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080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docx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

如何培养宝宝的运动习惯?

【熊华森的回答(46票)】:

这个题目够大的。

我有时间慢慢写吧:

从孩子6到7个月开始有撑起,坐起,在地上做“小飞机”动作的时候。

就已经开始了。

运动分成各种不同的内容。

大肢体、小肢体活动构成了身体不同肌肉群和神经的发展。

每一种都是有其独有的发展路径的。

大肢体运动主要以力量型的活动为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坐,站,爬,走,跑,跳等等。

小肢体运动以手和手指活动为主,主要以精细的控制活动为主,如抓,握,捏,由五指抓握分离变成三指抓握。

而这些运动的活动的发展过程之中,会增加孩子大量的经验。

认识到危险和失控的度。

每当孩子学会一个新技能的时候,他们对于这个能力的危险性都会需要重新认识一下:

举一个例子:

当孩子刚学会爬的时候,遇到视崖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爬过去,但当他爬过一个月以后,就会知道危险而止步不前了。

这就是多次爬行之后,他的经验长了。

什么是视崖:

而当孩子在学习走路的时候,类似的情况也会再次发生。

孩子可能无法判断眼前的斜坡或者坑洞走过去的时候,会不会导致他跌倒。

但再过一个月活动,就会发现他会判断出他能否做到了。

而当孩子在学习走路的时候,类似的情况也会再次发生。

孩子可能无法判断眼前的斜坡或者坑洞走过去的时候,会不会导致他跌倒。

但再过一个月活动,就会发现他会判断出他能否做到了。

而这个发展的程度,与经验密切相关,整天抱着,或者活动受过多的限制的,就会发展得缓慢。

而这一点在小肢体运动上表现也同样,我们在小学入学的时候很明显会发现,有些孩子已经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来拿笔,但还有一些孩子可能还是用拳握法在握笔,这也是比较典型的小肢体发展不充分的表现。

而且,这种问题还有可能即使发展到成人还会如此。

比如我发现身边还是有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握笔法的:

而这种小肢体发展的不完全就会导致写字慢,费力。

进而影响孩子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产生消极的马太效应。

而这种小肢体发展的不完全就会导致写字慢,费力。

进而影响孩子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产生消极的马太效应。

而对于小肢体,从孩子自己吃饭开始,就是最好培养其抓握能力的练习,由一开始容易抓握,带有粘性的食物开始(比如,米饭,微微泡软的饼干),进而发展到光滑的,不易抓握的形状(比如剥皮的葡萄,樱桃。

PS:

注意孩子的吞咽安全,给予合适安全的食物还是第一位的。

)再由徒手转成用勺,用叉,用筷子。

同样的,每进阶一个工具,就要从新让孩子感受由简单食物到复杂食物的升级过程。

就我的经验来说,幼儿园大班毕业,用筷子已经可以处理绝大多数想得到的食物练。

甚至可以玩夹玻璃弹子的游戏了(当然是用筷子靠着碗壁将弹子托起来,而不是纯靠技巧夹起。

但这对于双手协调,手眼协调,以及用筷子的手指的稳定和力度的控制都是要求发展比较彻底的。

到小学就可以做一些更精巧的活动。

比如:

到孩子幼儿园中后期,用托盘来搬运几个装着水的水杯,这种依赖手眼协调、平衡和力量的综合性活动,要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参与。

而这一切,则是用来预备好所有未来孩子有能力更好的适应体育运动活动的基础。

另一方面孩子,每天能不能让孩子充分的运动和消耗也是很重要的。

我自己的感受是孩子的体能是远达过于我们的想象。

我记得女儿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就差不多可以步行4k米以上的距离。

不用背和抱。

还不包括玩耍的消耗。

大概是月湖公园绕湖一周,或者上海动物园从公园的停车场到熊猫馆再出来回到停车场的距离。

(中间小朋友还弯弯绕绕的。

)孩子体力是可以实现得了的。

但可能有些养育者则会担心孩子的体力不支导致生病。

但我的观察来说,一般是因为孩子穿得过多导致大量出汗,反而让孩子不适。

孩子如果在运动的状态下。

最多和年轻父母穿成一样,活动得兴奋了,后背开始发热冒汗,可以再少一点。

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弱会怕冷,对这个判断偏差会更大。

我身边有不少父母都会有一组相同的解释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我们家这个爱出汗。

我们家这个容易感冒。

我们家这个少穿了不行。

最终,她们将孩子归结为爱出汗,体质弱。

但实际呢?

