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9377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 模块2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

版模块2第7单元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考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条件

1.“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2.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

二、成就

1.技术革新

(1)棉纺织业:

18世纪60年代,发明手摇纺纱机(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

(2)冶金业和采矿业:

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

2.动力革命:

瓦特改进“万能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三、交通运输业革命

1.铁路运输: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19世纪中期,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2.海上交通:

汽轮问世,加强了洲际联系。

3.完成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四、影响

1.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从工场到工厂;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变化。

2.促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

3.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 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①便成为雇佣工人。

……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②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史料二 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

“③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

”工厂作为新兴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都围绕它展开,但当时④城市在居民供水、污水处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十分落后。

由于尚未建立垃圾清扫制度,垃圾粪便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⑤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

——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根据史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出现的城市问题,并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1)史料一注意以省略号分层,①抓住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现象分析其本质,②注意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

(2)根据史料二时间可知,此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是人类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社会进步,但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③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贫富分化严重。

④反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⑤反映了城市道德滑坡,环境污染严重。

(1)表现:

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2)问题:

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道德滑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认识: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优化城市环境;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素养3—历史解释]

从社会转型视角解释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工业革命下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工业现代化转型:

工业革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城市化转型: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社会思想转型:

工业化和法国革命力量的联合,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普遍发挥了作用。

5.社会形态转型:

经济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素养4—唯物史观]

多角度解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地域发展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与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1.(2019·江苏如皋调研)央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介绍:

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

他与商人马修·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

据此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

A.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

B.取决于专利制度对创新的保护

C.取决于瓦特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

D.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A [根据材料“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

他与商人马修·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可以得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故A项正确。

]

2.(2019·合肥质检)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发明者

职业

成果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木工 纺织工

珍妮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

理发匠

水力纺纱机

1785年

卡特莱特

牧师

水力织布机

1785年

瓦特

修理工

改良蒸汽机

A.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B.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都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

D.工业生产逐渐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

D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故A项错误;B、C两项在题干中未体现;瓦特改良蒸汽机使机器摆脱了水力和人力的束缚,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正确。

]

3.(2018·潍坊模拟)下图是1756—1793年英国兰开夏郡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变化示意图。

客观上反映了当地(  )

A.工人已经摆脱了贫困境地

B.工农业人员收入差距拉大

C.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

D.工业化水平得到持续发展

D [材料反映了该地工人工资持续上涨,但无从判断其生活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农业人员的收入,无从比较两者收入差异,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工人收入的增加,与社会地位无关,故C项错误;工人收入的持续上涨得益于工业化水平的持续发展,故D项正确。

]

4.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

1811年,英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

于是,一次次的远洋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

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跨越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已经开通

C.英国将成为海上强国和殖民霸主

D.交通运输业因专利技术发展而发展

A [根据材料中“蒸汽轮船时代”“一次次的远洋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等信息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时期交通工具的改进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故A项正确。

]

5.(2018·北京东城一模)托克维尔指出:

“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

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对此观点的全面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

B.工业文明造成了环境污染

C.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

D.工业文明带来了双重影响

D [据材料“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可知工业文明带来了双重影响,故D项正确。

]

考点2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确立。

(2)经济: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市场: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科技: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

(3)新兴的化学工业取得显著的发展,技术革新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大发展。

(4)新的工业部门兴起,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

(5)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3.影响

(1)生产力:

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

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

(3)生产结构:

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组织:

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5)世界体系:

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方式

(1)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格局和规模都发生巨大变化。

19世纪最后30年,国际贸易额增长了3倍。

(2)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3)武力逼迫:

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

2.表现

(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

(2)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3)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垄断组织

史料一 ①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在上面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公司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美国创新史》

史料二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着一般的途径进行的:

②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某种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集团。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的“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史料二表明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有何变化?

