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7539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3

心电图机操作规范8

血压计操作规范14

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16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21

腹腔穿刺术27

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32

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36

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规范50

胸腔穿刺置管术54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56

呼吸机操作规范58

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66

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71

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77

呼吸骤停的复苏技术86

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92

动脉血气分析98

血液透析疗法105

急性肾衰的透析疗法109

血液滤过111

血液透析滤过113

血液灌流115

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症】

胸壁开放性损伤;

肋骨骨折;

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规程】

一、快速诊断

1.突然丧失意识并全身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心音消失。

4.呼吸不规则或停止。

5.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6.皮肤及粘膜紫绀。

7.血压测不到,切忌为反复测试血压延误抢救。

二、急救措施

1.初级心肺复苏:

分为CABD四个步骤

C.(circulation)循环:

首先判断有否循环征象,如呼吸、咳嗽、身体移动、对救生呼吸的反应等。

若无循环征象则立即胸外按压,采取正确的按压姿势,两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频率应为至少100次/分,无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呼吸比均为30:

2,吹气时不按压。

吹气与按压之间应衔接紧密,不得延搁超过数秒,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等,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秒,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做一次判断,按压有效指标为:

①能触及大动脉(股、颈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60mmHg;②患者颜面、唇、皮肤色泽转红润;③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睫毛反射恢复;⑥肌张力改善;⑦昏迷变浅,患者开始挣扎。

A.(airway)开发气道:

清除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救生呼吸:

如无自主呼吸,立即口对口(鼻)吹气,可快速重复4次。

查颈动脉有无搏动,如有则继续吹气,每5秒1次,直到自主呼吸恢复。

有条件者可使用面罩或简易呼吸器。

D.(defibrillation)电复律:

鉴于抢救成功率和预后与电除颤的及时程度密切相关,对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可立即盲目除颤。

2.高级心肺复苏

⑴确保气道通畅呼吸:

使用呼吸辅助装置(面罩、简易呼吸器)确保供氧。

⑵经基础复苏未能建立自主呼吸且具备技术和设备条件时,应尽早采用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⑶起搏:

确有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可行紧急临时起搏。

⑷脑复苏:

其核心是防治脑水肿。

此时要加强有效循环功能,维持平均动脉压,取头位高30°位以增加脑静脉回流,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压(80-100mmHg)。

可采取冬眠降温、利尿、脱水等方法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

①止痉:

出现抽搐、躁动时,用安定5-10mg,肌注或缓慢静注。

效果不佳则改用苯妥英钠50-100mg,经20ml生理盐水溶解后缓慢静注。

伴频繁呕吐时,可给氟哌醇5mg肌注。

②出现寒颤或去大脑僵直状态,在人工呼吸和升压药维持下,少量使用肌松药。

③维持红细胞压积在30%-35%之间,血浆渗透压及电解质于正常水平。

④钙阻滞剂的应用:

维拉帕米、尼莫地平以及镁盐等钙阻滞剂。

⑤心肺复苏成功后仍昏迷不醒的患者,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2小时后改善可重复1次。

心肺复苏6-12小时内,中脑反射开始恢复,则预后一般较好。

3、复苏用药

⑴盐酸肾上腺素:

无论基础心律失常是室颤、停博或电-机械分离,均应尽快给予盐酸肾上腺素0.5-1mg(1:

10000溶液5-10ml)静脉推注,无效时每隔5分钟可重复使用。

亦可从气管内滴入,但剂量需相应增大。

该药不应与碳酸氢钠混合,以免活性减低。

⑵盐酸胺碘酮:

适用于除颤后的室速/室颤、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

用法:

负荷量150mg,10min内注入。

室颤抢救时可300mg静推。

维持量1mg/min,6小时后减至0.5mg/min,每日总量可达2g。

主要副作用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⑶普鲁卡因胺:

用于转复各种室上性心律失常,禁用于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性室速。

用法:

100mg静注,速度20mg/min,总量达1g后改为1-4mg/min静滴维持。

出现低血压、QRS增宽>50%或室速复发时QT延长等,均应停用。

⑷盐酸利多卡因:

可用于治疗室早、室速或室颤,特别适用于心梗病人。

常用方法:

首剂75mg静注,以后每隔5-10min追加50mg,累积达300mg后,改为1-4mg/min维持静滴。

其疗效目前受到质疑,作为次选药放于胺碘酮、普鲁卡因胺之后。

⑸碳酸氢钠:

