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8697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docx

全国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

全国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考试

 

填空题

看拼音,写词语。

màzhadùjìduànliàncíxiánghóuló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蚂蚱妒忌锻炼慈祥喉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蚂、蚱、妒、忌、锻、炼、慈、喉、咙”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填空题

补充诗句。

1.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

2.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

——《鸟鸣涧》

4.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5.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

——《凉州词》

6.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论语》

【答案】牧童归去横牛背青春作伴好还乡夜静春山空春色满园关不住春风不度玉门关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1.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原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

全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出自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

全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

全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的“为政篇”。

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信息匹配

下面各题中都有一项加点字的注音是错误的,把它找出来。

(______)1.A.都(dū)督B.谋(móu)划C.崭(zhǎn)新D.明晃(huàng)晃

(______)2.A.水寨(zhài)B.涕(tì)泪C.威吓(xià)D.供(gòng)耕织

(______)3.A.湖泊(bó)B.监(jiān)督C.欺诈(zhà)D.情不自禁(jīn)

【答案】DC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日常用语中易读错的字读音的辨析能力,完成时要注意拼读,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平时要多读,多练。

1.晃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huàng:

摇动;摆动:

摇头~脑。

风刮得树枝直~。

huǎng:

(光芒)闪耀:

太阳~得眼睛睁不开。

题中的“明晃晃”应读作三声huǎng。

2.吓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xià:

使害怕:

~了一跳。

别~着孩子。

hè:

①恐吓;恫吓。

②表示不满。

题中的“威吓”应读作:

hè。

3.泊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bó:

①船靠岸;停船:

停~。

②停留:

漂~。

③停放(车辆):

~车。

④恬静:

淡~。

pō:

湖(多用于湖名):

湖~。

题中的“湖泊”应读作:

pō。

 

信息匹配

下面各题中都有一项错别字,把它找出来。

(______)1.A.预计B.神机妙算C.脚踠D.一声不吭

(______)2.A.委托B.手急眼快C.由衷D.半信半疑

【答案】C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1.脚踠——脚腕

2.手急眼快——手疾眼快

 

信息匹配

下面各题中都有一项加点字的解释是错误的,把它找出来。

(______)1.A.神机妙算(机智)B.肃然起敬(恭敬)C.矜持不苟(暂且)D.半信半疑(怀疑)

(______)2.A.喜不自胜(胜利)B.安身之处(地方)C.不厌其烦(嫌)D.无边无垠(边际)

【答案】C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1.A.神机妙算: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B.肃然起敬:

肃然:

恭敬的样子;起敬:

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C.矜持不苟:

矜持:

保持庄严的态度;苟:

草率。

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D.半信半疑:

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2.A.喜不自胜:

高兴得自己不能控制。

胜:

控制。

B.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C.不厌其烦:

厌:

嫌。

不嫌麻烦。

D.无边无垠:

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同“无边无际”。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为了明天的六一庆祝活动,同学们已经把教室都布置好了。

B.我们耐心探听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C.他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陌生人。

D.“这个师傅派头十足,就是不知道活儿干得怎么样。

”我在心里嘀咕着。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解答。

B.我们耐心探听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探听”应改为“倾听”或“聆听”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到过很多国家,看到的月亮确实不如故乡的明亮。

B.《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众多梁山好汉的故事。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诗句里的“河”指的是黄河。

D.《军神》一文中沃克医生手术中的“双手颤抖”“汗珠滚滚”,衬托出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平时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这样解答时就很容易了。

A.之所以说月是故乡明,因为故乡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是特别高的,故乡的任何风景在我们的眼里都比其他的地方更好,所以连月亮都比其他地方的要明亮。

 

选择题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

A.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之类的句子,外公总要落泪。

B.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样样都有。

C.祖父戴大草帽,我戴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D.我终于知道了严监生为什么咽不下最后一口气?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A.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之类的句子,外公总要落泪。

改正:

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类的句子,外公总要落泪。

B.这花园里密封,蝴蝶,蜻蜓,样样都有。

改正:

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样样都有。

D.我终于知道了严监生为什么咽不下最后一口气?

改正:

我终于知道了严监生为什么咽不下最后一口气。

 

选择题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充满趣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的演变过程。

B.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C.星、抄、狼、漂,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

D.有趣的形声字、甲骨文的发现、书法欣赏等,都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汉字文化。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汉字演变的相关知识。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A.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

 

选择题

下列诗句中,与送别有关的一项的是()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

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熟练掌握古诗词内容,分类识记古诗词。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

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

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选择题

子曰:

“()”,不亦乐乎。

A.学而时习之B.有朋自远方来C.人不知而不愠D.温故而知新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识记。

平时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背诵并熟练默写。

 

选择题

《论文》中,()说明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D.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名句的理解能力。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既讲了教学方法,也讲了学习方法。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讲学习态度的。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句是讲学习态度。

 

选择题

《论语》记录了()及其弟子的言行。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论语》的了解。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选择题

下列故事中,不是出自《西游记》中的是()

A.三打白骨精B.大闹五庄观C.被囚五行山D.大闹飞云浦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文学名著的了解。

平时学习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多读书。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D项大脑飞云浦选自《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

 

选择题

《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称呼有好几种,他最不喜欢的是()

A.齐天大圣B.美猴王C.弼马温D.猴哥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了解。

《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称呼有齐天大圣、美猴王、弼马温、猴哥。

弼马温是他最不喜欢的一个称呼。

 

选择题

孙悟空因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A.自封“齐天大圣”B.大闹天宫C.偷吃人参果D.棒打蜘蛛精

【答案】B

【解析】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中,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抢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

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天庭,授他作弼马温。

孙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没有成功,便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偷吃蟠桃,毁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

