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1825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课爱在屋檐下.docx

第1课爱在屋檐下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8.1.1我知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理解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家人的优秀品质。

2.能力目标

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树立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对“家”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课前准备】

准备全家福;学生向自己的长辈进行家庭访谈并填写调查表,使其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调查表见本课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

我想有个家

歌词: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谁不会想要家

可是就有人没有它

脸上流着眼泪

只能自己轻轻擦

我好羡慕他

受伤后可以回家

而我只能孤单的

孤单的寻找我的家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

但是我一样渐渐的长大

只要心中充满爱

就会被关怀

无法理怨谁

一切只能靠自己

虽然你有家什么也不缺

为何看不见你露出笑脸

永远都说没有爱

整天不回家

相同的年纪

不同的心灵

让我拥有一个家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教师提问:

这首歌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什么?

学生回答:

我想有个家。

教师过渡:

那么,家是什么呢?

你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

我能为家做点什么?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

【新课教学】

我知我家(板书)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板书)

第一环节:

家的憧憬

教师:

在这一单元的标题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字是“家”。

那么,什么是家呢?

出示图片:

家的憧憬

有人说:

家是充满爱的小屋

有人说:

家是一片蔚蓝的天

有人说:

家是一把能遮风避雨的伞

有人说:

家是爱的避风港

……

教师提问:

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

并说出其中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家里有亲人,有亲情”。

第二环节:

我说我“家”

教师:

同学们都有自己喜爱的家,可我不知道大家对家了解多少?

老师很想看同学们的表现。

看看哪个同学对自己的家最了解?

学生活动:

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全家福”,并请2~3名同学向大家介绍家庭成员的性格、爱好、特长、从事的工作、收入以及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名人等等。

(由于该环节可能涉及学生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学生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事,学生可以作选择性的介绍。

学生介绍(略)。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通过课前调查以及刚才的活动,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父母、更加了解我们家庭的成员,同学们对家也许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过渡:

那么,教材中对家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第三环节:

书中寻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

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

警察说:

“我送你回家吧。

”“家?

我没有……家。

”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

“那不是你的家吗?

”富豪说:

“那……是我的房子。

某国内战期间,一个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十个亲人丧生。

后来,他打听到五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冒死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

悲喜交集的他紧紧地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

“我又有家了。

读了上述关于家的故事,结合下面有关家的说法,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

是地域——“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是住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

是人群集合体——“八年级2班是我家。

是好朋友——“小刚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两个是一家人。

是吃饭的地方——“回家吃饭喽。

是……

1.家庭是由      关系、      关系或      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几种情形?

3.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分别是        、          、         、         四类,你的家庭属于         类型。

学生看书、填写、交流(略)。

教师归纳:

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

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八年级

(一)班是我家。

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确立家庭关系的情形:

结婚    出生    收养    随父(母)再婚

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

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单亲家庭    联合家庭

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板书)

第四环节:

请你参与

方法一:

多媒体显示:

实话实说,你愿意“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归纳:

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希望有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优秀的父母,甚至听出个别学生嫌家长没本事、嫌家穷,有存在嫌弃自己父母的心理,可以看出在我们学生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才使得一些学生怨家长没本事、没钱、没地位。

那么,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不会因家境状况、父母的地位甚至父母的缺陷而改变呢?

让我们先看两个动画,并说说这两个动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播放动画:

结局

播放动画:

智者与年轻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发言(略)。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肯定。

教师:

你能举出“家贫出孝子、寒门出才子”的事例吗?

或者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

学生举例(略)

教师补充家贫出孝子、寒门出才子的事例。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03级学生,中南大学在读大学生。

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

亲妹妹死了,父亲疯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

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

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6年!

2005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颁奖晚会上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

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

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学生谈感受。

教师归纳:

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既然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

虽然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但是人们可以选择的是改变家庭现状。

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庭的不利状况,那么我们就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

我们当务之急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努力拼搏,为改变家庭的现状而奋斗。

方法二:

(备选)

播放音频:

懂你

播放音频:

感恩的心

教师提问(在播放快结束时提问):

你知道父母在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

你能说说父母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倾注着无私的爱。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嫌弃父母、抱怨父母呢?

第五环节:

填写家庭树

学生活动:

根据教材内容填写家庭树(见课P7),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

1.想一想:

自己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

2.你的家庭(或家族)成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3.在你的家庭(或家族)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

活动说明:

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可以让学生思考。

因为这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

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

但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名人,则鼓励学生讲,因为这是光荣的事。

学生活动(略)。

【巩固新课】

教师:

今天我们探讨了家的话题,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有关家的知识?

