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9766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上学期单科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

化学试题

1.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性标签对应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警示性标签是腐蚀性药品标签,浓硝酸具有腐蚀性,是腐蚀品,故A正确;

B.四氯化碳是一种无色、不易燃的液体,故B不正确;

C.KCN是剧毒物,接触皮肤的伤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所以警示标志为剧毒品,故C正确

D.KClO3是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B。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杀菌消毒原理相同

B.国产大飞机-C919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杀菌消毒原理都是利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而酒精则是使蛋白质变性杀菌消毒,故A错误;

B.碳纤维是一种只有碳元素组成的高强度的新型纤维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

C.丝绸是由蚕丝制成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是对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A。

【点睛】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它是一种强度比钢的大、密度比铝的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优良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与溴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B.可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C.交警用红色CrO3检查酒驾,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

D.酯类、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苯和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故A错误;

B.乙酸乙酯能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

C.交警用红色CrO3检查酒驾的原理是:

C2H5OH+4CrO3(红色)+6H2SO4=2Cr2(SO4)3(绿色)+2CO2↑+9H2O.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2H5OH是还原剂,故C正确;

D.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的糖,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C。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5mol

含中子数为8NA

B.常温下,1molNH4Cl含共价键数目为5NA

C.足量的Cu与含溶质1mol的浓H2SO4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标况下,22.4LNO和11.2LO2混合后的气体分子数为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质子数是16,中子数是16,所以0.5mol

含中子数为8NA,故A正确;

B.1molNH4Cl含N

H共价键4mol,所以1molNH4Cl含共价键数目为4NA,

故B错误;

C.理论上铜和浓硫酸反应时,若消耗1mol硫酸,则可生成0.5mol二氧化硫,转移1mol电子。

但是,足量的Cu与含溶质1mol的浓H2SO4反应,由于随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减小,稀硫酸和铜不反应,所以足量的Cu与含溶质1mol的浓H2SO4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故C错误;

D.NO和O2不能共存,混合后生成1molNO2,而由于2NO2

N2O4平衡存在,所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即分子数小于NA,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A。

【点睛】足量的Cu和浓硫酸反应时,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会变成稀硫酸,而稀硫酸和Cu不会反应,所以在涉及铜和浓硫酸反应的相关计算时,必须要考虑到因硫酸变稀,所引起的结果的变化。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氨水吸收少量SO2:

2NH3·H2O+SO2=2NH4++SO32-+H2O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H-=AlO2-+H2↑

C.FeO和稀HNO3的反应:

FeO+2H+=Fe2++H2O

D.碳酸钙溶于醋酸中:

CaCO3+2H+=Ca2++H2O+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氨水吸收少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

2NH3·H2O+SO2=2NH4++SO32-+H2O,故A正确;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

2H2O=2AlO2-+3H2↑,故B错误;

C.FeO和稀HNO3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O+10H++NO3-=3Fe3++5H2O+NO

,故C错误;

D.碳酸钙溶于醋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CaCO3+2CH3COOH=Ca2++2CH3COO-

2H2O+CO2↑,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A。

6.A和B转化为C的催化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保持化学性质不变

B.生成C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①→②的过程吸收能量

D.C的水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该过程表示的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的过程,该过程原子利用率达到了100%,故B正确;

C.由图可以看出①的能量高于②,故①→②放出能量,故C错误;

D.生成物为CH3COOH,CH3COOH的水溶液显弱酸性,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C。

【点睛】原子利用率是指目的产物的原子个数比上反应物原子个数的百分数,对于化合反应来说,生成物只有一种,反应物的原子利用率就是100%。

7.下列有关化学原理在工业上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NH3时高温是为了提高转化率

B.甲烷、乙烯和苯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C.电解饱和氯化镁溶液可以制取金属镁

D.可通过反应C+H2O

CO+H2制水煤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高温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而高温时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

B.石油中不含烯烃,乙烯可以通过石油分馏产品的裂解得到,故B错误;

C.镁是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的,不能通过电解饱和氯化镁溶液制取金属镁,故C错误;

D.灼热的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称为水煤气,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D。

8.铅(Pb)的原子序数为82,有+2、+4两种常见化合价。

PbO2随温度的升高发生如下变化:

PbO2→Pb2O3→Pb3O4→Pb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b位于周期表ⅣA族

