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7719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docx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精品资源第二章第四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列举各类型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2.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和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3.通过社会调查或观看影像,体会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滩涂的开发

(1)概念:

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

(2)主要利用方式:

滩涂可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海洋环境的特点:

复杂性和特殊性。

(2)面临的困难:

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3)价值:

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4)方向:

逐步向深海及海底延伸,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二、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2.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

3.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

连线

 请将下列海洋空间资源与其所对应的国家安全作用进行连线。

答案

三、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海洋国土

(1)概念:

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权益: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国的内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而对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的国土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的管辖权和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2.影响:

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引发海洋争端问题。

判断

1.任何国家都享有海上自由航行权利的是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

2.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是指从领海基线起算的12海里范围内的海域。

(×)

3.中国主张管辖的海域和海岸线共同构成了我国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

探究点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位于海南省东部沿海,优越的海湾自然环境使之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主要场所。

潮间带滩涂养殖、浅海浮筏式养殖和小网箱养殖,是该地近海养殖的传统方式。

该类养殖高度集中于养殖条件较好的海湾地区,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养殖方式逐渐显现的弊端,传统捕捞业收益急剧下降,并逐渐进入困境。

近年来,海南省提倡深水网箱养殖,即在水深15米以上的沿海开放性海域设置大型网箱养殖。

该地渔民在西沙永乐群岛附近约200公顷海面上投资建设深水网箱,养殖龙胆石斑鱼、龙虾等名贵海产。

图1为海南省琼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2为深水网箱养殖景观图。

1.分析海南渔场成为鱼虾产卵、索饵、越冬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答案 位于低纬度地区,光热条件好;暖流流经,水温适宜;河流入海口,营养物质丰富,饵料充足;浅海大陆架,生存空间广。

2.深水网箱养殖相较传统海洋养殖方式有何优点?

答案 抗风浪、海流等灾害能力增强;养殖容量大;水质较好,污染小,利于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养殖空间充足,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减轻近海的环境压力。

3.近年来,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我国南海不断挑起事端,南海问题不断升级,指出南海争端不断的可能原因。

答案 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历史问题;大国势力的干扰等。

4.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海的执法力度,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

阐述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

答案 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渔业、油气资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利用空间

主要

方式

形式

优点

缺点

海岸滩涂、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

生产

场所

盐田、海水养殖、海上发电等

空间范围广阔,降低用地成本,保证用地量;不与粮争地,无需移民搬迁;可以开展水面—水体—海底立体化综合利用;水下环境相对稳定,适于仓储等。

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大容量、抗干扰;安全性较强;海洋气候适宜、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利于开展海洋娱乐活动和人类居住

海面上活动要抗御多变的海水的运动和海洋气象状况;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的环境。

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使得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海底

仓储

场所

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海岸、海面及水体

交通

运输

场所

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海岸滩涂、海面及水体、海底

生活

场所

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海岸、海面及水体、海底

军事

场所

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影响

具体体现

对国家资源安全

拓展陆地生存空间,改善陆地空间通达性

通过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提供丰富的资源,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

海洋空间是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

拥有海洋空间,就拥有了对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

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提供危险资源储藏场所,减少对陆地的威胁

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

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燃料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对国家

海洋国

土安全

维护国家

领土安全

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是宣示海洋国土、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以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对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引发海洋

争端问题

随着各国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扩大,相关国家之间产生海洋利益争端的几率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在争议海域进行的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进而影响相关各国的国家安全

下图示意连接哥本哈根和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铁路与公路合用的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的设计避免干扰飞向哥本哈根国际机场的飞机航线,并为国际航运留出通行水道。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不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

A.该跨海工程采用了公路和铁路合用的设计

B.东侧的海底隧道比西侧的跨海大桥短

C.该工程由海底隧道、人工岛和跨海大桥组成

D.该工程连接重要海港丹麦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马尔默

2.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建设成本B.利于海空交通

C.避免破坏景观D.保护海洋生物

3.萨尔特岛是丹麦的自然保护区,植被以草为主,野生鸟类在岛上筑巢。

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该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

A.保护萨尔特岛生物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D.提高通行速度

答案 1.B 2.B 3.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东侧的跨海大桥比西侧的海底隧道长,选B。

第2题,由题干材料可知,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利于哥本哈根机场航班安全,且为国际航运留出通行水道,故选B。

第3题,由材料“野生鸟类在岛上筑巢”可知,新建人工岛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A正确。

(2020·河北邯郸市周测)下图示意荷兰于2018年8月建造的世界首个“漂浮农场”,它漂浮在鹿特丹港海面上,吃水深度约1.5米,有走廊与陆地连接。

“漂浮农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顶部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其他四面为透明玻璃墙。

