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三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7325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三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模拟三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三汇总.docx

《模拟三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三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拟三汇总.docx

模拟三汇总

2011级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三)

第I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伺机/伺候    躯壳/甲壳虫    下载/载歌载舞

B.熨斗/熨帖    角色/角斗士    偏差/差强人意

C.模板/模型    卷轴/压轴戏    慰藉/声名狼藉

D.重创/创伤    露脸/露马脚    作坊/作茧自缚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茅台和五粮液因实施价格垄断被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罚4.49亿元,这一处罚,与过去三

年酒类企业利用中国礼品文化绑架消费者、连翻涨价有关。

B.如果“浅阅读”过于泛滥以至于挤占了“深阅读”的时间,那将给知识和文明的传播带来

负作用,公众将面临着头脑浅薄化和碎片化的危险。

C.“一个国家可以抢掠世界上的文物珍宝,但怎么可以抢掠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和文化

呢?

”这种解剖犹如庖丁解牛,既富有激情,也切中肯綮。

D.厂家表示,即便LED电视逐渐淡出市场,售后网点仍将一如继往地提供相应服务,连锁零

售商也会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对机器故障予以必要的维修。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一味地压抑怒气,可能导致日后更大的无法控制的情绪爆发;而肆意发泄,除了更加伤害

别人和自己之外,其他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

B.在分工细、讲专业的社会,靠消费者自己来解决整个问题不现实,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还

是监管不利,这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审视。

C.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

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D.美国校园的暴力事件,特别是枪杀案近几年是有增无减,从枪支泛滥的社会现象到骇人听

闻的校园枪声,可能正是民主和自由付出的代价。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在河北卫视年度“读书”主题晚会上,揭晓了由专家和读者联合投票推选出的文学

类、科普类与少儿类(每类10种)共30种“年度影响力图书”。

B.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河南举办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月活动,其间将举办多场以小

微企业为主角的银行、企业对接会。

C.西洋画,满;中国画,空。

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

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

D.由于煤炭没有严格意义的熔点,衡量其熔融过程的温度变化,通常用三个特征温度:

即变

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和流动温度(FT)。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已是华人世界最具代

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节日。

B.纵观古今,我们不难发现,决定国家兴盛衰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政府是否清正廉洁确实

是制约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C.积极发展家庭农场,适当扩大农户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追溯制度实施力度,有利

于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D.9个省份实行中职教育学费全免政策后,中职学校在校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多,这主要是由

于人口数量变化导致初中毕业生人数减少造成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转基因争论:

对公共理性的挑战

易知

有关转基因的争论在民间已经空前激烈,只是在主流舆论里还较为鲜见。

转基因是一个超级问题,包含了复杂性的所有要素:

庞大的相关者人群,难以达成共识的专家判断,不可通约的价值权衡,各有打算的利益集团,情况各异的国际背景。

谈及转基因话题,同行分野、兄弟反目的事处处皆是,科学家在讲坛上为转基因辩护,草根在地铁人群里散发反转基因传单。

如果长期对这一潜藏着的社会分歧视而不见的话,不管转基因是否真的有风险,这一状况本身就已构成社会的风险了。

但是转基因的超级性更在于它是个即刻性问题。

操心环境的人,难道不希望减少农药的使用吗?

对国际阴谋保持警惕的人,难道不担心国家粮食安全吗?

另外,生产转基因种子的人,真有把握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吗?

批准转基因作物推广的人,真能确认这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吗?

转基因问题是不能将其简单化,但又须即刻做出选择的。

有社会分歧很正常,但如何在意见分歧的状况下达成起码共识,也对社会的公共理性构成了挑战。

公共理性需要公民间的审慎对话,这首先要求对对方的观点抱有同情的理解。

猜疑、轻信、夸大其词、选择性出示证据这些非理性陋习,无助于对话的良性开展。

如果拒绝倾听别人的理由,都抱着一副“不按照自己的观点来就会有民族危亡”的姿态,那样只能把我们全都逼上悬崖。

其次,这还要求我们从共同认可的最基本的原则与常识出发。

睥睨一切的科学主义、不顾现实的自然崇拜、傲慢自大的精英意识,这些作为个人信念或心理倾向,可以相互容忍,但对公共问题的讨论,还要回到问题是什么、有无替代方案、有哪些支持或反驳的证据等基本层面的事情上来。

在目前状况下,转基因的风险评估缺乏压倒性的证据,而且从风险评估转换为价值评估时,会受到公民间价值观差异的影响。

只有全知的上帝,能一眼看出是否有或有多大的危险,但哪位科学家敢扮演上帝这样的角色?

只有至善的圣人,能在不同公民的利益诉求之间做出公正的平衡,但哪位政府官员敢声称自己就是这样的圣人?

