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8977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docx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doc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

怎样撰写文献综述

一、写综述的好处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深入过程,因此,学习撰写文献综述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文献综述的设计要根据研究课题,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二、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是出于某种研究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

所以,作者一般明确文献综述的选题,不像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

文献综述选题大到一个领域、一门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的细节,这可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

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有专著法、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

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

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

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三、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文献综述既不像“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像“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要把握好“综”字和“述”字,“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研究工作情况、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标有研究的作者;同时最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四、写文献综述注意事项文献综述的自身特点决定性了它的写作方法,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文献综述范文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理论综述摘要关键词(略)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与创新、国家制度供给一起被称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制度的起源、变迁与创新、供给与需求都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相关。

从结论上说,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回瞻1.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制度的论述马克思认为,没有抽象的生产,也没有离开制度(马克思的提法是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制度)的生产力及其发展。

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组织和运行的。

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持续一定时间跨度的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制度框架)为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相应发展的制度“空间“,这对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制度与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

2.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流派的论述

(1)模型派他们认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或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叠加和质变的结果。

他们将各种增长要素作为自变量,把经济增长(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为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解释经济现象。

最著名的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尔多、罗宾逊、帕西内蒂等人倡导的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这些经济增长模型实质上只是说明了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中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力求使得产出决定的总需求的增长要与生产产品的总生产能力匹配,逐渐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忽视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2)结构派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既是一国经济量(总量与均量)和能力的增长与扩张过程,也是一国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

主要有刘易斯等的“二元结构论“;纳克斯的“贫困循环论“;由“投资不可分性“而产生的罗丹的“大推进论“;钱纳里等人主张的“发展型式“理论;以及“两缺口理论“,以及“平衡与不平衡增长“的理论等等。

在这一流派中,已经隐含着制度这一因素和背景。

其中,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尤为明显。

因此,有人甚至将刘易斯划为新制。

(3)阶段派代表人物是罗斯托,他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准备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不难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来越明显。

(4)因素派或起源派这一流派中,丹尼森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划分成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

细分为八个方面,(有人归纳为7个)即使用的劳动者的数量及结构;工作小时;使用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资本存量的规模;知识的状态;分配到无效使用中的劳动的比重;市场规模;短期需求压力的格局和强度。

丹尼森在1967年出版的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几个西方的经验中利用了因素分析方法。

习惯称为丹尼森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引发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通过模型进行计算,但是,是什么原因(因素)将这些因素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二个问题将应该计算的因素计算之后,仍然存在“剩余“或“余值“,即所谓“剩余溢出“,那么,这些“余值“应该归入到哪个因素而库兹涅茨强调需求结构的高改变率对现代经济增长中生产结构的高转换率影响巨大。

它会引起创造新产品的技术高新与发明,促进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最终促进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

(5)新增长理论派主要有罗默的“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式“;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鲍依德的“动态联合体资本增长模式“;阿温杨的“创新与有限度的边干边学模式“等等。

这些理论不仅将知识和人力资本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式,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长理论确认了制度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并总结出了一套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例如,支持教育;刺激物质资本的投资;保护知识产权;支持研究与开发工作;实行有利于新思想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传递的国际贸易政策;避免政府在市场上的大的扭曲等。

(6)劳动分工演进派杨小凯为代表的这一学派首先指出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先天不足,即,将社会的产业结构或分工状态当作固定不变的因素,然后研究资源在其中的最优配置,然后构建了分工演进模式解释经济增长。

他们认为,当人们经验不多时,生产率低下,因此付不起交易费用,人们只有选择自给自足。

通过实践学习,生产率提高,能够付得起交易费用,因而,人们开始选择高一级的分工与专业化水平。

而这种通过专业化学习会加速学习速度,从而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费用。

这个正反馈(良性循环)将使劳动分工自发地演进。

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力正是因为专业化造成了某种信息不对称,卖者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知之甚多,而作为买者却知之甚少。

杨小凯等人的分工演进理论模式给我们有两点启示启示一促进分工与交易以及知识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极为重要。

启示二一国的制度创新,应当朝促进分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方向发展。

(7)“反增长“或“零增长“派以米多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经济增长和发展付出的代价太大,因此主张反增长或增长价值怀疑论;米多斯将人口增长、粮食供给、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5大因素连接成为一个“反馈回路“,建立了“世界末日模型“。

为了避免世界末日来临,就必须使主要的经济增长因素实现“零增长“,因此,该理论被称为“增长极限论“或“零增长论“。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论点1.诺斯的观点

(1)制度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与经济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是诺斯。

