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8648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docx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

梁实秋送行阅读答案

【篇一: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s=txt>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全为选择题,36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114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请用黑色中性笔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身里程碑防患未燃恰如其分

b.编辑白芨桨陨身不恤稍纵即逝

c.辐员瞭望台桀骜不驯姗姗可爱

d.盘踞金刚钻其貌不扬举案齐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蜕化了。

..

b.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置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

....

d.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许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

生活的旋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b.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想要公布于众的个人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

c.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d.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

?

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青睐。

b.盒子外配植白茅:

当地最常见的野草,渲染着洪荒与历史的气氛。

c.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d.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二、(9分,每小题3分)回扣课本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

a下至于兹(此)阙然久不报(缺失)..

b若望仆不相师(怨恨)幸勿为过(过错)..

c垢弥甚耳(更加)累百世(积累,经历)..

d凝滞于物(拘泥)殆为此也(大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成一家之言②难为俗人言也③世传《吕览》④列传七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d、而蒙世俗尘埃乎....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

“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

公闻之曰:

“是先犯我令。

”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

“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

充数乎下陈。

”晏子闻之,笑曰:

“婴其耽于色乎?

何为老而见奔?

虽然,是必有故。

”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

“怪哉!

有深忧。

”进而问焉,曰:

“所忧何也?

”.

对曰:

“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

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

加罪焉。

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不为禽..

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

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

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

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

今君出令于民,.

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

甚乎!

今之令不然。

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

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

”晏子曰:

“甚矣!

吾将.

为子言之于君。

”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

“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

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

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

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

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僻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曰:

“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

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女往辞晏子之家辞:

辞别.

b.君树槐县令县:

通“悬”,悬挂.

c.不益刑益:

增加.

d.又不以私恚害公法恚:

怨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进而问焉拔剑切而啖之..

c.去其腥臊者而已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吾其还也?

..

11.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b.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c.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d.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槐树,遭到拘捕,并被判罪。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

c.撞树者的女儿就其父误撞槐树一事向晏子进言,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

d.晏子劝谏景公,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提并论,悖逆民心,难以有效地治理国家,最终使景公幡然醒悟。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3分)

(2)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

(4分)

(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

建康上元作①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晶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②华胥梦:

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

请简述理由。

(4分)

(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众人皆醉,。

(《楚辞渔父》)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3)借书满架,,万籁有声。

五、(12分)

16.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字。

(4分)

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

17.读右面这幅图,完成问题。

(4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

(2分)

(2)根据画面内容,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2分)

18.把下面四个短句改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①1935年出版了一套《开明国语课本》。

②该课本由叶圣陶编写内容,丰子恺书写并画插图。

③这套课本当时就再版了40余次。

④2010年应读者要求,再次出版。

六、(18分)

【篇二: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s=txt>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全为选择题,36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114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请用黑色中性笔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身里程碑防患未燃恰如其分

b.编辑白芨桨陨身不恤稍纵即逝

c.辐员瞭望台桀骜不驯姗姗可爱

d.盘踞金刚钻其貌不扬举案齐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蜕化了。

..

b.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置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

....

d.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许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

生活的旋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b.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想要公布于众的个人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

c.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d.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

?

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青睐。

b.盒子外配植白茅:

当地最常见的野草,渲染着洪荒与历史的气氛。

c.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d.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二、(9分,每小题3分)回扣课本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

a下至于兹(此)阙然久不报(缺失)..

b若望仆不相师(怨恨)幸勿为过(过错)..

c垢弥甚耳(更加)累百世(积累,经历)..

d凝滞于物(拘泥)殆为此也(大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成一家之言②难为俗人言也③世传《吕览》④列传七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d、而蒙世俗尘埃乎....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

“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

公闻之曰:

“是先犯我令。

”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

“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

充数乎下陈。

”晏子闻之,笑曰:

“婴其耽于色乎?

何为老而见奔?

虽然,是必有故。

”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

“怪哉!

有深忧。

”进而问焉,曰:

“所忧何也?

”.

对曰:

“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

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

加罪焉。

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不为禽..

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

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

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

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

今君出令于民,.

为子言之于君。

”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

“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

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

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

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

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僻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曰:

“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

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女往辞晏子之家辞:

辞别.

b.君树槐县令县:

通“悬”,悬挂.

c.不益刑益:

增加.

d.又不以私恚害公法恚:

怨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进而问焉拔剑切而啖之..

c.去其腥臊者而已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吾其还也?

..

