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01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docx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

医学心理学历年考点汇总

1.v医学心理学

1.在人本主义治疗中最重要的是:

倾听

2.精神分析学派提出:

心理障碍大多为幼年压抑的潜意识冲突而引起

3.气质分型:

多血质为活泼性;黏液质为安静型;胆汁质为强、不均衡而灵活的兴奋型;抑郁质为抑郁型

4.人格形成的标志:

自我意识的确立和社会化程度

5.A型行为模式特征:

时间紧迫,脾气暴躁,争强好胜,对人怀有敌意,A型行为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病

6.C型行为特征:

童年生活受挫折,个性克制,情绪压抑,常焦虑、抑郁,不善于发泄。

易发生恶性肿瘤

7.知觉:

是人脑对整体属性的反映

8.想参赛又怕成绩不好被人讥笑,此时动机冲突属趋避冲突

9.情感对于情绪来说具有稳定而深刻的特点

10.学习:

是通过练习而促使自己行为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11.爱国心属集体感

12.洛夏测验心理测验法:

属投射法

13.卡特尔人格理论:

提出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

14.精神分析疗法常用方法:

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移情

15.行为主义常用方法:

系统脱敏(适应症是恐怖症,其次是焦虑和强迫),厌恶疗法,放松训练,生物反馈

16.人本主义疗法:

以患者为中心

17.角色行为缺如:

确诊某病,却否认自己有病

第一单元绪论

第一节概述

考点:

在现代医学中占重要地位:

医学模式转变、预防战略转变、临床需要、改善医患关系

第二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考点: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心理测量)

(2003-1-1,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D)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一、临床观察法

优点:

直接源于生活实际,缺点:

易受主观因素及时间短暂的偶然性影响。

二、实验室方法

优点是所测数据精确、可信;缺点是不接近自然生活。

三、心理测验方法和评定量表法

1.心理测验是对心理进行客观的、标准化的定量测定的方法。

2.评定量表也是评定心理和行为量化的方法。

3.两者共同点是客观化、数量化,有标准化的操作程序;不同点是量表法标准化程度不如测验法。

第三节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

考点:

注意总结本节有关主题词:

代表人物、学派、特点关键词

理论:

1精神分析;2行为主义;3、心理生理;4、人本主义;5、认知学派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1.弗洛伊德将心理活动分为

(1)意识:

人们当前注意到的,由外界刺激引起的,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并通过语言表达的心理活动。

(2)前意识:

人们当前并未注意到,需经他人提醒或经自己集中注意,并努力回忆才能进入意识领域的心理活动,它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

(3)潜意识:

又称无意识,指由本能冲动引起的和被压抑的愿望,是不能为人意识到,也不能说出的心理活动。

2.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潜意识中进行,因其不能进入意识领域,所以常得不到满足。

3.认为童年时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二、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

1.华生、巴甫洛夫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2.学习类型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由条件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在时间的结合(强化),并经训练而获得的反射。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由操作式动作与强化物相结合,如与食物奖励、认知因素、欲望、动机、情感奖励,或与惩罚性强化物相结合而产生的反射。

(3)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

通过注意观察模特的行为,再通过个人认识、记忆、模仿行动而习得的条件反射。

3.治疗的原则也是通过不强化而使已建立的错误反射消失(消退)。

三、心理生理学理论的观点

l.坎农等认为,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产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作为中介机制。

2.生理中介是指心理必须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大调节系统,从而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健康发生影响。

四、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

l.罗杰斯、马斯洛认为:

人性是善的,人的本质都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高尚的向上的。

2.潜能是指友爱、自尊、自由、平等、创造性、追求真善美和公正的价值。

3.人都要实现自己的潜能,自我实现。

4.环境如阻碍自我实现便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疾病。

五、认知学派理论

贝克和瑞米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理性认识、评价的结果。

只有矫正错误观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第二单元医学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心理活动

考点:

1心理活动分类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机体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

二、心理活动的定义及分类

1.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包括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2.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消失的动力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包括:

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本题难度较大)

