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9590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docx

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

2014城市规划专业初级职称测验部分复习内容

 

 

————————————————————————————————作者:

————————————————————————————————日期:

 

城市: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城市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化:

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

城市:

人口高度集中;有较强的异质性;建筑密度高社会结构复杂。

乡村:

人口相对分散;有明显的同质性;建筑密度低;社会结构较单一。

城市规划概念:

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城乡规划基本原则:

1城乡统筹2合理布局3节约土地原则4集约发展原则5先规划后建设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1.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3.确保建设活动和城市发展目标一致4.促进房地产开发有序健康运作。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是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各国城市规划的共同和基本任务:

(1)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

(2)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3)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确保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5)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6)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的运作。

城市规划的作用:

1.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调节社会利益,维护公平,4.改善人居环境

1.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城市规划,主要体现在:

提供城市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保证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利益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其目的在于:

实现国家的发展政策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提供有关发展控制的导引协调种类开发,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考虑财产所有者估价规划政策对他们的利益影响告知公众规划政策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的城市规划,主要的表现在于:

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系统城市未来发展空间构架的实现意味着在预设的价值判断下来为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等做形态化的体现。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2确定总体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总体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3确定城市性质;4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5确定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总体规划及纲要的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2、总体规划说明书、有关专题报告及资料汇编3、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1)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

图纸比例一般为1:

50000~1:

200000;

(2)城市现状图:

图纸比例一般大中城市为1:

10000~1:

25000,小城市为1:

5000;3)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4)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5)城市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图纸比例同现状图6)环境保护、防灾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7)近期建设规划图8)各项专业规划图。

城市近期规划:

是近期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土地储备、分年度计划的空间落实、各类近期建设项目的布局和建设时序,都必须符合近期建设规划,保证城镇发展和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城市近期规划:

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试题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

起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城市详细规划的作用:

城市详细规划的目的主要在于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艺术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和标高等,为城市设计提供依据。

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也是城市近期规划的具体化。

内容:

①确定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房屋建筑、道路和给排水工程、公用事业、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和其它公共设施的具体布置和用地界限;②确定街道红线,道路断面以及控制点的坐标、标高;③确定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等项目的具体规划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④综合安排各项工程管线、工程构筑物的位置和用地;⑤提出建筑艺术的形式要求;⑥确定主干道和广场建筑群的平面、立面规划;⑦提出规划项目工程量和投资概算。

成果:

①规划说明书②规划地段现状图③详细规划总平面图④道路及竖向规划图⑤各项工程设施的综合图。

居住区规划定义:

对居住区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绿地和游憩场地、市政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各个系统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安排。

内容:

(1)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规划用地位置及范围; 

(2)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3)按照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比及长度;(4)确定公共建筑项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5)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6)对绿地、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7)拟定各项经济指标;(8)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

居住区规划应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

城乡规划修改条件:

1、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要求的;2、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3、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4、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5、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城乡规划修改报批程序:

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当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和实践:

功能理论:

从城市系统本身解释城市形态和结构,以实现城市的功能,这通常指城市规划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原理。

决策理论:

系统分析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以确定城市的主导职能(性质),城市发展的可能规模和城市发展的方向。

包括系统的分析方法论和科学的决策。

规范理论:

阐明城市规划中价值目标以及和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例如城市规划应达到区域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公平公正之类的价值取向。

现代城乡规划的基本特点与构成:

特点:

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构成:

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其中城市规划、镇规划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等级层次应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以构成完整的法规体系。

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程序:

《城乡规划法》为依法科学、民主地制定城乡规划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城乡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标准。

(2)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勘察、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

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

(3)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当依法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批准前,应当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

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

一方面,正镇体系规划应该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相符,符合国家有关发展政策,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另一方面,又要符合地方实际、符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具有可行性。

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的原则。

一方面,把产业布局、资源开发、人口转移等与城镇化进城紧密联系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城镇化战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的作用,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充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在确保区域社会经济获得稳定增长的同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

内容:

(1)编制全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

(2)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3)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4)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5)确定区域开发管制区划(6)按照规划提出的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

