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7101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docx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

聊聊修复临床操作的小技巧

1,做后牙长桥时,一般会先试戴底层冠。

有时候因为备牙就位道不好或者铸金收缩出现底层冠无法就位或者就位不完全或者有翘动,万不得已时会调磨内冠组织面。

该调哪里呢?

如果用咬合纸来指示,往往因为有磨擦挤压而不准确,这时候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调一点流动性好的印模材料(藻酸盐就可以),填在底层冠组织面和桥体组织面,试戴尽量就位,干了以后取下来,仔细观察两个位置:

1,冠组织面的侧壁是否有印模材料特别薄的地方?

如果有(大多可能出现在基牙的近远中壁以及轴线角处),那就是影响就位的高点,先不急着把印模材料都去掉,照着那个地方仔细调,别磨得宽了,否则固位不好,我们还是要尽量保证冠的密合性的是不?

2,冠的合方组织面,如果义齿完全就位,这里应该只有粘结剂的厚度,如果印模材料在这里很厚,说明就位不完全(配合边缘检查),还需要继续调;如果这里已经比较薄了但是边缘还是不到位,说明可能是蜡型和铸造的问题,这时干脆返工。

2,全口义齿初戴,往往可能因为边缘过长而在病人说话、张口时脱位,那么怎么检查边缘过长的位置呢?

因为粘膜转折处的组织松软,靠病人的压痛感或者观察法不一定看的出来,如果估计着磨又害怕调的过多,这时候可以戴上义齿,向外牵拉病人的口唇,用点力

,在边缘过长的地方义齿就会松脱,这时候就找准边缘长的位置了。

3,遇上年轻人磨牙临床牙冠短的,冠的固位不好,如果是活髓牙,也不好作辅助固位形,怎么办?

这时候默念备牙原则:

咬合面坚持按照天然牙的形态备,降低的主要是斜面、窝、沟的高度,保证周围一圈边缘嵴的高度(当然以不影响咬合为前提),这样备出来的牙,很漂亮,固位也好。

4,另外,我在园子以前看到的一些临床操作的体会,印象很深,也一起贴到这里:

A、杨老师关于“义齿试戴时用咬合纸检查,觉得已经不存在高点了,为什么在数月后又会出现咬合痛。

”的解答:

出现咬合痛,是早接触点造成#创伤了。

大多数医生在检查修复体咬合时,只会注意修复体的咬合,不会注意与修复体邻牙的咬合。

我在带教学和指导下级医生时,多次遇到你说的现象,用咬合纸看,觉得已经不存在高点了,但患者仍然觉得有高点。

其实咬合的早接触点,是在邻牙上,因为修复体未被动就位,推挤了邻牙,邻牙移位就形成早接触点。

有时又外面医疗机构修复的病人来,修复体都被调合到没有合接触了,患者仍觉得咬合高。

嵌体粘固,特别是后牙,有时用手不好拿

(特别是俺们男的

)或是由于紧张、因为天热粘固剂凝固的快、怕来不及手拿不稳等因素。

方法:

铸道蜡,烧热的蜡油和嵌体的面粘固起来,手拿着铸道蜡就可以了只要能顺利进入患者口腔就ok了

然后可以不管铸道蜡的完整加力,就将嵌体顺利的就位喽

剩下的蜡,用器械刮出或是温水棉球擦拭

抱歉,没有现成的照片,就随便找了一张编辑了一下,希望能帮助战友有所理解

跟帖和大家交流,这些细节的技术非常有用,要么提高工作效率,要么防患于未然。

今天先讲一个小的关于ITI种植体的技巧

ITI闭口印模的时候,护士调拌好硅橡胶,医生取好模,然后医生需要做的是把愈合帽再拧回到种植体上。

由于硅橡胶多多少少带点油性,这个时候医生的手套特别滑,非常容易掉器械,很有可能导致患者误吞,误吸。

有两个小方法

1最简单,换手套。

2不管什么位置,都使用扭力扳手,而不用直接的螺丝刀(太小,容易误吞)。

从防误吸误吞这个角度出发,楼上蜡条的方法,在下觉得需要用稍微粗一点的蜡条来固定。

不然嵌体这么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1,在护士做好自凝塑料暂时冠后为了尽可能的缩短病号戴暂时冠前的时间,可以将暂时冠(和模型一起)放入60-70度左右的水杯中加速其固化,这样就可以很快的打磨了。

