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712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规划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复习题.docx

《规划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复习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规划复习题.docx

规划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蔬松表层为(B)

A.土地B.土壤C.土层D.表土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A)

A.法律意义上的土地B.经济意义上的土地

C.生态意义上的土地D.社会意义上的土地

3.国家领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B)

A.整个部分B.特定部分C.平面部分D.立体部分

4.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指(A)

A.整个地球表面B.地表C.平地和山地D.整个陆地

5.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D)

A.陆地B.地表C.土壤D.土地

6.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劳动力和(D)

A.资本 B.生产资料C.交通 D.土地

7.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C)

A.13万亿B.15万亿 C.18万亿 D.20万亿

8.当土地被投入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C)

A.物质载体B.重要资产C.物质条件D.生产资料

9.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是具有肥力的(B)

A.土壤B.土地C土层 D.表土

10.农作物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者与调节者是具有肥力的(B)

A.陆地B.土地C.地表D.土壤

11.地球表面积是个(C)

A.可变数B.未知数C.常数 D.已知数

12.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D)

A.载体作用B.地基作用C.操作场所作用D.基地作用

13.不同沃度的土地使资本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C)

A.客观条件B.必要条件C.重要条件D.宏观条件

14.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B)

A.社会价值B.美学价值C.生态价值D.环境价值

15.不同沃度的土地使资本生产率产生差别,是重要条件对于形成(C)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D.矿山地租

16.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其(B)

A.载体B.仓库C.基地D.场所

17.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创造新的(C)

A.陆地B.地表C.土地D.用地

18.土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A)

A.有用性B.资产性C.有限性 D.自然性

19.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D)

A.调整B.估计C.预测 D.安排

20.土地对下列哪种部门作为地基、场地和操作基地发生作用。

(B)

A.农业B.非农业C.林业D.牧业

21.土地属性两重性,既是土地物质,又是(D)

A.土地资源B.土地价值 C.土地价格D.土地资本

22.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B)

A.自然产物B.前人的劳动成果C.经济现象D.高级公路

23.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蔬松表层为(A)

A.土壤B.土地C.土层 D.表土

24.规划应理解为(D)

A.规划未来的过程B.预测未来的过程

C.预测用地的过程D.给出行动的过程

25.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C)

A.土地利用宏观布局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C.土地利用微观设计D.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26.当土地被投入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C)

A.物质载体B.重要资产C.物质条件D.生产资料

27.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A)

A.美学价值B.社会价值C.生态价值 D.环境价值

28.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为(B)

A.恩格尔系数B.吉尼系数C.小康系数 D.富裕系数

29.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为(B)

A.恩格尔系数B.吉尼系数 C.小康系数D.富裕系数

30.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协调土地的(D)

A.人地矛盾B.稀缺矛盾C.资源资产矛盾D.供需矛盾

31.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C)

A.土地利用宏观布局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C.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D.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32.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B)

A.土地利用规模B.土地利用结构C.土地利用布局D.土地利用分区

33.土地利用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C)

A.规模比例关系B.质量比例关系C.数量比例关系 D.规划比例关系

34.国家领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C)

A.整个部分B.平面部分C.特定部分D.立体部分

35.依其任务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C)

A.细部规划B.战略研究C.专项规划D.专题规划

3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A)

A.美学价值B.社会价值C.生态价值D.环境价值

37.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指(B)

A.地价B.地租C.价值 D.价格

38.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B)

A.土地总报酬递减B.土地边际报酬递减

C.土地临界报酬递减D.土地平均报酬递减

39.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多少的(A)

A.地租B.价值C.成本D.劳动产品

40.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土地位置不同而产生的是(B)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ⅠC.级差地租ⅡD.级差地租

41.土地上生产农作物所得的剩余收入是(D)

A.价格B.价值C.地价 D.地租

42.当代西方经济学者和土地经济学者将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C)

A.垄断地租B.级差地租C.经济地租 D.绝对地租

43.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形成(A)

A.土地价格B.土地用途C.土地区位D.土地利用类型

44.根据地价与土地用途之间关系,应把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规划作为(C)

A.工业用地B.住宅用地C.商业用地D.仓储用地

45.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C)

A.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C.城市中心D.城市近郊区

46.为了保护环境,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向远郊区扩张的是(B)

