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0206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docx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库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

  一、判断题

  正确以A表示,错误以B表示

  、心理健康状态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

(B)

  2、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

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A)

  3、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

(A)

  4、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

(B)

  5、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

(B)

  6、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

(A)

  7、当情境的作用很明显时,我们倾向于把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

(B)

  8、社会刻板印象中,既包括否定的反面现象,也包括积极的正面印象。

(A)

  9、人本主义方法是一种指示性的心理疗法。

(B)

  0、害羞经常是由不熟悉的人或情境因素引起的。

(A)

  1、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

(A)

  2、酗酒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A)

  3、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B)

  4、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现有的平衡或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个体就会感受到压力。

(A)

  5、健康是指躯体的一种稳定、充满活力的一般状态。

(B)

  6、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是相对的概念,二者相比较而存在,其中没有绝对的界线。

(A)

  7、气质和性格都有好坏之分。

(B)

  8、心理治疗一般都是一对一的治疗,小组治疗收效甚微。

(B)

  9、心理咨询师应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任意延长或缩短咨询时间。

(B)

  20、遗传是精神分裂症患病的一大原因。

(A)

  21、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B)

  22、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更应包括心理健康(A)

  23、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A)

  24、人的人格、智力、心理特质与态度、兴趣一样是随时变化的(B)

  25、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上(A)

  26、对于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常见的不良心理反应有焦虑、孤独、自我拒绝、他人取向等(B)

  27、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协商、指

  过程,帮助求询者达到自助的目的(A)

  28、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治疗(B)

  29、心理学意义上的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A)

  30、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深入探讨了自我,自我由本我和超我组成(B)

  31、人格障碍是指某人的人格特征严重偏离在特定文化观念、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中人们普遍的模式。

(A)

  32、心理卫生指的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情绪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

(A)

  33.判断是否为变态心理,最终应该通过心理测量或医学鉴定来确认。

(A)

  34.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

(A)

  35.人的性格是先天形成的。

(B)

  36.互相之间愈接近的人人际关系就愈好。

(B)

  3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为主,(A)

  38.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

(A)

  39.态度决定行为。

(B)

  40.对人的第一印象形成后,很难再改变。

(B)

  41.自言自语是一种精神紧张的表现。

(B)

  42.自我暗示是一种对自己施加某种影响,从而调整心境,情境和加强自我意识的方法。

(B)

  43.打电话能提高人的活力,令整体细胞都有良好的影响。

(A)

  44.有科学实践证明,心理上的某些障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且这种障碍具有不可根治的特性。

(B)

  45.各长途司机频繁导致车祸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长期不与人交流产生的孤独感而使他们产生幻觉而引发事故。

(B)

  46.激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B)

  47.情感是情绪的外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

(B)

  48.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一般是认知将决定人的行为。

(B)

  49.一个理智强的大学生面对不良的情绪波动时,能主动地寻找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并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A)

  50.对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不能等同于对情绪的抑制或压抑。

(A)

  回复20楼XX-10-1621:

38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

  垃圾信息举报

  sieessxy

  实习期满5

  51.情绪的合理疏泄虽然不是必要的,但有益于身体健康。

(B)

  52.引导大学生合理的情绪疏泄,就是以建设性的态度关心理解其困境。

(A)

  53.高尚的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剂,是极有助于个人适应的工具。

(A)

  54.课堂气氛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准则。

(A)55.对职业成就的影响,兴趣的作用更大于性格和能力因素,这说法对吗?

(A)

  56.幻想常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避免学生产生幻想。

(B)

  57.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起障碍作用。

(B)

  58.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不可超越的。

(A)

  59.人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无规律可循。

(B)

  60.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要有了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会产生人的心理。

(B)

  61.一切条件反射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A)

  62.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A)

  63.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是感觉的数量综合。

(B)

  64.灵感属于无意想象。

(B)

  回复21楼XX-10-1621:

39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

  垃圾信息举报

  sieessxy

  实习期满5

  65.智商又称EQ,是表示天资,智力程度的。

(B)

  66.大学生对职业和前途的考虑是在毕业时才考虑还来得及(B)

  67.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

(B)

  68.机械识记是一种靠多种重复进行的识论,也就是人们常讲的死记硬背。

(B)

  69.长期的高焦虑会引起高血压,胃溃疡。

(A)

  70.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和指向性。

(B)

  71.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叫做心理发展。

(B)

  72.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只有程度之分,并无严格界限。

(A)

  73.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A)

  74.对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

(A)

  75.到大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识记已高度发展了,机械识记几乎不存在了。

(B)

  76.有良好的道德动机,就会表现出适当的道德行为方式。

(B)

  77.心理咨询在任何情况下,对来访者的个人资料都一定要保密。

(B)

  78.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A)

  79.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B)

  回复22楼XX-10-1621:

39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

  垃圾信息举报

  贴吧游戏

  一款真正“球迷做给球迷”的足球类游戏!

