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02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单元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教师准备:

和科学老师联系,了解科学课上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收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主题网站,可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图片文字资料;

调查访谈今天人们的愿望和梦想。

〔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积累背诵《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

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

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

你们有信心吗?

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三)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

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四)、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

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

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5、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

汇报交流。

 (五)、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

“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

   2、全班交流。

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

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⑴:

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⑵结合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六)、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的字形。

   2、学生练习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展示评价。

   4、布置作业:

    ⑴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并与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可以自由组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⑵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积累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细读重点句段: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

教师抛出自己疑问:

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

⑴诗句的本意。

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

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

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

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

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

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

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

你是怎么理解的?

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五)、板书设计

科技万象

    20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21世纪 改天换地 再创奇迹

(六)、教学反思

 畅想二十一世纪

 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跨越了二十世纪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

  瞧,那边的高楼大厦怎么转眼间就变成了长满了红花绿草的“环保小屋”?

原来呀,在二十一世纪,人类早已发明出了能够调节空气清新度的房子。

人们认为空气不好时,只要对着开关吹一口气,“环保小屋”就会出现。

这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街道上,大大小小的汽车忽高忽低,车尾放的不再是那令人厌烦的废气,而是大自然一种混合着泥土香味、花朵芳香的气息,给人一种置身于大自然的享受。

咦,有的车子怎么飞起来了?

有的怎么潜入了大海?

原来,那时的汽车不仅可以在陆地上行驶,还可以飞向蓝天,潜入大海。

  翻开地图,找不到一点荒漠,这是怎么回事?

噢,科学家为了保护环境,创造了一种“万能树苗”。

这种树苗,不论在臭气熏天的垃圾里,还是在干燥的沙漠,只要把它插入地里,一瞬间,垃圾堆变成了树林,沙漠变成了森林。

“万能树苗”帮人类解决了一大难题。

  现在,小学生们没有再背着沉重的书包,书包里也没有那么多书本,他们都有一台小小的,和橡皮那么大小的机器,只要说一声口令,它就会变大,里面有各种的知识,他们来学校,只要学到老师讲的一些重要知识,再记住机器里的知识,就可以了。

这种机器就叫“轻松王”。

  ……

  如果说二十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并且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那么,我相信,二十一世纪必将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创造一个个美丽的童话!

30电脑住宅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边读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字,体会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一课时】

(1)积累背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从产生到现在,都住过什么样的房子吗?

(山洞、茅草房、木房、砖瓦房,直到我们现在用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在现代社会,我们居住的房子不仅在材料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性能、功用方面也出现了新的突破。

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电脑住宅。

(板书课题)

(三)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再读课文,思考:

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

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

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五)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

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六)板书设计

30*电脑住宅

风向标——温度、湿度、风力风向

门口:

密码、主人指令

电门厅:

乐曲电脑判断

脑会客厅:

“集装箱”分门别类提供舒适

住厨房:

教人做菜

宅卧室:

休息状态

浴室:

预约

七、教学反思

电脑教室 

21世纪真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什么东西都日新月异,电脑住宅、电脑商店、电脑医院等等都孕育而生。

这不,在某学校,电脑教室也在实验当中。

  电脑教室的窗外,有一个风向标。

通过它可以测定室外温度、湿度和风向等数据,电脑就根据这些数据,对教室里的空调系统发出指令,以便同学们有一个最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电脑教室里,老师竟然也是一台电脑,他讲课的声音跟真人一模一样。

每次上课,它都会把课文发送到每个同学的电脑课桌上,先让同学们读熟,然后再把知识传授给他们。

同学们的作业也直接在电脑屏幕上做,要是做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漂亮的笑脸;

要是做错了,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难看的哭脸,接着就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帮助同学改正。

它从不会让同学们死记硬背,更不会批评、责罚学生。

  有人不禁会问,如果同学们走神或偷懒怎么办?

不用担心,设计者早就考虑到了。

在教室的四周,布满了摄像头,它把观察到的情况汇总到主电脑。

主电脑发现哪个同学走神或偷懒,就会发送指令给他的椅子,椅子底下就会轻微地颤动,走神或偷懒的人就会知道了,整个过程其他人一点也不知道。

神奇吧?

  电脑教室所有的电脑和电线都设在暗处,外表一点也看不出来。

真是既美观又实用!

电脑住宅 

  

 40世纪在某城市的中心,有一栋花费了巨资建成的住宅,这栋住宅全都由电脑控制。

  住宅的四周都有一根竖杆上面装着各种仪器,来测量住宅外的温度、风力等,还有红外线探测仪,可以在室内观察大楼四周的情况,把这些数据传入电脑,电脑根据这些资料,让室内变得舒适。

  住宅的大门除了室内居住的人是谁也打不开的,除非用飞弹来炸。

主人在室内看清外面的人,说一声开门,门才会开,等外面的人进来后,门立刻会自动关上。

  进入住宅后,人立刻感到一阵轻松快乐,原来是隐形空调在“作怪”,隐形空调发出恒温的空气,还发出一种能使人轻松的分子,我们吸进去就会感到轻松快乐,一天的疲劳全消失。

观察细致的人会发现,里面的空间比外面看到的要大得多,这是因为这栋房子用了一块四次元空间,使里面的空间比外面看到的要大得多。

  到了厨房,厨房里有一个机器人,机器人的脑子里储存了各种营养菜谱,只要在它前一站,它就能测出身体需要什么营养,就会自动配置出适合你身体需要的菜,自动帮你做。

  接着到了书房,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机器,只要在机器上输入想看什么书,这个机器会根据书上说的放出立体电影,还会有感情地读这本书,仿佛身临其境,也可以就看书的内容,不放立体电影。