(1)史料一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①表明了流水线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史料二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②表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大企业时代到来,垄断组织出现。

(1)原因:

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

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企业产生。

►探究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史料一 1566年,“圣赫罗尼莫号”帆船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抵达马尼拉,于是,往返于①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初露端倪。

航行于太平洋上的马尼拉大帆船,大约将近两年往返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一次,②西班牙商人主要致力于同中国乃至印度进行广泛的交易。

③生丝、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遍销西班牙本土和它的各殖民地;棉布、麻布也为西属殖民地土著居民普遍接受。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史料二 从约19世纪80年代到1914年的大规模扩张是如此的迅速和广泛,乃至史学家称之为新帝国主义。

④在欧洲民族主义上升之时,夺取殖民地成为国家地位的象征和政治、经济威力的证明。

⑤工业国家迫切需要新的市场、廉价的原材料和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推动了欧洲及其政府掀起跨越全球的新浪潮。

⑥19世纪中期后,欧洲人的大迁移势头非常凶猛。

欧洲人涌向海外并跨越大陆。

欧洲人用他们的新势力、财富和军事力量,前所未有地主宰了世界。

——摘编自[美]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黑奴贸易相比,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市场出现的显著变化,并指出推动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

(1)史料一介绍了16世纪中后期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结合时代特点可以明确:

①说明世界贸易范围在扩展;②说明贸易方式以和平的商品交易为主;③说明大帆船贸易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特产且中国商品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

(2)史料二阐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帝国主义”的成因和影响。

④⑥说明民族主义、欧洲人口移民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由⑤可知,工业革命前存在欧洲、亚洲等多个中心的区域市场,工业革命后,随着西方国家的扩张,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主要特点:

贸易范围以中国为中心,涉及亚洲、欧洲、美洲等;贸易物品以中国特产为主;贸易方式以和平的商品交易为主。

影响: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明清工商业的发展;密切了东西方的贸易联系。

(2)变化:

由多个中心的区域市场到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因素:

民主政治和国家政策的推动;工业革命的推动;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人口的全球性流动;殖民扩张。

[素养3—历史解释]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研成果同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

(5)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6)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1)空间范围日益扩大:

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联系方式更加快捷:

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从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3)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

(4)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5)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

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6)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

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1400-1800年,西、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1.(2019·安徽六校联考)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

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

A.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B.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

C.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D.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

A [由材料信息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理论上的突破推动了无线电报的发明,科学与技术实现真正结合,故A项符合题意;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B项因果倒置;电报的发明确实是基于电磁波理论,但不能因此说它是标志性成就,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电报的发明是必然还是偶然,排除D项。

]

2.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项目

1928年

1950年

1990年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油、天然气

17%

30%

50%

A.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B [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与材料中“煤炭与石油比例”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与材料中“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煤炭与石油”不是新能源,故C项错误;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与材料中“煤炭比例”不断下降不符,故D项错误。

]

3.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4家较大的公司。

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的航运。

这一现象说明(  )

A.自由贸易政策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C.交通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交通运输方式

B [材料现象是一种垄断,不是自由贸易政策的产物,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即垄断的产生,故B项正确;垄断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的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

]

4.(2019·十堰检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

该状况反映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时,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故B项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故D项错误。

]

2014-2018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全国卷试题,核心素养立意的态势日趋明显,如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时空观念的养成;对社会生活变化上的历史理解;对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认识,以及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唯物认识,考查的落脚点都是对基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工业革命在近几年全国卷中属于高频考点。

题型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

在我国推行“科技创新”、关注环保的今天,本讲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所以是高考备考的重点。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1.考查点: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2018·全国卷Ⅰ·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 [材料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者将不同的新因素加入到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中,最初研究者只关注了经济因素,而后期研究者加入了政治因素和资源因素,说明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全面,故B项正确。

]

2.考查点:

工业革命对英国阶级关系的影响

(2017·全国卷Ⅰ·3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提升的幅度大于工人阶级收入提升的幅度,意味着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

]

3.考查点:

工业革命与环境问题

(2016·全国卷Ⅱ·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A [材料关键信息:

19世纪上半期,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这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故选A项。

B项“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

C项与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也获得快速发展矛盾,故排除。

D项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矛盾,故排除。

]

4.考查点:

影响美国工业革命的因素

(2016·全国卷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A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铁路与统一国内市场的关系。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60年代美国不同地区铁路轨距不同,全国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轨距。

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A项符合题意。

]

5.考查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2015·全国卷Ⅱ·33)下面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项。

]

6.考查点:

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2014·全国卷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A [19世纪初,英国已进行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

材料未体现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两项。

]

[模拟精选·直击考法]

1.考查点:

社会现实呼唤工业革命

(2018·太原二模)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