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8638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荀子》: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

”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

2.中国古代某一学派“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他们认为理想的统治者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

以下主张属于该学派的是()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B.“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4.“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5.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

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

”这种现象最早是在()

A.春秋战国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6.“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7.台湾作家柏杨认为:

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宋明时期)“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8.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

嫁娶之家,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

凡此皆靡费无益。

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

此举根本目的是()

A.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         B.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

C.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         D.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

9.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

A.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天命论、生知论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

10.历史学家黄仁宇评述明代思想家李贽时指出: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李贽倡导的)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李贽的思想()

A.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有限         B.民主色彩淡薄

C.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         D.遭到统治者的摧残

11.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A

.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D.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

12.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

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

13.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           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C.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14.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15.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洋务派成为变法的主导者         B.“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保守势力转而支持变法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16.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吸引外来文化              B.提倡学术自由至上

C.促进民主改革              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17.“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把线装书扔入厕所去”、“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

”、“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这些言论应该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8.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核心思想为()

A.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权主义

19.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20.毛泽东认为: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为此,他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

A.通过赎买改造资本主义的道路       B.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D.进行三大改造的道路

21.毛泽东说: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22.《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

23.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A.改革开放思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24.1956年《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提出:

“我们必须认识,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因此,我国在科学文化领域中提出了()

A.“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方针       B.“三个面向”方针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科教兴国”战略

25.下图两人分别是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孔子与苏格拉底)。

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  D.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6.马列主义史观认为: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

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意人利文艺复兴运动           B.法国的启蒙思想

C.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7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

“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启蒙思想家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政府论》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

28.1655年法国社会科学家帕斯卡写到:

“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C.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社会主义

29.他系统地学习了人的语言、发声机理和声波振动原理,在为聋哑人设计助听器的过程中,他发现电流导通和停止的瞬间,螺旋线圈发出了噪声,这一发现使他突发奇想。

他的发明是()

A.贝尔的电话   B.法拉第的发电机 C.莱特兄弟的飞机 D.电脑的发明

30.随着美国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离世,有人说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上帝有三个苹果:

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

以乔布斯的“苹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影响了世界的哪些方面(  )

①经济生活 ②社会生产 ③教育和学习方式 ④思维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

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

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

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

乐。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及影响?

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

(2分)

 

(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4分)

 

(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4分)

32.(12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

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因为它若可因别的称义,就不必需要道,这样,也不必需要信了。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材料三孟德斯鸠:

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无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分)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8又一个甲午之年。

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00周年,也是“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

这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诞生60周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30周年,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诞辰110周年。

这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新京报2018年1月1日新年社论

(1)材料中纪念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分界线,战前清政府走上自救之路,战后国人走上维新之路、共和之路。

“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核心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6分)

 

(2)材料中纪念的新中国成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分)这条革命道路体现了毛泽东的什么思想精髓?

(2分)

 

(3)材料中“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让20世纪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推动巨变发生的伟大决策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新方向是什么?

思想理论改变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思想谈谈你对理论创新的认识。

(4分)

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B    6.C    7.D    8.D    9.C    10.A    11.C    12.C    13.A    14.C    15.D    16.D    17.C    18.D    19.A    20.C    21.B    22.C    23.B    24.C    25.C    26.A    27.B    28.C    29.A    30.D    

31.

(1)主张:

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

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措施:

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

(2)核心:

“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

“格物致知”

(3)主要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

(4)学风:

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

时代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2.

(1)内涵:

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人是万物的尺度”)。

背景:

雅典商品经济发达和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2)观点:

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

否定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3)内涵:

反对教权、特权;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提倡理性。

 

33.

(1)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和三民主义。

(2)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思想精髓:

事求是。

(3)伟大决策:

改革开放。

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新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创新的认识:

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