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300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docx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

小班谈话活动教案

为了让小班小朋友更好地掌握谈话技巧,作为老师的你很有必要设计一些谈话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教学方法,学会从案例中分析谈话活动的教学方法。

2、让学生学会写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主要包括两节内容,首先,第一节是谈话活动的教育要求。

它包括谈话活动的概念、作用、特点以及谈话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那么我们了解了谈话活动的相关知识后,我们怎样设计一个幼儿园谈话活动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解的内容:

第二节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新授:

分别讲授谈话活动的设计组织方法及注意原则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这是谈话活动的第一步,也是谈话活动必备的.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儿童相关的知识储备,把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谈话的主题上来,为谈话做好准备。

谈话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两种形式。

(1)实物创设情景

教师利用活动角布置、墙饰、桌面玩具、实物摆设,甚至于图片,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现象,启迪幼儿谈话的兴趣与思路。

举例:

《我喜爱的一本书》

(2)语言创设情境

注意原则:

(1)注意创设谈话情境的方式。

(2)注意创设的情境与谈话话题之间的关系,即避免出现许多与

谈话内容无关的摆设和过于热闹以致喧宾夺主的现象。

练习:

让同学们以《我喜爱的动画片》为主题设计一个谈话情景,要求同学

们说出运用了哪种创设方法。

过渡语:

教师创设谈话活动的情景,引出谈话的话题之后,教师接下来要向幼儿提供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机会。

目的在于调动幼儿个人有关对谈话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个人见解。

(二)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那么“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在这一方面具体包含哪些原则呢?

下面请同学们给大家说说。

(师生互动)

(1)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允许幼儿说任何有关话题的想法。

教师不做示范,不忙于纠正幼儿在谈话中出现在遣词造句错误。

(2)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3)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举例:

《我最喜欢的糖果》、《动画片里的人物》

注意原则:

(1)教师必须在场。

(2)教师参与谈话。

(3)教师观察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

过渡语:

在儿童围绕主题充分自由交谈后,教师要自然的逐步拓展谈话的思路,引导儿童扩大谈话的范围,启发帮助儿童把新的经验运用到谈话活动中,不断提高儿童的谈话水平。

(三)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儿童行的谈话经验是谈话内容、方式和思路的总和,它是谈话活动目标的具体化。

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谈话经验时,不是用示范、指示的方法直接告诉幼儿,

而是通过深入拓展的谈话范围将这种经验逐步传递给幼儿。

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平行谈话等隐性示范的方法,提供新的谈话范例。

举例:

《我喜欢的一本书》

引申:

结合案例《有趣的饼干》分析谈话活动的设计组织方法。

结束:

【教学反思】

关于幼儿园谈话活动教学方法的问题,是组织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关键问题,需要学生深入理解。

这一课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与案例操作,旨在于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谈话活动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指导性。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课时教案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笑、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2、难点:

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教学特色】

本课教学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中,以“猜手”、“画手”、“夸手”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

在解决生字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各样的读,如:

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以及最近的抓读,学会本课的生字。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顺正是他们所欠缺的,让学生有所感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全家人所说的三句话进行品读品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

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说说自己的小手为别人干过什么,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

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画有说有写,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比一比,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

“人人都有两棵树,一棵左来一棵右。

做工种地真能干,写字吃饭全靠它。

“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互相团结紧,共同把事干。

“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长短不一。

”(手)

还是我们的手,伸出我们的手,和后面老师挥一挥手,打个招呼!

2、画手:

老师发现有一双手特别可爱,瞧,胖乎乎的,上面还有一个个小窝呢!

你能把这双小手画到黑板上去吗?

告诉大家你都能用小手做什么呢?

那大家说说这是一双怎么样的小手?

3、夸手:

那平时,你们的双手都会干什么呢?

4、揭题: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双胖乎乎的小手,你可别小瞧这双手,可能干了。

不信,学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5、学习课题里“胖”的音、形、意,并齐读课题。

课题里有一个生字宝宝,谁来读一读?

谁能用好办法记住它?

那你知道胖的反义词是什么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篇课文,你们能不能自己试着读读看,那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宝宝那可怎么办呢?

小朋友们就用上自己的小手,边读边画出生字宝宝,记住: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课件:

一片美丽的草坪)春天,是踏青的好季节,咱们跟着生字宝宝一块去玩吧!

生字宝宝说了,只要你把它读准了,这片草地就能开出许许多多、多种多样、五颜六色的花,想不想看呀?

那赶快自己在下面练一练!

(自由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3、谁能用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呢?

(指名说、同桌互说)

4、这些生字宝宝可真调皮,它又跑到句子里面去了,你能读吗?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指名读、齐读)

5、生字宝宝玩累了,它要回家了,咱们一快去它家看看吧!

谁来读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小朋友们,咱们给他们提点什么建议呢?

三、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兰兰的小手可能干了(出示课件:

兰兰画的画),瞧,这些画都是兰兰画的画,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

为什么?

