分析法讨论时,用式子表示Uab比较麻烦,运算过程也显得繁冗。

简便的方法是只要分别取变阻器r,

8

0、r,R和r,2R三个特殊值时,可求得与之相对应的电容器两极板问电压Uab分别为E/2、0、,E/6。

显然,滑动片从最右端向最左端滑动时,Uab先减小、后增大,因而电容器先放电、后充电,选项B正确。

又由上述分析可知,当滑动片置于最右端(r=0)时,Uab最大,此时电容器带电量Q,CE/2,选项C正确。

所以,选项B、C正确。

四、图象分析法

利用图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要注意正确理解图象的内涵:

图象所代表的物理过程。

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图线斜率、图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物理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线上一些特殊点(如图线的端点、极值点及两条图线的交点等)的物理意义等。

篇二:

初中物理课题研究方案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1.目前农村初中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物理教学面临学生怕学、老师难教的现状。

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教学效果,很现实地摆在教师面前。

2.近年来,我校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

我校开展了“合作课堂”的试点工作。

?

学校重视教研组、课题组的成立和建设,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结合实

9

际,各教研组、课题组进行高质量课、汇报课、研究课等的观摩。

二、研究价值:

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2.促进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3.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建立开放的、适应当下教育形势的教学体系。

4.形成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三、课题内涵(课题界定):

课堂教学设计与开发不仅是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一种动力,它还代表了观察和组织再现现实的一种方法。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教学设计与开发可以被认为是教师用来清晰地表述他们的观察和表明他们的教育学理念的一种有用的工具。

它能有效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并进行教学反思,并从自己的教学体验中获得有益的东西,或从编写教学设计、分析他人的教学设计以及相互交流中强化自己的决策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2、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管理研究。

研究宽松有序、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及开放型管理模式。

3、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研究。

研究适

10

合初中物理教学及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手段。

4、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制定研究通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媒体,作业设计等因素的选择和确定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步骤、时间等)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物理课程新标准》、素质教育理论等书刊广泛涉猎。

2、研究法。

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教学设计的评析,教学过程的实施、评价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

3、总结法。

在不同阶段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探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如何有机整合。

(二)步骤和时间: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

收集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申请立项。

2、实验学习阶段(2014年4月)。

成立课题小组,拟定实验方案,学习相关资料,确定实验人员,组织学习,取经交流。

3、全面实施操作阶段(2014年5月-2015年2月)。

按课题实施计划展开研究,开展研讨、定期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分析研究适合本校的教学设计和优化方法,进行论文交流整理,

11

保管资料。

4、实践总结阶段(2015年3月)。

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检测比较,中期汇报,将实验成果向全校推广。

(三)总结结题阶段:

(2015.3):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题。

六、预设成果:

1、阶段性成果

(1)相关学科关于课题的阶段性小结、论文、经验总结。

(2)优秀教学设计,特色个案。

2、总结性成果

(1)参与研究教师的心得与体会,

(2)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件

(3)各种材料汇总总结

融安县长安一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研究》课题组

2014.3.28

篇三:

初中物理小课题研究

在农村中学开展“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尝试

物理与电子科学系08级成人专升本函授班罗亮

指导老师:

奚可明

内容摘要:

在初中阶段开展“小课题研究”可以让学生较

12

早接触课题研究的方法,经历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记录了笔者带领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对中学物理教师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

“小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学生在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取得直接经验。

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初中阶段接受“小课题研究”的训练,正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我们物理组于2008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出来,请同行们评价。

一、活动过程

(一)、组建研究小组

经过在班上开动员会后,我们遵循自愿的原则,让学生自由组合成2—6人的研究小组,自定组长,由组长将名单上报给指导老师。

但我们发现,一个班中愿意参加研究小组的人不多(见表一),尤其是女同学参加的人数极少,主要是

13

怕麻烦,我们也不能强迫学生参加,因为“不能强行按下马头让马喝水”。

表一:

各班参加活动人数统计

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些自愿报名参加研究小组的同学,都对所开展的活动怀有极大的兴趣,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并且物理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二)、确定研究课题

先由指导老师介绍选题原则:

课题内容要紧贴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贴近生活,题材不能过大,研究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不宜太长,素材采集要方便等等。

然后启发学生由已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将课题名称写在纸条上交给指导老师。

经过几天的征集,共收到“光的直线传播应用调查”、”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调查”、“彩虹形成原因探究”、“探究日、月食的形成”、“空气中水的物态变化探究”“楼梯道开关的奥秘”、“蓄电池为什么能存电”、“农村安全用电现状调查”等几十个物理小课题。

这些小课题汇总后用纸列出来,由各研究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确定出所要研究的课题。