城市综合交通道路网络规划:

城市道路网的格局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现状条件和当地建设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及其他各种要求而形成的。

因此,没有什么统一的格局,实际工作中更不能机械套用某一种形式,而必须格局各地的具体条件,按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组织。

规划要求: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

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廊道系统。

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色和蓝色空间,即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然的以及自然的植被、水体、河湖、湿地。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原则

(1)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2)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3)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4)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5)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内容

(1)总体规划阶段的任务1)分析规划用地的地形、坡度,评价建设用地条件,确定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2)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地面坡向,确定防洪排涝及排水方式;3)确定防洪堤顶及堤内江河湖海岸最低的控制标高;4)根据排洪通行需要,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的控制高程;5)确定城市主干道与公路、铁路交叉口的控制标高;6)分析城市雨水主干道进入江、河的可行性,确定道路及控制标高;7)选择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特点,确定其控制标高。

(2)分区规划阶段的任务1)确定主、次道路范围的地块的排水走向;2)确定主、次道路交叉点、转折点控制标高,道路长度和坡度;3)补充总体规划用地竖向规划中缺少的控制指标。

(3)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内容1)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范围的全部地段的排水方向;2)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控制标高,道路长度和坡度;3)初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规划控制标高;补充与调整其他用地的控制标高(4)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内容1)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及控制指标;2)确定建筑是外地坪规划控制标高;进一步分析、落实各级道路标高;3)进行街区其他用地的竖向规划,确定各区用地标高。

方法:

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设计等高线法

城乡规划的社会价值取向与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关系:

第一,传统“物质性”的城市规划过分强调其经济职能,强调“规划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规划就是生产力”,而缺少对转型期城市规划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分析。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错位”是导致当前城市规划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作为政府行为和政府的一项职能,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是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应坚持以社会理性为主导,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第三,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规划是对空间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这种利益的“再分配”应该坚持规划的“人民性”,当前尤其要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而不应成为“强势集团”攫取更多利益的。

城乡规划:

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衔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

依据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近期发展重点、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建设时序;安排城市重要建设项目,提出生态环境、自然与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措施等。

原则:

1、法制化原则2.程序化原则 3.协调的原则来源4.公开化原则 5.科学性原则内容: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城乡规划管理目的:

(1)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保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

(3)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保障城乡各项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的轨道,促进城乡规划的实施。

原则:

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城乡规划:

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该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按照编制城乡规划的节段又可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目的:

一是有效地指导各类建设活动,保证各类建设工程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有序地进行建设;二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等公共利益和有关单位、个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改善城市市容景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四是综合协调对相关部门建设工程的管理要求,促进建设工程的建设。

规划行政处罚的种类、原则及程序:

种类:

《行政处罚法》中规定了行政处罚的六种类型。

即: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

还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程序:

城市规划行政处罚程序是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分为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

一般程序包括:

立案、调查、告知与申辩、作出处罚决定和处罚决定书的送达。

原则:

①处罚法定原则(处罚依据、主体、职权、程序都必须是法定的);②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③公开公正原则(公正就是要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对同性质、同情节的处罚要一视同仁;公开就是处罚的过程、依据、程序、结果都要公开);④违法行为与处罚相适应原则,⑤处罚救济原则(行政机关应告知受罚者如不服可提出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

⑥受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原则。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该建设用地的现状地形图(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地形图)。

(2)根据建设项目的性处地段条件提出的拟征用地范围(用地红线)。

(3)综合向各有关部门征询的意见后提出的综合性意见。

(4)该建设用地的外部限制条件,包括山、水地形和四邻的建设情况及空间环境要求等。

(5)提出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位置、路幅及其规划要求。

(6)提出规划设计要点,包括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层数、高度、体量、红线退让要求和地下管线向、绿化要求以及他控制事项。

(7)对于综合开发区,还应提出公用服务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的要求。

(8)有关的特别要求,如人防、净空限制等。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用向建设用地单位发出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以便据些此进行拟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设计。