B.Pb3O4可以写成2PbO·PbO2

C.PbO2分解生成Pb2O3同时生成O2

D.PbO2可作为铅蓄电池的正极,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铅(Pb)的原子序数为82,依据和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Pb位于周期表第六周期、ⅣA族,故A正确;

B.Pb有+2、+4两种常见化合价,所以Pb3O4可以写成2PbO·PbO2,故B正确;

C.PbO2受热可发生如下变化:

PbO2→Pb2O3,所以PbO2分解生成Pb2O3同时生成O2,故C正确;

D.PbO2可作为铅蓄电池的正极,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D。

9.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相应气体后,各离子组还能大量存在的是

A.二氧化碳:

K+、Na+、CO32-、Cl-B.氨气:

Mg2+、Al3+、Na+、NO3-

C.氯化氢:

Ca2+、Fe3+、NO3-、Cl-D.氯气:

Na+、Ba2+、HCO3-、HS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CO2

CO32-

H2O=HCO3-,所以通入CO2,溶液中的CO32-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A;

B.由于Mg2+

2NH3·H2O=Mg(OH)2

2NH4+,Al3+

3NH3·H2O=Al(OH)3

3NH4+,所以通入氨气溶液中的Mg2+、Al3+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B;

C.通入HCl溶液中的.Ca2+、Fe3+、NO3-、Cl-不会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选C;

D.在含有Na+、Ba2+、HCO3-、HSO3-的溶液中通入Cl2,HSO3-被氧化成SO42-进而生成BaSO4沉淀,HCO3-生成H2O和CO2气体,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D;

本题答案为C。

10.下列物质能实现如下转化关系的是

A.AlB.FeOC.NaHCO3D.NH3

【答案】D

【解析】

【详解】A.Al和盐酸反应生成AlCl3,AlCl3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NaAlO2加热后不发生变化,故不选A;

B.FeO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Fe(OH)2,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Fe(OH)3受热分解生成Fe2O3,故不选B;

C.NaHCO3和盐酸反应生成NaCl水和二氧化碳,NaCl和NaOH不反应,而CO2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CO3,Na2CO3受热不分解,故不选C;

D.NH3和盐酸反应生成NH4Cl,NH4Cl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H3·H2O,NH3·H2O受热分解生成NH3,故选D;

本题答案为D。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玻璃棒蘸取待测的CH3COOH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由于CH3COOH溶液被稀释了,所以所测得pH变大,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钉中含有碳元素,将铁钉放入试管中,下端浸入食盐水中,铁钉会发生吸氧腐蚀,负极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故B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用标准盐酸滴定某氢氧化钠溶液,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时刻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准确判断滴定终点,而不是眼睛注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变化,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时,分液时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若是将液体先后从下口放出,碘的CCl4溶液仍会含有水,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本题答案为B。

【点睛】测定某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由于使所测溶液被稀释了,若是酸性溶液则测定的pH会增大,若是碱性溶液则测定的pH会减小。

12.有机物M在模拟酶用于可视化生物硫醇检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结构简式如下图。

有关M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8H7NO2

B.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有机物N是M的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M结构简式,推出此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7NO2,故A正确;

B.M分子中含有氨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故B正确;

C.M分子中有2个饱和的碳原子,其杂化类型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立体结构,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有机物N是M的分子式均为C8H7NO2,但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C。

13.工业上由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冶炼铜的主要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A中的大气污染物可用氨水吸收并回收利用

B.由泡铜冶炼粗铜的化学方程式为3Cu2O+2Al

Al2O3+6Cu

C.加入石英砂作为添加剂熔剂,生成更稳定、更容易分离的硅酸盐

D.用过量稀H2SO4可全部溶解熔渣B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上述流程图可以看出,气体A是二氧化硫,可用氨水吸收并回收利用,故A正确;

B.依据图示,泡铜中的Cu2O和Al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生成Cu,化学方程式为:

3Cu2O+2Al

Al2O3+6Cu,故B正确;

C.硅酸盐较其它的盐稳定性强,所以焙烧黄铜矿时加入石英砂作为添加剂熔剂,生成更稳定、更容易分离的硅酸盐,故C正确;

D.熔渣B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硫酸,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D。

14.最近我国成功研制出高效电催化固氮催化剂Mo2N,如图所示,在0.1mol·L-1盐酸溶液中,在一定电压下具有较高的产氨速率和稳定的电流效率。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石墨电极为阳极