A.住宅用地B.工业用地C.娱乐用地D.交通用地

47.既反映了土地纯收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城市各项用地的空间安排是(B)

A.序列级差地租B.位置级差地租C.条件级差地租 D.空间级差地租

48.既要满足当代人,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B)

A.生态发展B.持续发展和 C.谐发展D.经济发展

49.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客观必要性的是(A)

A.土地数量的有限性B.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C.土地物质的自然性D.土地沃度的差异性

50.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A)

A.土地边际报酬递减B.土地总报酬递减

C.土地临界报酬递减D.土地平均报酬递减

51.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是(A)

A.生态学B.环境学C.资源环境学D.生态环境学

5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B)

A.土地总报酬递减B.土地边际报酬递减

C.土地临界报酬递减D.土地平均报酬递减

53.土地上生产农作物所得的剩余收入是(C)

A.价格B.价值C.地租D.地价

54.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协调土地特性和(C)

A.用地规模B.用地效益C.用地要求D.用地环境

55.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报(B)

A.全国人大审批B.国务院审批C.国土资源部审批D.发改委审批

56.省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的是(A)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

57.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是编制和实施(A)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C.国土规划D.城市规划

5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D)

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C.粮食问题D.用地规模和布局

5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C)

A.5年B.10年 C.15年 D.20年

6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域内的全部(D)

A.土地资产B.土地价值C.城市土地D.土地资源

6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D)

A.人口规模和布局B.用地和人口的布局

C.粮食规模和布局D.用地规模和布局

6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B)

A.动态性B.控制性C.变化性D.联系性

6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控制性和(D)

A.宏观性B.微观性C.变化性D.战略性

64.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A)

A.控制作用B.联系作用C.协调作用D.反馈作用

65.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以下列哪项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准(B)

A.1996年年初B.1996年年末C.1996年10月31日D.1996年6月30日

66.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应当提出土地用途,制定(B)

A.土地利用方式B.土地用途管制原则C.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D.土地用途性质

67.土地条件调查包括自然调查和(B)

A.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B.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C.土地权属和地价条件调查D.气候和地形条件调查

68.用劳动平衡法预测未来人口,一般适用于(D)

A.农用地和建设用地B.农用地和城镇居民点

C.未利用地和城镇居民点D.城市和城镇居民点

6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

A.人口规模和布局B.用地和人口的布局

C.粮食规模和布局D.用地规模和布局

7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B)

A.动态性B.控制性C.变化性D.联系性

7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下列哪级人民政府批准(C)

A.县级B.市级C.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D.省级

72.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主要是确定土地利用的(D)

A.方向和规模B.规模和价值C.政策和方向D.目标和方针

73.我国的基本国策是(A)

A.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B.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C.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74.用劳动平衡法预测未来人口,一般适用于(C)

A.农用地和建设用地B.农用地和城镇居民点

C.城市和城镇居民点D.未利用地和城镇居民点

75.评价系数法是把不同量纲的指标化为(B)

A.统一指标的方法B.无量纲系数的方法

C.统一系数的方法D.统一量纲的方法

76.土地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B)

A.趋势预测B.综合预测C.时间序列预测 D.灰色预测

77.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需求量和(B)

A.耕地需求量B.建设用地需求量C.交通用地需求量D.未利用地需求量

78.预测是预先推知未来,预测时人们利用(B)

A.预测方法B.已知的知识C.未来情况D.估计

79.人口自然增长法的计算公式包括两部分,即自然增长和(B)

A.流动人口B.机械增长C.暂住人口D.常驻人口

80.对土地质量相对于土地用途的综合评定是(A)

A.土地适宜性评价B.土地承载力评价C.土地质量评价 D.土地生产力评价

8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开发程度和(D)

A.经济效益分析B.利用效益分析C.生态效益分析D.社会效益分析

82.土地质量评价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B)

A.土地经济评价B.土地承载力评价C.土地生态用地 D.土地社会评价

83.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率为(C)

A.土地利用率B.土地农用利用率C.土地垦殖率D.土地建设利用率

8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是(B)

A.农村现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城镇现状调查D.地籍调查

85.建筑物基底面积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B)

A.容积率B.建筑密度C.遮蔽率D.基建率

86.土地质量评价类型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和(D)

A.土地社会评价B.土地生态评价C.土地自然评价D.土地经济评价

87.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数量分析、土地资源质量分析、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和(D)

