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8548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docx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7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共62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每小题2分,选对一项

得2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读图1,完成1~2题。

1.图中共有几级天体系统

A.3B.4

C.5D.6

2.地球是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宇宙

我国古书曾记载:

“(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完成3~6题。

3.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A.耀斑B.X射线C.紫外线D.黑子

4.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

5.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黑子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B.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黑子区域释放出大量的水汽D.黑子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A.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B.地球公转速度发生变化

C.使赤道上产生极光D.航海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下图为2017年3月18日9:

30由中国天气网发布的空间天气指数。

回答第7题。

7.图示信息表明此时()

A.太阳黑子较多B.无耀斑爆发C.日珥增多D.太阳风强烈

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回答8题。

 

8.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后主要通过太阳能帆板将太阳辐射能转化

为电能,以供其日常工作。

完成9-10题。

9.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的波段是

A.紫外线B.可见光C.红外线D.β射线

10.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图5为某道路红绿灯景观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太阳能是该红绿灯的主要电源,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

A.核聚变反应B.核裂变反应

C.化学反应D.电能转化

12.下列城市中使用此类红绿灯效果最好的是

A.拉萨B.成都C.上海D.北京

13.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轴北端指向北极星方向 B.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

C.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D.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回答14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15.下面地球略图,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

A.

B.

C.

D.

17.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

18.对流层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短波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太阳辐射

19.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

精密观测。

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

读下图“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该日昼夜温差最大的城市,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22.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

读图11“维多利亚瀑布景观图”,完成23~24题。

23.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D.5个

2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2007年9月21日,日本探测船“地球”号在东京以南太平洋一处水深2500米的

海洋开始钻探,从海底向下钻入7000米深处,盼能揭示气候暖化秘密,寻找有助

于解释生命起源的微生物及了解地震成因.据此回答25题。

25.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次钻探的深度只能在地壳B.此次钻探可能钻穿古登堡面

C.此次钻探可能到达莫霍面D.此次钻探能到达地心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26-27两题。

26.图中

A.①为岩石圈

B.③为地壳

C.古登堡面以下为地幔

D.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27.关于图中①②③之

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BCD

28.2015年11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宣布发现地球内部存在大量的钻石群,

这些钻石可以通过岩浆活动进入地表。

该钻石群最有可能位于地球内部的

A.岩石圈B.地壳C.地幔D.地核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

30.下面四幅大气热力环流图,其中正确的是

ABCD

31.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

第II卷(非选择题38分)

3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图中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所在位置,乙图中123为地球表面任意三点。

)(12分)

 

(1)在甲图线段上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分)

(2)当地球公转到甲图中D位置时,日期为。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4分)

(3)当地球从A运行到C时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是。

(4分)

(4)乙图中3个点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

(2分)

33.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有:

①②;③。

(3分)

(2)小行星带主要位于_________轨道和_________轨道之间(填文字)。

(2分)

(3)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

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

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将对应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4分)

①地球的宇宙环境安全()A.地球表层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D.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4.读“地球圈层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11分)

 

(1)在地球外部圈层中,是___________圈。

(2分)

(2)地震波在通过界面B时速度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岩浆的发源地位于图中____________(填数字)。

(2分)

(4)数字

表示地球的__________层,(1分)数字

表示地球的___________层。

(2分)

(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A.②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④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

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

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35.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米、60厘米、50厘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抖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6分)

 

 

(1)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________(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1分)

(2)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环流,(1分)这个环流形成过程各个环节发生的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1分)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3)图20的甲乙丙三张图中,能正确反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_________图。

(1分)

 

图20

(4)图20中B、D两点,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点(1分);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高的是________点。

(1分)

高一地理答案

第Ⅰ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A

A

D

B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B

D

B

B

D

B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B

B

C

D

C

C

C

D

31

B

第Ⅱ卷

32.(共12分)

(1)

(2)12月22日冬至日

(3)先减慢后加快由赤道向北移到北回归线,之后再向南移到赤道

(4)3>2>1

33.(9分)

(1)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2)火星木星

(3)①D

②A

③C

④B

34.(共11分)

(1)水

(2)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降低

(3)⑤

(4)平流层内地核

(5)B

35.(6分)

(1)冰块(1分)

(2)热力(1分)B(1分)

(3)甲(1分)

(4)DB夜晚(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