是呀,可是爸爸、妈妈、姥姥为什么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呢?

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用上小手,划出有关句子,找出答案!

2、反馈:

指名说。

3、指导朗读,品味句子:

⑴每天,爸爸下班回来,累得呀,脚也痛了,腰也酸了,连气也喘不过来了,这时,兰兰心里想什么?

兰兰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

拿)

你要是兰兰爸爸,你会怎么想?

怪不得,爸爸要这样夸奖她呢!

(教师相机采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替”)

⑵兰兰不仅给爸爸拿过拖鞋,还会给妈妈做事呢!

妈妈就发现她擦过汗的手绢经常洗得干干净净挂在阳台上,咦,那是谁干的?

对,是我们的小兰兰,谁来当当妈妈,夸夸兰兰?

(教师指导朗读,并板书:

给)

⑶姥姥是家里年纪最大的,兰兰可尊敬她了,姥姥说什么?

(教师指导朗读,并板书:

挠)

4、从爸爸妈妈的夸奖声中,你觉得兰兰是一个怎么样孩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能干)

四、课中操

兰兰这双胖乎乎的小手真能干,我们也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让我们跟着兰兰来活动活动我们的小手吧!

五、说话训练

那我们的双手都为别人做过什么呢?

请小朋友们用上:

替、给、帮、为,这些字来说一说!

(同桌互说,指名说)

六、巩固生字

小朋友真不错,看,谁又来了,生字宝宝向你们祝贺了,但你们还认到它们吗?

(出示课件:

会闪的生字)这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跳得可快了,你可要注意了,看你能抓住几个好朋友!

(学生试抓,齐抓)

七、指导书写

1、瞧,兰兰一家人不仅在表扬兰兰,也在夸你们能干呢!

看,爸爸、妈妈、姥姥的脸上怎么样了?

(笑着)

2、今天,我们就用小手来写写这两个生字!

3、你觉得写这两个字时,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老师范写,学生描写)

4、反馈:

同桌互评,给写的好的小朋友画上一颗五角星,写得不好的告诉他哪里需要改正。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我们的小朋友有非常能干的小手,伸出我们的小手,拍拍,相信我们小手会做越来越多的事情!

九、课后作业

看看选选,你喜欢哪部分作业,课后就用你的小手认真地把它完成!

1、用自己的小手做一套本课生字的卡片。

2、用自己的小手为家长做一件事,注意观察家人的表情。

3、以《我有一双小巧手》为题,用剪纸、绘画等形式制作一幅美术作品,并写上一句话,下节课带来交流。

《千以内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千以内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

小朋友们瞧,天使姐姐来了,她还带来了一些小方块(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

(再出示“一板”小方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一板”有多少个小方块呢?

(1)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

(2)同桌交流。

(3)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小结:

可以先一个一个数,数出一条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出一板有10条,也就是10个十是1个百。

追问:

一板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也就是几个百。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

(1)分别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

(2)提问:

我们已经知道“一板”小方块是一百,那“3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

“8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

A、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看法。

B、汇报结果。

2、认数。

(1)谈话:

数的王国里有座智慧城堡,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能得到“智慧星”,想要吗?

(2)出示方块图(3堆2条),问:

一共有几个小方块?

(320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3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呢?

(3)又增加了4个小方块,让学生猜一猜这时一共有几个小方块呢?

(324个)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

(4)谈话:

我们用计数器来拨一拨好吗?

同桌合作,拨计数器,并读一读这个数。

(5)提问:

324中的“3”表示什么?

“2”呢?

“4”呢?

324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7)即时训练:

同桌合作,在计数器上拨324和432,读一读,说一说。

2、数数。

(1):

调皮的皮卡丘搬来了小方块,让小朋友一起跟着数一数每一次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

(一个一个地数,从453数到459)

(2)讨论:

再搬来一个小方块,一共有几个了呢?

你能用计数器来拨一拨、说一说吗?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3)提问:

459添上1是460,那么469添上1,479添上1……499添上1分别会是多少呢?

3、完成例2:

同桌合作一边拨一边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

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三百九十后面的数是多少?

(2)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九数到九百九十九。

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九百八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

(3)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

(4)小组活动:

一个一个地数,从988数到1000.

4、

(1)出示计数器后提问:

看着计数器谁能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各是什么位?

(学生边回答边对照计数器出示个位、十位、百位)

(2)教师再问:

那你们想知道从右边起的第4位是什么位吗?

(学生回答后出现:

从右边起第4位是千位)

(3)请小朋友看着自己读一读。

(4)提问:

我们已经知道个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十,百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百,那么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多少呢?

(让学生掌握扩展后的数位顺序,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从而推想出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一个千)

5、出示“10板”小方块。

A、引言:

小朋友们看,天使姐姐这里还有许多小方块,请你们一百一百地数一数,看一共有多少?

B、让学生伸出手指对着方块一百一百地数,当学生数到九百时教师问:

九百再加一百是多少个一百呢?

