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80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

  

(2)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相对地面来说,它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

例2、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做简单说明。

技巧点:

  首选要以楼房为参照物,确定风向,然后逐一分析小船可能存在的运动状态,不能遗漏。

解答:

  小船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静止,由楼上小旗飘向可知风向向右,而船上小旗飘向与楼上小旗飘向相同,说明小船与楼房的运动状态可能相同。

2、小船离岸而去,因为以楼房为参照物,风向向右,船行向左,照样使小旗飘向向右。

3、小船缓慢靠岸,尽管风向和船行方向相同,但以楼房为参照物时,风速大于船速,小船也会向右飘扬。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速度。

速度等于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为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s——路程——米(m)或km

  t——时间——秒(s)或h

  v——速度——米每秒(m/s)或km/h

2、比较速度的三种方法

  

(1)在时间相同时,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3)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时,用公式求出速度,直接比较。

3、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是变速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如果粗略研究时,也可用

来计算。

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3)平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运动,严格的说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行驶,飞机的飞行等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来计算。

4、速度、路程及时间的计算

  由速度的公式可知,只要知道运动的物体所经过的路程及经过这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就可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由于速度公式

可变形为s=vt或

,所以只要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就可计算出运动的路程,或只要知道物体运动的路程及速度,也可以计算出运动的时间。

例3、一辆小车用8min时间通过了5.4km的路程。

下面是一位警察将这辆小车拦住后,跟司机的一段对话。

  警察:

你开车的速度已经超过了40km/h。

  司机:

这不可能,我只开了8min,怎么可能超过40千米每小时呢?

我是说,照你这样开下去,1小时就要跑40多千米。

我不会开1小时的,再开2分钟就到家了。

换个说法吧,照你这样开,1秒钟就要跑11.25米了。

对呀,这个路段不允许每小时跑40千米,并没有规定不允许每秒钟跑11.25米呀!

这是一回事,没有必要做过多叙述了。

  请你评评理,他们俩谁说得对?

  警察说得对,司机的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司机没有理清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关系。

不明确速度的含义。

  小车运动的时间:

,所以,

  小车的速度:

  这一速度已经超过了这一路段允许的最大速度,所以警察说得对。

  理解速度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而不是指物体要运动多少路程或运动多长时间,即不能只用时间或路程来表示。

例4、(2003·

南京市)玄武湖隧道工程是南京市规划的“经六纬九”路网以及快速井字型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隧道西起模范马路南京工业大学附近入口,东至新庄立交出口。

隧道全长2660m,设计车速60km/h,于2003年4月28日正式竣工通车。

  

(1)22路公交车在地面从入口处到出口处行驶路程约4500m,需15min,求该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74路公交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隧道由同一入口处到同一出口处,能比22路公交车节省多少时间?

  城市里的公共交通主要是由各路公交车承担。

每一路公交车都有规定不变的行驶线路。

同样是从A地到B地,不同公交车线路不同。

  本题中,从“入口”到“出口”有两条线路:

22路公交车从地面走,由于不是直线,距离较长(4500m);

74路公交车从隧道走,隧道全长2660m。

由于两路车行驶距离不同(尽管都是从“入口”地点到“出口”地点)、车速不同,造成行驶时间有差异。

分别求出每路车各自行走的时间即可求得时间差。

  

(1)s1=4500m,t1=15min

    由

得,22路车平均速度

  

(2)74路车是从隧道走,故s2=2660m,v2=36km/h=10m/s。

    74路车穿越隧需

    由于22路车从地面走,需t1=15min=900s。

    所以74路车比22路车节省△t=t1-t2=900s-266s=634s。

点评:

  本题特别易错的是:

在第

(2)小题中,将22路车从“入口”到“出口”行驶的距离也当作隧道的长度,没有注意22路车是从地面上走。

在理解物理问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实际情况结合。

本题的实际情况是:

各路车走不同的线路。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

  现代的时间测量工具和计量工具都是钟表。

最早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季节更替等自然现象确定了日、月、年等时间概念,并发明了日晷、沙漏、滴漏等计时工具,后来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设计制造了各种机械时钟,再后来又发明了电子钟表等更为先进和准确的计时工具。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长度的测量,误差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常用的比米大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同米的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在较精确的测量中还用到游标卡尺等工具。

