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030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docx

六月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

课题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二)

教学内容

118-119页例2

课型

新授

总序

第55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2013-6-2

执行时间

2013-6-3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难点

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修改意见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提问:

已知全长和株距,怎样求株数?

那么已知株距和株数,又怎样求全长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株数=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2、谈话: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有趣,稍不认真分析,就会算错。

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身边还有,你想学吗?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118页例2主题图。

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旁栽树,相邻两棵之间的距离是3米。

一共要栽几棵数?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指名说一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4、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5、在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6、全班交流汇报。

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还需不需要栽树呢?

×

7、引导学生小结:

这是不封闭线路上两端不植树问题:

植树棵数=总距离÷间距-1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先学生独立解决。

全班交流。

60÷3=2020-1=1919×2=38

答:

一共要栽38棵树。

2、119页做一做1。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让学生发现解题时应把2千米化成2000米。

然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3、119页做一做2。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8、比较与例1的

不同。

先分组讨论,再分

组讨论,再集体交

流。

例1是两端都要栽

树,所以棵数比间

隔数大1。

例2是两端都不栽、

树,所以棵数比间

隔数小1。

(28)

本节课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

课题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三)

教学内容

120例3及121页“做一做”1、2、3题。

课型

新授

总序

第56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2013-6-3

执行时间

2013-6-4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重点

难点

让学生具体分析,建立模型、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程序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生活中需要数学知识,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认真考虑,得到正确答案。

来试一试:

小明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6分钟。

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到八楼需要几分钟?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探讨并认识了不封闭的线路上(如在路旁植树,在街道旁安装电灯等)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和间隔个数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将要探讨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4.提问:

什么是封闭线路呢?

(投影出示几个图形)

5.师:

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上都有封闭线路,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围棋盘。

大家见过围棋盘吗?

会下围棋吗?

2、围棋盘上一个点可以放一个子。

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一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3、在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19×2+17×2=7218×4=72

4、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17×4+4=72)

5、小结:

对于数学问题,不要急于算出答案,要先弄清楚题目意思,画画图,多想一会,找出正确答案来。

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答案来。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121页做一做1。

2、121页做一做2。

四、总结课堂。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121页做一做3。

 

导入:

1、回忆。

前两节课都学习了有关“植树问题”的哪些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忆内容,老师整理板书。

2、设想。

你还知道有关“植树问题”哪种情况?

给同学们做个介绍。

3、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第三种“植树问题”,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也很有意思,看谁最先发现规律。

课题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页至123页的第1—7题。

课型

新授

总序

第57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2013-6-4

执行时间

2013-6-6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

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感受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

重点

难点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程序

修改意见

一、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22页练习二十第1题。

(1)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

(2)8÷(5-1)=2(秒)

2、122页练习二十第2题。

(1)学生独立解答,如有困难,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理解。

(2)12÷1+1=13(个)

3、122页练习二十第3题。

(1)引导学生认识16根高压电线杆排列在一起,间隔的段数应是15段。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4、122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150÷15=10(盏)

(3)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错误:

150÷15+1=11(盏)如果出现上述错误可以先让学生画一个圆,再任意画几个点,数一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5、123页练习二十第5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白跑道的两端要插小旗。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全班订正。

6、123页练习二十第6题。

(1)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7、123页练习二十第7题。

(1)让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8、总结课堂。

9、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

 

 

三、拓展练习。

李明上楼,从第一层到第三层要走36级台阶。

如果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

1、理解题意。

2、尝试解答。

3、交流反馈。

5、老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6、归纳:

这道题从表面看并不是“植树问题”,但是我们把层数看成棵树,可以抽象成为一条线段上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课题

综合应用:

小管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4页

课型

新授

总序

第58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2013-6-4

执行时间

2013-6-7

1、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开支,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重点

难点

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和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个性设计

一、活动准备

(1)学生了解各自家一周开支情况。

(2)让学生把家里一周的开支情况记录下来,并制成统计表。

二、活动过程

1、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2、了解各家一周开支情况。

(1)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家里一周开支记录单。

(2)全班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几个学生完成的家里一周开支情况统计表。

师可以在展示的过程中提问:

你是怎么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

统计表中的“项目”、“金额”、“小计”、和“总计”分别表示什么?

你是怎么计算的?

(3)学生回答。

3、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

(1)教师提供统计图表格。

(2)让学生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自己家里一周的开支情况。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单,完成统计图;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展示交流。

(1)学生画完折线统计图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一下,看看各家一周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

(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展示:

实物投影展示,全班学生进行评价。

交流:

针对“看看各家一周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

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估算:

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一周的开支估算本月的总开支。

学生估算完了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的估算方法。

提建议:

先让学生根据上述的计算结果提建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活动总结

四、布置作业

把自己家里估算的本月的开支告诉爸妈,并针对如何节约开支这个问题向爸妈提出自己的建议。

 

5、提问:

对各家的开支情况你有什么感受?

你家的开支合理吗?

你有什么建议?