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

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依然无事,还在天宫大打出手。

玉帝下令请来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选择题

《西游记》中最能反映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故事是()

A.真假美猴王B.悟空拜师C.大闹天宫D.三借芭蕉扇

【答案】C

【解析】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d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选择题

《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是()的姑娘。

A.十二岁B.十五岁C.十八岁D.二十岁

【答案】A

【解析】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第六章写有二伯。

本章节是《呼兰河传》“最像小说”的一章,它从小团圆媳妇,也就是第五章泼墨浇成的黑洞内部开始,将笔墨集中在滑稽中透着悲悯的灰色人物有二伯身上,以极大的耐心和顽强意志,筑造了一条灰色的过渡地带。

有二伯既可厌又可怜的品质,恰好和他既住在“我家”,但又不是家庭成员的特殊位置,构成了内在呼应。

以第六章的灰色人物有二伯为缓冲和过渡,形成了一片独立而稳定的区域。

 

选择题

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精神上的盛举,下面不属于其中的是()

A.跳大神B.看社戏C.唱秧歌D.放河灯

【答案】B

【解析】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选择题

“毛子人”在呼兰河指()

A.本地人B.外地人C.京城人D.外国人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

《呼兰河传》中毛子人指外国人,主要是俄国人。

东北人管外国人叫“毛子”、混血儿叫“二毛子”。

”洋毛子”是近代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

 

判断题

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

(_____)

【2】《呼兰河传》中祖父教我的《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_____)

【3】《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招安的是菩提祖师。

(_____)

【4】《西游记》中白骨精第二次变成了一个老爷爷蒙骗唐僧师徒。

(_____)

【5】《论语》中讲述要虚心求教的句子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1】正确。

【2】正确。

【3】《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招安的是太白金星。

【4】《西游记》中白骨精第一次变成美丽的姑娘,第二次变成老奶奶,第三次变成一个老爷爷。

【5】正确。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游记》(选段)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

八戒笑道:

“这厮放赖不羞!

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

”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了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眨眨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连喷练练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弥漫,真是个熯天炽地。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

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②行者笑道:

“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

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

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

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罗刹道:

“泼猴,少要饶舌!

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

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1】片段①中“妖精”是_____,片段②中的“嫂嫂”是_____,两个人是_____关系。

【2】“嫂嫂”要砍行者几剑,且不肯借扇。

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简要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①中的“妖精”的大号是()

A.圣婴大王B.圣火大王C.婴火大王D.火云大王

【4】片段②中的对话描写,下列理解最恰当的是()

A.“嫂嫂”的孩子在南海菩萨处受伤,所以不肯借扇。

B.行者借扇的目的是扇息火焰山的大伙,保护唐僧过了火焰山去往西天。

C.要借芭蕉扇,就要按规矩办事:

“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D.“些须之伤”就是受了很重的伤。

【5】下列是对短文人物特点的概括,你认为最不恰当的()

A.片段①中的“妖精”本领高强,会喷火吐烟。

B.片段①中的“八戒”喜欢开玩笑,很有趣。

C.片段②中“嫂嫂”办事很讲规矩,不徇私舞弊。

D.片段①②中的“行者”神通广大,有勇有谋。

【答案】

【1】红孩儿铁扇公主母子

【2】因为铁扇公主的儿子被孙悟空打伤并送到菩萨那里,罗刹女对孙悟空有恨意。

【3】A

【4】B

【5】C

【解析】

【1】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

“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通过对《西游记》的了解这讲解的是红孩儿;“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

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片段是孙悟空借芭蕉扇的情节,故“嫂嫂”指铁扇公主。

【2】此题考查《西游记》的了解,“嫂嫂”要砍行者几剑,且不肯借扇是因为铁扇公主的儿子被孙悟空打伤并送到菩萨那里,罗刹女对孙悟空有恨意。

【3】此题对《西游记》人物的了解。

红孩儿的大号是“圣婴大王”。

【4】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

孙悟空借芭蕉扇的目的是扇息火焰山的大伙,保护唐僧过了火焰山去往西天。

【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这两段表现了“行者”神通广大,有勇有谋。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

①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廉价,是包装的首选材料。

但众所周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稳定物质及少量添加剂,而以这些原料生产的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②据农业与环境研究的专家介绍,为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近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

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有的含有淀粉和人造聚合物,还有的含有亚麻、大麻、椰子壳等天然纤维。

然而,不管怎样,这些所谓的可以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100%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均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③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

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

这就需要研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④为此,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

与此同时,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

如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体积的30%。

在某著名连锁超市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

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

⑤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以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看见这句话,恐怕没人再把它随地乱扔。

⑥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

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列数字、举例子B.列数字、下定义

C.列数字、打比方D.做比较、打比方

【2】下列表述不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的是()

A.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

B.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

C.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

D.可降解塑料的降解程度和所需时间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3】短文讲述了抵制塑料污染的一些措施,不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学家致力于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

B.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

C.各报刊和新闻媒体经常刊载和播出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

D.提倡用自然焚烧的方式处理塑料垃圾。

【4】第②③自然段介绍目前多数“可降解塑料”还存在的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完全”能否去掉?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D

【4】它们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

【5】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完全”不能去掉,因为去掉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

【解析】

【1】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

本选段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如“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

”“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以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

【2】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

短文主要讲到了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可降解塑料的降解程度和所需时间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3】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

文中并没有提及“提倡用自然焚烧的方式处理塑料垃圾。

【4】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

文中缺点提及到“它们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

【5】此题考查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完全”不能去掉,因为去掉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

 

书面表达

习作。

你最喜欢的人是谁?

他(她)的什么品质或特点让你特别喜欢?

请细细回忆,给大家介绍。

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任务的特点。

题目自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