在风险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做的是保证每个人承受的风险不是来自任何方式的强迫,而是个人自愿选择的结果。

因而像转基因这样的集体决策,必须是按照每个人没有理由拒绝的原则和程序来作出的。

这至少要求整个社会有正式的制度保障,人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由。

把转基因上的话语权让部分官员和专家独享,无视甚至压制民间社会关于转基因的争论,把最终承担风险的公民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将无助于转基因政策的健康和公正。

今年两会期间,委员们对转基因的表态谨慎,但也透露出不同的倾向,表明已经向完善公共理性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摘自2013年3月11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6.关于“转基因”问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在民间可以说非常激烈,只是在国家主流媒体里还是不多见的。

B.转基因问题的超级性主要是其复杂性,即包含着不同人群、各种利益集团等诸多因素。

C.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问题争论激烈,有不同的意见分歧,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D.如对转基因这一社会分歧总是长期不重视的话,这种分歧本身就已构成了社会风险。

7.对于公共理性和审慎对话,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如何将本属于正常状况下的社会分歧达成起码共识,这对社会的公共理性构成了挑战。

B.开展审慎对话,要对对方的观点抱有同情的理解,如果抱有拒绝倾听等非理性的态度,就无法开展有效的对话。

C.从个人的立场出发,兼顾共同认可的最基本的原则与常识,回到基本层面的事情上来,才可以讨论公共问题。

D.两会期间,委员们对转基因表达出不同倾向的意见,这表明我们在公共理性的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批准转基因作物推广的人的思想,其实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因为受到公民间不同价值观念差异的影响,所以目前对于转基因的风险评估缺乏压倒性的证据。

C.在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风险的情况下,强调保证个人承受的风险是自愿选择的结果,这要求社会应该有制度作为保障。

D.如果部分人一味垄断在转基因方面的话语权,不让公民进行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将会导致转基因政策上的不公正。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

父恢,为南海太守。

佑年十二,随从到官。

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日:

“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

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①。

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

遇父故人,谓曰:

“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佑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功曹以佑倨,请黜之。

太守曰: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

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或身到。

阁里,重相和解。

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

“有君如是,何忍欺之!

”促归体罪。

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

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佑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

及冀诬奏太尉李固,佑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

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田蔬,以经书教授。

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佑传》,有删节)

【注】 ①兼两:

同时使用两辆车。

②薏苡(yìyǐ):

一种草本植物。

③啬夫:

农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为权戚所望望:

希望,期望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陋:

粗劣,粗俗

C.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业:

从事,做D.与冀争之,不听听:

采纳,听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作《师说》以贻之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佑品节的一组是()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④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⑤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⑥功曹以佑倨,请黜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

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

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2)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①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浮生:

指人生。

尊:

通“樽”,酒杯。

(1)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4分)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子曰:

“道不同,。

”(《论语·卫灵公》)

(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

(3)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人间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4)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师说》)

,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

(4分)

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

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

拒绝浪费,从我做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

该信息被转发约5000万次。

紧接着,人民网也表示支持“光盘行动”,倡议网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

今天不剩饭,打包离开,从我做起”。

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转载。

很快,活动参与者在北京实地发放宣传单6万多份,在餐饮企业张贴海报5000余张,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城市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18.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

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分)

李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

哟,红灯啊?

我没注意。

李华:

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

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李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

小伙子,你讲的在理。

下次我会注意的。

李华:

谢谢您,再见!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

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

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

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

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

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

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

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

这河流岂可小瞧!

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

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

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

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

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

其实不然。

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因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

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并离乡,远走北国。

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

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

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

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

他的原话是: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日: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

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

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

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

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

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

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

顾炎武已明确指出: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目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

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

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原载2011.4.20《人民日报》,有删节)

19.题目中“千灯”一词有什么含义?

(4分)

20.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21.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2.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谈谈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雁冰先生印象记

吴组缃

直到去年春间,才和雁冰先生识面。

那是文艺协会的年会上,远远看见台上坐着的,左边一排是几位官儿;右边:

有一位穿咖啡色西服的。

这人我不认识。

请问了别人,别人诧异的说:

“你们没有见过面吗?

是老茅。

”台上光线较弱,那些座椅又堂皇得很,坐在那里的人们被这背景衬着,多少都显出些庄严法相的味儿。

这时候的老茅即雁冰先生,也有点这类神圣不可接近的样子。

我不喜欢听这种例会上的演讲,只好傻瞪瞪的端详那些台上的“法相”,望来望去。

眼睛还是落到这咖啡色西服身上。

我潜意识里给雁冰先生摄下一张照片:

一个架子不小,神气十足,体格很魁梧,道貌很尊严的影子。

过了一会,雁冰先生也许是坐得不安起来了,他偷偷从台上的侧门溜了出来,溜到台下人群中,找了个旁边的空位子坐下了。

这时候咖啡色身影骤然小了许多,那端严法相也不见了,现出一个清癯的柔弱的脸。

他连连眨动着那似乎有点砂眼病的眼睛,从衣袋里模出烟卷,点了火,轻松地,舒适地,但几乎是敛缩地,依在那位子角落里,吸着.这天会散,以群①我到会里去住宿,说雁冰先生也住在那里。

同路的大约有四五位,一路谈论着为老舍祝贺创作二十年的事。

有谁忽然想起来,说:

“阿哈!

