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7997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docx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

三岁宝宝爱发脾气任性

悬赏分:

0-解决时间:

2010-4-2119:

46

姑娘快三岁了从小他就总跟我发脾气,比如他写字的时候写不好,他就哭,我说写不好你就慢慢练就好了,可是他就是不听,还是哭,就得让你抱着,哄他他才能不哭,还有的时候他要买东西,我买给他了,可是回到家就是说不够不够的,我就说下回在买吧,吃点水果,他答应了,水果洗完了,他又说,不好吃我不吃,反正就是总跟你对着干,好好说吧,也试过了,讲道理也讲过了,打屁股也打了,可是好像他总是记不住,哭的时候,就一直哭,你什么时候哄,什么时候才能好,过会又像没事人试的,该玩还是玩,可是下回遇到事他又会跟你着,怎么办啊,头疼死了,该怎么办啊!

提问者:

潇飞乐乐-三级最佳答案36计教出好孩子

孩子优秀只是因为教育方法更优秀。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

家长、老师常常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着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给孩子戴上“脑子笨”、“性格难以改变”之类的帽子,或者自认为学识浅、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

实际上,只要方法妥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一、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

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二、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

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

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三、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

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四、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

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

五、授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

“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

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

”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意,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

六、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

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七、纵容计——让孩子在“淘气”中开发潜能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是“破坏狂”,其实这类孩子往往很聪明,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较强,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来得坚定。

因此,聪明的家长要试着“纵容”孩子的淘气和“破坏”行为,并借机挖掘潜能,培养兴趣,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另一个“爱迪生”。

八、处罚计——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

教育孩子就要赏罚分明,孩子做的好要给予奖励,但孩子做错事时一定不要姑息,哪怕只是小错也要进行适度的处罚,这样孩子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免得在错误里越陷越深。

九、制冷计——给自负的孩子“泼冷水”。

自负是指自我评价过高,目中无人,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自负的苗头,父母就应当运用“制冷”的手段,适时地给孩子泼点冷水,让孩子学会理性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

十、包容计——让孩子感受父母无条件的爱。

孩子也许不够聪明,也许有很多缺点,可是作为父母,你绝对不能对孩子存有偏见,羞辱或嫌弃自己的孩子。

对孩子一定要包容,要有信心,你就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孩子。

十一、样板计——父母要给孩子当好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

因此父母要严于律已,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十二、鼓励计——给孩子不断进取的力量。

孩子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很容易因为了困难而放弃努力,因此,家长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给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这样孩子就能带着父母的期待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十三、倾听计——认真了解孩子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声,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去倾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才能对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问题、变化做出及时而细致的处理。

有了这样的基础,亲子之间才能良好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十四、赏善计——让孩子在赞美声中进步。

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孩子,奖励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方式。

因此他们建议,用奖励正确来代替惩罚错误,用肯定优点来代替否定缺点,这样既可以避免给孩子造成伤害,又可以使孩子取得更好的进步。

十五、点拨计——巧妙地提示孩子自觉走向正途。

絮絮叨叨的说教,凡事替孩子包办的父母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聪明的家长只会在孩子遇到难题或行为错误时,从旁稍加提示引导,帮孩子解决疑难。

这样,孩子明白了道理,家长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十六、虚拟计——让孩子产生“我很棒”的自我感觉。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

“有了天才的感觉,你会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你会成为英雄。

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

”用虚拟的手段,给孩子制造一个“我很棒”的自我感觉,他就会逐渐“棒”起来。

十七、容过计——让孩子在错误中学到更多。

生活中,孩子总难免有些过失、错误。

有的是无意,有的是有意的。

如果孩子所犯过错的性质不是很严重,那么家长就不妨给予宽容、谅解,这样孩子不仅会在内疚自责中更认真地改正错误,还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宽容心态。

十八、训诫计——让孩子认识错误、改过自新。

孩子就是孩子,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有些错误可以宽容,而有些错误是不能姑息的。

必须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批评,以保证孩子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即使是再宽大的父母,也不能让这种合理的管教缺位。

十九、熏陶计——在生活中给孩子好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因此,父母如果能在家庭生活中,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陶冶孩子的情趣、品行,那么就可以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二十、疏导计——让孩子由对立变成合作。