学生回顾并回答(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家,知道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不可改变的。

我们要认真了解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

8.1.2我爱我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二)能力目标

 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

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养,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这里渗透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就是扭转对家庭错误的认识,并初步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误解。

难点在于使孩子真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认识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与家长做一次交流,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因为学生事先需要和家长交流,所以可以说我的课从学生与家长交流时就开始了。

在课堂上的学习不过是一种更深入的延展。

1.教师准备一—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家长您好:

我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即将学习关于家庭的话题,其中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责任以及感受家庭温暖的内容。

这部分对于孩子很重要,所以特别需要您的帮助与支持。

下面有几个题目供您选择,您挑选一个或者两个内容,然后告诉孩子,在他稍做准备后,将进行一次交流,学生会把您的回答带到我们的课堂上来。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

题目: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于他(她)的付出一定很多,有很多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生病

●孩子惹祸

●孩子得到夸奖

同学你好,在你的家人做好准备之后,请你准备好录音或摄像设备,提前请你试一试,注意不要出问题。

2.教师准备二。

动员及注意事项。

(1)学生应该准备好如何与家长进行一次交流,不要把它简单地看成一次老师交给的任务,更要与家长进行心灵的接触。

(2)教师把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教给学生一些营造气氛的方法。

例如:

在家长心情好并放松时,可以把儿时的照片拿出来一起看。

3.教学准备一—调查学生状况。

如:

甲班:

全班人,其中婚姻状况稳定的家庭人,占%,婚姻不稳定的家庭人,占%。

在这人中,有人的家庭依然处于离异状态,这部分孩子绝大多数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人的家庭已经再婚,孩子与继父生活在一起,人是丧父。

乙班:

全班人,人的家庭处于离异状态,人为被收养,有人虽然父母没有婚姻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孩子没有与父母一起生活,1人与祖父母生活,人与姨妈生活。

4.教学准备二。

把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教师事先要听一听、看一看,挑选效果好、比较典型的在课堂上播放。

这里的工作量比较大,注意兼顾各种家庭类型。

5.教学准备三。

事先收集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对于在课堂上比较害羞的学生,不爱发言的学生在这里给他(她)参与课堂的机会。

教师扫描下来做成课件。

(二)学生准备

找一名学生准备丢丢的故事(见附文)。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首先看一些照片,大家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看了这么多的照片,大家是否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话题了。

对!

就是“家”。

《我爱我家》教师收集了学生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要学生来分享家庭的温馨时刻。

其中有教师自己的照片,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一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在每个“家”都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所以我们了解“家”,就从“家”里的故事说起。

(见教材P8页两个题目)在前面看照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学生通过看与听的结合来感受“家”的温暖。

小结我们听了几个家庭的故事,其实每个家庭都有一些难忘的故事,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

小结:

我们与家庭的关系。

(P8页)

对于“家”,我们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了呢?

活动二“家”是什么?

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

小结“家”是:

情感的栖息地

天然学校

经济物质来源

娱乐天地

身体保健

发展大本营

各抒己见:

(P10页讨论题)

对于“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还会有更多的认识。

这里老师的总结把学生零散的认识归纳在一起,使学生对“家”有了全面的认识。

活动三我们回到我们家庭中去,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对于家庭也有责任。

我们对于家庭做了哪些贡献?

家长对家庭:

我对家庭:

说一说:

(P9页两个题目)

齐读教材上关于母爱和父爱的两段话。

这里是一种责任教育,“家”是什么学生理解了,“爱”呢?

怎样去理解“爱”,更深地去理解“爱”,应该认识到“爱”更是一种责任。

链接与拓展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

下面我们听××同学给我们讲一个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先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回答:

1.丢丢有家吗?

2.丢丢的妈妈爱他吗?

(板书)爱是一种责任。

这里出现丢丢的故事,目的一是为了反衬出“家”的温暖;目的二是为说明父母抚养孩子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本课小结与作业(可含课后活动安排)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我爱我家》,通过讲家里的故事,我们理解了“家”是什么,又通过丢丢的故事感受了“爱”是一种责任。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作业:

写几句话送给父母(见教材p11页)。

教师在最后把脉络理清,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非常明确,两方面的内容:

“家”是什么?

反思:

整个课堂气氛应该事先有一个定位,这节课应该让学生在比较温馨且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与感受,在教师设计活动中就要注意营造氛围。

我们教材中的家庭是指三口之家,这种定义过于简单,实际在学生中有相当的比例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学生的生活背景是不同的,甚至是比较复杂的,为了尊重差异,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说妈妈爸爸怎样怎样,而是要宽泛一些。

在学生的家庭里可能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如果统称为家人,可能会更好,我们要尊重学生,呵护他们的情感。

本课的目的是要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并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不仅不是幸福温暖的,而且是不幸的。

注重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和课下的活动比较多,教师一定要注意全体学生,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例如活动有展示照片、家里的故事、头脑风暴以及比喻自己的家等活动,老师在活动时不要只关注个别人,要让每个人都尽量有机会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

附文:

孩子,你为什么不会哭

孩子,你本应生活在温暖地阳光下,像天底下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温暖,拥有母爱,拥有温馨,拥有欢笑。

是谁剥夺了你的童贞,使你小小年纪变得沉默和忧郁?