穿太多了。

孩子大量出汗导致容易脱水的状态,抵抗力就会下降,加上身上总容易包着一层水,就容易感冒发烧。

孩子的衣服要根据当时的气温和孩子的状态来。

不妨大胆一点。

孩子要脱,就让脱,的确她就是觉得热了。

但不活动了或者气温下降后父母及时记得补上即可。

11月份穿短袖也未尝不可。

无风,有太阳,活动充足。

穿成这样玩一会也不至于生病的。

休息的时候擦干后背,再穿上外套即可。

再说回运动,孩子年龄越大,可以更多地参加技巧性和团队性的游戏。

骑车,追逐,踢球,飞盘都是很好的选择。

但也建议多次对于孩子的能力做取样性的运动。

了解孩子能够跑多久,吊杆能够吊多久,骑车能够控制在多大范围内不摇摆等等。

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增加活动的难度和力度。

要将活动设定在一个既不会让他觉得无聊,也不会觉得做不到的范畴之内。

如下图:

当然,活动的器械要时刻关注是否合适孩子的尺寸。

让孩子能够充分的发挥。

同时也要注意买合适的护具和及时更替。

运动保护的观念一定要有要严。

骑车旱冰之类头盔护具必须全副武装。

当然,父母也有做好榜样作用。

而针对不同年龄,发展的程度也会不同。

但总体都是需要一个充分让孩子活动开的环境。

而这样一个开放,安全充分的环境。

这可能才是我们国内家长需要去费时间和精力学习搭建的。

而说到环境,我要强调的首先是父母或者养育者的心理环境。

我首先就是控制住自己的手和嘴。

手不要过早的去急于帮助孩子。

嘴不要急于指挥孩子。

做好一个自然的观察者,你会发现孩子会给你展现出一个生命极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的渴望的。

我记得我女儿有个让我很难忘的经历。

那个时候,她还只会爬不会走,但已经会自己爬上床,沙发,攀爬能力也开始发展了,但在小区里面的游乐场里面的爬架她刚开始尝试。

她自己在眼睛的帮助下很快的就爬了上去,但要下来的时候,发现头无法低下看到落脚点(身体的肌肉不够做出这个动作)。

于是不敢下。

当时就开始试图找我帮忙。

但我看她力道足够,只是还略微再多尝试一点就可以完成下来的动作,这个时候,妈妈在一边就坐不住了。

我说别破坏她可能的完美体验。

结果女儿这个时候脚指尖碰到了下面的杠子,然后就顺利的下来了。

下来后她是非常非常的兴奋。

这种体验给她带来的愉悦感让她特别的快乐,在地上爬了好几圈,然后就又再一次的投入到那个爬架上去了。

在我看来,运动的愉悦激励的循环的形成,就是从这样开始的。

任何过早过度的帮助与指挥,都会破坏这个循环的形成。

而控制住自己的手和嘴有多难呢?