B.P为阳离子交换膜

C.Mo2N/GCE电极区反应式为N2+6H++6e-=2NH3

D.为提高溶液的导电性,可在石墨电极区加入适量的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装置图可以看出,在Mo2N/GCE电极区生成氨气,Mo2N/GCE电极区N2得到电子,是阴极,所以石墨极为阳极,故A正确;

B.电解池工作时,阳极上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和H+,H+从阳极区向阴极区转移,故P为阳离子交换膜,B正确;

C.Mo2N/GCE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N2+6H++6e-=2NH3,故C正确;

D.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

4e-=4H+

O2

,若加入盐酸,则变为氯离子放电产生氯气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可加入适量的硫酸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D。

15.短周期主族元素W、Ⅹ、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和X可形成一种易与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使人中毒的化合物,Y和Z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和Y形成的物质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碱

B.原子半径大小:

Y>Z>W>X

C.X和Z可以形成一种杀菌消毒剂

D.W和Z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Ⅹ、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和X形成的、可与血红蛋白相结合使人中毒的化合物为CO,所以W是C,X是O,Y和Z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所以Y可能是Na、Mg、Al,对应的Z是Cl、S、P。

【详解】A.由分析可知,X和Y形成的物质对应的水化物可能为Mg(OH)2和Al(OH)3都不是强碱,故A不正确;

B.有分析可知无论Y、Z是哪组情况,原子半径书序均为:

Y>Z>W>X,故B正确;

C.X是O,若Z为Cl,则可以形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ClO2,故C正确;

D.W是C,W和Z(P、S、Cl)形成的都是共价化合物,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A。

16.氮化镁常用于制备其它超硬、高导热、耐高温的氮化物,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取氮化镁。

已知:

Mg+2NH3

Mg(NH2)2+H2,Mg3N2是一种浅黄色粉末,易水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点燃丁处酒精灯

B.装置乙的目的是制备N2

C.装置丙与装置戊可以对调

D.取装置丁所得固体少许,滴人少量蒸馏水,可检验是否有Mg3N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实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甲中盛有碱石灰,用于干燥氨气,乙中发生3CuO

2NH3

3Cu

3H2O

N2

用以制取氮气,丙用浓硫酸干燥氮气并吸收多余的NH3,防止在丁Mg3N2水解及发生Mg+2NH3

Mg(NH2)2+H2,丁中发生3Mg

N2

Mg3N2,戊中盛用碱石灰的干燥管,用于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Mg3N2作用,使Mg3N2水解。

【详解】A.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制取N2并排除装置内空气,再点燃丁处酒精灯,故A正确;

B.装置乙的目的是3CuO

2NH3

3Cu

3H2O

N2

用以制取氮气,故B正确;

C.装置丙是用来干燥氮气并吸收多余的NH3,防止Mg+2NH3

Mg(NH2)2+H2,而装置戊不能吸收NH3,所以丙、戊不可以对调,故C错误;

D.因Mg3N2

6H2O=3Mg(OH)3

3NH3

,所以取装置丁所得固体少许,滴人少量蒸馏水,若有使润湿的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证明固体中有Mg3N2,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C。

17.柠檬酸(用表示)可用作酸洗剂。

常温下,向0.1mol·L-1H3R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3R、H2R-、HR2-和R3-的含量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中b曲线表示HR2-的变化

B.HR2-的电离常数Ka3=10-6

C.pH=7时,c(Na+)=c(H2R-)+c(HR2-)+c(R3-)

D.pH=5时,c(H2R-)+c(HR2-)+c(R3-)=0.1mol·L-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柠檬酸是弱电解质,能发生三步电离:

H3R

H2R-

H+、H2R-

HR2-

H+、HR2-

R3--

H+。

当pH=1时,H3R电离程度都很小,溶液中的微粒基本上为H3R,随着溶液pH的增大,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电离开始依次增大,所以曲线a、b、c、d代表的微粒分别为H3R、H2R-、HR2-、R3-的含量变化曲线。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图中b曲线表示H2R-的变化,故A错误;

B.由图可以看出,当pH=6时,HR2-

R3--

H+中,c(H+)=c(R3-)=c(HR2-)=1

mol/L,HR2-的电离常数Ka3=c(H+)

c(R3-)/c(HR2-)=1

,故B正确;

C.pH=7时,由图可以看出,溶液中已无H3R、H2R-,根据物料守恒,c(Na+)=2c(HR2-)+3c(R3-),故C错误;

D.由于原溶液H3R的浓度为0.1mol·L-1,加入适量NaOH后pH=5,此时溶液的体积变大,所以c(H2R-)+c(HR2-)+c(R3-)