上层为奶牛放养区,下层有牧草区(通过无土栽培及LED照明控温种植)、牛奶生产区、牛排泄物处理区等。

据此完成4~6题。

4.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是当地拥有(  )

A.宽阔的较深水域B.先进的技术水平

C.充足的光照条件D.便捷的交通运输

5.荷兰政府鼓励发展“漂浮农场”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劳动力B.促进生态循环

C.缓解土地紧缺D.应对全球变暖

6.与荷兰的天然牧场相比,“漂浮农场”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A.投入成本更低B.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

C.产品质量更优D.对环境没有污染

答案 4.A 5.C 6.B

解析 第4题,“漂浮农场”吃水深度约1.5米,故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是宽阔的较深水域,荷兰是个临海国家,有广阔的海域,为建造“漂浮农场”提供了最基本条件,A对;技术是无形的,是可以转移的,先进的技术水平不是当地需要具备的最基本条件,B错;采用LED照明控温种植,不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C错;交通条件是普遍性条件,便捷的交通很多地方都具备,不是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D错。

故选A。

第5题,“漂浮农场”不能节省劳动力;材料中没体现生态循环及全球变暖;荷兰是填海造陆大国,人多地少,“漂浮农场”建在海上,不用占用土地,故首要目的是缓解土地紧缺。

故选C。

第6题,与荷兰的天然牧场相比,“漂浮农场”牧草通过无土栽培及LED照明控温种植,受自然环境影响小,所以其生产的突出优势是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故选B。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利用优势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森林资源丰富

C.生物生产力高

D.海岸带人口稠密,具有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

2.关于滩涂开发利用现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滩涂可开辟为盐田

B.滩涂可作为水产养殖基地

C.滩涂可直接用来种植粮食

D.滩涂可进行旅游开发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由于风浪大、土壤含盐量高等自然原因,大部分海岸带森林资源并不丰富,故选B。

第2题,滩涂需经过排盐方可用来种植粮食,故选C。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号考察船于2017年9月6日成功穿越北极西北航道,开辟了大西洋沿岸北美经济圈至东北亚经济圈的海上新通道。

下图示意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据此完成3~4题。

3.船舶在北极航线上航行,遇到的最大危险是(  )

A.台风B.海雾C.浮冰D.酷寒

4.北极西北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是(  )

A.中国—巴西B.日本—英国

C.中国—法国D.中国—美国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北极航线纬度较高,海水温度低,会有大量浮冰威胁航行的船舶,故选C。

第4题,从中国到美国通过北极西北航线比走巴拿马运河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受益最大,D正确;A、B、C所示国家间走北极西北航线都不是最近。

故选D。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

据此回答5~6题。

5.三沙市下辖的诸群岛,大多数岛屿属于(  )

A.珊瑚岛B.大陆岛C.火山岛D.冲积岛

6.三沙市的设立,其主要意义在于(  )

①加强海岛行政管理 ②促进海南城镇化 ③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④开发海南海洋资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珊瑚岛是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一般分布在热带海洋中,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一种岛;大陆岛指的是其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致其与大陆相隔成岛;火山岛是由火山喷发物(熔岩、火山灰等)堆积而成的;陆地河流携带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在河口附近,逐步形成冲积岛。

三沙市下辖的岛屿主要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所在海域,大多数岛屿面积较小,海拔较低,处于热带海域,南海诸岛中除黄岩岛等少数几个岛屿属于大陆岛外,绝大多数为珊瑚礁或珊瑚岛,故选A。

第6题,三沙市的设立,其主要意义在于加强海岛行政管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开发海南海洋资源;海南省海岛众多,离大陆距离较远,而且又非常分散,三沙市不能促进海南城镇化。

故选C。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有望在10年内正式建成通车。

下图为“渤海海峡区域简图”。

读图完成7~8题。

7.在渤海海峡建跨海大桥还是建海底隧道存在着争论。

与建设跨海大桥相比,建海底隧道的优点是(  )

A.对海洋航道影响大B.受恶劣天气影响小

C.受海冰灾害影响大D.受地质条件限制小

8.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  )

①完善环渤海地区的交通路网 ②直接扩大大连港的货物量 ③改善渤海海峡航运条件 ④缩短渤海沿岸各城市的运输距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与跨海大桥相比,海底隧道全部位于水下,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小。

第8题,海底隧道连接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对于完善交通路网和缩短沿岸各城市的运输距离意义重大。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