心肺复苏最初15min内主要发生呼酸而非代酸,充分的通气及恢复组织灌流是控制心脏停博时酸碱平衡的主要方面。

碱性药物应用指征有:

原有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长时间心脏停博或长时间复苏者;除颤、心脏按压、插管及1次以上的肾上腺素注射后。

应用原则:

宜小不宜大,宜晚不宜早,宜慢不宜快。

⑹阿托品:

用于纠正过缓性心律失常和改善微循环可0.5-1mg静注,每隔5分钟重复1次至总量达4mg。

使用该药既要达到阻断迷走神经的目的,又不能过量,否则会诱发室速/室颤。

⑺吗啡:

复苏成功后,可用来控制心肌梗塞和/或肋骨骨折的疼痛,缓解肺水肿,在严密观察呼吸和血压的情况下,可每5-15min静注2-5mg,小量递增为妥。

⑻硝酸甘油:

复苏早期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及与心梗有关的心衰。

复苏成功后还可用于控制高血压、肺水肿和心肌缺血。

用法:

10-20ug/min开始静滴,每5-10min可增加5-10ug/min直至症状控制满意。

小剂量30-40ug/min引起小静脉扩张,降低心肌氧耗,高剂量150-500ug/min扩张小动脉。

持续应用24小时易产生耐药性。

⑼硝普钠:

只用于复苏成功后控制高血压、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静脉滴注的浓度为500ml溶液中加入25-50mg,速度为8滴/分以下,需视血压变化随时调整。

长时间使用应避光。

⑽维拉帕米:

仅用于复苏成功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者,用法:

5mg稀释后缓慢静注,15分钟后可重复1次。

该药引起的低血压和传导障碍会严重干扰血流动力学,有可能诱发室颤。

过量可用氯化钙拮抗。

⑾β受体拮抗剂:

治疗与心肌缺血、高血压危象、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以及洋地黄中毒有关的室速/室颤。

⑿去乙酰毛花苷:

只用于复苏成功后控制过速的心室率。

用法:

0.2mg-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小时后可酌情增加半量。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

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

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

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

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目的:

描述心电图机的标准操作规程及一般维护。

范围:

适用于心电图机的操作。

规程:

心电图检查是我科的常规检查。

【准备工作】

1、检查心电图机各项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各附件是否齐全。

2、检查电源和地线或充电状态。

3、调节走纸速度的电压于标准状态。

【操作方法】

1、手动方式操作

(1)将电源开关拨至ON位置,打开电源。

(2)按下AUTO/MANU键,消灭显示器上的AUTO指示,使本机处于手动方式操作

(3)校正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画笔的位置和温度,并打击标准电压,校正后使其10mm=1mV。

(4)按导联旋钮开关顺序,逐个拨动开关,按次序记录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十二个导联的心电图。

(5)检查完后再核对一遍有无遗漏、伪差等,并在心电

图纸上标好导联名称,受检查姓名及检查时间。

(6)将导联开关旋回到"OFF"位,关闭电源开关,然后撤除各个导线。

手动方式自动方式的转换,只可在心电图机处于停止状态时(即START/STOP键处于STOP位置时)才能改变。

2、自动方式操作

(1)打开电源,直至显示器上出现AUTO。

(2)按下START/STOP键,键上的绿灯发亮,这时动作按照自动操作的规则来操作,在完成12个导联记录后,自动停止工作。

(3)关电源,在以自动方式作记录时,导联选择键和1mv键不起作用。

只有当START/STOP键处于STOP位置时,才允许操作方式选择从自动(AUTO换到手动(MANU)。

常规心电图

操作步骤:

1.给受检查者讲解检查心电图的意义,告知检查无疼痛,无损害,打消顾虑,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肌肉放松,嘱其仰卧在检查床上。

2.接好地线,并再检查一遍接地是否可靠。

3.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进行机器预热。

4.按规定接好导联线,先将受检者的双侧腕部及两侧内踝上部暴露,并用酒精纱布擦洗脱脂,使皮肤发红。

然后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

1)肢体导联位置:

将电极板按照右上肢→红线、左上肢→黄线、左下肢→绿线、右下肢→黑线(此线与地线相通)。

2)胸导联监测电极位置:

a)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b)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c)V3,V2与V4两点连线中点。

d)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e)V5,左腋前线V4水平。

f)V6,左腋中线V4水平。

g)V7,左腋后线V4水平。

h)V8,左肩胛线V4水平。

i)V9,左脊旁线V4水平。

j)V3R~V6R,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

5.校正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画笔的位置和温度,并打击标准电压,校正后使其10mm=1mV,记录纸速度一般为25mm/s.

