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6608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语文八校联考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11月“八校联考”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衙门是旧时代官府的俗称,由“牙门”转化而来。

在古代,凶猛野兽的利牙为武力的象征,如果军事长官们的办事处摆有此物,那是引以为豪的事情,是荣誉的象征。

后来军营门上常刻兽牙图案作为装饰,故也被称为“牙门”。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军政合一,军事长官便常在军营内处理民政事务。

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泛流传开来。

封演所撰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

“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

字称讹变,转而为‘衙’也。

”北宋以后,多数人所知道的就只有“衙门”了。

衙役,顾名思义就是“衙门里的差役”,又被老百姓尊称为“公差”。

衙役最早是衙门中帮工打杂的人。

宋朝起,衙役成为衙门里一种专门的“职务”。

衙役事务繁杂,要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等工作。

衙役一般分为内外两班,内班是在衙门内部服役,如门役之类。

门役的主要职责是帮办衙门公务,他们是衙门长官的私人随从和奴仆,但又和一般奴仆有不同之处,他们并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可以自由选择主子。

外人同衙门长官接触时,必须经过他们,于是他们经常利用这一点作威作福,赚取外快。

外班分为壮班、皂班、快班。

他们办事的地方被称作“班房”,直到现在,人们还把“坐班房”作为进监狱的代称。

壮班是由衙门临时召集来的人组成的,主要负责打杂工,也在危急状况时看守城门。

皂班的人是负责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的,在审案时兼做行刑手,帮同震慑犯人。

快班的任务是侦察案件、缉捕盗贼、巡街守夜和催租赋税等。

唐宋以后,由于科举制度完善,从任用体制上来讲,官与吏的区别逐渐拉大。

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走上仕途,官位可以不断升迁;而吏基本上是终身不变的,为读书人所不屑。

衙役的地位比吏员还要低,虽然吏员没有品级,但人家也属于官方人员,属于“正式编”,而衙役根本就没有官方身份,他们仅仅是为衙门服役的,履行职役性质的义务。

起初,衙役是由当地百姓按户口出人充当,后来由本地人自愿充当。

清代的户籍制度规定,衙役分两种:

民壮、库丁等属于良民;皂、快、捕等属于贱民。

在统治阶层眼中,衙役是政府的行政奴才,而奴才就是低等人;有的衙役甚至连科考结亲都会受到限制——子孙三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允许当官。

衙役毕竟只是衙门中的跑腿人,对于衙门长官来说,他们地位卑贱,对于他们横行霸道、勒索讹诈百姓的行为,衙门长官常睁一眼闭一眼,根本目的是使衙役能全心全意地为衙门做事。

一旦衙役们办事不力危及到长官们自身的利益时,衙门长官也会给衙役最严苛的制裁。

作为处理衙门事务的“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衙役的待遇却极差。

以清代为例,各种衙役在清朝可得到的年薪为白银三至十二两,平均下来,每天的薪水在两文左右,相当于自己的一顿饭钱。

仅仅两文钱,并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道:

“天下吏人,素无常禄,唯以受贿为生。

”可见,衙役并不是靠薪水生活,而是靠陋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灰色收入”。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衙门”与“衙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衙门,由“牙门”转化而来。

在古代,野兽的利牙象征着武力;放在军事长官的办事处,也象征着一种荣誉。

B.衙门,最早称为“牙门”,指军营门,因其上装饰有兽牙图案;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泛流传开来。

C.衙役,一般分为内外两班,内班在衙门内部服役;外班负责外部事务,他们办事的地方被称作“班房”。

D.衙役,即“衙门里的差役”,是衙门中帮工打杂的人,负责衙门的各种事务,宋朝起是衙门里一种专门的“职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衙役起初是由当地百姓按户口出人充当,在清代分良民、贱民两种;衙役是政府的行政奴才,其子孙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允许当官。