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土地利用费效分析

C.土地利用指标分析D.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88.建筑总面积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A)

A.容积率B.遮蔽率C.建筑密度D.建筑容积率

89.土地利用宏观研究中既要重视土地数量,又切不可忽视(B)

A.土地价值B.土地质量C.土地资产D.土地资源

90.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是(B)

A.农村现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城镇现状调查D.地籍调查

91.森林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下列哪项中的比重(B)

A.已利用土地面积B.土地总面积C.森林蓄积量D.木材消费量

92.土地产出价值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D)

A.土地产出率B.农用地产值率C.建设用地产值率D.单位用地产值率

93.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包括已利用土地的潜力评价与(A)

A.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评价B.未利用地的潜力评价

C.建设用地的潜力评价D.农用地的潜力评价

94.土地垦殖系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哪种用地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C)

A.可垦殖利用土地B.果园C.耕地D.农用地

95.建筑物基底面积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B)

A.容积率B.建筑密度C.遮蔽率D.占地率

96.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是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以(A),以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

A.土地生产潜力为核心B.土地质量为核心

C.土地利用潜力为核心D.土地生产效益为核心

97.农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率称为(C)

A.土地利用率B.土地垦殖率C.土地农业利用率D.土地建设利用率

98.土地的自然供给量是指(C)

A.地球表面积B.地球上陆地面积

C.除了现实技术条件下无法利用土地以外的陆地面积D.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地面积

99.开展土地供需分析工作,初步了解土地供需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协调土地供需的途径和方法是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和(B)

A.土地承载力评价B.土地适宜性评价C.土地质量评价D.土地生产力评价

100.土地供给系指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

土地供给可分为土地的自然供给和(D)

A.限制供给B.刚性供给C.弹性供给D.经济供给

101.城镇布局理论包括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门槛理论和(D)

A.增长极理论B.梯度转移理论C.城市区位理论D.带形城市理论

102.土地供给系指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

土地供给可分为土地的自然供给和(D)

A.限制供给B.刚性供给C.弹性供给D.经济供给

103.土地利用分区可分为地域分区和(B)

A.用途分区B.用地分区 C.规模分区D.利用分区

104.生活区应布置在生产区的(B)

A.下风向B.上风向C.左风向D.右风向

105.某地区集中生产那些在该地区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来运出,以换取那些虽比其他地区生产成本为低但在该地区内并非成本最低的产品调入则更有利是指(B)

A绝对利益原则B.比较利益原则C.最大利益原则D.最佳利益原则

106.为了防止寒风侵袭,尽量把果园配置在山腰以下的(A)

A.背风地段B.迎风地段C.阳面地段D.阴面地段

107.土地利用上的差异性表现为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利用特点和利用方向上的(D)

A.地域差异性B.分区差异性C.利用差异性 D.区域差异性

108.桑树一般要求表土厚度为(B)

A.0.5米B.0.7米C.0.9米D.1.1米

109.厂区地形力求平坦而略有坡度,以减少土地平衡的土方工程量,其坡度不超过(B)

A.30B.50C.70D.90

110.公路选线的原则中主干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C)

A.20 B.40C.80D.60

11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仅作(B)

A.土地利用用途分区B.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C.土地利用地域分区D.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112.养蜂场离蜜源植物最好设在蜜源作物的中央,不应超过(B)

A.1kmB.2kmC.3kmD.4km

113.土地利用分区常用的分区方法有综合分析法、主导因素法、叠置法和(A)

A.聚类法B.层次分析法C.主成分分析法D.趋势分析法

114.养蜂场场地最好设在起伏不平的小丘陵的南坡,蜂门不要向北或(C)

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115.一般来讲,主干道路应距离居民点150m以上,离畜牧场距离大于(A)

A.100mB.200mC.300m D.400m

116.应尽可能把蔬菜地配置在居民点和(D)

A.近郊区附近B.工业区附近 C.商业区附近D.畜牧场附近

117.养鱼池选址要求池岸最好整齐,塘底要平,深度要均匀,池塘一般为(B)

A.正方形B.长方形C.圆形D.椭圆形

118.某地区集中生产那些在该地区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来运出,以换取那些虽比其他地区生产成本为低但在该地区内并非成本最低的产品调入则更有利是指(B)