很难,我有尝试着录下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然后回看。

就这样画了大半年时间才把自己的手和嘴勉强管下来。

不信,大家可以也尝试一下,和孩子在一起一到两个小时,观察着孩子但不说不必要的话,不是必要的安全问题不动手。

关于这个循环我觉得这个回答其中部分有很好的解释。

就是上图这个循环的形成

而这对于家庭环境来说。

有可能的话还是将家里布置得合适儿童活动。

减少尖角,台地,易碎物品,易吞咽的小装饰都收起来。

这也可以极大的减少育儿时的不必要的安全关注消耗。

对于中国的很多女性来说,喜欢运动也是需要一个从小的健康的运动观念培养,女性的角色刻板印象在我们年轻父母一代中也是比较普遍的。

更不要说好些孩子还是老人带的。

到现在我还看到不少父母会让女孩穿鞋子不要穿太松,不然脚大这种说法还存在。

更不要说其它方面了。

女孩玩足球,篮球,这种可能性都应该给予和鼓励。

而不是一句阴阳怪气的说:

“怎么女孩玩这个”。

未完待续

【猪猪的回答(13票)】:

谢邀!

运动从出生开始,别小看那些还不会走路、爬行、甚至连翻身都不会的小婴儿,他们那小手小脚就没有停过,运动量比大人可大多了,不信你模仿着动动试试,早累趴下了。

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是否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且不干涉孩子自由地发展运动能力。

孩子2个月的时候,我们家白天是我一个人带娃,我给他设置了一个游戏床,这样我可以很自由地做我自己的事,他也可以很自由地练习快速踢腿。

游戏床会随着他的踢腿动作而摇摆,这时挂在游戏床上的抓抓乐就会摆动起来,那时他还不会伸手抓,看着抓抓乐摆动兴奋得要死,每天踢几个小时,几个月后终于把游戏床两边都踢出一个大窟窿。

小婴儿一旦学会了一样新本领,会勤劳地反复练习。

比如我们家孩子3个多月突然会翻身了,而那时他还不会抬头呢,他从仰面翻成俯面,结果头抬不起来,在那狗啃泥狼狈求助。

这点困难显然挡不住路易练习翻身的动力,经过一天的刻苦训练,真的是从早到晚醒着时都在练习,小路易不仅翻身熟练,也终于会抬头了,这样就不必依赖我们的解救。

再后来他会爬了,会扶着走路了(9个月),我们给他设置了一个围栏(当时白天只有姥姥一人带娃,不可能一直盯着他,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路易就沿着围栏一圈一圈地扶走练习,有时候看见我们来为了走捷径,他就从中间爬着穿过。

很快他会走路了(1岁),围栏关不住他,因为我们家客厅和餐厅有两级台阶比较危险,我们还是在他一个人时把他限制在客厅里。

可是很快,他还是学会了爬那两级台阶,自己抓着旁边的栏杆就上来了,同样反反复复地练习越来越熟练,楼梯已不再是危险地带。

练习的成果是,1岁3个月时,他独立扶着栏杆爬楼梯从一楼爬上了六楼(我们家住无电梯六楼),近100级台阶。

每爬半层楼,小路易都特别有成就感,特别高兴,爬到中间常常停下来跳跳舞。

只见他有时贪婪地一步一个台阶,有时急得手脚并用变成了攀爬,轻轻松松不带喘气就爬到了家。

路易每天还不知疲惫地各种练功,总因地制宜发明些游戏兼顾锻炼,不需要健身器材,也不需要大人帮助和操心。

1岁4个月,路易没事会一手扶着椅子单脚站立,一手握住另一只脚,努力把脚伸直抬起来,跟练杂技一样,洗澡时也不忘这样练功。

这个功法他从小就开始练基础了,小时候吃奶也没闲着,并行练习着用手把脚掰直。

再比如,他扶着暖气片踮脚,像跳芭蕾舞那样。

还有,他趴在垫子上,两只小腿夹住海豚不倒翁,把2公斤重的不倒翁抬起、放下练习腿部力量。

手臂力量他也练,两只手抓着栏杆把自己吊起来,有时脚还顺着沙发靠背来个飞檐走壁。

他还会两手同时拿两个东西,两胳膊同时抡一圈把东西扔出去。

睡觉前,路易在床上把爸爸妈妈的两个枕头作为障碍物,一圈一圈玩起了障碍跑游戏,颠两步,踩上枕头,再跑着冲下去,挑战自己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一个人玩得好开心。