3.人格又称个性,包括两个方面

(1)人格特征:

是指先天遗传、稳定不易变化的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等。

(2)人格倾向:

即后天习得、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倾向,如世界观、人生观、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实质的内容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2)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经历不同)、能动性(即有选择地反映外界事物),不是对所有外界事物都反映。

第三节认识过程

考点:

2知觉定义;特性4

一、感觉、知觉的概念与特征

1.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脑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如嗅觉只反映苹果的香味。

2.知觉是脑对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如苹果的知觉反映其形状(视)、颜色(视)、气味(嗅)、甜味(味)、硬度(触)等。

3.感觉的特征是适宜刺激、阈值和适应性。

4.知觉有四个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只对自己有意义的外来刺激才注意,才选择性地对其进行加工称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指知觉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地予以反映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

指对事物加工处理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并用概念的形式进行反映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

指在知觉过程中对事物知觉的恒定或不变性。

二、学习、记忆的概念与规律

(一)学习

考点3学习概念;记忆概念、规律

1.学习是指通过练习而促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2.学习或建立条件反射的规律为

1)强化:

指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经典条件反射)或指强化物如环境困素、食物等惩罚或奖励物和操作动作在时间上的结合(操作条件反射),这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关键。

2)消退:

指对条件刺激或对操作式动作不予奖励性强化物时,则原先的已建立的条件反射便可消失。

(二)记忆

1.是指对过去已感知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其印象仍保留在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的心理过程。

2.记忆过程的规律是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和遗忘。

3.识记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组织并储存在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的储存量。

4.保持是指对学习过的事物在脑中保留一定时间。

5.再认和回忆均是对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形式,再认是指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仍能重新再现出来。

6.遗忘是对已感知过的事物提取时失败。

遗忘最快发生在识记第一天,对我们的考试非常有现实意义)

7.提取失败由多种因素造成.但记忆痕迹的自然衰退和干扰是造成遗忘的主要原因。

8.回忆是指已识记保持的事物不出现在眼前时仍能回想起。

9.学习、记忆机制研究有新突破,即N0调控学说和突触可塑性学说早已证明,突触长时程增强电位()是记忆的电生理学基础,现又证明N0是产生的关键。

三、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4.概括性则是找出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性,本质属性的联系。

顺利完成各种活动的必备的基本能力:

判别能力

四、想象和创造的概念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是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第四节情绪过程

考点:

4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的作用3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l.情绪是人和动物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产生的行为、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

情绪的状态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

2.情感是人的高级心理.是人对精神性和社会性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4,有,需要,生理行为变化,情境性冲动性)

1.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情感是人特有。

2.情绪产生多和生物性需要有关,而情感产生则和精神上或社会需要的满足有关。

3.情绪产生伴有生理、行为变化,而情感产生则多不伴有生理变化和行为改变。

4.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冲动性,情感则不易受情景影响,冲动性小。

H2006-1-14心境的概念:

一种微弱而持久具有一定渲染性的情绪。

三、情绪的作用3(健康,学习,工作)

1.情绪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长期的负性情绪作用可导致心身疾病产生。

乐观的心境有利于健康,而抑郁的心境则会导致心理疾患或心身病症。

愤怒、紧张、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应激性激素分泌,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而产生心身疾病。

2.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1)积极的情绪、情感能提高工作效率、充实人的精力和体力,即增力作用。

(2)消极的情绪、情感则降低工作效率,即减力作用。

3.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如自信感、信任感、理解感、忠诚感、爱感促进人际交往、友谊;而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如不信任感、嫉妒感、猜疑、怀恨报复感则对人际交往产生减力和破坏的作用。

第五节意志过程

考点:

5意志的概念、特征和不良意志的表现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三、不良意志

1、自觉性差,盲从,没主见

2、果断性差,优柔寡断或草率

3、坚韧性差,执拗,不听意见

4、自制力差,感情用事

第六节需要、动机

考点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5;

