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校对接”模式下的高校食堂采购管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6143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校对接”模式下的高校食堂采购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校对接”模式下的高校食堂采购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校对接”模式下的高校食堂采购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校对接”模式下的高校食堂采购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校对接”模式下的高校食堂采购管理.doc

《“农校对接”模式下的高校食堂采购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校对接”模式下的高校食堂采购管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校对接”模式下的高校食堂采购管理.doc

“农校对接”模式下的高校食堂采购管理

摘要:

“农校对接”是把农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直接送到高校食堂的新型供销模式。

在进行过程中却面临“步履维艰”的窘况,主要原因有:

供求关系不匹配、高校食堂的监管机制不甚完善、“农校对接”项目模式不成熟、“农校对接”政策扶持不足等。

“农校对接”的完善对策有:

搭建有效沟通的中介信息服务平台,培养良心企业、介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农业合作社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由政府牵头,建立完善“农校对接”的信息协作平台、签立合约,以法律政策为保障,规范“农校对接”模式。

关键词:

农校对接;高校食堂;困境;对策分析

农校对接,顾名思义就是农业、农民与学校的相互接触沟通,具体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销售与高校食堂采购之间形成终端间的直接供销关系。

“农校对接”即农产品与高校食堂直接对接,高校食堂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给学生带来实惠。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把“鲜活农产品基地直供高等学校食堂”简称为“农校对接”。

以2009年11月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标志,在北京、天津、吉林等七个高校较为集中的省、市,开展试点工作。

一、“农校对接”模式与传统高效食堂采购流程的对比

与传统的高校食堂大宗采购经由收购商、批发商和批发市场层层加价不同,在“农校对接”模式下的高校后勤中心依据市场准入原则,通过竞标的方式,通过与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合约,进行集中采购。

(1)“农校对接”的流通渠道:

农民专业合作社

高校食堂

农户

(2)传统的高校食堂采购流程:

批发市场

食堂

批发商

收购商

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校对接”对于高校来说通过减少农产品采购的中间环节,可以有效降低学生食堂的采购成本,满足食堂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对做好学生食堂工作、促进高校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助于家里可追溯食品生产加工、运输源头的安全系统,保障食品安全。

对于农民来说,“农校对接”模式有利于促进农民订单式生产,提升农民标准化种植水平,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加强农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与校方的冷链物流体系全过程对接。

最后对国家来说“农校对接”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学生消费安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二、“农校对接”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校对接”因其创新的供应流通模式,以及农产品产销对接对高校和农户的意义,目前已经为社会广泛认可,被农民、学校双方普遍接受,并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倡导,但是到目前为止却进行的并不十分顺利,从农村“菜园子”到校园“菜篮子”,农校双方可谓“步履维艰”。

当前“农校对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供求关系不匹配。

(1)高校不可避免地每年有三个月的假期存在,而这三个月对于高校与合作社的供求合作而言就存在一个不匹配的问题。

高校与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要做好一个学校的生产供应,合作社就需要大力投入,而农产品的生产有一个生产周期,而寒暑假是很多农产品成熟的旺季,中断了两个月的供应,对于合作社来说,其损失十分巨大。

(2)当前的农业合作社尚处于摸索完善阶段,然而一个人员庞大的高校,其每日的需求量是极其可观的,对于一个单独的农业合作社来说,其供应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在农产品的规格上,也较难统一。

而且在配送初期的摸索阶段,在配送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需改进完善之处。

2、高校食堂的监管机制不甚完善。

高校的食堂服务在注重希望成本低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是学校师生关心的一个重点。

在“农校对接”监管机制中,虽然各级政府对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都进行了监管,但是第三方检测机制还很不健全,无法让高校在采购农产品的时候,有足够的心理保障。

对于高校而言,通用的检测方式是落地检测,就是对采购的农产品,在运输进学校后,再进行检测,但是这样学校就全权负责食品的安全问题,而学校并不是专业的检测单位,这样一来不但增加了运行成本,而且加大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3、“农校对接”项目模式不成熟。

高校放弃原先传统的采购模式更替成定期付缴,这牵涉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如何将农产品安全、物流配送、数量分类等部分统筹平衡,这是高校食堂负责人需要考虑并担忧的问题,也是一时难以接受原材料均由合作社定期供给的原因。

同时,合作社认识不深,以为是由政府牵头,缺少对农产品数量质量的约定往往配送的产品不能满足高校食堂的要求,造成产品囤积而导致农产品不新鲜甚至腐烂,这样高校的采购达不到规模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造成资源浪费。