1岁4个多月,路易开始对跑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发起把我们训练成了他的跑步机。

他和我们牵手走路时,拉着我们飞快地往前,感觉是很想跑步,但又有点不敢自己一个人跑,需要牵着大人的手获得点信心和安全保障。

于是我们就配合着,在他快跑的时候跟着,说一句“跑步喽”,一起兴奋地飞奔一段。

还时而给个动力,拉着他跑到极限速度,这不经意地加速带给路易无限惊险刺激。

他还会设定目标,比如我们在餐厅来回跑,他跑到两头时会摸一下墙或是桌子腿再折返,类似在游泳池游泳。

宝宝其实有很好的体力,只要他不需要去配合大人的步伐,能按照他自己的节奏来。

1岁5个月,我们带着路易去公园跑步,一个人跑一段再返回,另一个人牵着他慢慢跑,他就拉着我们跑一段走一段(最近比较迷恋跑步)。

他能从家走到公园,和我们一起跑步,从公园走回来,再爬楼梯回家,回到家还照常跑来跑去,而我们都快累趴下了。

自从路易会走路,平时出门去周边几个公园玩,他可以一直走走跑跑两三个小时,爬楼梯也靠自己,很少需要抱,也压根用不到推车。

他是如何保持体力的呢?

我们观察发现,路易走一会就要停下来看看这玩玩那,好奇心使得他有机会充分休息。

在家里也是,别看他几乎一刻不停,仔细观察他是张驰有度的,这使得宝宝始终精力充沛,每天有着惊人的总运动量,大人们只能望其项背。

我们从来不会担心他会不会累着,都给他运动的自主权。

1岁10个月,路易熟练地爬起来我们家阁楼狭窄的楼梯。

他是怎么做的呢?

路易探索的双手几乎触及我们家的每一个角落,哪里他都熟悉得不得了,除了一个神秘的禁区——阁楼。

设置这个禁区是因为上阁楼的楼梯太危险了,楼梯很陡峭还有个急转弯,每层台阶之间都是空的,大人走都得小心,更别说孩子了,我们用一把大锁锁住楼梯口的门。

偶尔我们上去拿东西,路易见门开着,也企图上去,我们惊吓的反应给了他停止的信号,他也就放弃了尝试。

后来我们为了哄他转移注意力,也把阁楼楼梯这个工具拿来用,我们牵着他只上三层台阶,他就很满意地忘记了之前生的气,很是管用。

日子渐渐过去,路易楼梯爬得轻车熟路,我们评估他有能力保护自己,便对他开放了阁楼的限制。

当令人向往的神秘宝库向他敞开大门,等待他上去一探究竟,路易却死死坚守在第三个台阶不愿再往上走。

看来之前设置的限制很成功啊!

当探索欲遭遇安全感的挑战,那是妥妥的完败呀。

我们鼓励他吸引他都未遂,只好把他抱上阁楼。

欢迎来到新世界,路易一上来就感受到这里的美妙,环视四周发现,咦,这不是客厅的吊灯么,那不是电视机么,还有空调,还有沙发,还有地垫,还有跳马,还有爬行隧道,位置都变了,空间错乱了还是怎么回事呀。

阁楼是位于餐厅的上方,和客厅空间是开放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熟悉的东西,给了路易不一样的新鲜体验,他不断地向我们确认这些物品就是他的老朋友。