6.按导联旋钮开关顺序,逐个拨动开关,按次序记录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十二个导联的心电图。

7.检查完后再核对一遍有无遗漏、伪差等,并在心电图纸上标好导联名称,受检查姓名及检查时间。

8.将导联开关旋回到"OFF"位,关闭电源开关,然后撤除各个导线。

【临床意义】

(一)心电图波形及各部分的意义:

1.P波:

代表心房激动时的电位变化。

正常心电图Ⅰ、Ⅱ导联P波向上,而aVR导联P波倒置;aVL,Ⅲ及V1、V2等导联P波可向上,倒置,或呈双向。

正常向上的P波顶部圆滑,时限<0.12s,振幅<0.25mV。

2.PR间期,表示激动经过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到达心室的时间。

正常时限0.12~0.20s,婴儿及心跳较速者,PR间期可较短。

PR间期延长常代表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

代表心室激动时的电位变化。

正常QRS波群时间<0.12s。

在肢体导联,每个导联QRS波群振幅的绝对值相加≥0.5mV,若<0.5mV称低电压。

胸导联每个导联QRS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应≥0.8mV。

在胸导联中V1的R波一般≤1.0mV,V5的R波一般≤2.5mV,若电压过高,常提示心室肥大。

4.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5.ST段:

起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代表心室缓慢复极,应在零电位线,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向下偏移≤0.05mV,向上≤0.1mV,但在V1、V2导联中向上偏移可达0.3mV,V3≤0.5mV)。

若ST段上下偏移超过正常范围,可见于心脏病变等。

6.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压变化。

正常情况下,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如在aVR导联T波倒置,而V5导联T波向上)。

T波振幅在肢导联一般是0.2~0.6mV,在胸导联可能高达1.2~1.5mV,一般T波振幅应不小于同一心动周期R波的1/10。

T波改变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加以解释,一般可见于心肌病变。

7.QT间期:

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复极完毕所需的时间,此段时间随心搏速率而改变。

心率快,QT间期短;心率慢,QT间期较长。

正常范围0.32~0.44s。

QT间期延长可见于心肌病变。

8.U波:

是在T波之后的一个较低的波,形成机制尚不甚明了。

一般方向与T波一致,应较T波为低,通常不超过0.05mV,但V3导联的U波有时可达0.3mV,U波特别明显时可见于低血钾情况。

9.电轴:

正常心电轴-30°~+110°;电轴左偏-30°~-90°;电轴右偏>+110°。

(二)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1.波幅及时限的测量:

心电图纸上印有一系列大小的方格,由横线和竖线组成。

横线的间隙是1mm,1mm等于0.1mV,每五条横线有一较粗的横线,代表0.5mV,横线用以测量心电图波的波幅即电压(通常用mm或mV<,/SPAN>来表示)。

竖线的间隔是1mm,相当于0.04s,每五条竖线有一粗线,两粗线间的时间是0.2s,心电图各波及段的时限均以秒为单位表示。

心电图的测量用两脚小分规进行。

2.分析心电图的方法:

⑴将各导联心电图按标准肢导联,加压单极肢导联及胸前导联排列。

检查心电图描记质量是否完好,有无遗漏及伪差。

⑵分析每个心动周期是否有P波,P波与QRS波群关系是否正常,确定心脏的节律。

⑶分析QRS波群形态及时限,确定其为室上性形态(正常形态)还是室性形态(畸形、宽大),或是室内差异传导。

⑷分析P波与QRS波的关系,确定房室间传导关系、传导时间,是有固定关系、不固定关系、或完全无关。

⑸分析P波与QRS波群节律的规律性,有无提早或推后出现,并依其形态特点及P-R的关系,判断节律是否异常。

⑹分析PR间期、ST段、QT间期及T波形态和方向,确定心肌有无损害或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等。

(三)心电图报告书写方法:

1.根据申请单填写一般项目及临床诊断。

2.根据心电图的测量分析方法,测出心房率、心室率、PR间期、QT间期,P-QRS-T是否顺序发生等确定心律,并测出心电轴。

心率计算方法:

60秒除以P-P间隔时间,即得每分钟心率。

例如P-P间隔为0.8秒,则心率=60÷0.8=75次/分。

如遇心房颤动等心律不齐,则计3秒内QRS波群数,乘以20,即为每分钟心室率。

用同法可测心房率。

3.通过对P波、QRS波的形态大小和它们间的关系,以及ST段、T波、QT间期的分析,准确简要写出心电图特点。

4.总结以上心电图特点,写出心电图诊断意见,可大致划分为:

节律(心律)

心电轴是否偏移必要时注意度数;心电图是否正常或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可疑;心电图不正常(列出不正常的名称)。

5.对有争议的问题,最后可写出2个诊断或建议,然后签名。

 

血压计操作规范

目的:

描述呼吸机的标准操作规程及一般维护。

范围:

适用于呼吸机的操作。

规程:

【血压测试时注意事项】

1、测压前半小时内不要进食或吸烟,排空膀胱,不饮酒、咖啡和浓茶。

2、室内要保持安静,室温最好保持在20℃左右。

要精神放松,最好休息20~30分钟后再测。

3、测量血压时要摆正姿势,保持精神和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测量时不要说话,更不要运动,刚做过剧烈活动后要休息至安静状态至少10分钟。

4、采取坐式,两脚平放,被测的上肢应该裸露,手掌向上平放,肘部及前臂舒适地放在与心脏大约平行的位置上;袖带的高度应该和心脏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测量时裸露手臂,如果穿有较厚的上衣,测量时不要卷长袖,应将上衣脱去,仅穿贴身薄衣进行测量。

5、两次测量血压的间隔不得少于3分钟,并且部位、体位要固定,一般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早晨测量定在起床后1个小时内、排空小便后、进早餐和服降压药前,晚上测量定在睡觉前。

【手动血压计使用方法】

血压计分银汞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银汞血压计就是通常所说的手动血压计,其使用方法如下:

(1)室内要保持安静,测量前,受检者要精神放松,最好休息20~30分钟,排空膀胱,不饮酒、咖啡和浓茶,并要停止吸烟。

(2)病人可采取坐式或卧式,两脚平放,其肘部及前臂舒适地放在与心脏大约平行的位置上。

让病人脱下衣袖露出右上臂,如衣袖单薄宽大,可向上卷到腋窝处。

(3)打开血压计盒,放在靠近视线水平处(倾斜的落地血压计除外),并使水银柱垂直到零点。

(4)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气囊宽度应至少为上臂周径的40%。

找至位于上臂内侧的肱动脉。

在缠血压计气袖时,先将气袖内空气挤出,再缠在右上臂肘关节上2~3公分处,不能太松或太紧。

将听诊器听头放在肱动脉上,打气测压。

(5)关紧气球上的气门,快速充气,待触知桡动脉脉搏消失后,再加压4kPa(30mmHg)即可停止充气,微开气阀门,使水银缓缓下降,当听到第一声脉搏跳动的声音时为“高压”,即收缩压。

继续微微放气(以每秒下降2mm的速度放气),水银缓缓下降到水银柱上的某一刻度,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为“低压”,即舒张压。

听诊音完全消失后继续向下听诊10-20mmHg以确认听诊音确实消失,然后快速放气至完全。

(6)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应完全放气,至少等一分钟后,再重复测量一次,取两次的平均值为所得到的血压值。

此外,如果要确定是否患高血压,最好还要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测量,一般认为,至少有3次不同日的偶测血压值,才可以定为高血压。

(7)整理好袖带、听诊器,把水银柱恢复至零点关闭,以备再用。

【关于血压的说明】

正常人的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应低于140毫米汞柱(医生写为mmHg)或18.6千帕(简称为kPa)。

舒张压应低于90毫米汞柱(或12.0千帕)。

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为“脉压差”。

脉压差为30~40毫米汞柱(或4.0~5.3千帕)。

出现休克情况的病人,血压会迅速下降,甚至测不出来(即血压为0)。

 

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

【简介】

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称为电极除颤或电复律术。

主要应用于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

【适应症】

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证。

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等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

【禁忌症】

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

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对电源和使用环境的要求】

1.工作环境温度:

0-55℃;

2.相对湿度:

15%-95%

3.电源:

单相220V三线(带单独接地线):

频率50HZ;电池供电:

机内12V,12AH;

【使用前准备】

1.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在容许范围内:

如使用电池供电必须保证电池充足。

2.检查电源接地是否良好

3.所有地电缆是否正确连接,有无裸露、破损等;