A.绝对利益原则B.比较利益原则C.最大利益原则 D.最佳利益原则

119.在布置渠道时,尽可能避开岗丘、洼地、池塘、山溪和(C)

A.田坎B.铁路C.高级公路D.建筑物

120.为了利于余热加温,一般将温室温床配置在(D)

A.村镇附近B.居民点附近C.城市附近D.乡镇工业附近

121.某地区集中生产那些在该地区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来运出,以换取那些虽比其他地区生产成本为低但在该地区内并非成本最低的产品调入则更有利是指(B)

A.绝对利益原则B.比较利益原则C.最大利益原则 D.最佳利益原则

122.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用地要求耕作层厚度一般不少于(C)

A.6-11cmB.11-17cm C.17-23cmD.23-29cm

123.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B)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 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

124.以种植棉花为主的用地应具有深厚的土层,疏松且排水良好,最宜配置在(C)

A.草甸土上B.棕壤上C.冲积土上D.红壤上

125.某地区集中生产那些在该地区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来运出,以换取那些虽比其他地区生产成本为低但在该地区内并非成本最低的产品调入则更有利是指(B)

A.绝对利益原则B.比较利益原则C.最大利益原则 D.最佳利益原则

126.城镇布局理论包括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门槛理论和(C)

A.增长极理论B.梯度转移理论C.带形城市理论D.城市区位理论

127.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集中配置(D)

A.建筑物的场所B.构筑物的场所C.生产工具的场所D.生产资料的场所 

128.门槛理论认为在居民点发展中有三种限制条件,一是地理环境条件;二是基本工程管网状况与铺设的技术限制;三是(B)

A.用地规模上的限制B.居民点结构改建上的限制

C.暂住人口上的限制D.常驻人口上的限制

129.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D)

A.特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下限B.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下限

C.中城市人口数量的下限D.小城市人口数量的下限

13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把建制镇定义为(D)

A.城镇B.集镇C.乡镇D.城市

131.城镇体系具有所有“系统”的共同特征:

整体性、层次性和(B)

A.均质性B.动态性C.联系性D.变化性

132.决定城市规模的两个重要经济原因是规模经济效益和(D)

A.扩散经济效益B.社区经济效益C.传统经济效益D.聚集经济效益

133.分类中除划分城乡居民点以外,还有城镇之别。

一般特大城市人口大于(C)

A.50万人B.70万人C.100万人D.130万人

134.城镇体系规划是重要依据对于测算(C)

A.建筑用地B.城市用地C.居民点用地D.非农业建设用地

135.居民点布局形式大体有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和(C)

A.四边形式B.集中式C.自由式D.直线式

136.居民点用地规模相应地划分为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城市规划区用地规模和(B)

A.城市用地规模B.城市行政辖区用地规模C.建制镇用地规模D.城乡用地规模

137.分类中除划分城乡居民点以外,还有城镇之别。

乡村分中心村、基层村和(D)

A.大队B.小队C.村民小组D.村落 

13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A)

A.耕地的80%以上B.高产田的85%以上

C.农用地的75%以上D.管辖范围的70%以上

139.分类中除划分城乡居民点以外,还有城镇之别。

一般特大城市人口大于(C)

A.50万人B.70万人C.100万人D.130万人

140.城镇布局理论包括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门槛理论和(C)

A.增长极理论B.梯度转移理论 C.带形城市理论 D.城市区位理论

141.城镇体系规划是重要依据对于测算(D)

A.建筑用地B.城市用地C.非农业建设用地D.居民点用地

142.决定城市规模的两个重要经济原因是规模经济效益和(C)

A.扩散经济效益B.社区经济效益C.聚集经济效益D.传统经济效益

143.为防止病菌带入畜牧场,畜牧场应距最近的公路最好大于(B)

A.50mB.100mC.150mD.200m 

144.一般来讲,居民点规模具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和(D)

A.聚积规模B.经济规模C.凝聚规模D.辐射规模

145.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D)

A.地下运输B.轨道运输C.陆路运输D.管道运输

146.机场用地面积一般都比较大,大型机场通常超过1000hm2,一般机场也达到(B)

A.100-200hm2 B.200-500hm2 C.500-600hm2 D.700-900hm2

147.距离远、急需、贵重、时间性较强的运输适宜于(D)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水域运输D.航空运输 

148.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根据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C)

A.10000辆B.15000辆C.25000辆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