2,在调拌石膏粉时如果想使它凝固加快以便快速脱摸,可以用温的生理盐水代替水,同时调拌速度快一些。

3,排牙及烫蜡时用两把蜡刀,交替使用,缩短使用一把时的每次预热时间。

4,在用自凝塑料制作个别托盘时,面团期左右成型的时候可以在在手上弄点水,这样不会沾到手上。

1长桥预备平行度的校准方法。

前牙的话,可以通过平行移动口镜来看是否能找到一个角度看到所有基牙的颈缘,如果不能就适当调磨阻挡点。

后牙可以在取暂冠模型的时候,观察暂冠的阴模或者阳模,观察方法相同。

2基牙预备中,除了运用双线排龈法可以significantly减小牙龈损伤,牙龈出血外。

掌握好牙周解剖也可以。

前牙邻面中份是向颌方突起的,因此颈缘外形也要这个方向走。

而后牙由于龈谷的存在,邻面是向根方的,颈缘在此处可以适当向根方走(视固位,美观情况)

 

今天先讲一个小的关于PE膜(PE微波炉用的保鲜膜剪)再口腔治疗修复中的用处:

1:

用作隔离,如:

作光固化时用来包饶光固化灯头,用来与患者保持隔离。

我的方法是用微波炉用的保鲜膜剪成10*X0cm消毒备用(消毒可用微波、紫外线),使用时用薄膜把光导棒包好,每次使用更换保鲜膜,成本比较底,比换光导棒的成本低多了也很方便,大家不防试试。

2:

用来恢复临面接触点,适用于光固化树脂,离子,氧化锌膏其方法有三:

(1)在补两个牙的临面洞时,先补好一个,在补好的牙临面粘上PE膜,可将膜抻的薄一点,最好帖附于牙面减小挤占临面间隙,再上成型片,把需要成型的临面非接触部分先补好,之后去掉成型片,把其余的需恢复邻接的地方补上,再把膜去出即可,

(2)配合成型片使用,把膜贴在成型片上须贴在需要成型的那一面,缩型完毕后先把成型片取下,一般不易引起充填体变形去成型片容易去掉,利于进行精细调整临面外型。

(3)用来恢复颌面咬合形态,将树脂充填入洞后铺上薄膜隔离上下牙,让患者咬合,颌面形态跃然于牙上。

3:

做假冠时,再备完的牙体上或模型(模型一般我用蜡来做)贴上一层PE膜后,在上自凝,假冠会很容易脱模,并很光滑。

4:

保护黏膜:

再上有腐蚀性药物时,先把治疗区附近的黏膜吹干,再剪适当的薄摸帖附于黏膜上并将牙龈端将部分PE膜塞进牙龈沟,能交好的保护黏膜不受损伤。

1、备牙时,我们以前的方法是先做引导沟,然后再釉质表面预备到与引导沟平行,由于釉质很硬,所以这样备牙的话时间花费的较多,而且车针消耗大,其实可以从邻面的釉牙本质届或是从引导沟内的釉牙本质届开始备牙,顺着釉牙本质届就像卷地毯一样牙齿的轴面就可轻松的预备完毕,省时省力。

2、全口义齿在使用2到3年后,基托与粘膜不密和,患者常常由于压痛来复诊,当压痛面大,不是很明显时,我们可以调拌稀稀的藻酸盐印模材涂在义齿的组织面,让患者咬合,取下后,观察没有印模的部位,就是需要调改的部位,反复少量,多次就可解除压痛。