4.当本机与其它设备合用时,应检查各机器的配合是否完好。

【操作程序】

1、心电监护操作规程

(1)电除颤仪使用中,应先观察病人心律失常状况,先将电极贴片粘贴在病人地正确部位,注意电极片与病人皮肤的良好接触,如有必要可以对病人的响应部位进行清洁处理,以降低干扰信号和肌肉运动对心电信号的影响。

(2)将导线与电极片连接,将导联固定在床边或病人身上,以避免电极或导联线脱落。

(3)将心电除颤监护仪的电源与医院供电插座正确连接,并确认地线连接良好,如使用机内蓄电池,则可直接将开关置于“ON”位置。

(4)用“导联选择”按键选择希望观察病人的导联,观察病人心电波形是否在显示屏上显示,用“心电波形波幅”按键调整QRS波的波幅到适当的高度,用“心律报警范围”按键将心律报警的上下限调整到合适的数值。

2、除颤仪操作规程

(1)通过“输出能量设定”开关,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

(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R波同步除颤或非同步除颤模式。

(3)从除颤仪取下除颤电极,在电极表面涂以导电凝胶,并注意不要让电极膏涂到医生手上或除颤电极手柄上。

(4)将除颤电极按在病人正确的部位,在病人皮肤上小幅度的来回移动电极,以增加电极与病人皮肤之间的良好接触,然后保持电极静止,并施加11-14kg的压力。

(5)按下除颤电极或控制版面的充电按钮进行充电,等待除颤仪提示通电完成。

(6)在充电完成后,如果需要改变能量大小,可直接将“能量设定”开关调整到需要的数值,并等待除颤仪提示充电完成。

(7)适度调节并确认电极安放的位置和施加的压力合适。

(8)确认没有其它人员与病人有身体接触,没有其它可能形成电流回路的路径,如监护电极盒、导联线、床栏等,高声提醒所有人员与病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9)同时按下除颤电极的两个“除颤”按钮。

(10)检查打印除颤后病人心电图,确定除颤效果。

【使用后的工作】

1.使用完后,务必将电源开关设定在“OFF”状态,以确保除颤仪自动释放存储能量。

2.将除颤仪放回响应的位置,并连接电源插头到合适的电源上,及时充电,确认“电池充电”和“外接电源”指示灯亮。

3.清洁所有的电极板和接线盒,清点并保管好全部附件,做好使用记录。

4.确定有充足的记录纸、电极膏或除颤垫供下一次使用。

【日常维护和预防维护】

1.更换记录纸:

及时检查记录纸是否用完,发现打印纸已将用完,及时放入新的热敏打印纸,确认热敏的一面安装正确。

2.内置打印机的打印头:

如果打印机打印出的心电图较淡,或浓度不均匀,则需要对打印头进行清洁,可用酒精或四氯化碳棉球擦拭打印头。

3.外表面的清洁:

可以用90%的酒精、中性肥皂水清洁外表,但应防止液体流入机内,造成损坏。

每次使用后彻底去除极板上的电极膏保持电极板清洁。

用软布清洁外表。

4.功能测试:

每月进行下列功能测试。

5.交流电源,将除颤仪器电源开关置于“ON”,“BATTER”灯点亮,说明蓄电池供电正常,接入交流电,“电池充电”灯点亮。

6.用“输出能量设定”开关选择100J或360J的测试能量,按下“充电”按键,显示屏滚动显示能量数值,并稳定在所选能量,同时有文字或声音提示充电完成,充电周期一般应小于10S。

7.单独按下每个除颤电机板上的放电按钮,除颤仪应不会放电,然后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按钮,除颤仪应能通过内部负载放电。

8.用电安全测试仪进行漏电安全测试并做记录。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1.保证操作中的安全,患者去除假牙。

2.导电物质不得连接,涂抹均匀,避免局部皮肤灼伤.

3.掌握好手柄压力,

4.保持电极板的清洁、间隔>10cm。

5.为了能够准确计时,记录应以一个钟表为准。

6.避开溃烂或伤口部位。

7.避开内置式起搏器部位。

8.误充电须在除颤器上放电。

9.尽量避免高氧环境。

10.CPR过程中除颤时,应在病人呼气终时放电除颤,以减少跨胸动电阻抗。

【电除颤的并发症】

1.心律失常:

早搏、室颤、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2.低血压。

3.肺水肿。

4.栓塞。

5.心肌损伤。

6.皮肤灼伤等。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骨髓穿刺术(bonem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