  (3)误差

  在实际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例5、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记录分别是183.4mm,183.2mm,183.5mm,184.8mm,其中属于测量错误的是_____mm。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mm=______cm。

分析:

  小数点前183是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得,小数点后的0.4、0.2、0.5、0.8是估计值,估计值的不同是由于人的视差等原因引起,是允许的。

其是184.8mm是错误的,它属于直接读数错误,而其他三次测量值取平均值后应为最接近真实值的结果。

即:

l=(183.4+183.2+183.5)mm/3=183.4mm=18.34cm。

184.8  183.4  18.34

注意: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而错误是人为造成的。

使用测量工具时方法错误或读数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本题不应将184.8作为一次测量结果。

这一点应引起注意。

例6、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

借助两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

用两把三角板直接夹住硬币,如图甲所示。

两把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刻度值的差,就是硬币的直径D。

然后根据公式L=π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

让硬币从币上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测出直线长度s,则硬币周长L=s/n。

  方法三:

把硬币放在纸上,帖着边缘用笔画一圈,再剪下对折,如图乙,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直径,即为硬币的直径。

再用公式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

用纸条沿硬币边缘包扎一周,用针在重叠处扎一小眼,然后展开纸条,用直尺或三角板测出两眼之间的距离就是硬币的周长。

在线测试

窗体顶端

一、填空题

1、物理学史上有位伟大的英国科学家,他曾在力学、光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这位科学家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汽车出现如此情景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有________.

3、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使落叶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4、在图所示实验中,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有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_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它的速度________得越慢.进一步分析推理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

5、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以下为他的设想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在上述的设想实验步骤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属于可靠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_(填序号),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把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填序号).

6、如图所示,两个重20N的相同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A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N;

若将B与A并列,并让它们一起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F2________F1(填“>

”、“一”或“<

”).

7、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则这两个力________是平衡力.(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

8、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其中一个向东的作用力去掉,则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向________,该物体立即向________做________运动.(最后一空填上“加速”、“减速”、“匀速”或“静止”).

9、要使行驶着的自行车很快停下来,常用的方法是用手捏紧刹车把手,这样做可以增大刹车橡皮对车轮的________,从而增大车轮受到的________.

10、跳伞员和伞共重500N,若他以6m/s的速度匀速下落,空气对他的阻力________500N;

若他下落的速度为5m/s,保持这个速度匀速下落,空气对他的阻力________500N;

若下落的速度逐渐增大,则空气对他的阻力一定________500N.(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二、选择题

11、牛顿第一定律是()

A.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规律

B.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规律

C.通过大量数字计算推论得出的规律

D.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12、生活中有许多利用惯性的事例,下列事例利用了惯性的是()

A.射击时,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B.河里嬉水的鸭子上岸后,用力抖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C.司机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必须系安全带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就紧了

13、从水平向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按相等的时间间隔,依次抛a-b-c三个球(不计空气阻力),在落地前的某一时刻,三小球在空中排列的位置应是(如图)()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可能不再做直线运动

15、以下有关安全知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都应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造成的人身伤害

B.放学时骑自行车太快易造成交通事故,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快惯性大,很难停车的缘故

C.在公共汽车车厢里,有一个人吸烟,车厢里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扩散造成的.因此,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请不要吸烟

D.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16、如图是频闪照相每隔

拍摄下的棒球沿斜面运动位置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棒球自左向右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速率减小的直线运动

B.若棒球自右向左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速率增加的直线运动

C.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变为静止

17、如图所示,为了比较谁的力气更大,张华、李勇、王超、赵杰4位同学分别沿水平方向推一个静止在地面上的沉重木箱,结果都没有推动.对木箱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时,4人分别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推力小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

B.推力小于木箱受到的重力

C.推力等于木箱受到的重力

D.推力等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

18、将重力均为G的两磁环A、B套在光滑的塑料架上,磁环A“悬浮”在空中,如图所示,设A、B两环所受的支持力分别为FA、FB,则()