他关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的核心论点简明扼要,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在制度因素中,财产关系的作用最重要。

其依据是,在传统经济学中,市场的运作被假定为完备的信息、明确界定的产权条件和零成本的运行过程。

人们在市场交易的过程被过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的操作,就连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费用也不存在了。

在这一模式分析逻辑下,其它一些协调组织与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和“组织“被看成无足轻重。

如果用传统经济学分析方法无法解释1600年到1850年海洋运输业在技术上并无多大进步的情况下,生产率却有较大幅度提高的现象。

因此,制度因素不可忽视。

制度的功效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界定交易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减少环境中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进而保护产权,增进生产性活动,使交易活动中的潜在收益成为现实。

诺斯指出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法律规则,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而制度本身是“一整套规则,它遵循的要求和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用以约束个人的行为。

“也就是说,制度不同于体制,它是一系列被制订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制度框架约束着人们的选择集。

既然这些规则不仅造就了引导和确定经济活动的激励系统,而且决定了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的基础,那么,制度结构在静态上就决定了一个经济实体及其知识技术出路的增长率。

诺斯认为许多经济学家将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和知识进展等等归入经济增长的原因,其实就是经济增长本身。

而引起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是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是从均衡到不均衡又回到均衡的过程。

在各种因素使潜在的外部利润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无法实现时,新的制度就有可能建立以降低成本。

他认为,除非现行的经济组织或制度安排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发生。

进而,诺斯对制度的供给与需求进行了分析,当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相一致时,达到制度均衡。

这种制度均衡的实现条件是制度供给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据此,诺斯提出了构建有效率的新制度的基本(理想)标准或原则是使得新机制(制度)下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相等或接近。

(2)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国家并非“中立“的,国家决定产权结构,而经济增长有赖于明确的产权,但在技术和现有的组织制约下,产权的创新、裁定和行使代价都极为昂贵,因此国家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提供产权保护与强制力的制度安排应运而生,以维护经济增长和发展,并最终对造成经济的增长、发展、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

(3)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的特征有三个第一,意识形态是节约机制,通过它,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环境,减少了“试错“成本。

第二,意识形态会通常与个人观察世界时对公平、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有时会在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中作出选择。

例如,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评价等。

第三,当人们原有的观念或经验与意识形态不符时,他们就会改变试图其意识形态,来发展一套更加适合其观念或经验的新的理性选择。

因此,意识形态是影响制度安排和经济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国际经济增长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

(1)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维持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两大难题,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基本制度框架,例如,寻租。

(2)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首先,制度通过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塑造力以及建立社会交易的基本规划而扩展了人类的选择,即经济发展的目标。

其次,制度“矫正价格“的努力成效,即对经济发展的基本的和长期贡献。

再次,尽管技术创新会推动经济发展,但在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依赖于促进创新、界定产权和契约关系或分担外在风险的各种制度安排。

(3)从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方面研究,制度创新需求产生于经济中无效率的增多、技术变化、市场特征以及确立个人与集团维护自身利益方式的立法秩序;而制度供给依赖于立法秩序、制度设计成本及寻找可选择目标的知识基础。

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确立以立法秩序为核心的制度环境,塑造市场力量以驱动创新。

(4)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

如法律和秩序、稳定的道德、产权的界定、人力资本的供给、公共品的提供、支配交易和分担风险的法规等。

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如何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订一套公开、透明的规则体系,防止寻租、以权谋私和欺诈行为,为市场经济运作制造出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才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并高效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简单的评述及问题1.诺斯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应用现代产权理论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使制度研究和分析更加成熟,对经济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2.新制度经济学派方法的应用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许多原来对制度不以为然的经济学家广泛地吸收和利用了新制度经济学家们的分析方法,普遍认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不仅只关注资本积累、技术引进、资金筹集、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的改善等等纯经济方面的因素,而更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上。

3.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研究的范围内,大大扩大了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视野,而研究对象也由以前的以资本主义发展中小国家或地区为主转向发展中的大国。

4.几个应当深入研讨的问题

(1)在许多人看来,制度仍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将制度因素进一步量化。

(2)既然制度变迁在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怎样才能加快制度变迁的步伐,促进经济的发展。

(3)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获取已经非常容易,那么,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石之一的交易费用的地位是否会动摇。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许多观点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上述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新制度经济学派及其追随者,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1][美]道格拉斯C诺斯,陈郁、罗华平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2][美]科斯、诺斯等财产、产权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3]国际经济增长中心V奥斯特罗姆和D菲尼,H皮希特编,王诚等译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选择,商务印书馆,1992[4]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5]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林业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7]李悦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9]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