B.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官与吏的区别逐渐拉大,官大多由读书人担任,既可升迁,又有品级;而吏基本上终身不变,且无品级。

C.衙役事务繁杂,其中壮班主要负责打杂工,皂班主要负责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快班负责侦察案件、缉捕盗贼、巡街守夜和催租赋税等。

D.为了使衙役能够全心全意地为衙门做事,衙门长官对于衙役横行霸道、勒索讹诈百姓的行为,常常睁一眼闭一眼,而不会给予严苛的制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封演《封氏闻见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衙门”起初应为“牙门”,后经人们误传,且以讹传讹、习非成是,“牙门”最后便成了“衙门”。

B.衙役虽称“公差”,却不属于官方人员,因此有的衙役虽为衙门长官的私人随从与奴仆,却与衙门长官并无人身依附关系,衙役可自由选择主子。

C.衙役仅是为衙门服役,履行职役性质的义务,因此其待遇极差,如清朝衙役可得到的年薪为白银三至十二两,他们主要是靠“灰色收入”维持生计。

D.虽然衙役只是衙门中的跑腿人,但又是处理衙门事务的“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他们常会利用手中权力在百姓面前横行霸道、勒索讹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贴窗花

田夫

石头叔、石头婶的一双儿女都大学毕业在外成了家,老两口种着不是很多的田,也没怎么指望田里的那点收成。

他们傍山的房子是新盖的,窗很大,前面有小河、树林,环境极好,鸟可多呢。

石头叔爱养猫,那是一只硕大的带着黑点的黄狸子。

那猫贼精,也勤奋,自打有了它,山鼠、蛇啥的甭想进院。

猫肚子整天都鼓鼓的,基本用不着石头叔填食。

石头叔经常向邻里炫耀,咱的黄狸子,比城里的猫呀狗的好养多了,也不用人疼,自力更生啊。

有了它,家里不用怕闹耗子。

但你可不要以为这样猫心就满足了,你看它,趴窗下墙根那儿,圆溜溜的眼睛总往高处撒目:

它馋那树上的鸟啊。

石头婶是个闲不住的人,整天地擦呀抹呀,尤其是那两面窗子三天两头就擦抹一遍。

石头叔说,你老实待会不行吗,你说你蹬那窗台看摔着!

石头婶说,你少管我,还是伺候你那小祖宗去吧。

这天早上,石头叔、石头婶正在堂屋里吃饭,听见窗玻璃砰的一声响,他们丢下筷子就往屋外跑;当他们跑到屋门口时,正好看见黄狸子叼着鸟跑。

那是一只黄莺,好像还没断气。

二人好一通吓唬吆喝,猫还是叼着鸟跑了。

二人叹息,鸟咋这么没眼色。

他们又骂黄狸子,真不是个东西,那鸟说不定还能苏醒过来呢。

石头婶埋怨石头叔,都怨你的猫。

石头叔急了,都是你整天擦呀擦呀,擦得鸟都认不出是玻璃了。

两人闹了个半红脸。

过后他们又很后悔,这咋说的,鸟又不是自家养的,着急犯不上呀,林子里鸟多得是。

石头叔继续养黄狸子,石头婶继续擦玻璃。

接下来就又出现了鸟撞窗的事情。

这一次撞的是一只公山鸡,很小,是个愣头青;那冠子真红,羽毛真漂亮,尾巴像彩旗。

这次是人瞅着它撞到窗上来的,像射来的一支箭;如果再用点力,窗玻璃肯定就被撞破了。

它顺着玻璃滑下,黄狸子正等着它呢。

两口子咋跺脚咋吆喝都晚了,黄狸子一口就死死咬住了山鸡的脖子。

老两口再也沉不住气了,免不了又一顿嘴架。

但嘴架过后就又后悔:

咱咋像城里人似的,不疼人专门疼猫呀狗呀鸟呀啥的,你看这通子虚惊!