A.FA=G,FB=G                B.FA=G,FB=2G

C.FA=2G,FB=2G               D.FA=2G,FB=G

19.图描述的是小红同学用手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情景.用手分别压在玻璃板和桌面滑动(图甲、乙),然后再用另一只手压在手上在桌面滑动(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B.乙和丙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比较甲和乙,感觉甲的阻力大

D.比较乙和丙,感觉丙的阻力大

20、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A.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三、实验题

21、图是一个演示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装置,其中有小砝码、小木片、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柱和弹性钢片.请你说出:

在演示物体具有惯性的整个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的两个物理现象及其对应的物理知识(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例如,物理现象:

小木片飞出后,小砝码在支柱上保持静止.

  物理知识:

小砝码具有惯性.

(1)物理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现象:

(3)物理现象:

(4)物理现象:

四、简答题

22、请在如图所示的自行车中,提出两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作出简要回答.

例如:

问题:

刹车时,为什么要用力捏刹车的制动把手?

简答:

增大刹车橡皮对钢圈的压力,增大摩擦.

(1)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

(2)问题:

窗体底端

1、牛顿

2、刹车、突然减速、突然倒车

3、形变运动状态

4、相同的速度 阻力 远 减小 保持静止或做匀速度直线运动

5、② ①③④ ②③①④

6、0 =

7、一定不

8、西 东 减速

9、压力 摩擦力

10、等于 等于 小于

11-15BD/ABD/D/BD/B16-20C/D/B/ABD/B

21答案:

弹性钢片被压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被弹性钢片打击后的木片飞出去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木片飞出后下落

小木片受到重力作用

弯曲的弹性钢片释放后以一定的速度打击木片

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2解析:

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为什么拨动车铃会发出响声?

车铃振动而发出声音

  或者:

车把为什么做成如图所示的形状?

车把相当于省力杠杆

中考解析

一、中考要求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叫运动,不改变叫静止,参照物选取不同运动和静止情况可能不同。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指任何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都相同,

,v为定值,不能说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3、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它是指研究对象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须用该段路程除以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4、知道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工具、原理、方法。

二、中考真题回放

例1、(上海)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

C.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米

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米

C

  在甲、乙运动的s-t图像上各取一点,可得

A错。

,甲、乙相遇.之后甲、乙相距越来越远,再经0.6s(即t2=3s时),甲、乙相距s=(3m/s+2m/s)×

0.6s=3m,B错.乙到达P点用时

,此时甲已经从P点向Q点沿直线运动了3m/s×

6s=18m,而P、Q两点相距12m,所以甲已经离开Q点6m,C对.甲到达Q点需时

,此时乙向P点运动了2m/s×

4s=8m,即乙离P点尚有4m的距离,D错.

例2、(潍坊)(多选)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ABC

  分析图像可知:

甲同学从t=4s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同学从t=0s就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了,在t=8s时甲乙同学都运动了5m的路程,故A、B、C正确;

由直线的倾斜程度可知v甲>v乙(或计算:

例3、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1)运动

(2)0.08(3)慢

  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的位置在改变,故是运动的,气泡的平均速度

,气泡运动慢便于测量.

例4、(陕西省)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课桌与我们朝夕相处。

那么,你是否知道课桌所用材料体积有多大呢?

某中学木工房新做了一批简易木制课桌,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选择恰当工具或器材,设计一个方案来测定一张这种简易课桌所用木料的体积。

(方案设计应该科学合理不能损坏课桌)

①到木工房找一块和课桌材质相同的小木块样本,用天平测出小木块的质量,用量筒(或直尺)测出小木块的体积V0,利用

算出小木块的密度。

    ②用台秤称出课桌的质量M。

    ③用

,算出课桌所用木材的体积。

①用直尺(或皮尺)测出课桌不同部分的长、宽、高(或厚)。

    ②利用体积=长×

宽×

高,算出各部分的体积。

    ③最后把各部分的体积相加就是课桌所用木材的体积。

例5、(芜湖市)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