如果学生回答是10个一百,教师追问:

10个一百是多少?

C、将“10板”小方块合在一起,这时教师指着屏幕上的“大正方体”问:

这个大正方体是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

(同桌相互说一说)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表示一千的“大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由此明确:

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这个计数单位可用一个大正方体表示。

追问:

10个百就是多少?

一千里面有几个百?

(4)提问:

你能不看屏幕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吗?

(5)引言:

小朋友,天使姐姐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非常高兴,她不停地伸出大拇指夸奖你们呢!

不过,天使姐姐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敢应战吗?

A、出示“几板”小方块让学生说出是几百。

B、说几百,让小朋友想像出是“几板”小方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边拨珠边数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利用计算器你们会数数,没有计算器你们会数数吗?

学生交流、得出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小棒图后问:

这个图中几个百?

几个十?

和几个一?

集体交流,总结答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提问:

有几个百?

几个十?

几个一?

小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后问:

图中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

你会统计它们各有多少张吗?

这些人民币一共有多少元?

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

老师拨出一些数,你们能不能说出它的组成?

这个数是多少?

出示图后问:

你能看出这两幅图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四、全课总结:

谈话:

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小朋友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2。

利用课文中的情节,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设想

1。

安排三课时。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朗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的处处照应则是本文的难点,应加启发与点拨。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历史背景,作者情况,小说的结构。

教学过程

1。

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

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

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

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 ̄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

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

注字音,释词义。

锯jù踱duó挟jiā皱zhòu督dū叟sǒu

摊tān旷kuàng懊ào隶lì钥yào匙shi哽gěng赚zhuàn

应该掌握的词:

宛转:

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

慢步行走。

诧异:

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

声气阻塞。

3。

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

4。

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全文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写的是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7至23自然段,写的是小弗朗士上了难忘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第三部分24至29自然段,写韩麦尔先生悲壮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

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生词。

2。

阅读体会课文1至2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韩麦尔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小弗朗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

“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共有两个原因。

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

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

“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

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朗士想逃学。

提问:

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看到的是:

天气温暖而晴朗,画眉鸟在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广告牌前围满了人。

这里揭示的是小弗朗士目睹的自然景像和社会现像。

自然景像是那么的优美恬静,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像,小弗朗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沮丧(广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提问:

小弗朗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

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以上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

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1自然段,以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弗朗士是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

──他闪过逃学的念头。

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没有为之所动,“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小弗朗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逃学的念头。

这些也是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的基本条件。

第4至6自然段,写小弗朗士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

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一部分中有两处是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一是小弗朗士心里想,“又出什么事了?

”一是小弗朗士意识到华希特的话是开玩笑。

这都在文章后面得到了呼应,使得文章浑然成为整体。

这部分在直接描写小弗朗士的同时,间接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严厉,为下文做了铺垫。

2。

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请同学读第7至1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

跑到学校后,小弗朗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总”,强调的是一贯性,习以为常了,“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

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

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

这就是小弗朗士跑到学校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的现像,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

通过小弗朗士对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

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层。

(2)请同学读第11至16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

韩麦尔先生的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表达了韩麦尔什么样的心情?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

第一个“最后”的含义是,韩麦尔先生的教学生涯,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要被迫结束;表达了无比沉痛和愤慨的心情。

第二个“最后”的含义是,小弗朗士这些法兰西的儿童,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不能再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今天的最后一节法语课,将是多么重要,多么宝贵!

深沉,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语言无比珍视,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的感情。

这种爱与恨交织着的复杂、深沉、浓烈的感情,通过两个“最后”,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提问:

小弗朗士听到了这样的话,思想上有哪些变化?

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要把“万分难过”、激愤的心情读出来。

请同学们默读第13、14自然段。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

当韩麦尔先生宣布:

“今天是你们最后一节法语课”时,小弗朗士听了如晴天霹雳,震动极大。

这“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在这严肃、庄重、悲愤的气氛中,小弗朗士埋藏在心底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之所以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朗士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与巨大反响。

老师的话,使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惋惜-→后悔-→热爱-→依恋。

他首先感到万分难过,无限惋惜“再也不能学法语了”;为过去“旷了课去鸟窝,到萨尔河去溜冰”而悔恨;对祖国语言、祖国历史的强烈的爱,“语法啦、历史啦……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对老师──韩麦尔先生的深深依恋,“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这都是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的变化。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15、16两自然段。

提问:

为什么说:

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

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激情。

小弗朗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岂只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

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层。

①请同学们默读第17自然段。

教师讲解:

当轮到小弗朗士背书时,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声音宠亮、口齿清楚地背下来,可当时,开头几个字他就“弄糊涂了”,他“心里很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

这时他想的不再是害怕老师的“训斥”,而是有了一种负疚感,一种羞耻感。

②请一名同学读第18、19两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

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习推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拖到明日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而且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与自由。

这当然是最大的不幸,这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十分沉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