11.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b.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c.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d.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槐树,遭到拘捕,并被判罪。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

c.撞树者的女儿就其父误撞槐树一事向晏子进言,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

d.晏子劝谏景公,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提并论,悖逆民心,难以有效地治理国家,最终使景公幡然醒悟。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3分)

(2)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

(4分)

(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

建康上元作①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晶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②华胥梦:

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

请简述理由。

(4分)

(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众人皆醉,。

(《楚辞渔父》)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3)借书满架,,万籁有声。

五、(12分)

16.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字。

(4分)

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

17.读右面这幅图,完成问题。

(4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

(2分)

(2)根据画面内容,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2分)

18.把下面四个短句改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①1935年出版了一套《开明国语课本》。

②该课本由叶圣陶编写内容,丰子恺书写并画插图。

③这套课本当时就再版了40余次。

④2010年应读者要求,再次出版。

六、(18分)

【篇三:

5.送行】

然销魂者,别而已矣。

”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

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

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目前。

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

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

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着我语言无味。

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的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

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撅着大嘴回家。

这叫做周到。

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一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

死人出殡,都讲究要有多少亲友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

行色不可不壮。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的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中的寂寞。

这种情形,中外皆然。

maxbeerbohm写过一篇《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止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

原来这位演员是在作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的一个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来送。

这位演员出身的人当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进感情,表演逼真。

客人纳费无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浅。

尤其是美国旅客,用金钱在国外可以购买一切,如果“送行会”真的普遍设立起来,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桩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

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

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囤积在他肚里。

我想任何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有远行而消息外露(多半还是自已宣扬),他有理由期望着饯行的贴子纷至沓来,短期间家里可以不必开伙。

还有些思虑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携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会要挨饿的样子。

我永远不能忘记最悲惨的一幕送行。

一个严寒的冬夜,车站上并不热闹,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车厢里取暖,但是在长得没有止境的月台上却有黑查查的一堆送行的人,有的围着斗篷,有的戴着风帽,有的脚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乱动,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来送一位太太的。

车快开了,不见她的踪影,原来在这一晚她还有几处饯行的宴会。

在最后的一分钟,她来了。

送行的人们觉得是在接一个人,不是在送一个人,一见她来到大家都表示喜欢,所有惜别之意都来不及表现了。

她手上抱着一个孩子,吓得直哭,另一只手扯着一个孩子,连跑带拖,她的头发蓬松着,嘴里喷着热气像是冬天载重的骡子,她顾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两步的就跳上了车。

这时候车已在蠕动。

送行的人大部份都手里提着一点东西,无法交付,可巧我站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礼物都交给了我,“请您偏劳给送上去罢!

”我好像是一个圣诞老人,抱着—次堆礼物,我一个箭步窜上了车,我来不及致辞,把东西往她身上一扔,回头就走,从车上跳下来的时候,打了几个转才立定脚跟。

事后我接到她一封

信,她说:

那些送行的都是谁?

你丢给我那一堆东西,到底是谁送的?

我在车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堆东西聚拢起来打成一个大包袱。

朋友们的盛情算是给我添了一件行李。

我愿意知道哪一件东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车的,你当然知道,盼速见告。

计开水果三筐,泰康罐头四个,果露两瓶,蜜饯四盒,饼干四罐,豆腐乳四罐,蛋糕四盒,西点八盒,纸烟八听,信纸信封一匣,丝袜两双,香水一瓶,烟灰碟一套,小钟一具,衣料两块,酱菜四篓,绣花拖鞋一双,大面包四个,咖啡一听,小宝剑两把?

?

这问题我无法答覆,至今是个悬案。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

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思考与练习】

1、古人的送行与现代人的送行有何不同?

古人送别是一种雅人深致;感情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

现代人的送别则是一种应酬的礼节。

2、赏析第3、4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第3段使用了俗语,以及“迷迷糊糊”“乱哄哄”“鸟兽散”“扯淡”“撅大嘴”等词语,大量使用散句,幽默诙谐地写出了送别时候的辛苦,对那种为了虚荣和面子的送别有调侃讽刺的意味。

第4段用词典雅、考究,多使用整句,表现出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其实则是对于受雇而来进行表演的“送行会”加以讽刺。

3、对于“送行”,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c)

a、作者认为,古人的送行既真挚又有诗意,现代人的送行是应酬礼节。

b、作者认为,现代人的送行大多是为了虚荣、好面子,比较虚伪。

c、对于无人送行的情况,作者认为应该花钱请人扮演送行的人。

d、作者认为,为避免送行的痛苦,最好不去送行而是去迎接。

4、第6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不知道谁送的礼物埋下伏笔,突现出这种送行的荒谬与可笑。

5、第8段画线句的含义是应酬的虚伪的送行表示厌恶;对于真正的送行,作者认为这种痛苦最好避免,而对于迎接朋友的到来十分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