3做自凝的个别托盘时如何,做的厚度均匀一致呢,最简单的方法是找一块玻璃板,在面团期一压,压时压力不可过大,同时在玻璃板和桌面上涂石蜡油。

上颌固定桥取模,用铝制下颌托盘,稍微改一下边缘,保证3mm左右的空隙,这样取出的模型既节约印模材与石膏,还能减少技工代型制作的工作量。

1 做暂冠用自凝的话(当然现在有好的东西了)可以先在预备体上除颈缘外薄薄加一层基托蜡。

然后用自凝做成。

好取。

取下后用热水烫一下去除里面的蜡,好就位。

也有了粘接材料的空间。

多单位桥更有优势了。

省的调磨也可避免基牙折断取出麻烦。

2 桩核冠  RCT时记住WL 取桩根管预备时减去4MM就是理想的深度可以放心的进入,专科医院由于内修不在一科,看片子又有放大的偏差。

两科配合一下就好了。

我们门诊搞综合。

一个人拿下就更方便了。

用P钻从小到所要的号打下去很是安全。

在校实习时老师用高速和金刚钻备根管,比着片子打总是担心侧穿和超了。

用慢机和P钻就好多了。

shirley1979wrote:

我也来几个:

1、备牙时,我们以前的方法是先做引导沟,然后再釉质表面预备到与引导沟平行,由于釉质很硬,所以这样备牙的话时间花费的较多,而且车针消耗大,其实可以从邻面的釉牙本质届或是从引导沟内的釉牙本质届开始备牙,顺着釉牙本质届就像卷地毯一样牙齿的轴面就可轻松的预备完毕,省时省力。

感谢shirley战友热情参与讨论,但是我个人有些不太理解您说的这一点……

从釉牙本质界的结构来讲,它是由托姆氏突退缩后留下的小凹构成的,釉质和本质是相嵌合的,理论上应该没有那么容易像“卷地毯”一样釉质能剥离。

(我没有查到釉牙本质界的抗张强度/破坏强度,哪位战友知道可否告知一声

)备牙的确是本质比釉质好磨,但是我也没觉得釉质可以沿着釉牙本质界剥离下来……

我们平时可以观察到重度四环素牙有釉质一层层剥离现象。

郑倩等作过四环素牙的摩擦磨损的实验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通过计算机控制的间歇往复滑动磨损实验发现“正常恒牙的磨斑以轻度擦伤为主,局部呈现小的剥落坑;……重度四环素牙模横表面呈现显著犁削现象,并伴随剥落,磨损严重”——因此我想,这个实验也从侧面说明了正常牙应该不会因为往复互动摩擦从釉牙本质界出现釉质剥离的。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釉牙本质界的深度不使每个人都是一致的,因此导致备牙的深度不好确定。

以上完全是自己的理论推导哈……我似乎又犯了学究派的毛病……如果不对,欢迎shirley战友继续和我讨论,也欢迎其它战友拍砖!

做自凝的个别托盘时如何做的厚度均匀一致呢,最简单的方法是找一块玻璃板,在面团期一压,压时压力不可过大,同时在玻璃板和桌面上涂石蜡油。

这样一压,不是就压成平平的一块了么?

您是不是压了以后再把它摊到模型上?

而且自凝的操作时期应该是糊状期而不是是面团期,面团期塑形可能不密和。

shirley1979wrote:

我也来几个:

1、备牙时,我们以前的方法是先做引导沟,然后再釉质表面预备到与引导沟平行,由于釉质很硬,所以这样备牙的话时间花费的较多,而且车针消耗大,其实可以从邻面的釉牙本质届或是从引导沟内的釉牙本质届开始备牙,顺着釉牙本质届就像卷地毯一样牙齿的轴面就可轻松的预备完毕,省时省力。

2、全口义齿在使用2到3年后,基托与粘膜不密和,患者常常由于压痛来复诊,当压痛面大,不是很明显时,我们可以调拌稀稀的藻酸盐印模材涂在义齿的组织面,让患者咬合,取下后,观察没有印模的部位,就是需要调改的部位,反复少量,多次就可解除压痛。