来测试下你有没有成为职业经理人资质>>

  推荐来自贴吧游戏

  sieessxy

  实习期满5

  80.在回忆过程中的情感情绪状态是决定其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B)

  81.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A)

  82.灵长类动物能掌握一定的手势语,说明已经有了思维能力。

(B)

  83.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现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B)

  84.感觉只是在单个的维度上对复杂事物的简单要素进行分析。

(A)

  85.人类的感觉器官很强,能够感觉到十余种感觉。

(A)

  86.发现“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效果不及有意义的词”的记忆规律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A)

  87.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

(B)

  88.人的面部表情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与先天遗传关系不大。

(B)

  89.信息从长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可以通过复述来实现。

(A)

  90.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A)

  91.几何图形错觉只要知道了它是错觉,经主观努力就可以消失。

(B)

  92、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可以靠自我压抑,不要找心理咨询老师。

(B)

  93、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A一种共同的情绪B与他人分享内心世界

  c一种共同的爱好D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

  4、(B)流体智力发展达到最高峰。

  A青少年期B中年早期c中年晚期D老年期

  5、张某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待工作一直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他的直接上级李某对他的评价极高。

但由于多年未曾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不匹配,以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王某将这一现象反映给李某,但李某回答:

“不可能!

张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我是了解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你所说的那种现象!

”李某的判断,是社会知觉中的:

(D)

  A.第一印象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定型效应

  6、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近期激活过的图式更可能被使用,这叫做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启动效应D、光环效应

  7、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c)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效应

  8、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做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B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9、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反映的是以下哪种现象(c)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0、以下各种现象中属于近因效应是(D)

  A、情人眼里出西施

  B、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好,如成绩不好或玩皮捣蛋,那么往往就会被教师认为什么样都有不行,一无是处。

  c、对词表开始部分的单词记忆的效果优于中间部分,回忆率高

  D、词表末尾部分的单词比中间部分的单词更易于回忆,再现率更高

  1、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B)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

  2、对知觉对象的某一特性形成判断之后,不加分析地推及到这一对象的其他方面,“一好百好,一糟全糟”,这种泛化或扩张的心理效果就是

  A.光环效应B.近因效应c.刻板印象D.首因效应

  3、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称为(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光环效应D刻板效应

  4、人们通常认为,山东人是豪爽的,江浙人是温和的。

这是印象形成中的什么效应?

(B)

  A.晕轮效应B.刻板印象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

  5、童话故事中,狐狸说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这种行为是哪中心理防御机制

  A.投射B.退行c.反向D.合理化

  6、“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挫折防卫机制的表现?

(B)

  A.转移B.投射c.反向D.合理化

  7、指个人将自己所不喜欢的或不能接受的,而自己身上却具有的性格特点,观念,欲望或态度转移到别人身上,说是别人有这种性格,恶习或恶念。

  A.投射作用B.否认作用c.转移作用D.白日梦

  8、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来进行的。

  A.设备B.语言c.仪器D.媒体

  9、患截瘫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求助者的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责任心B.吸引力c.类似性D.依赖性

  20、“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因素。

  A.个人特质B.类似c.邻近性D.互补

  21、个体在估计事件后果时总认为负面后果只会出现在其他人身上,自己则不会有事,这种现象是(B)

  A自我防御机制B理想化偏见c自利性归因D自我效能感

  22、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

  23、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

  24、人际吸引的最强列的形式是(D)

  A、亲合B、喜欢c、亲情D、爱情

  25、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B)

  A、智慧B、真诚c、热情D、幽默

  26(D)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A、亲合B、利他关系c、依赖D、人际吸引

  27、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的是(B)

  A、熟悉B、互补c、邻近D、竞争

  28、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D)

  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c、比较效应D、竞争效应

  29、一般来说,(D)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A不熟悉的人B上下级c第一次见面的人D亲密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