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处在于“疏”而不在“堵”,父母也可以从这种方法中得到启示。

在教育孩子时太过专制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让孩子跟你“对着干”,但如果采取明智、开放的疏导策略,孩子就会愿意跟你愉快合作。

二十一、尊子计——让孩子与父母贴得更近。

亲子间之所以出现冲突矛盾,往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不够尊重,使孩子心怀恐惧、不满,拉开了彼此的距离。

其实孩子也需要尊重,那么他们一定会成为最受孩子欢迎的父母。

二十二、对等计——与孩子实现良好的沟通。

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前提,就是平等地对待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向你说出心里话,家长才可以及时帮孩子摆脱各种问题。

如果家长总是摆着家长架子,专制地要求孩子服从自己,那么亲子间沟通的大门就会慢慢关上。

二十三、攻防计——先给孩子打好“预防针”。

兵法上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在教育孩子时也是这样,与其孩子出现问题后,再去管教、愤怒,还不如提前就给孩子打好“预防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二十四、训俭计——帮孩子克服骄奢之气。

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一些孩子就养成了骄奢的习惯,花钱大手大脚,不知爱惜物品,这种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家长应理直气壮地教育孩子勤俭节约,帮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二十五、伴教计——在参与中教出好孩子。

如果父母能够参与孩子的生活,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做一些事,那么不但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还可以鼓舞孩子,同时父母还可以对孩子多一些了解,这于开发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成才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六、防微计——别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生活中,孩子有时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霸道、无礼、懒惰等等,这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问题虽小,但也要严管,防微杜渐,否则这些小毛病会变成大问题,那时候家长再想让孩子改正,就不那么容易了。

不要姑息孩子的小毛病,严管同样是爱的表现。

二十七、劝和计——让孩子与老师相互包容。

老师与学生之间也会发生一些摩擦和误会,这时家长就要担任“和事佬”的角色,帮助双方消除矛盾、误会,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让孩子照样尊敬老师,老师继续爱护孩子。

二十八、立规计——用合理的规则让孩子学会自控。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而家长“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说教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因此家长可以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则,作为孩子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十九、减负计——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生活中,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越来越多,而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压力过大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给孩子减负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请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三十、激发计——用刺激孩子的方式让孩子爱学习。

教育孩子要找对方式,当劝导、说教都不奏效时,家长们不妨试试这招儿激发计。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逆反心甚至嫉妒心理来故意刺激孩子,让他们由不爱学习变成积极学习。

三十一、悦纳计——让孩子喜欢并接受自己。

如果孩子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那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自卑、嫉妒别人等等。

因此,家长们要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点,要让孩子喜欢自己,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地面对生活。

三十二、用忍计——温和地纠正孩子的“出格”行为。

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令父母无法容忍的“出格”行为,而“急风骤雨”式的教育只会使孩子走向极端,因此,家长们只能“戒急用忍”,压下火气,多理解孩子多包容孩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这样才能把孩子引向正途。

三十三、励勇计——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的勇敢个性。

生活中,常常是那些勇于探索、大胆无畏的人才能取得杰出的成就,获得幸福。

因此,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不要总是对孩子过度保护,不要过分强调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做勇敢的孩子。

三十四、感化计——以真情感动孩子的心灵。

教育孩子,不能光是说教、责骂、劝导,有时候还必须要以情感之,这样才能撼动孩子的心灵,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但是,要感化孩子必须要情真意切,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十五、平等计——培养一个胸怀开阔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太阳”,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然而这样的性格对人际交往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生活中,父母们应注意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培养他们分享、合作的精神,逐步培养出一个胸怀开阔的孩子。

三十六、苦磨计——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很多孩子由于生活过于安逸,往往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多让孩子经受一些艰难困苦的磨练,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你也可以买些教育孩子类书籍啊或者在网上博文找找看很多啊

 

1.父母为孩子设立不适当的目标

孩子成长的速度不是一致的,有的孩子从小一直遥遥领先,有的孩子则在某个阶段受到激发,发展起来了。

所以,当一个孩子基础没有打好,能力没有开发出来时,突然给他设定过高的目标,父母逼着,尤其是小学的孩子对他自己能力的了解几乎是一无所知。

他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也不知道什么叫准备,什么叫操练。

比较负责的教师会告诉孩子这个需要练习,怎么练,练多少遍。

假如说没有遇到好老师,他不知道怎么操练,这时给孩子树立不适当的目标,由于他对自己能力的不自知,他也同意了。

你可能给孩子讲:

“去年谁的孩子都做到了……”孩子相信了,然后他去努力了!