6、教师小结:

大家都谈得很好,要想日子过得好,就要合理开支,计划支出,只有这样才能收支平衡。

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勤俭节约,不乱花一分钱。

不浪费水电等地球资源,学会为全人类着想。

(29)

整个活动过程就是学生探究、自主实践的过程。

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不断提高。

课题

总复习:

小数

(1)

教学内容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课型

总复习

总序

第59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2013-6-7

执行时间

2013-6-10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熟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及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相互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小数。

2、通过练习与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

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个性设计

一、引入课题。

1、整理本册所学内容。

●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册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分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并用课件显示所学内容。

2、整理所学的方法。

●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

●学生回答。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

(板书课题)

二、指导复习。

1、复习小数的意义。

(1)复习小数的计数单位。

●谁能说一说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补充练习。

●填一填:

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2、复习小数的读写法。

(1)明确注意点。

谁来说说读写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要注意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的读法不一样。

(2)练习

指导完成第125页的第1题。

●师读小数,生写小数。

●师写小数,生读小数。

●提问:

0.45是由几个0.1和0.01组成的?

20.0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0.01组成的?

三、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四、总结课堂。

 

课题

总复习:

小数

(2)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课型

总复习

总序

第60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2013-6-10

执行时间

2013-6-11

1、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能根据小数的性质按要求写小数,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进一步认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进一步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难点

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个性设计

一、复习小数的基本性质。

1、指名说一说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2、学生完成下面的补充练习。

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0.405=0.45()

(2)0.30=0.300()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并让学生说明判断理由)

三、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数学情景图:

根据他们的跳远成绩给他们排名。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比较两个小数的

大小应该从高位比起,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百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四、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25页第2题的第

(1)小题。

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再举例说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五、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学生举例说明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教师强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3、练习:

教材第125页第2题的第

(2)、(3)、(4)小题。

六、指导练习。

指导完成教材第128页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七、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以练习的方式重点复习单位换算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706厘米=()米

500.4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6370克=()千克

4米23厘米=()米

4千克270克=()克

10.3米=()米()厘米

31.96(精确到十分位)

32900≈()万(保留一位小数)

1098020≈()万(保留一位小数)524360950≈()亿(精确到十分位)

(30)

学生通过这两节课的复习,对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小数点的移动,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些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小数点的移动同样还是一个难点。

课题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5页至126页第3、4、5、6题。

课型

总复习

总序

第61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2013-6-12

执行时间

2013-6-13

1、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2、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3、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4、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个性设计

一、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指导复习。

1、复习小数的加减法。

(1)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第3题。

●指名说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件出示小结语,学生齐读小结语。

(2)补充练习。

4.5-2.83+5.7612.7-(10-7.25)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强调:

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1)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5题。

●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讲评。

(2)引导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归纳小结。

并用课件出示小结语。

●学生齐读小结语。

4、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复习运算定律。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6题。

学生说说:

你知道哪些运算定律。

加法定律:

加法交换率: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定律:

乘法交换率: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复习简便计算。

补充练习:

125+87+7599×8635×18+82×35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2)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供不同的算法和演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肯定。

●让学生说说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的练习

教学内容

第128页至130页第3—9题。

课型

练习

总序

第62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2013-6-12

执行时间

2013-6-14

1、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2、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3、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4、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

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程序

个性设计

一、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求学生按题意要求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

(1)要组成最大的数,大数尽可能放在高位,要组成最小的数,小的数尽可能放在高位。

因此这两个数分别是20.1和0.12。

(2)20.1+0.12=20.2220.1-0.12=19.98

2、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让学生说一说验算方法。

3、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

4、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

●组织全班订正。

5、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填写。

●组织全班订正。

(让学生说出填写依据)

6、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让学生找出隐蔽的条件(一周有7天),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全班集体订正。

(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7、练习二十一的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的依据)

二、教师小结课堂。

三、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

 

练习前先让学生默写各运算定律的公式。

 

板书一些有代表性的简便计算版式:

23×103

64×125

32×37+68×37

101×64-64

(31)

通过今天的复习和练习,我发现学生对简便运算这一内容相比刚学这一单元时要好很多,看样子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消化时间。

课题

空间与图形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6页至127页总复习中第7、8题。

课型

总复习

总序

第63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2013-6-12

执行时间

2013-6-17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2、进一步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进一步提高观察、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

难点

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个性设计

一、揭示课题。

二、指导复习。

1、复习位置与方向。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7题。

●指名说一说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应提供哪些信息。

●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

●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1)题,因为题目没有明确指出以什么动物为观察点,所以,如果学生不以小熊家为观测点,而以其他小动物家为观测点进行测量和计算也是可以的。

(2)题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大象要去小鹿家的路线图。

2、复习三角形。

(1)复习三角形的特性

●指名说说三角形有哪些特性。

●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复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指名说说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复习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

●指名说说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4)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8题。

填表:

●让学生独立填写。

●再展示学生填写情况,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订正。

找联系和区别: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这几种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让学生用图例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提高练习:

4

3

2

如图∠1+∠2+∠3+∠4的值。

课题

空间与图形

(2)

教学内容

教材130页至131页练习二十一中第10、11、12、13题。

课型

总复习

总序

第64个教案

主笔老师

执教老师

编写时间

2013-6-17

执行时间

2013-6-18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2、进一步提高观察、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

难点

重点:

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更好地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

难点: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和交流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