石头叔说,我的猫是好猫,要怪就怪那鸟倒霉。

石头婶说,我总不能怕鸟来不擦玻璃吧。

可是这天夜里,老两口却同时梦见了那血乎淋拉的山鸡……

这一天石头叔起来后像有多大事似的:

我得出趟门。

石头婶说,咋突然就有事了?

石头叔摆摆手,你烦不烦,我说有事就有事,问那么多干吗呀?

石头婶知道老头没正经事,果然见老头只是买了一对窗花回来。

老头说,你天天把窗子擦得那么干净,我不给你配点彩儿,还真的很对不住你。

老婆眼睛笑眯眯地说,你还干了一件好事。

其实老婆恍惚间猜到了老头的真正用意。

为了证实她的猜想,老婆开始留意着老头。

果然,石头叔把窗花贴上后,就那么躲躲藏藏地瞅着,不是留意窗花是留意窗子,看鸟是不是还来撞窗子。

鸟你这回应该知道了,这不是空的是玻璃。

你看有东西在玻璃上贴着呢。

哪晓得石头叔的这个办法并不奏效,这不,第二天一早,窗台下又有一摊子血迹,黄狸子在院角享用它的免费早餐。

又有鸟撞了窗子。

石头叔垂头丧气站在窗台下,唉声叹气,但又不敢对老婆子明说。

其实石头婶早看出了门道:

老头子你傻呀,你买的那窗花像鸟窝,鸟是来找窝了。

石头婶有了主意。

这一天石头婶说,我也出趟门,就也买了一对窗花回来,就贴在窗子上,和石头叔的那一对士兵似的在那站着。

不过石头婶买的这对窗花是一对翅膀扇起来的老鹰!

石头婶想,鹰是林中王,凶得很,看哪个鸟还敢来。

可石头婶也想错了,第二天,鸟又撞窗了!

就在这一天,迎着刚上窗的阳光,石头叔突然对老婆说,你说我这眼睛,这几天老流泪。

怕见光。

石头婶说,那你就离阳光远点呗。

石头叔说,我想拉上窗帘。

石头婶说,拉上窗帘屋子就黑了。

石头叔说,黑就黑呗。

拉上窗帘的窗子鸟再没来撞。

后来索性鸟巢也没了。

黄狸子也不在窗下蹲着了。

石头婶懒得再擦玻璃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11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老夫妻的居住的地方有“小河、树林,环境极好”,隐含着作者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

B.小说开头描述老夫妻的生活环境,突出鸟多,窗大,为下文写鸟撞窗户的细节埋下伏笔。

C.小说的前五段虽没写到贴窗花,但并没有偏离题意,因为前五段为“贴窗花”的出现提供了有效铺垫,体现了小说层层蓄势的风格,增加了小说的悬念。

D.小说围绕石头叔和石头婶想方设法避免鸟撞玻璃被猫吃这一事件,表现了石头叔和石头婶善良的性格和有淳朴的爱护生灵、保护环境的意识。

5.小说中写到老两口同时梦见那只血乎淋拉的山鸡,有哪些作用?

(5分)

6.小说讲述了一对老夫妻心系鸟的命运的故事,请探究这个故事的意蕴。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中国大陆,传统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时期划分,是将10年内战与8年抗日战争分成两个历史阶段。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史学界出现了抗日战争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14年抗战”的意见。

简而言之,“8年抗战”指的是全国性抗战,“14年抗战”则更加强调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性,是对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东北义勇军抗战、淞沪抗战、热河长城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战、东北抗日联军抗战、热河抗日救国军抗战、绥远抗战等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肯定和尊重,是为了突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附近铁路,并栽赃给中国军队,炮轰中国军队驻地,挑起“九·一八”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进行疯狂屠杀、抢掠、强奸、破坏,30万以上军民惨遭杀害。

1938年3月-4月间,中国军队在鲁南台儿庄地区击溃日军两个精锐师团主力,歼敌一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一次重大胜利。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获得巨大胜利。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发布《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材料三:

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教育部表示,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日前基础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

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1月11日第6版)

材料四:

日本史学家江口圭一在《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也提到:

“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编者注)、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是零散、孤立的战争,而是彼此有内在联系的一连串战争。

分离华北工作是满洲事变的继续,进而引起日中战争;日中战争的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它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是否取消满洲事变的产物满洲国,是日美谈判的大争论点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满洲事变与亚洲太平洋战争之间,也存在直接的内在联系。

在这十五年中,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持续未断,走上了扩大侵略的道路。

根据上述理由,可以将这三次战争统称为十五年战争。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8年抗战”指的是全国性抗战,“14年抗战”则更加强调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性,二者并不矛盾。

B.“14年抗战”的观点体现了对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六年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肯定和尊重。

C.史学界出现了抗日战争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14年抗战”的意见,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而出现的。

D.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这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14年抗战”的概念进入教材,要求教材修改要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抵抗日军侵略取得胜利是从1938年鲁南台儿庄战役以后开始的。

C.日前基础教育二司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这说明对中小学教材的修改要比大学更重要。

D.对于日本对中国的几次战争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满洲事变后分离华北工作直接导致日中战争,日中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E.日本史学家江口圭一把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太平洋战争联系在了一起,也说明了日本侵略中国是从满洲事变开始的。

9.结合材料分析,“14年抗战”概念的提出和强调有何重要意义?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康伯,字长卿,信之弋阳人。

康伯幼有学行。

宣和三年,中上舍丙科。

累迁太学正,丁内艰。

建炎末,为敕令删定官,寻通判衢州,摄郡事。

盗发白马原,康伯督州兵济王师进讨,克之。

累迁户部司勋郎中。

康伯与秦桧太学有旧,桧当国,康伯在郎省五年,泊然无求,不偷合。

桧死,起知汉州,将出峡,召对,除吏部侍郎。

康伯首请节用宽民,凡州县取民无艺,许监司互察,台谏弹劾。

寻兼礼、户部。

乞约岁用,会所入,储什之一二备水旱。

奏上,议竟不决。

除吏部尚书,宰臣拟用“权尚书”出命,高宗顾曰:

“朕且大用,何‘权’为?

绍兴九年三月,拜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

五月,金遣使贺天申节,出嫚言,求淮、汉地。

九月,金犯庐州,王权败归,中外震骇,朝臣有遣家豫避者。

康伯独具舟迎家入浙,且下令临安诸城门扃鐍率迟常时,人恃以安。

敌迫江上,召杨存中至内殿议之,因命就康伯议。

康伯延之入,解衣置酒,上闻之已自宽。

翌日,入奏曰:

“闻有劝陛下幸越趋闽者,审尔,大事去矣,盍静以待之。

孝宗即位,命兼枢密使,进封信国公,礼遇殊渥,但呼丞相而不名。

康伯自建康扈从回,即以病祈去位,不允。

明年,改元隆兴,请益坚,遂以太保、观文殿大学士、福国公判信州。

上慰劳甚勤,且曰:

“有宣召,慎勿辞。

”宰执即府饯别,百官班送都门外。

二年八月,起判绍兴府,且令赴阙奏事,复辞。

未几,召陪郊祀。

时北兵再犯淮甸,人情惊骇,皆望康伯复相。

上出手札,遣使即家居召之。

未出里门,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平章事兼枢密使,进封鲁国公。

亲故谓康伯实病,宜辞,康伯曰:

“不然。

吾大臣也,今国家危,当舆疾就道,幸上哀而归之尔。

”道闻边遽,兼程以进,至阙下,诏子安节、婿文好谦掖以见,减拜赐坐。

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乾道元年正月上辛薨,年六十有九。

赠太师,谥文恭。

(节选自《宋史·陈康伯传》)

注:

扃(jiōnɡ)关门;鐍(jué):

上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B.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C.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D.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艰即丁忧。