一、需要层次论

1.马斯洛根据对不同职业人的需要的调查统计认为,存在着五个层次的需要,只有在最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发生上一层次的需要,由低至高,逐层发展,故称为需要层次论。

2.最低层是生理的需要。

3.第二层为安全的需要

4.第三层是爱与被爱的需要

5.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

6.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

考点7:

动机的定义、分类

二、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1.动机即推动个体投入行动达到目的的心理动力。

2.它是以需要为基础,并在外界诱因下产生的。

动机产生的条件:

需要与诱因

3.根据动机的内容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4.根据动机的社会效益可分为正确的动机或错误的动机。

5.根据动机的作用可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6.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考点8:

冲突的类型:

双趋、双避、趋避

三、冲突的类型

l.动机冲突指存同一时间如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时,人难以取舍,产生斗争。

2.它有三种类型

(1)双趋冲突:

两个目标对个人有相同的吸引力,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时的冲突,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

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威胁,产生同等程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形势只能择其一时的冲突,如“前有狼.后有虎”。

(3)趋避冲突:

指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相矛盾的动机,既向住得到它,又想拒绝避开它,如好吃糖的人既想吃它,又怕引起肥胖。

(Z2004-1-38,冲突的三种类型)

第七节人格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指在遗传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即个体总的精神面貌。

由人格特征和人格倾向两部分组成。

二、能力

能力是人格组成的一部分,是指能直接影响人们完成活动质量和数量水平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考点1:

气质分型4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用观察的方法将人的气质分为四型,并认为人有四种体液:

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根据不同体液在人体内的优势,把气质命名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黏液质。

2.这种分类虽缺乏生理学依据,但却符合实际生活中对人气质的观察,故仍沿用至今。

1)多血质。

相当于活泼型,其气质特征为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可塑性强、敏捷。

其外显行为是言、行敏捷,活泼好动,待人热情,粗心、浮躁,注意力不稳定,兴趣易变,外倾性格。

2)黏液质

相当于安静型,其气质特征为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可塑性稳定、敏捷性差。

其外显行为是言行少而慢.活动稳且慢,情绪隐而不露,善忍耐,对人冷淡,固执拘谨,内倾性格。

3)胆汁质2001-4-82

相当于兴奋型.其气质特性是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可塑性不稳定、敏捷性快,其外显行为为精力充沛、不易疲劳,情绪急躁、粗心,易冲动、自制力差.外倾明显。

4)抑郁质

相当于抑制型,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可塑性差而刻板.敏捷性慢;其外显行为是动作稳定、缓慢,观察细微,情感体验深刻,敏感、怯懦、孤独多虑,不果断且缺乏信心,严重内倾。

三、性格

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它是人格的核心,能反映人的本质属性H2006-1-15。

其特征为:

l.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特征H2005-1-89,如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对劳动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态度。

2.情绪特征;如心境、强度与稳定性。

3.意志特征,如自制与放纵。

4.智力特征,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个人认知能力特征或理智特征。

考点2:

人格理论(结构、特质、维度、社会学习、自我理论)

四、人格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

l.认为人格的结构包括“本我”,即生物本能驱使的人格部分;“自我”,即客观现实产生的心理成分;“超我”,即社会道德。

2.规范约束的人格成分的这三部分如能保持平衡,则有利于人格正常发展。

3.主张人的本性一方面是受本能驱使的,另一方面义受现实和社会文化的制约。

(二)人格特质理论

1.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指个人形成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特点。

特质是构成人格的砖块。

他用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了16种根源特质或人格因素,并据此编制丁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索测验,简称16。

2.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认为,人格特质包括三个维度:

(1)情绪维度:

稳定或不稳定。

(2)内向-外向维度。

(3)精神质维度。

(4)艾氏据此编制了艾森克个性测验量表,简称。

(三)社会学习理论

华生和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格形成主要是学习适应社会环境导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刺激与强化建立起的不同的条件反射,形成个人的人格。

(四)人本主义的人格自我理论

l.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格形成的动力,人是趋向自主、摆脱外力。

2.自我是白己对自己潜力、价值、表现的全部知觉,包括“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能干什么”的意识。