然后不能成功,孩子就受挫了!

这个孩子会相信自己不行,能力不够!

一旦这种失败的感觉存留在孩子的记忆里,以后会在相同情境中自动的调出来。

有一些学生在考研究生过程中,每次一到关键时刻就状态异常,导致失败。

实际上就是从前失败的感觉在作怪。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保护孩子,不让他们经受不该经受的挫折!

2.没操练却希望卓越表现

家长在看护孩子过程中千万注意不要把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比。

人家孩子可能准备了很多年,因为孩子绝对有互相比较的心理。

我女儿刚上初中时曾经非常沮丧地对我说:

老师布置练习题在黑板上还没写完,有的同学就已经做完了,这是对其他孩子多大打击!

原来这些孩子参加“化班”、“奥班”早就做过!

这本身就给孩子很大压力,你没有操练过,没有积累,家长就要求孩子达到那个标准。

这样比较,落在后面是毫无疑问的。

我女儿在小学六年级时,她的很多同学都去参加教中学课程、教竞赛试题的各种补习班。

女儿问我的意见时我说:

“我认为一个孩子在一个年龄阶段就应该受相应阶段的教育,正常的教育就可以了。

”我女儿说:

“我想去听听。

”我说当然可以。

她听了一次,回来就感觉受挫了,对我说:

“爸爸我听不懂,他们在讲初二的课程,我根本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我说:

“那就不要去了吗!

”“那不行,我不去不是更差了吗!

”“你不是没上初中吗,只要你上初中时把课程学好,然后就能学习初二课程,他们现在把初二课程学完了,初二时学什么?

我并不想让你成为神童,你正常成长就可以了!

正常地读大学,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就好了,何必和别人比较这些呢!

”这样,上初一时,女儿班上上过“化班”、“奥班”有5、6个孩子,给女儿的压力特别大,我对女儿说:

“你一定按自己的适应程度来,不要和人家比,这种比较没有意义。

”到一年级下半年,那些孩子泯然于众,以前的优势积累没有了!

别的孩子通过正常学习也都学会了。

所以,我女儿对我说:

“我现在在班上,数学完全没有问题了!

慢慢让孩子把该学的学完就可以了。

我们家长为孩子设立不适当的目标,不懂孩子在同龄人中竞争策略。

盲目要求孩子,人家的孩子练了九年的提琴,你都没有练过,去和人家比,这样绝对不行!

这样等于我们逼孩子跳过他们无法跳过的坎,最后孩子伤了自信心!

3.没准备就匆忙上阵

做为人生的向导,在孩子参与任何活动之前,你都要告诉他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生理的准备、心理的准备、物品的准备这些都是你要告诉他的。

否则,孩子挫伤的是他的自信心。

4.失败的阴影,或形成的负面心锚

学打篮球的人会有这样的体验:

一旦投了坏球,这种感觉记住了,形成了负面心锚。

这种负面心锚,我到大学以后才明白:

实际上,你的信念,也就是你投球前看篮的想法决定了你是否击中。

你若是感觉进不去,那怎么投都不进!

你如果感觉进了,就进了。

那你投十球,进五个、六个、甚至八个、九个。

这个感觉太重要了!

孩子如果在心中有负面心锚,可能他在做体育运动、舞蹈动作时出现失误,大家开始嘲笑,这种耻辱的感觉他记住了。

理智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

可是一旦做关键动作时这种感觉就出现了。

焦虑、脸红、心跳、没有面子……这些感觉出现导致动作失衡,最后做坏了,结果大家又是一顿嘲笑。

学习、考试都是这样。

比如你到台上讲话,由于没准备好,语无伦次,观众开始嘲笑。

你可能特别敏感,把这种感觉记住了,可能导致一辈子都不再上讲台说话,因为一站到台上,你就会心跳,然后语无伦次。

这种负面的阴影如果无法去掉,那么终生无法突破。

一个跳高运动员,在他心中他最多能跳过174cm。

现在他面对180cm,如果他心中的信念不改变,无论如何训练他都跳不过180cm。

他跳过180cm的前提是在他潜意识里相信:

我能够跳过180cm!