3做自凝的个别托盘时如何,做的厚度均匀一致呢,最简单的方法是找一块玻璃板,在面团期一压,压时压力不可过大,同时在玻璃板和桌面上涂石蜡油。

也加入楼主对此问题的探讨。

牙本质界法预备牙体,确实效率比较高。

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

常规的磨削虽然一层一层似乎麻烦一些,但是牙体和车针只有一个接触面;而牙本质法车针被牙体组织保绕,各个面都有摩擦力,因此对机头轴承的扭距要求比较高,如果气压不足,或者机头扭矩不足的话,反而适得其反,而且对轴承的损耗比较大。

但如果气压足,扭矩又大的话,这个样子预备就很快。

感谢各位战友对我提出的问题发表意见,从釉牙本质界备牙这个小技巧是我从马教授那里学来的,至于相关的理论问题我没有问过。

不过马教授在每次备牙时一般都会用新的车针,比较细长的锥形车针。

一般备4个单位的牙也就二十多分钟(我亲自记得的时)。

马教授讲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备的牙,目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牙髓症状。

我觉得这样做可能是马教授建立在自己高超技能上。

至于能不能开展,实践检验真理。

大家不妨找到适合的病例尝试一下。

看到很多战友都在,讲了很多实用的经验,受益很多。

也抛一块小砖,其实一定有很多朋友早就在用了。

全冠单颗牙预备聚合度对修复医生讲应该没问题,如果是桥,比如A5和A7是基牙,你就吧A567看成是一颗牙要做冠,预备的时候前一个牙的近中邻面和后一颗牙的远中邻面是聚合的,缺失的A6你就把它看成是那颗大牙中间的一个洞要做嵌体,A5的远中邻面与A7的近中邻面是敞开的;然后看唇颊面,就像木匠吊线一样,用一只眼以A5的颊面为基线,看A7的舌面,是否聚合?

再以A5的舌面为基线,看A7的颊面,是否聚合?

其实技师补模就是这样的,如果你备牙不标准,他们就给补成这样,结果补的部分就成间隙了,破坏了密合。

全冠的生命是什么?

答:

密合!

如果就是两颗基牙且位置靠前,这样在患者口中观察就可以了,如果是很靠后或多颗牙的连冠预备,就要大体预备观察后再取一个模型,在模型上观察(方法同上)并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做标记,再预备。

当然有观测仪就更好了,不过那就不属于小技巧了。

可能还有很多获取共同就位道的技巧,如果战友们有,渴望能分享!

ostrich1981wrote:

个别托盘涂塑最好还是在稀糊期或粘丝前期,再晚了就真的手忙脚乱了而且材料有弹性回缩,很不好塑形,也不密合。

涂塑前要把模型上倒凹大的地方用蜡填补,然后我的小技巧是取一常用蜡片烤软铺在模型上,要均匀密合,边缘按要求比功能边缘短2mm,然后再在表面涂塑,带手套并蘸满水,取塑料均匀涂布,这样就免了常规的个别托盘组织面修正磨除;面团期在上颌硬区等搞几个小圆洞以使以后取模时材料的溢出(用一个废的笔盖转一下就有了);记着做上个小柄,方向不要水平向前以避免妨碍唇功能修整,下颌双尖牙区搞两个小馒头取模时方便均衡下压。

塑料凝固了,用热水一烫就可取下。

涂塑时一定要通风哦!

个人健康还是要自己注意。

我们口腔医生接触的有毒有害物真是太多了!

保健费却比其他科室多不了多少(我这里多3块)。

病人来做修复时,有些牙需要拔除。

可以让患者拔除牙后,先预备两侧基牙,不过不要忙着取模,用树脂做个暂时桥,几个月后再让病人来取模做烤瓷桥。

如果是需要拔除的是前牙,病人是最高兴了,因为可以不缺牙了。

补充备牙的一个小技巧:

磨牙牙体预备时,如何快速判断合面间隙是不是备够了?