0.1mol·L-1,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B。

18.已知:

pAg=-lgc(Ag+),Ksp(AgCl)=1×10-12,Ksp(AgI)=1×10-16。

如图是向10mLAgNO3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1·L-1的NaCl溶液时,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像(实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

B.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Ag+恰好完全沉淀

C.图中x点的坐标为(10,6)

D.若把NaCl溶液换成0.1mol·L-1NaI溶液,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原点pAg=0,则Ag+的浓度为:

c(Ag+)=1mol/L,即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故A错误;

B.x点c(Ag+)=1

mol·L-1,一般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

mol·L-1完全沉淀,故B正确;

C.x点c(Ag+)=1

mol·L-1,,一般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

mol·L-1,即沉淀完全,则AgNO3与NaCl恰好反应,由A求得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则有:

n(NaCl)=n(AgNO3)=0.01L

1mol/L=0.01mol,所以v(NaCl)=100ml,即x点的坐标为(100,6),故C错误;

D.与AgCl相比,碘化银的Ksp(AgI)更小,所以把NaCl换成0.1mo1·L-1NaI,则溶液中c(Ag+)更小,则pAg更大,图象不符,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B。

【点睛】pAg=-lgc(Ag+),若pAg=a,则c(Ag+)=

mol·L-1;对难溶的物质而言,当相关离子浓度小于

mol·L-1是即为沉淀完全。

19.某些物质的转化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反应方程式:

______Ca(OH)2+_____NaHCO3(过量)=______+_____+_______H2O,___________

(2)若A、C均含有铝元素:

①当B为盐酸时,C为___________;

②当B为NaOH时,C为___________。

(3)若A为第二周期黑色固体单质,B为第二周期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为过量铁粉、B为稀硝酸,检验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

(5)若C为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实验室为了简便制取该气体,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___________

A.加热氯化铵固体,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B.在N2和H2混合气中加入铁触媒并加热至500℃

C.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产生的气体可用固体NaOH干燥

D.加热NH4HCO3,生成的气体用P2O5干燥

(6)若A为S单质,D为Na2SO3:

①Na2S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②C的浓溶液有臭鸡蛋气味,配制C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

(1).1,2,CaCO3↓,Na2CO3,2

(2).AlCl3(3).NaAlO2(4).C+4HNO3(浓)

CO2↑+4NO2↑+2H2O(5).取反应后溶液,滴加到少量KMn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6).C(7).c(Na+)>c(SO32-)>cOH-)>c(HSO3-)>c(H+)(8).取Na2S固体溶解在浓NaOH溶液中,再加水稀释

【解析】

【分析】

(1)依据过量的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填写;

(2)若A、C均含有铝元素①当B为盐酸时,依据盐酸和铝反应可知,C为AlCl3;

②当B为NaOH时,C为NaAlO2。

(3)若A为第二周期黑色固体单质,则A为C,B为第二周期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B为HNO3,;

(4)若A为过量铁粉、B为稀硝酸,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Fe2+,

(5)若C为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C为NH3;

(6)若A为S单质,D为Na2SO3;则反应为:

3S+6NaOH 

 2Na2S+Na2SO3+3H2O;

①Na2SO3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

②C的浓溶液有臭鸡蛋气味,所以C是Na2S,配制该溶液是应防止其水解;

【详解】

(1)过量的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2NaHCO3(过量)=CaCO3

+Na2CO3+2H2O;

本题答案为:

1,2,CaCO3↓,Na2CO3,2。

(2)若A、C均含有铝元素①当B为盐酸时,依据盐酸和铝反应可知,C为AlCl3;

②当B为NaOH时,C为NaAlO2;

本题答案为:

AlCl3,NaAlO2。

(3)有分析知道,A是C,B是HNO3,则反应方程式为:

C+4HNO3(浓)

CO2↑+4NO2↑+2H2O;

本题答案为:

C+4HNO3(浓)

CO2↑+4NO2↑+2H2O。

(4)若A为过量铁粉、B为稀硝酸,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Fe2+,检验Fe2+的方法是:

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到少量KMn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

本题答案为:

取反应后溶液,滴加到少量KMn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

(5)若C为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C为NH3,实验室制取NH3的简便方法是:

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产生的气体可用固体NaOH干燥;

本题答案为:

C。

(6)若A为S单质,D为Na2SO3;则反应为:

3S+6NaOH 

 2Na2S+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