他必须找到跳过180cm的感觉。

坚信不移之后,经过训练他才能跳过去。

这是突破极限的根本性方法。

人类在突破4分钟跑完一英里时,当时在体育上的一个定论是认为体能极限决定了人没有办法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

后来一个美国教练,把4分钟分成四个一分钟。

先在1分钟内跑完4/1英里,这是人类的短跑速度可以达到的,通过这个成绩在运动员心中确认,我在能够1分钟内跑完1/4英里。

然后,让运动员完成2分钟内跑完2/1英里,然后,3分钟内跑完3/4英里,这些都实现了,当他在脑海认定自己一定能跑过去,最后终于突破了4分钟内跑完1英里。

这个运动员突破后,当年就有23个人可以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第二年就有250人可以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

人的局限来自于自己的脑海。

如果孩子有过失败的阴影,或者观念中有上限,那么他就无法突破。

一个小时记住30个单词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简单的,可是如果他的观念里认为不可能,那么他就真的无法记住。

5.破坏性批评

破坏性批评是说评的矛头指向了人本身。

一个孩子迟到了,家长说:

“这么多人在等你!

通过这件事,表现出来你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仅仅因为一次迟到,孩子的“人”被他最在乎的人否定了!

所以说,破坏性批评是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最大杀手!

6.拿别的孩子比较

孩子与孩子各有千秋,为什么非要和别的孩子比较呢?

我们习惯性拿孩子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你认为你在激励孩子,殊不知你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人是没有可比性的!

他就是最好的。

卢梭有一句天才的话:

“我是上帝独特的创造物,上帝造完我就把模子毁了!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无论拿孩子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还是拿孩子的优点和别的孩子的缺点比,都是错误的。

前者让孩子自卑,后者使孩子自负,不能让他公正地确认自己的价值。

7.消极情绪

孩子被批评了,在班级里或是在家里受伤害了。

假如这种消极情绪连续21天,就会形成稳定的情绪状态。

他的体内不是分泌良性的激素,而是恶习性的激素,这使孩子身体发育受到极大的限制。

当一个人极端消极时,他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就极端消极,世界对他来说就太悲惨了!

如果一个孩子每天生活在消极环境中,世界对他来讲就是地狱!

他的智力处于萎缩状态无法开发,他的感觉模式完全是从恶性的角度来感受世界。

在我们生命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怎么看待这些事。

父母要教会孩子从良性的角度体会世界。

从恶性的角度去体验,这个世界永远都有消极的负面的东西;从积极的角度看,永远都有美好的东西存在,关键是你观察世界的角度。

我们父母教孩子看这个世界上不如意处,看别人的缺点,看世界的灾难……如果一个人把目光盯在这些上,他会有何感受?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人在风景中,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换个场景,在垃圾堆前,你感觉如何?

道理完全是一样的。

父母要引发孩子的良性情绪,乐观、向上、快乐、幸福、宁静……人生来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从痛苦的角度去感受世界,那他的人生就太悲惨了!

8.身体不健康

身体不健康会导致孩子在与其他孩子互动中,产生技不如人的感觉,也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可能使孩子找到做不好事情的客观原因。

找到依赖,最后,形成不良的思维模式,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9.过分保护孩子

过分保护孩子,不让孩子自己实践。

自信心的最初建立是因为人感觉他可以做成一点好的事情。

如果你不给孩子实践的机会,他拿什么建立自信心呢!

所以,过分保护孩子等于害了孩子。

一个孩子到十几岁时,什么也不会做,为了防止别人看不起,他说他不愿意做。

这是从自卑转变成自负。

所以我们坚持孩子能做的事情绝对让他自己完成。

这一点是牢不可破的。

10.自我价值严重缺乏

孩子在0-3岁时缺乏关爱,他在人前始终无法建立价值感。

这时父母需要通过关爱、确认一些行为重新确立自我价值。

一个人自我价值如果缺乏到极端就会导致他犯罪。

因为他认为自己无价值,所以也认为别人无价值。

无价值是对别人进行攻击伤害的前提,这是犯罪心理学上的公理。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有重要价值的,他不可能学坏,因为他会感觉有太多事情要做,他怎么可能去伤害别人呢!