往往靠近舌侧的地方因为对合牙挡着看不清楚,这对于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自然不必说,眼光很毒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对于新手或者没有把握的,可以有三种办法检查:

1,最经典的办法:

咬蜡片,太透光的地方自然是没有备够的;2,我们用的上海齿科器械厂的探针没有去掉塑料套时是2mm,扫一下合面,通过困难的地方也是没有备够的;3,我们用的德国咬合纸每层是200um,折五次,则厚度就是2mm,放到合面上咬,或者检查侧向合时咬,合面上留下蓝色印痕的也是没有预备够的地方,这个方法检查得很快,找的也很准,尤其是对于活髓牙,不用担心备得不够或备得多了。

您可以自己折一下咬合纸,压紧了,用卡尺量量,看看重叠几层可以达到2mm的厚度?

临床上用,对新手来说是个不错的方法。

3,遇上年轻人磨牙临床牙冠短的,冠的固位不好,如果是活髓牙,也不好作辅助固位形,怎么办?

这时候默念备牙原则:

咬合面坚持按照天然牙的形态备,降低的主要是斜面、窝、沟的高度,保证周围一圈边缘嵴的高度(当然以不影响咬合为前提),这样备出来的牙,很漂亮,固位也好。

这种情况最好根据X线片采用牙冠延长术增加临床牙冠的长度比较好一些!

楼主以为怎么样?

 

关于预备合面,我的经验是用约2mm粗的鱼雷形车针预备,将车针卧进合面的各个组织面,制备出深约2mm的引导沟,再用轮形或桃形车针按引导沟的深度预备即可。

刚来,看到大家积极奉献自己的技巧很是感动!

现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保鲜膜包光固化的机子不错,我以后会试试,但是用来邻面充填就觉得多余,关键是邻面金属片要光滑就好脱出来。

2、几位谈颌面预备的经验不错,对新手很有用。

3、个人觉得烤瓷牙预备的难点是近远中的4个转角,既要保持适当的内聚又要考虑固位,我一般备好后,仔细用肉眼看,加上用口镜从颌面的上面反光看内聚的角度够不够。

希望有人也谈谈转角的预备经验。

1取桩核备根时要避免侧穿就要确保总能看到根管内的充填物

2取桩核也可用塑料小梳子的小塑料棒按根管的大小`长短磨改好,再蘸上开好的糊状的自凝放到根管内等到面团后期取出即可.分离剂用凡是林较石蜡油好 

我预备后牙的咬合面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技巧,

只要用MANI车针里的TF-S22这个号得短园柱车针备指示沟,然后去掉沟间的牙体就备够空间了。

因为它的直径基本在1.5到2.0MM。

越简单的思路越有效。

我认为的

才看到这个帖子,是个很好的议题。

修复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她有很多的小技巧小方法,而作为修复专科医生,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大家共同交流还是很有益处,从上面的帖子学到了不少。

谈谈我暂时想到的一些小技巧小方法。

1.下颌无牙颌,后牙区牙槽嵴低平时,不必将后部人工牙功能尖排于牙槽嵴顶。

可以稍向颊侧排列,使其由骨质致密且平坦的颊棚区支持。

一方面减少牙槽嵴的吸收,同时增加义齿的稳定性。

有些情况,可以尝试先排下颌人工牙。

2.多牙缺失整铸支架试戴后咬关系前,先将支架在模型上就位,用蜡刀将蜡滴入牙槽嵴顶网状金属与牙槽嵴之间,待固化后再放入口内咬关系,从而避免蜡堤稍硬时支架下沉移位。

3.桩道预备前,最好先用烫的探针将所需根管内上半部分的牙胶烫出,这样形成的根管通路使手感更清晰,更为放心大胆,减小形成台阶甚至侧穿的几率。

当然,此条不一定适用于牛人。

4.开口度小的患者,上颌后牙远中邻面牙体预备是个难点,有时车针都难以放下。

这时我们可以将车针倾斜一定角度,颊舌向的预备,当然此时需要注意勿损伤邻牙。

5.对于后牙咬合面的预备,我的想法和楼上一样,有了定深沟,那么间隙是否合适必定了然于心。

取桩核是我常用牙签或火柴梗磨削至根管大致形态,然后用自凝材料取根桩。

待凝固后再重新放入根管内修正继而进行牙体预备从而缩短病人复真是件。

向xqg1981切磋学习一下:

“将牙胶先行烫出一部分”本人觉得操作不方便,不易完整烫出,更重要的是缺少了牙胶的空洞备根管没有手感反而容易侧穿。

我一般备牙根管时注意手机的压力和阻力(磨牙胶没什么阻力,磨牙根阻力大),另外注意车针和牙体长轴的方向,一般不会侧穿。

pvc是聚氯乙烯,有毒,主要工业用,保鲜膜应该是PE聚乙烯无毒

再说一个,可能称不上是操作小技巧,只是临床操作细节的一个考虑,提请大家讨论评价。

在国内现有的制作加工工艺的限制下,贱金属冠/烤瓷牙很难达到边缘完全密合,封闭良好,这是产生的微渗漏,极有可能使牙体产生继发龋,这在我们临床上也是很常见的——制作冠桥后几年如果去除冠桥有时会发现,原来的牙体已经烂得差不多了。

对于这种情况,有些医生会采取一些折中的方法——用粘结性能较差的粘结剂来粘冠/桥,比如对于死髓牙,放弃采用3M玻璃离子而改用聚羧酸粘固粉,这样子基本上是靠预备牙体的固位形固位的。

如果发生继发龋,则因为丧失了粘接剂的粘固而致使冠及时脱落,这就是保牙不保冠。

冠掉了可以重新粘,牙烂完就没有了……

觉得ostrich1981评价的很有道理哈,呵呵,分析的都很透彻,还有很多战友的发言,精彩之处本人一一记下,留做反复思考,比较和实践,

我今天在科室里看到导师的个人托盘的即时操作,觉得还是算是一个临床小技巧吧,呵呵;

上午的时候,老师接了一个病人,上颌只有B区的3和5还存留,缺失12单位,(8不计),由于患者时间比较急,(还有就是病人的上颌比较丰满)于是要求个别托盘赶紧做出,再说我导师一向是个要求效率的人,很快就让护士调好上颌印摸材,接着取摸,但是取的非常浅,大约也就压下去印摸高度的三分之一,变硬后取出,用锋利的小刀修整切除,基本上按照外形均匀切除,后保留大约3MM左右的厚度,再在其上用小刀划一些沟纹,或者是小坑,主要目的是增大摩擦系数,然后再调印摸材取摸,这样最后得出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印摸!

大家也可以试一下哈.

对于楼上qingguyouquan战友说的取模方法个人认为还差一步,我个人比较同意dentist_cn战友在一个帖子中说的三部取模法:

实际工作中我一般取3次:

第一次选合适的托盘取模,用刻刀均匀修整掉一层印模材当做简易个别托盘再取第二次,灌模,制作塑料个别托盘,第三次印模,个别托盘取模

 

感谢ostrich1981战友,其实也觉得这样好象不是很好,但是以前没有见过,就因为比较好急着发上来,现在想来确实有很的多不妥之处,看了dentist_cn战友的精辟言论,觉得还是三次取摸比较好的啊

感谢很多战友的热情参与,就象dentist_cn说过的一样,在这里多犯错误,才能在工作中少犯错误.