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

下图示意“杰贝勒阿里人工港设计图”。

据此完成9~11题。

9.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

①扩展沙滩面积 ②提高港口吞吐量 ③延长海运线路 ④扩大国土面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  )

A.旅游功能突出B.商业功能为主

C.绿化率高D.高档住宅占比大

11.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

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C.天然沙滩范围扩大D.自然海流运动改变

答案 9.A 10.A 11.D

解析 第9题,棕榈树的形状能最大限度地扩展沙滩面积,①对。

棕榈岛为填海造陆形成的人工岛,并建有较多港口,可以提高港口吞吐量,②对。

人工岛的建设对海运线路没有影响,③错误。

国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人工岛是在该国的领海区域内建设的,本身属于海洋国土,并没有使国土面积发生变化,只是增加了陆地面积,④错误。

故选A。

第10题,根据材料“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说明岛屿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旅游,故A正确;商业功能、高档住宅都是用来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的,故B、D错误;绿化率没有数据显示,无法确定,故C错误。

第11题,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自然海流运动会被改变,故D正确。

(2020·山东潍坊一中模拟)荷兰素有“风车之国”的美誉,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人口1733万(2019年),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

1920年开始修建的长达30千米的须德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

近年来,荷兰已减慢围海速度,甚至推倒部分堤坝,让一片围海造地生成的3平方千米“开拓地”被海水淹没。

1996年荷兰在莱茵河河口修建挡潮闸,该闸由两个庞大的支臂组成,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需要时合龙以关闭河道。

据此完成12~13题。

12.荷兰在20世纪20年代修建须德海大坝的原因不包括(  )

A.建大坝可有效利用波浪能、潮汐能发电

B.全年受西风影响,风暴潮多发

C.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利于继续围垦

D.围垦区地势低,防止海水入侵

13.莱茵河河口不修大坝而修挡潮闸是为了(  )

①莱茵河航运繁忙,闸门打开可保持正常通航 ②关闭闸门可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③修闸(不修坝)可减小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④节省资金,技术难度较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12.A 13.A

解析 第12题,荷兰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紧张;荷兰地处西风带,全年受西风影响,经常受到风暴潮的侵袭,建大坝可以减少风暴潮的侵害,同时还可以防止海水入侵,而不是利用波浪能、潮汐能来进行发电,故选A。

第13题,莱茵河航运繁忙,如果修建大坝,则影响正常通航;修挡潮闸,既可以保证正常通航,关闭闸门又可以减轻风暴潮;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小。

但是修闸比修大坝的技术难度要大,耗费资金量更多,①②③正确,④错,故选A。

14.(2020·广东潮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南岛海岸类型多样。

自然岸线包括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其中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分布在海口、文昌和儋州等旅游业为主的城市;人工岸线以养殖围堤和建设围堤为主。

位于海南省西北部的儋州市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养殖业迅速发展,“凸”形围堤渐增;到了21世纪初,海岸开发逐渐偏向于建设。

随着人工岸线的增加,自然岸线相应减少,可能导致岸线侵蚀、水生动物栖息地减退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材料二 下图为海南岛儋州红树林及海岸线资料图。

(1)分析1980年以来儋州段海岸线变化特征及原因。

(2)针对海岸线的变化和开发现状,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 

(1)特征:

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自然原因:

泥沙淤积引起海岸前进。

人为原因:

海水养殖,建设养殖围堤;海运发展,建设围堤,自然岸线减少,人工岸线增长。

(2)保护海岸植被,重点保护红树林;规范红树林区养殖捕捞业、旅游业的发展;控制污染;大力营造人工红树林,退耕、退养使其恢复原有面貌;政府对海岸侵蚀现象加大重视力度,提高公众海岸线的保护意识;严禁在侵蚀发生区采砂和破坏岸坡。

解析 

(1)1980年以来,儋州段海岸线变化特征为:

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

该地位于河流入海口,故产生变化的自然原因为泥沙淤积引起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根据材料,该地养殖业迅速发展,故人为原因为发展海洋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大坝的建设;到了21世纪初,海岸开发逐渐偏向于建设,故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和堤防的建设,自然岸线减少,人工岸线增加。

(2)针对红树林等生物海岸的破坏,应该保护沿海植被,重点在于保护红树林;大力建设人工红树林,归还耕地以恢复其原有的外观。

针对养殖业等带来的问题,应规范红树林区水产养殖、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要保护海岸生态环境,控制污染。

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如政府更加重视海岸侵蚀现象,增强公众对海岸线保护的意识;严格禁止在发生侵蚀的区域采砂和破坏岸坡。

15.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

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答案 围填海前后的变化:

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

负面影响及对策: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

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

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

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

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

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

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

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

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

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

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