为什么要制定城乡规划法: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城乡规划法》的适用范围: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法所称的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内容:

1、区域环境的调查(城市化、城镇体系)

2、历史环境的调查(a.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及与城市的关系;b文物古迹的特色,如历史遗迹等;c.城市格局的特色;d.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e建筑风格;f.其他物质和精神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3、自然环境的调查(a.自然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b.自然气象因素——风象、气温、降雨、太阳辐射;c.自然生态因素——主要涉及城市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4、社会环境调查

a.人口方面1.人口自然变动(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中位线、人口的性别构成、人口三年自然增长率及其变化的历史)2.人口的迁移变动(人口的地域分布、人口的年机构增长率等及其变化历史)3.人口的社会变动(人口得部门构成、人口的劳动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人口的民族和宗教构成等及其变化的历史)b、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

家庭规模、家庭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的空间行为模式,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空间行为模式;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部门的组成、行为模式、决策模式等;城市中的社区组织与作用模式,市民参与规划的方式、途径与程度以及公众参与意愿表达的途径等。

5、经济环境调查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经济状况;城市有关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6、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查:

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进行标注,在详细规划阶段还应对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等状况进行调查,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

7、城市调查实例

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调查或观察调查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4文献资料的运用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1、定性分析

(1)因果分析法城市规划分析中涉及的因素繁多,为了全面考虑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先尽可能排列出相关因素,发现主要因素,找出因果关系。

如:

在确定城市性质时对城市特点的分析,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时对城市功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等。

(2)比较法对一些难以定量分析但又必须量化的问题,用比较法。

如:

确定新区或新城的各类用地指标可参照相近的同类已建城市的指标。

2、定量分析:

描述性系统分析的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提炼出大量数据资料所包括的基本信息。

(1)频数和频率分析频数分布:

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出现的次数)。

一般以频数分布表的形式表达。

在规划调查中,经常有调查的数据是连续分布的状况,如人均居住面积,一般是按照一个区间来统计。

频率分布:

一组数据中不同取值的频数相对于总数的比率分布情况。

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来表达。

(2)集中量数分析集中量数分析:

指用一个典型的值来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反应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

最常见的有算术平均值、众数。

(3)离散程度分析与集中程度分析相反,离散程度分析是用来反应数据离散程度。

极差:

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意义:

一组数据的极差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大,也就是集中程度的统计量的代表性低。

具有偶然性。

(4)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就是对相关关系进行函数处理。

其中一个因素为控制因素(自变量),另一个预测因素为因变量,这样可以进行实验,预测。

一元线形回归分析是利用两个要素之间构造数学模型。

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是对多个要素之间构造数学模型。

(5)线形规划模型(6)系统评价法。

包括矩阵综合评价法、概率评价法、投入产出法、德尔菲法等。

常用于对不同方案的比较、评价、选择。

(7)模糊评价法(8)层次分析法。

将复杂问题分解成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若干层次系统。

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类复杂的问题。

3、空间模型分析:

城市规划各个物质因素都在空间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除了用数学模型,文字说明表达外,还可以用空间模型的方法来表达。

(1)实体模型——两种表达:

用实物和图纸表达,例如用投影法画的平面图、剖面图、里面图,在不同的规划层面里都有规定的比例要求,表达方法也有规范的要求,主要用于规划管理和实施。

也有用透视法画的透视图、鸟瞰图,主要用于表达效果。

(2)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达,主要用于分析和比较。

①几何图形法:

用不同色彩的圆形、环形、矩形、线条等几何图形在平面图上强调空间要素的特点与联系。

常用于功能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绿化分析等。

②等值线法:

根据某因素空间连续变化的情况,按一定的值差,将同值的相邻点用线条连接起来。

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

如:

用于地形分析的等高线图,交通规划的可达性分析,环境评价的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

③方格网法:

根据精度要求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方格网,将每一个方格网的被分析因素的值用规定的方法表示(如颜色,数字,线条等)。

常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

此法可以多层叠加,常用于综合评价。

④图表法:

在地形图(地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表示各因素的值。

常用于区域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