现在市场上呈现的是供过于求的局面,鉴于高校食堂大多由私人承包,要进行“农校对接”,签订供销合同,合作社必须与高校每一个食堂的承包人进行签约。

4、“农校对接”政策扶持不足。

“农校对接”在发展前期受到高校食堂体制的约束和农户生产条件的制约。

产生的原因是市场环境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物价受生产周期的影响和供求影响而不稳定、处于供方的农业合作社供销模式混乱、货物结算方式不规范等;同时,政府对高校和农户的相关保障不到位,对参与“农校对接”的单位和企业的补助以及优惠政策太少,政府对农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如农产品增产、农产品除害等的专业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的技术指导少,政府对高校的项目扶持补贴力度不够,都是“农校对接”项目不能很好对接的原因。

三、“农校对接”的完善对策

1、搭建有效沟通的中介信息服务平台,培养良心企业。

中介信息服务企业是“农校对接”项目中重要的一环,政府应鼓励社会中小微企业积极投身作为政府支持下的公益性企业,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运用专业知识,一方面收集农业合作社和农户的供给价格,另一方面收集高校食堂每天的需求量,进行速配,为双方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

作为高校和农业合作社中间的桥梁,中介企业能更润滑的调控高校和合作社之间的关系,中介企业的良好存在,能更大程度上的推动高校投身“农校对接”项目,放心、安心将沟通的工作交由中介企业去完成。

2、介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农校对接”在可以有效降低高校餐饮成本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食品安全工作。

相应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应该要与“农校对接”同时建立,这样有利于对农产品企业进行监管。

因为只有高校对企业进行监管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政府主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进行监控,才可能保证食品安全。

比如,南京市就在很多高校建立了“三放心”办公室,由政府投入建设,免费提供仪器和检测药品,对食品安全起到了有效的监管。

如果由“农校对接”平台完成食品安全检测,不仅能够降低高校的运营成本,而且能够保障食品安全。

此外,还应该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杜绝一些无法达到规范、不能保障安全的企业进入对接平台。

3、不断提高农业合作社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校学生食堂是农产品采购巨大而稳定的市场,需要与农业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参与的合作社应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运作能力,应有着眼于长远,微利经营,通过做规模,获得合理效益的战略眼光。

应有不断创新经营服务方式,能确保直供的农产品质量优良、供应稳定、服务优质。

加上现在很多农业合作社规模有限,一个合作社和一个大学单独搞对接,很难搞起来或很难搞好,如果能够将分散的合作社进行整合,形成更大的生产规模,同时将各高校食堂进行整合,形成更大的市场需求,然后统一进行对接就能更有效的分配安排订单,满足农校各方的需求和条件,从而进一步降低农校运输和高校采购的成本,届时,农民不愁卖,学生吃菜更放心、更便宜。

4、由政府牵头,建立完善“农校对接”的信息协作平台。

在“农校对接”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

尽管农校双方都有积极性,也都在积极努力,但是仅仅依靠这两方面的力量却难以对接成功。

一些尝试过“农校对接”的农业合作社和高校在实践中得出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想搞好“农校对接”,必须建立一个第三方的信息协作平台,由该平台负责收集各大农业基地和高校双方的供求信息,合理调控农产品质量、品种和数量,起到物流中转站的作用。

否则,让农校双方一对一,自己寻找对方合作,结成直销对象,存在很多难以逾越的困难,只有信息协作平台才能有效解决各自难题。

但是无论是农业合作社还是各大高校,他们都被各自先天缺憾和特殊需求所束缚,无法达成一致,故而这个信息协作平台的建立只能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牵头组织。

5、签立合约,以法律政策为保障,规范“农校对接”模式。

签订法律上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许诺或协议,有益于规范处于实践初期的“农校对接”模式。

将对接模式规范,可以减少私下的灰色收入、货品“以次充好”等现象。

政府通过法律和政策扶持加强对高校和农户的相关保障,以缓解因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供求不稳定、农业合作社供销模式混乱、结算不规范等弊端,加大对“农校对接”的单位和企业的补助以及优惠政策,加强对农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以及对高校的项目项目扶持补贴力度。

最后,政府应根据当前现状,联合相关部门,成立统一的“农校对接”专职机构,以此作为“农校对接”进行的枢纽和模式运行的管理者,对“农校对接”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让“农校对接”工作能够深入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