当一个人认为人是无价的,能不敬畏生命吗!

11.强迫孩子做事

当人感觉被强迫时,是没有自信可言的。

如果孩子感觉被奴役被支配,自信心就受到严重伤害。

这是父母直接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伤害。

如果家里的宝宝还未满3岁,做父母的肯定有这样的经验:

为了一点点小事情或者根本不为什么,小家伙就大哭大闹,不可开交,直到全家人仰马翻,精疲力竭为止。

2岁左右的小家伙尤其如此,真让做父母的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的爱都化作泡影,从而对小家伙的“任性”大感失望――白疼他了。

事实上,这和宝宝的“任性”丝毫无关,小宝宝们正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用“我哭故我在”来告诉你他不满意。

当然这种方式是孩子式的难以自控的(这么小的孩子,你还想他能怎样)。

这样的感情宣泄帮助他们摆脱紧张和烦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益处。

三岁内的宝宝为什么爱发脾气?

2010-01-0512:

40:

53 来源:

39健康网(广州) 跟贴0条手机看新闻

如果家里的宝宝还未满3岁,做父母的肯定有这样的经验:

为了一点点小事情或者根本不为什么,小家伙就大哭大闹,不可开交,直到全家人仰马翻,精疲力竭为止。

那么,宝宝们究竟为什么会发火呢?

原因一:

他们毕竟太小,还不会长篇大论,更不会用言语把感情上受到的所有伤害表达出来;但同时,他们却很明白自己的喜恶。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有了很强大的“自我”观念,却苦于无法表达。

这让他们像一颗随时都会引爆的炸弹,让父母防不胜防。

比如,在超市里,本来好好的,要结账的时候小家伙被一件你认为丑得要死的玩具迷上了,你当然不会掏钱买这样的东西,可他开始大哭起来,说自己感觉不好,要找爸爸(妈妈)……于是所有的人都看着你们,你觉得脸上发烧。

公共场合的这种发作是最要命的,父母很难在众人责难的目光下坚守阵线,但是,难道不该发作吗?

他想要一样东西,可你不给他买,他发火了,并且明确地表现了出来。

他接受了限制却不放弃告诉别人自己的存在。

这样的行为使父母对自己的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尽管小家伙们也不愿这样。

毕竟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再多一件玩具,而是时时刻刻拥有父母的爱。

不论自己高兴还是忧伤,不论自己像个天使还是魔鬼,虽然又哭又闹,可妈妈还是那么爱我。

这种想法是很让人开心甚至是有快感的。

所以发火不仅有发泄和释放作用,正确处理,还会使宝宝们增强自信。

正因为确信自己被父母宠爱,宝宝发完火后才又放松又高兴,像平时一样安静自然了。

原因二: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希望对事物有所控制,但他们看到的仍然是自己的“无能”。

在看到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控制的事物时,小家伙们除了叫喊和眼泪没有别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愤怒。

有一位母亲,她2岁半的儿子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拒绝妈妈用勺子喂他,并把盘子打翻在地。

于是,哭、闹、打屁股,但无论怎样,他还是经常这样闹。

直到有一天,她的儿子可以自己使用小勺吃饭了,这种情况才逐渐宣告结束。

像这位母亲的儿子一样,1-3岁的宝宝们觉得自己足够自立也足够长大了,可以不再被父母看做小孩子了,这也正是他们想说的,尽管只能用身体语言表达。

他们小脸儿憋得通红,大光其火,往往是冲着自己而非冲着外界。

原因三:

正像水开后被放了气的高压锅一样,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突然为了一件小事发火,那也是对长时间积聚的紧张情绪的释放。

父母可千万别搞错了,这不是什么任性,任何一次发作总是要传递一个这样那样的信息,而且是不那么容易解读的信息。

妮娜3岁了,本来一直很得意地背着漂亮的小书包上幼儿园,前两个星期她简直像坐在云彩里一样。

可突然有一天,她不干了,嚷嚷着自己宁愿呆在家里,和妈妈在一起。

说学校里老师太凶、别的孩子欺负她、学校根本什么都不是……其实在妮娜平时对学校的激情背后,是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