(三)、制定研究计划

考虑到农村中学生从未参加过此类活动,我们先对学生进行了培训,使小组成员知道进行课题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走访相关人士,实地查看、测量、拍照、录相、采集标本,做实验,查阅相关资料等),以及制定一个课题研究计划应

14

包含哪几个部分,使学生规范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四)、计划的实施

实施计划是整个研究活动的核心。

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当学生需要技术支持时,我们及时给予帮助。

如八

(1)班做的课题“蓄电池为什么能存电”,涉及到化学知识,学生先上网查询有关资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他们就去请教化学老师。

原先的猜想在这里受到了挑战,闻所未闻的知识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灵感。

(2)班选的课题是“楼梯道开关的奥秘”,我先让学生到我家参观楼道双控开关之后,又到实验室中拿出双控开关实物,让研究小组的学生设计电路,进行探讨,自己摸索双控开关的连接方法。

经过艰难的探索,他们终于摸索出了双控开关的连接方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有些单位的职工、领导十分支持这个活动。

比如八

(4)班的“农村安全用电现状调查”课题小组计划在校园里举办一次安全用电图片宣传,向学校所在地的供电所请求提供相关资料图片时,他们不但赠送了所需的安全用电宣传画,还向上级主管部门作了汇报,结果中国南方电网公司

都匀市市南分公司派出专人到我校举办了一场生动的农村

15

安全用电知识抢答赛。

通过此次活动,研究小组的同学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纷纷表示长大以后要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他们的信心更足了,学习目标更明确了,社会责任感也更强了。

这些收获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初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初衷。

(五)、撰写研究报告

小课题研究的外围活动结束以后,研究小组进行最后的阶段——撰写研究报告。

此时,我们加强了指导,因为书写研究报告是农村学生的弱点,是他们最感到棘手的事,老师的指导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课题小组的同学共同对研究报告进行讨论与修改,加工与润色,力争在本组的报告中提出新的发现、新的观点。

(六)、评估

先是各研究小组的交流与评估。

相互交流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对对方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看看有什么优点可以吸收,有什么地方还有待于改进。

然后是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成果鉴定,评出等级,进行奖励。

二、活动收获

(一)、对于学生来说

1、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上学来的知识,有时总是难以理解,经过在小课题研究中反复应用、多次操作以后,自己就会有深刻的认

16

识,有的知识甚至终身难忘。

2、激发了学习物理的信心。

通过小课题研究,使学生体验到了物理知识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并且物理知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学,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3、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了控制变量法等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4、开阔了视野。

在探究中,有些问题光靠物理知识是解决不了的,必须依靠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才能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的学科知识,扩大知识面。

5、培养了创新意识。

在小课题研究中,有很多问题是找不到答案的,必须依靠自己开动脑筋,大胆猜想,大胆质疑,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对教师来说

1、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对我们农村的教师来说,要实现从“教书匠”到“学者型”的教师转变,就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坚持不间断的教育科研。

而“小课题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对于“研究性学习”,我

们知道的不多,借助这次机会,我们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资料,写了很多心得体会。

并且这次学习和以往不同,这是学以致用,老师们都比较有兴趣,只要能坚持下去,老师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17

2、对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们统计了我校2010年毕业学生的物理科成绩,以这一届学生在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的考试成绩为基准,与这些学生到九年级参加中考的成绩作对比(见表二)。

从中可以看出,参加活动的学生考试成绩上升的幅度均高于不参加活动学生的成绩上升幅度。

(注:

中考物理总分为90分,为方便作对比,此表已将学生中考物理成绩折算为100分)

表二:

学生成绩上升幅度对比表

3、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

三、不足与改进

(一)、不足之处:

1、活动占用了学生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今后每学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不宜过多,以2~3次为宜。

2、有些参加活动的学生目标不明确,一心只想跟着老师出去玩,搞活动时不认真,到处嬉戏打闹,应付了事,完成研究任务的质量不高。

3、缺乏相关领域的专家指导,教师理论水平提高缓慢。

(二)、改进措施:

1、坚持活动的开展。

本轮活动结题以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开展“小课题研究”纳入理化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当中,把它作为教研组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做,以做出成效,形

18

成学校特色。

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条件时请有关的专家到学校来指导

这项活动的开展,或者到有这方面研究成就的学校去参观学习。

3、加强相关知识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力争写出有水平的研究论文。

虽然我们的学生“物理小课题研究”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但只要有学校的有力支持,有我们的坚持不渝,它会渐渐枝繁叶茂,最终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樊文龙:

《农村中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法》,

http:

///sdw/ht/News_View.asp?

NewsID=120文章来源: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