重新定位了空间,路易开始探索新环境,他发现这里的地板使劲踏起来咚咚响,他看看我们,我们表示很正常这地板是空心的嘛,他就放心地跳起舞来,声效像踩着鼓一样棒。

就这样开启了阁楼探险之旅。

又一回,路易在客厅玩,听到爸爸的呼唤,看了一圈只闻声音不见人呢,顺着声音的方向去了餐厅,可发现声音又更远了,那么接近却失之交臂,路易一脸疑惑。

阁楼楼梯敞开的门给了他提示,有了上次的探险经历,这回他义无反顾地向阁楼爬去,麻利地就上了楼,出生牛犊不怕虎,全然不顾转弯处没有扶手的危险,看得人心惊胆战。

我们赶紧加强安全教育,紧紧跟着他保护他,他立刻明白还是有危险的,我们的行为帮助他找到一个合适的度。

再后来,他会扒着门要求要上去,他知道上下楼梯能力是自己还需要提升的,很刻苦地重点练习,一刻不停地练了一小时,妈妈一步不离跟着,脚板都走痛了。

很快,路易老练了,妈妈可以只坐在拐角关键位置给予保护,路易也会劳逸结合,爬几圈坐在台阶上歇一会,从台阶间空隙的新视角看爸爸,兴奋又甜蜜地叫着“爸爸爸爸”。

没过多久,路易可以爬着楼梯跟爸爸玩“窝窝窝”游戏,爸爸追着他,他连滚带爬往上跑。

即使他再熟练,我们仍会保留着适度的保护,提醒他危险性。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路易在阁楼对盆摘很有兴趣,不过他的兴趣是破坏性的,他要把叶子、根、甚至是土弄下来,往下扔到客厅,把土扔到客厅一地也就算了,破坏植物的生命也太残忍了吧。

可不让他弄他又很生气,跟他说破坏生命是不对的人家不理解,怎么办呢?

幸好爸爸旁观者清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其实人家不是非要破坏植物,人家只是想扔东西而已,想体验从这么高的地方扔东西的快感,这栏杆旁边只有植物,他没有别的选择,在他眼里,扔什么不重要,扔这个动作才是重要的。

爸爸告诉路易阁楼上某处有一箱子球,果然,路易很开心地去拿球扔,那个破植物还要摘多麻烦,还没有好看的抛物线,谁喜欢扔它呀。

很多时候,孩子一些看似不良的行为,变换一下环境可能就轻松化解,这需要我们跳出表面的现象,去发现孩子本质的需求,对症下药。

【黄石的回答(0票)】:

运动习惯从小开始培养

其实培养起来很简单,就是爸爸妈妈陪着一起运动!

(好吧,这一点我自己也没做到)

我家大概的进度是这样的:

1.每个周末去附近的公园玩,滑滑梯,荡秋千什么的,大一点了天气好的话去爬山。

明年开始上小学,到时候可以全家一起爬山+宿营了,娃也要开始学习怎么在野外做饭。

2.两岁左右吧,开始玩scooter,就是小朋友的那种滑板车。

同时开始骑儿童三轮车。

现在骑的是16寸的自行车。

3.3岁多开始,陆陆续续上了足球,篮球,棒球,溜冰课。

有非常喜欢的,也有上了一次再也不肯去的(溜冰)。

目前坚持上的是足球,可惜和周末的另一个课外班冲突,否则准备加入球队开始联赛了。

(5岁小朋友的足球地区联赛,哈哈哈,想一想都觉得好可爱)

4.4岁半开始学游泳,每周上一次课,周末尽量带他去体育馆游泳。

这个准备坚持到高中毕业。

【云小幽的回答(0票)】:

多往外面带,他想动的时候你别拦着就行……小孩的天性就是爱动的,不爱动的都是家长担心这个担心哪个才培养出来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从学步起就可以培养了。

关键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要带出去,跑,跳,骑车均可。

父母不动弹,就不谈运动培养了。

有个小窍门,小区一般有广场,广场上一般有许多孩子在玩各种运动,带孩子出去,孩子会很有游戏的欲望的。

【钱云的回答(1票)】:

谢邀。

有空的时候你会陪孩子玩吗?

还是习惯把孩子扔给手机?

平板?

电视机?

让这些电子产品替代你陪孩子?

父母有运动的习惯吗?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就像是镜子会照出你的样子。

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模仿。

我家小朋友6岁半,男孩。

我今年39岁,坚持跑步三年(十公里跑步最好成绩49分钟,最近有进健身房健身的念头),我工作要倒班,早,中,夜一星期轮换一次。

周末基本能保证有一天休息。

知道我为什么要坚持运动了吧?