3.人格是自我和经验的统一,人可以独创性地适应环境,以最大限度的和谐与他人相处,并实现自己的潜力。

考点3:

人格形成的标志

五、人格形成的标志人的遗传基因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在出生后随着发育成熟、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形成人格。

其标志为:

1.自我意识的确立:

(1)是个人对自己形象、能力、家庭、人际、应对、归属总的估价和认识。

(2)常以他人的评价作为依据来形成对自己的认识。

2.社会化程度:

社会化指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遵守各种规单元、制度、纪律、法律、纳入社会规范的过程

气质的分型:

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

特点:

易受感染型,考试重点是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第八节行为

考点:

A型和C型行为模式特征

一、A型行为与心血管疾病(2005-1-90,A、C行为与疾病2001-4-85

l.(1965)提出的A型行为是指容易发生冠心病的行为模式,其特征为:

(1)时间紧迫感,如同一时间做两件事,行为急促,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

(2)脾气暴躁,容易激动。

(3)争强好胜。

(4)对人有敌意等。

2.具有这种行为的人因经常处于忙碌状态,研究发现其血中应激性激素,如儿茶酚胺、血管升压索、肾上腺皮质激素均较B型行为人(温和、安静,言行缓慢、不争强好胜,无时间紧迫感)高,日久天长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H2001-1-15.

H2005-1-882002-3-132.某患者,竞争意识强,总想胜过他人;老觉得时间不够用,说话快、走路快;脾气暴躁,容易激动;常与他人的意见不一致。

其行为类型属于A

A.A型行为

B.B型行为

C.C型行为

D.D型行为

E.E型行为

2006-1-88.某男职员,经常感到时间紧迫,整日忙忙碌碌;工作中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情绪不稳定、外露:

好与人争执,富于敌意。

近一年来常心前区疼痛,被诊断为冠心病,其人格特征为

A.A型行为特征

B.B型行为特征

C.C型行为特征

D.混合型行为特征

E.D型行为特征

二、C型行为与肿瘤发生

1.(1988)提出C型行为,是指易发生肿瘤的行为模式,其特征为

(1)童年生活挫折、不顺利。

(2)性格克制,压抑情绪,压抑愤怒

(3)焦虑、抑郁。

(4)谦虚、谨慎、过分合作、调和行为。

2.C型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受束缚和压抑后通过交感-肾上腺、垂体-肾上腺皮质、垂体-神经免疫肽类、下丘脑下部-神经免疫肽类系统使细胞和体液免疫力低下,加上遗传癌基因和易损伤性器官使之发生各种癌症。

3.近来研究发现C型行为还易得溃疡病、哮喘、糖尿病和皮肤疾患。

C型行为与肿瘤发生

第三单元心理卫生

第一节心理卫生概述

考点: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

2.情绪乐观、稳定,心境舒畅。

3.意志坚强、目标明确,能克服困难坚持完成,并能约束自己的言行和情绪。

4.人格健全,表现为有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现实持正确、积极的态度.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精力充沛地适应工作和社会。

5.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第二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一、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是不良行为习惯、偏食、肥胖、口吃、场所恐惧、注意力障碍等。

维护方法

l.优生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

(1)选择心身健康、不近亲、感情心理相投的配偶。

(2)孕期时要注意围生卫生,如孕妇心境平和、乐观,尽力避免病毒性及其他传染性疾患,不接触烟、酒和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如土霉索、链霉素、中枢镇静剂等。

(3)孕妇防止外伤以免损伤胎儿。

(4)防止难产导致的胎儿脑缺氧。

(5)加强围生期教育。

2.母爱、拥抱、抚摸儿童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

儿童缺乏安全感,母爱、皮肤触摸是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心境乐观的重要因素。

3.感觉整合训练具有促进儿童脑发育的作用,是促进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关键,感觉整合训练即同时能刺激多种感官的游戏或运动.如爬行、滑板、秋千、垫上运动、木马等。

考点1:

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

语言、人格、智力、自制力

4.抓住不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促进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是个渐进过程,但也有个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

(2)如语言发展关键期是l~3岁,这时同语言有关的五个中枢都已发育成熟,故在l~3岁时应多训练儿童听、说能力。

(3)人格发展关键期在3~7岁,“从小看到老”说明人格在此阶段是发展的关键期。

(4)智力发展关键期在7岁前。

H2006-1-16个体自我意识的开始时期——婴儿期

相关考点:

人格发展关键期、语言发展关键期、儿童自制力关键期、形成健康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5)2~3岁是培养儿童自制能力的关键期。

(6)儿童期也是形成健康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5.家庭教育要民主协商式,反对封建式管教和溺爱。

考点2:

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4(性、世界、友爱情、自我)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

青少年是性生理发育成熟,自我意识形成期,常见心理问题是学习困难、性问题、神经症、行为不良。

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

1.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防止早恋、未婚先孕、性解放与性罪错。

2.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因青少年期是世界观、价值观、兴趣、意志、需要、社会行为形成的关键期。

3.正确友谊观和恋爱观教育

(1)交友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甚大,要选择与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作风正派、正直的人交友。

不能讲江湖义气.感情用事交坏朋友。

(2)正确恋爱观应建立在双方相互理解,心理相投,感情融洽,理想、价值观、兴趣相似,习惯、行为、卫生相互适应的基础上。

4.自我意识形成教育:

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与价值观,并使自我与经验相统一。

青春期自我意识的主要矛盾:

不包括学习与恋爱(本题超纲…)

2006-1-89.某初中生,特别喜欢玩电子游戏,也常常因贪玩完不成作业而叹息,但就是管不住自己,这表明他的

A.情绪不稳定

B.兴趣太广泛

C.耐受力差

D.自制力差

E.理智感差

三、中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

中年心理问题是记忆力下降、事业与家庭问题、不良行为、心理压力大等。

维护方法

1.事业上要量力而行,不可超负荷工作行为等行为模式。

(1)成人正处于成家立业时期,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扮演角色多,易导致紧张。

(2)而大多数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发生都与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相关。

2.保持家庭稳定和幸福

(1)家庭稳定、幸福是成年人情绪稳定、乐观、事业成就的基石。

(2)要扮演好家庭中的角色如孝女、贤妻、贤媳、良母等的角色,求同存异,从而维持家庭和睦的大局,心胸宽大处理好家庭矛盾。

3.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是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关键;各种慢性病的主要病因是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不良所致,所以要保证充足睡眠,吃好早餐,平衡膳食结构,不吸烟、不酗酒,低盐食,改变A型和C型行为。

四、老人心理问题为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

维护疗法

1.要纠正对老年的不正确观点,使心理得到解脱,并促进老人正确自我知觉。

如老年期的变化是生理变化而非病理过程,大多老人仍保持正常的智力,老人残疾者只占少数,老人仍有性功能,老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以保持自尊与乐观。

2.保持乐观情绪,适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以预防痴呆。

3.具有健康的行为习惯,才能健康长寿。

第四单元心身疾病

第一节心身疾病的概述

考点1:

心身疾病的定义

一、心身疾病的定义

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主要为情绪引起的躯体生理变化并伴有器质性变化的疾病。

心身反应是指心理因素引起的短暂的生理反应。

心身障碍是指长期心理刺激引起躯体功能持久变化,但并不伴有器质性变化。

考点2:

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4(器质性临表现,发病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排除神经症精神病、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治疗措施收效甚微)

二、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l.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特殊检查和化验室检查已明确有器质性病变,如胃溃疡、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2.疾病的发生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如情绪障碍、性生活事件、A型行为、心理紧张等,且疾病发生、发展与心理应激相平行。

3.排除神经症、精神病、心因性精神障碍。

4.用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治疗措施收效甚微。

第二节心理应激与应对

考点1:

心理应激和应对的定义

一、心理应激与应对的定义

拉瑞鲁斯(1968)认为,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外界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识评价后,知其将危害个人的生存和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