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9188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docx

小学校本教材《论语》共18页

论语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学而(第一章)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学而(第四章)

曾子曰:

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第六章)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第十四章)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第十五章)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第十六章)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一章)

子曰:

“为政以德

(1),譬如北辰

(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为政(第四章)

子曰:

“吾十有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第十一章)

子曰:

“温故⑴而知新,可以为师⑵矣。

为政(第十五章)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⑴,思而不学则殆⑵。

为政(第十七章)

子曰:

“由⑴!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第十九章)

哀公问曰:

“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为政(第二十章)

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里仁(第一章)

子曰: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第五章)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

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第八章)

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九章)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第十章)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第十四章)

子曰: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第十七章)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二十四章)

子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里仁(第二十五章)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雍也(第十八章)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第二十章)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第二十三章)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第三十章)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三章)

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第六章)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第八章)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第十二章)

子之所慎:

齐,战,疾。

述而(第十六章)

子曰: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述而(第二十二章)

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述而(第三十四章)

  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

“有诸?

”子路对曰:

“有之。

诔曰:

‘祷尔于上下神只。

’”子曰:

“丘之祷久矣。

述而(第三十七章)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佰(第五章)

曾子曰: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泰佰(第七章)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佰(第十章)

子曰:

“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罕(第四章)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罕(第十七章)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第十八章)

子曰: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罕(第十九章)

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第二十三章)

子曰: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第二十八章)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后也。

子罕(第二十九章)

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第四章)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

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第十六章)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颜渊(第十九章)

子张问: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

“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

“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颜渊(第二十二章)

樊迟退,见子夏曰: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

子夏曰:

“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颜渊(第二十四章)

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第六章)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子路(第十六章)

叶公问政。

子曰:

“近者悦,远者来。

子路(第十七章)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子路(第十九章)

樊迟问仁。

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路(第二十一章)

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子路(第二十三章)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第二十四章)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子路(第二十六章)

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第二十七章)

子曰:

“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第二章)

子曰: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宪问(第三章)

子曰: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宪问(第四章)

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宪问(第二十四章)

子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第二十七章)

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第二十八章)

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宪问(第三十章)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宪问(第三十四章)

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

“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宪问(第三十五章)

子曰:

“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

“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宪问(第四十二章)

子路问君子,子曰:

“修己以敬。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人。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白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卜算子》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