  进入卫生间洗澡,一切由电脑控制,一摁按扭,适温的水自动流出,人往上一躺,有自动的冲洗、烘干、按摩,让你完全放松地享受这一切。

  走入卧室,床头上有一个按扭,只要按一下,整栋房子的电脑便自动进入待机状态,防盗系统进入高度警戒状态,没关的窗会自动关闭,并放下纳米金属护栏。

灯自动关闭,在重要的地方打开超节能灯,这一切将到第二天早上主人再次按下按扭为止。

  住宅中的所有东西都由电脑控制,而且电脑都设在安全,一般是看不见的地方,这栋楼的所有电脑还是相互连接的,以便做出综合的判断,为主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幻灯片电影视频

【第一课时】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师:

同学们,大家知道恐龙吗?

有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

学生回答。

师(总结):

恐龙是生活在几千万年前的大型生物,虽然早已灭绝,但是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多恐龙化石证明了它的确在几千万年前大量的生活在我们这个地球上。

你看恐龙向我们走来。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恐龙》电影片段”视频:

,这就是恐龙。

(教师指出其中的恐龙让学生看)

2.板书:

飞向蓝天的

请同学们思考几秒钟,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生1:

飞向蓝天的白鸽。

生2:

飞向蓝天的雄鹰。

生3:

飞向蓝天的小鸟。

生4:

……

大家填得真好!

想知道老师最想填什么吗?

(板书补出:

恐龙)

(指着“飞向蓝天的恐龙”连读两遍)你有什么看法?

恐龙能飞向蓝天,这是真的吗?

这么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笨重的恐龙能飞向蓝天,这是真真切切的!

那么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吧!

请大家注意课文中生字的正确发音。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用完整的语言说说课文大意。

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

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2)学生学习交流。

(3)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从音形义上进行教学。

①正音:

凌、恐、凶、盈:

都是后鼻音。

笨、仅、敏:

是前鼻音。

崭:

声母是翘舌音。

凌:

读lí

nɡ,不要读成lí

n。

②辨析字形。

 巩—恐

会—绘

顿—吨

鸽:

第二笔是点不是捺;

③猜测词语。

  颜色多,灿烂多彩。

(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

(翱翔)

  动作迅速而灵敏。

(敏捷)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

(点睛之笔)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茹毛饮血)

  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毋庸置疑)

(四)抄写、积累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扩充自己的古生物知识。

《苏幕遮》【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与同学讨论,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提示: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

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

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3.交流概括,渗透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3)表达运用

A、了解演化过程。

(深入体会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默读第4自然段,弄清共有几句话,用序号标出。

想一想:

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

2.抽学生说,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点拨。

(这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3.重点体会第二句。

(1)齐读第二句。

(2)标出冒号后的分句(3个分句组成一个长句)。

(3)引导学生体会各分句的内容。

(表格式或小标题式,如:

行走——身体形态——性情。

(4)采用引读、对比读等方法,再次体会第二句话的意思:

恐龙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重点体会“繁衍”、“形态各异”、“庞大家族”、“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等词语的意思。

(5)学生看板书复述第二句话的内容。

4.重点体会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用序号标出冒号后的分句。

(4个分句组成一个长句)

(2)学生质疑,互相解答。

(3)引导学生边体会,边完成板书。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

骨骼、脑颅、前肢、体表。

(4)学生看书将一、二、三句话连起来说。

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

“大约”、“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庞大家族”、“有些”、“其中”、“一些”,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5.体会第四至七句。

学生朗读这几句,体会科学家假想长羽毛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1)他们有哪两种猜想,请学生说一说。

(2)前两句讲树栖恐龙在跳跃、降落中具备了滑翔能力,最终主动飞行。

后两句讲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6.体会第八句。

(1)齐读。

(2)为什么说“毋庸置疑”?

理由是什么?

7.学生组成小组研讨:

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提示,与同学合作填写表格。

(如下表)

 繁衍情况

  时间

  特点

第一代恐龙

和狗一样大小,像鸵鸟

数千万年后

两足奔跑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许许多多年后

8.学习汇报:

(1)在恐龙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师小结:

你们看,恐龙演化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

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

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B、齐读第三自然段,渗透写作方法。

说说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过渡段。

这段以设问的形式激起了读者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读者视线引向中生代,再现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C、感悟语言特点。

1.自主品读,体会语句特点。

 找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

2.通过下面的小练习,感悟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执著的工作作风。

去掉句子中的蓝色部分,比较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

  

板书:

(1)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

“应该”表示一种推测的意思,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还不能确定。

(2)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

说明: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比较朗读等形式感悟语言表达特点,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生动,学习锤炼语言。

三、学习其他段落,把握全文内容。

A、第1、2自然段。

1.先说方法:

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朗读第一自然段。

作者把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看似毫不相干的两种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科学家的重大发现: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抓住“一支”、“漫长的演化”等词,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3.朗读第二自然段。

了解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抓重点句理解: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理解“画卷”和“点睛之笔”的意思。

理解:

辽西的发现为什么能称为“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

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

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

B、第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说说科学家们又有怎样的愿望?

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2.说说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

“希望”说明这一历史进程还没能完全重现,说明科学家还在继续探索、搜集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