也说一点硅橡胶二次法取固定义齿印模的小技巧。

一般二次法是先用硅橡胶粗部取印模,用专用的刮刀将关键基牙部分削掉一层,并形成排溢沟,然后配合硅橡胶细部取得终印。

刮刀削印模这一步非常麻烦,而且用普通手术刀会形成很多碎屑。

改良的方法是先制作临时冠,将临时冠在基牙上就位(注意不要用粘接剂),用硅橡胶粗部取印模,凝固后取下临时冠。

临时冠所占空间刚好是硅橡胶需要削掉的部分,这时只需要少量修整就可取终印模了。

个别临时冠材可能会对某些硅橡胶有阻聚作用,要试一下才知道。

拉拉阿里wrote:

弱弱一问,不知暂封牙胶棒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我每次怎么不能一下子就封好?

不要烧得太软,暂封预备的根管口的的时候用手(戴手套)压一下就可以压得很平整了。

真是精彩啊,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也讲一点点小技巧吧。

我们临床在备铸造隙卡沟时经常备的间隙不够,导致铸出来的卡环很薄容易折断(我就遇过一例

),后来老师告诉我备完隙卡沟可以将探针弯头放在沟上,然后让病人咬合,假如探针可以自由出入,那么间隙一般就够了。

另外,临床经常会遇见一些下颌游离端缺失的患者,后端牙槽嵴吸收呈刃状。

采用通常的活动义齿修复方法,患者经常会因为缺牙区粘膜压痛来复诊。

对于这种情况,在不影响咬合的情况下可以在下前牙放置切垫,相当于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下沉。

这个方法教科书有提到,但感觉做的人并不多,还可以采用邻间钩、切钩。

个人觉得切垫比较方便一点,制作也相对容易点。

假如患者后牙缺失,垂直距离减小,需要升高咬合,这种方法更适合。

呵呵,有什么问题希望大家讨论。

取摸时,印模膏放到托盘上后,将手指蘸水将其抹平,这样阴摸边缘应当很光滑

yaya1126wrote:

我们临床在备铸造隙卡沟时经常备的间隙不够,导致铸出来的卡环很薄容易折断(我就遇过一例

),后来老师告诉我备完隙卡沟可以将探针弯头放在沟上,然后让病人咬合,假如探针可以自由出入,那么间隙一般就够了。

隙卡容易断的原因除了预备量不够外,制备不圆钝造成应力集中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所以预备间隙沟时不是把车针放倒直直的磨出一条颊舌向的沟了事,还要在转向根方处处理圆钝,这样铸造出的隙卡从越过牙间隙的部位是圆钝的而不是梯形的;另外,从邻面到颊舌面的轴面转角处也要预备圆钝。

临床上还看到很多人轴面不预备,这样是不妥的,因为铸造卡环不同于冷弯卡环,它大部分是位于外形高点以上的,这样对于某些病例来讲不预备轴面势必卡环过于接近合方,容易干扰咬合,我喜欢把最大周经线降一下,当然很向往能做出像附着体的舌侧研磨面一样的导平面,但看杨小东老师在“平面板与导平面”的讨论中所讲,这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缺牙间隙两侧基牙的邻面预备还是要尽量做出导平面的。

自制义齿压痛指示糊剂

成份:

口腔科用氧化锌粉适量和医用凡士林一起调匀,粘稠度自己掌握。

使用方法:

用棉签均匀涂在义齿基托组织面,或者是需要缓冲的系带区基托边缘。

戴入后让患者咀嚼两下,取出后缓冲糊剂已经被挤走的区域,然后再涂一遍。

如果缓冲准确的话,指示糊剂将是均匀的一层。

很有效!

病人也会马上说不疼了。

注意要先排除咬合的问题。

这个成品有卖的,但是不好买。

有一次看一师兄拿了一个化妆品小瓶子,我开玩笑一把抢了过来,一看是压痛糊剂。

脑子一转,这东西主要成分不会是凡士林吧?

和化妆品一个成份,白色的是氧化锌?

就试着调了一点,果然很好用。

凡士林主要是烃类,是非常常用的膏剂,氧化锌常温不会和烃类发生反应,这两个调在一起应该没有毒性。

凡士林(vaselin):

又称软石蜡(softparaffin)是由多种分子量烃类组成的半固体状物,

压舌板的妙用

基层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