“丁内艰”,指遭逢父母丧事。

古代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

B.“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C.“赴阙”,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即宫阙,用来借指朝廷。

赴阙就是入朝陛见皇帝。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康伯是信州弋阳人,从小就有学识品行,与秦桧在太学就有交情,秦桧掌握大权的时候,他从来不去求他,迎合他。

B.陈康伯历仕两朝,德高望重,孝宗皇帝对他礼节待遇十分优厚,封信国公,从来只称他为丞相而不直呼他的姓名。

C.金兵侵犯庐州,王权失败,国内外震惊,朝中很多大臣遣散家属准备躲避,只有陈康伯反而准备船只接家属到浙江。

D.陈康伯任吏部侍郎时,请求节约用度,宽待百姓,对于那些向百姓摊派收取没有限度的州县,允许监司互相监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盗发白马原,康伯督州兵济王师进讨,克之。

(2)吾大臣也,今国家危,当舆疾就道,幸上哀而归之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巫山高

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说那巫峡在古代巴国的东边,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其高耸云霄的状貌。

B.第二联说云雾遮蔽了神女庙,雨水洒到了楚王的离宫,化用典故,目的是表现巫峡的悲凉氛围。

C.第三联说从早到晚都能听到泉水的声音,无论冬夏,树色总是那样苍翠;“寒暄”,冬寒夏暄,泛指一年四季。

D.最后一联说那悲哀的猿啼声本来就使人不忍听,偏偏在这深秋时又不断地传来,诗人产生无限的落寞情怀。

E.全诗词采雄浑,情意委婉,写尽了巫山之雄伟,巫峡之神奇,四时之胜景,猿声之凄清,写景抒情,声情并茂。

15.试对“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中“落”“同”两字的使用加以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一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①曹操在《观沧海》中渲染了大海的磅礴气势,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的句子是:

,。

②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③《赤壁赋》中“,”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理解我们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联系中华5000年文明史、1840年以来的近代史和90多年党的奋斗史,我们要敬畏和感恩历史,不可数典忘祖。

②现在人生活压力很大,于是很多人周末纷纷结伴走出家门,到乡野间寻找乐趣,过起了求田问舍的惬意生活。

③一群打扮时尚的大妈在火车车厢的过道中互飙广场舞,他们跟着节拍翩翩起舞,而车上的其他乘客也跟随着扭动腰肢,拍手称快,气氛很热烈。

④在物联网生态元年即将结束之际,很庆幸能见证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变革,相信2017年物联网生态的发展将迎来更多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⑤祖宗诗文,在旁人观之,不过行云流水,我们后辈视之,吉光片羽,皆金玉珠贝。

⑥数以亿计的共享单车押金确实是一笔庞大资金,不过我们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共享单车押金以及相应的收取押金行为本身。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医院在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即调查,在弄清原委后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承诺将严肃处理该事件,并告知家属处理结果。

B.“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C.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困难再多再大,越要想方设法努力搞好社区活动,让活动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载体,成为邻里之间快乐相识、融洽相处的平台。

D.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措施,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B.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

“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C.我们学校要成立文学社,我们敬请您老担任我们社的顾问,如能得到您老的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D.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

在城镇化浪潮中,有的人选择留下,建设美丽乡村; ① ,走进城市灯火,尽管这里有艰难、有委屈,但 ② 。

无论身在何方, ③ ;无论走多远,亲情都是心灵的港湾。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

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从而引起更加强烈的共鸣。

①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60分)

两只青蛙相邻而居。

一只住在远离大路的深水池塘里,另一只却住在大路上的小水坑中。

住在池塘里的青蛙友好地劝住水坑的邻居搬到他那里去,说那将会生活得更好、更安全,可是邻居却说舍不得离开习惯了的地方,不想搬来搬去。

结果,住在小水坑里的青蛙被过路的车子轧死了。

对于以上寓言,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和同学们分享下你的感悟与联想。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