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更多的精力陪小朋友玩啊。

平时的活动是晚饭后和小朋友到附近的小广场玩轮滑或者去河边溜一圈。

周末一般出去攀岩或者去山上徒步,一个月2-3次。

寒暑假本地有足球班培训,小家伙也蛮喜欢的。

小家伙身体非常好,一般就有点小感冒而已。

5岁半时和我一起跑十公里,自己完成7公里,我背着他跑完剩下3公里。

带他去徒步,去的时候骑马。

因为回程没有马,自己走了差不多9公里,然后骑着我下山的。

今年春节带他去徒步虎跳峡,背着小包跟着我们两天走了32公里。

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运动环境吧。

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运动,孩子身体健康,充满活力,心胸开阔。

还有比这更好的亲子活动吗?

我对电子产品并不排斥,我家小朋友也一样爱玩手机,平板。

做父母的只要让孩子知道除了电子产品,还有其他好多好玩,好看的东西可以替代。

个人觉得孩子学轮滑最好在5岁以上。

带孩子去户外徒步3岁以上就可以了,控制好往返时间就行。

嗯,差不多就这些吧。

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回复。

【周济的回答(2票)】:

儿童天生是爱运动的,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和方法。

有一双儿女,我是这样给他们的运动提供条件和环境的。

1.3岁的时候,给他们买一辆16寸的自行车,有辅助轮的那种。

每天带他们到小区骑一会,有时候周末也会让他们骑到附近的公园。

4岁半的时候,我女儿已经可以把辅助轮卸掉,没几天自己就可有独立骑自行车了。

现在8岁,骑的是20寸的山地车。

2.5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小区里面轮滑,缠着我买了一双。

自己慢慢摸索,摔了无数跤,现在已经滑的很溜了。

对的,自学的,没有在外面找过教练。

3.6岁半的时候找了一个很好的游泳教练,学了一个暑假。

之后经常带她去游泳池。

现在一口气游个400-500米完全没问题。

女儿现在每天都会去楼下小区骑车或者轮滑,每周都会去游泳池游泳。

在初期对她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之后,我现在都不需要陪伴她去玩耍了,包括游泳,她都可以自己一个人去。

更重要的是,通过运动,她认识了我们小区里面所有同龄的小朋友。

为了在天黑前可以出去运动,她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快速把学校里面的作业做掉。

你们应该都看到了,为孩子们找到兴趣所在才是关键。

千万不要逼着他们为了锻炼而锻炼,让他们去跑步,跳绳,单双杠什么的。

那些成年人都没法坚持的单调东西,只会让孩子们从小对运动产生抗拒。

或许你要说自己没有这样的条件,小区很小,周边没有泳池什么的。

我想说的是,为了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我现在是租房的。

尽管我在同一个城市有两套房子。

有时候,你要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剩下的都是不重要的。

为了保证女儿每天的运动时间,有时候考试考的不好,我也要顶住压力,控制自己。

孩子不爱运动,很多时候是没有合适的环境,亦或父母不愿意放手。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谢邀!

我孩子太小,才11个月,目前正在学走路,不比其他答主带孩子有经验。

我要说的是在怀孕期间,我和我爱人就达成共识,在三岁前尽量不让孩子看电视、pad、手机(新闻:

专家建议:

3岁前尽量不要玩Pad损害孩子天性);平常带孩子时尽量不玩手机,多陪孩子互动玩耍(经常看到有些家长让孩子自己玩,自己在一边玩手机);天气好的话去附近公园也好,还是在小区和别的小朋友接触,但必须每天带孩子出去走走(现在大多还是独生子女,与同龄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很重要)。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基本做到了上面几点,目前看来还是很有效果。

举例:

1、因为每天都带他出去,有次雾霾天没出去,一天心情都比较低落,楼道一有响动就朝外看,有向外爬的意思。

(此时大概6、7个月大)