我们早就该给沈先生做纪念了!

他比老舍还早呢.岁数怕也要大些?

”于是许多人应和着闹起来,有的查问他的年纪,有的计算他从事文艺工作和开始写作小说的年数。

雁冰先生现出着急的神气,笑着连说。

没有,没有”,害羞的、快步抢到前面,躲开了。

当夜连我只有三个人在房里.雁冰先生把靠桌一张藤椅让给我坐,他自己坐在桌子侧面的小方凳上。

我们随便谈瞰他的谈锋很健,是一种抽丝似的,“娓娓”的谈法,声音文静柔和。

他老是眼睛含着仁慈的柔软的光,亲切的笑着,任你谈到甚么问题,他都流露出浓厚的兴趣,要接过去说几句。

他没有一点架子,也毫无甚么锋芒和尊严。

而且,他那套咖啡色西服毫不庄严堂皇,虽然并不破,也很洁净,可是看去至少也是十年以上的旧物了。

回乡下的头天晚上,又谈起雁冰先生祝贺纪念的事来了。

他还是讳莫如深,誓不肯认.睡到床上,我慢慢回忆着,最先,我记起他发表三部曲和《子夜》,轰动了全国的时候,那时我也是为他的观点新颖气魄宏大的作品所动、而对他倾心钦慕的青年之一,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再往前想,记得当我十三四岁刚进中学时,《小说月报》革新,接恽铁樵先生的手作主编的,岂不就是雁冰先生?

那至少也有二十四五年了。

如此一算,我吃惊的想,先生至少也应该有五十岁了。

我很想马上从床上跳起来,把这话告诉大家。

但是人都睡静了,我只好暗自兴会着,继续的想。

抗战发生后,先生编刊《文艺阵地》,以至最近以群负责的《(青年文艺》和《文哨》,

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先生所培植的现实主义文学,早就大大的繁茂起来了。

现在各地

风.起云涌的文艺刊物,哪种不是现实主义的面目?

谁能否认现实主义文学不是全国以至于全世界文学的主流?

于是我又想到,文协的众多朋友,无论所谓“老作家”,或是“新作家”,他们优秀作品的刊登和推荐,没有经过先生之手的,恐怕还是占少数罢?

直到现在,他还是一方面努力自己的创作与翻译,一方面热切的关注着创作方面的收获,从他的谈话里,我知道那些随时出刊的作品,很少他没有仔细读过的;而且,以一种似饥若渴的心情,甚至有点宽纵与溺爱的选拔着新人们的作品。

夜已经很深了,外面下着雨.雁冰先生没有声音的躺着,也不知道他醒着还是睡着。

我想对他说点什么,但是到底没敢惊动。

我深深叹息了一下,心里说:

“他不是那庙堂之器,他也不要作那种俨然人师和泥胎偶像。

他只是个辛勤劳苦的,仁慈宽和的,中国新文学的老长年②和老保姆啊!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八日莲花滩

(节选自《情侣名人美文》,有删节)

【注】①以群,指叶以群,1932年参加左胖子,曾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②长年,指长工。

19.请根据文章概括雁冰先生的性格特点。

(4分)

20.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21.文中多次驾到雁冰先生的咖啡色西服,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2.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沈雁冰只是“中国新文学的老长年和老保姆”?

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在轻轻地流,岸静静的偎在旁边,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而美好,水厌倦了岸的围困,想要寻找没有约束的自由,冲垮了堤岸,水没有得到自由却失了生命,而岸没有了水,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级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三)讲评学案

1.C(A项,sì/cì,qiào/ké,zài;B项,yùn/yù,jué,chā;C项,mú/mó,zhóu/zhòu,jiè/jí;D项,chuāng,lòu,zuō/zuò)

2.C(A项,“连翻”应改为“连番”,指接连几次;多次。

B项,“负作用”应改为“副作用”。

D项,“一如继往”应改为“一如既往”)

3.B(应为“不力”,指不得力,不尽力)

4.C(A项,括号内容是注释“种”的,应在“30种”后;B项,应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月”;D项,冒号应改为逗号,或者去掉“即”)

5.C(A项,搭配不当,“春节民俗”与“节日”不搭配;B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D项,句式杂糅,可把“造成的”删掉,或把“由于”改为“由”)

6.B(从第二自然段“但是转基因的超级性更在于它是个即刻性问题”可知,“转基因问题的超级性主要是其复杂性”是错误的)

7.C(“从个人的立场出发”无中生有,可以依据第三自然段“其次,这还要求我们从共同认可的最基本的原则与常识出发”)

8.C(A项,从第二自然段“批准转基因作物推广的人,真能确认这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吗?

”可知,未明确体现作者的观点。

B项,不存在因果关系。

D项,原文内容为“无视甚至压制民间社会关于转基因的争论,把最终承担风险的公民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将无助于转基因政策的健康和公正”)

三、9.答案 A解析 望,此处是“怨恨”“责怪”之意。

10.答案 B解析 “且”均为副词“暂且、姑且”。

A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