你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人们叫你丢丢。

《丢丢的故事》始于1997年夏天,北京警方从吸毒者手中解救出年仅3岁的丢丢。

他被身染毒瘾的亲生母亲郭立琴当作所欠毒资的抵押品,给了3名吸毒者,遭受到非人的摧残。

事发后,郭立琴,这名从河南信阳山区农村到京打工、将丢丢推入深渊的母亲,被劳动教养两年。

当社会上很多好心人表示要收养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时,但因郭立琴的坚持反对而作罢。

康复后的丢丢回到母亲老家,由当地民政部门代养。

在丢丢5岁生日这天,河南省女子劳教所为丢丢和即将解除劳教的郭立琴举办了一个特殊的生日,母子二人分离两年后重新团聚。

媒体和所有关心他的人一样,期待他能有一个全新的未来。

然而,丢丢却被母亲又一次无情地抛弃了。

丢丢的母亲曾经发誓说要在家乡好好带孩子,但是她留恋醉生梦死的生活,离不开毒品,厌倦贫困的家乡,沦为妓女的她已经堕落的不能自拔。

丢丢的家很贫困,丢丢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丢丢的姥姥精神不太正常,经常骂他,还和他抢东西吃。

10岁的丢丢学会了洗衣、做饭、生农家土灶,独自走漆黑的山路去上学和打柴。

他很少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妈妈,却总爱忧郁地守候在电话旁边,因为妈妈曾从北京打电话给他。

就是这样的生活,丢丢也没福享受,狠心的舅舅要把他推给社会。

人们常说,世上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父母。

丢丢却遇到了狠心的母亲。

是什么使丢丢的母亲变得如此无情、丧失人性,是贫穷?

是毒品?

是堕落?

留给人们的只有叹息和无奈。

世上只有妈妈好,丢丢的妈妈却不好。

在丢丢的心目中,只有妈妈,他想念妈妈,想念在妈妈跟前撒娇的日子,渴望母爱。

丢丢的渴望似乎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梦。

谁不想拥有幸福的童年?

谁不想拥有母爱?

幸福家庭的孩子,想哭就哭,想闹就闹,因为他们有慈爱的母亲、有温馨的家。

丢丢,只有10岁的你应该是好哭的年龄,你为什么不哭?

这使我想起了有位台湾歌手唱的一首歌: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

回到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8.1.3难报三春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不孝敬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长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目标:

能辨证分析孝敬父母长辈好处和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如何孝敬父母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吧?

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

并说说对此诗的理解。

小结:

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

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她们应该得到我们子女的孝敬和回报,但是我们往往是难以报答慈母之爱的,因为她们的付出太多太多了。

那么在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呢?

从而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爱洒人间(板书)

活动一:

(教材第13页)“小锋和妈妈的故事”,学生先阅读材料并思考:

(1)妈妈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在小峰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这是为什么?

(2)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3)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

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小峰妈妈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精心设计帮助孩子。

妈妈虽然伤心,但从来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

妈妈的苦心,表现出对自己孩子赤诚的爱,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对孩子未来的关注,以及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

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

小峰应该以自己的成长进步、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自己的母亲。

给我们的启示:

对无私奉献的母亲,我们最大的回报就是要在学习、事业上获得成就。

设计意图:

通过真实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悟父母对子女的爱心,由此体会父母的心情,为孝敬父母提供铺垫。

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板书)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

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要受到法律制裁,当然也要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

活动二(教材第14—15页)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六个情景(P14-15),辨析孝与不孝的表现。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生活的件件小事上,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

提问:

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谈谈为父母尽了孝心以后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明确应怎样去孝敬父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孝敬父母要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情感,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的收获是甜蜜的。

让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吧,去感受这种甜蜜。

可能有些同学还有疑问,怎样孝敬父母?

其实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活动三:

学生阅读P16的“相关连接”,体会其中的含义。

孝敬父母是我们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我们孝敬父母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地顺从。

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如果方面做了不道德或违反法律的事,我们也要敢于批评和制止,这是对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

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我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和长辈,他们为社会、为家庭做出过贡献,对我们也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比父母更疼爱我们,在他们年老多病和行动不便时,我们做孙子女的也要尽一份孝心。

3、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孝亲敬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同学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

第一:

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

第二:

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

第三:

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

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

4、作业布置:

制订孝敬父母长辈的小计划,要求:

(1)自己应怎样孝敬父母长辈

(2)在一周内能为他们做什么

(3)怎样落实孝亲敬长的小计划

5、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反思

1、过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

2、通过学生思考和讨论来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3、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围绕着对家、对父母的爱,最终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的升华。

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

同学们在课堂上时而畅所欲言,时而若有所思,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性充分调动,课堂气愤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题目设计上有点多,时间显得有点紧张,有些题目学生活动不够充分。

如学生在讨论活动二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发言,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问题和活动要少而精,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活动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体。

8.1.3难报三春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she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辩证地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行为;培养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