2、爬台阶,在沙发和爬爬垫直接垫了一层靠垫,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放到沙发上,让他从爬爬垫上往上爬,爬上去玩一会后,把玩具拿下来让孩子往下爬,如此反复。

不但锻炼四肢、手眼协调能力,而且孩子玩的也很开心。

孩子小的时候对于社会、自然都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多让孩子接触外界,我家孩子太小,目前让他做的就是多看(从十个月起就可以看到头顶飞过的飞机,并用手指出来)、多摸(树皮、石头、热水、冰等)、多爬(不喜欢爬的可以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诱导)、多游泳。

目前看来还是挺喜欢运动的。

等再大一点,我们打算带孩子就近一两日路程的地方郊游、参加一些户外类似爸爸去哪儿这样的活动,到时候既可以培养孩子兴趣,也可以和其他父母孩子形成交流圈。

最后,这是本人来知乎后的第一个回答,有人赞吗?

【赵泽麒的回答(0票)】:

谢邀,感觉这个和孩子自身性格有关!

如果孩子性格好动,一个小小的房间是羁绊不住他自由的心的。

我们家小朋友5个月的时候但凡抱着从门口过,都要探着身子想出去。

现在不到3岁天天在外面野的不肯回家。

即使到家了也是一个客厅来回乱窜!

条件允许有必要从小每天带孩子都出去走走。

他见到东西都是新奇的,小朋友的好奇心一般都重,探究世界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

慢慢的就喜欢出去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谢邀!

其实所有家庭教育的精华在于身教,次之言传。

培养孩子喜欢运动的习惯,要注重观察和询问孩子的兴趣点,并且努力带他去尝试。

比如,儿子对于轮滑的兴趣,就是因为一次次看到别的小朋友进行轮滑运动,这时候,应势力引,他就很快开始了学习。

又比如,学习骑马,我们不以骑马为目的,带他去马场挖沙子,喂马,慢慢地,他喜欢上了骑马。

又比如,徒步,我们选择了风景开阔的草场,反复带他去跋涉,不干涉他捡石头,挖土,爬高上低,于是,他找了徒步的乐趣。

其实,用兴趣来引导,带着孩子共同参与,不需要刻意的培养,孩子自然会喜欢上运动。

【漫悠游的回答(0票)】:

不知道你家宝宝多大。

我写过一篇关于培养孩子运动的文章发在公众号上。

宝宝从刚出生就以惊人速度学习新技能,所以从一开始父母就可以通过抚触、被动操、倒立等等锻炼宝宝。

其他人回答中介绍了很多经验。

我再介绍一下适合一岁到两岁宝宝的室内亲子运动。

13-18个月,球上平衡。

把足球或篮球放家长双腿之间,家长坐下,宝宝背对家长坐在球上抓住家长拇指,家长握紧宝宝手腕。

然后尝试向前后左右晃动宝宝身体。

训练平衡感。

小雪橇。

准备一个雪盘让宝宝坐中间,宝宝抓紧雪盘扶手。

家长提起拉绳慢慢移动。

可以慢慢加速,改变方向。

停下时也要慢慢减速,以防宝宝因惯性摔倒。

训练平衡能力、抓握力量。

19-24个月,蹦蹦床。

在家准备小型蹦床,开始牵着宝宝的手保证安全,鼓励宝宝蹦跳,锻炼一段时间后家长可放手。

训练平衡感下肢力量。

小吊环。

帮宝宝用小手抓住吊环。

家长握住宝宝腕关节以下部位,保护他的腕关节。

小幅度前后摇摆5次帮宝宝落地。

锻炼上肢力量抓握能力。

宝宝天生爱运动,父母顺其自然的引导就能培养孩子爱运动的习惯。

谢邀。

【闪闪的回答(0票)】:

谢邀。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点我要说的,一个是电视,二个是运动。

我有一对双胞胎,现在是2岁4个月,在她们2岁前基本都没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