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1844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

好警嫂先进事迹材料

张虹波,女,1973年6月出生,现为龙山区东艺社区民政养老协理员。

身为市交巡警支队龙山大队民警孙辉妻子张虹波,二十几年来,为了一个理想和信念,以坚韧的执着和爱心,坦然面对一位军嫂到一位警嫂“角色”转换的酸甜苦辣,她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重担,用博大的情怀和无私的奉献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细

心周到地关心照顾家人生活,诠释着一名当代警嫂的优秀品格和动人风采,用青春的激情演绎了生命不平凡的价值。

生活中的“女强者”

2004年,孙辉转业到辽源市交巡警支队龙山大队当上一名警察,张虹波也转换身份成为“警嫂”。

十年的聚少离多,让张虹波对一家三口可以天天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愿望有了盼头,可事事发展并不尽人意。

孙辉成为交警后,比以前工作更加辛苦,执勤站岗没有白天黑夜,逢节假日没有休息,几乎每天都在工作,连夫妻俩一起逛街购物都成奢望了。

但张虹波理解丈夫的工作特殊性,从没有过怨言,一直全身心的支持丈夫的工作。

儿子心中的“向导者”

事业的成功仅是人生的一半,子女教育的成功为另一半。

张虹波的

丈夫忙于工作,每月回家吃饭的时间都可以用天来计算。

作为父亲的

孙辉,很少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从儿子上学到高中毕业,基本上是

张虹波一个人担起教育孩子成长的任务。

儿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她陪着孩子一起复习,儿子思想“抛锚”时,她耐心引导,儿子需补课时,她就与孩子一起听课。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虹波用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培养子女的爱心、专心、恒心与信心,让孩子成为人才。

如今,张虹波考入吉林警察学院的儿子对母亲的评价是:

“我的母亲撑起了

全家整片天”。

二十多年的操劳,张虹波因积劳成疾,风湿病、肾结石、脊椎病等

多种疾病缠身,且经常头痛、恶心,经常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2005年,张虹波又被确诊患有脑脂肪瘤。

病魔没有击垮张虹波的生命斗志,反而成为她生活的动力。

2008年,张虹波顺利通过公益岗位考试并进入社区工作。

“作为警嫂,带好孩子,照顾好家,就是为丈夫分担,就是为一方安宁做贡献,再苦再累我心里也甜。

”张虹波说。

孝敬公婆的“好儿媳”

父母是儿女最大的牵挂。

说起自己的公婆,张虹波总觉得有些愧疚。

由于丈夫工作忙,公婆远在外地,不能经常回去探望他们,张虹波便经常打电话给公婆,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陪老人唠唠嗑。

每逢节日都给老人汇钱寄物,去尽儿媳的一份孝心。

2004年4月的一天,张虹波接到公公家告知婆婆患了脑瘤且情况非常严重的信息后,当即给

在长春学习的丈夫打了电话,当天就与丈夫一起赶到公婆家。

坐了十几个小时火车的张虹波不顾疲惫,守护在病床前,照顾了婆婆四天四夜……在婆婆生病期间,张虹波为不影响丈夫的工作,不顾自己身体多病,3次去黑龙江铁力市照顾婆婆,尽了儿媳的孝道。

2005年,张虹波的婆婆去世后,张虹波说,人人都有双重父母,公公也是她的父亲。

张虹波主动与丈夫商量,要将公公接到辽源居住,让老人晚年幸福。

可年事已高的公公,却因故土难离回绝了他们。

“当一名警嫂,就要全力支持公安工作,这不仅是责任,更是义务。

”从嫁给一名军人开始,张虹波就准备好为丈夫的工作付出艰辛,当丈

夫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时,张虹波更是用一生的精力,为丈夫的事业撑起家的天空。

张虹波用女性博大的爱心和广阔的胸怀做好丈夫工作的后勤保障,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热情和踏实的行动诠释了当代警嫂的风米。

好警嫂的心愿:

其实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可用三个字概括:

会过去。

二十多年,张虹波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作为一名合格的军嫂,她的丈夫为保百姓一方平安坚守在基层岗位,而她却为丈夫能安心、不分心、不操心的工作,默默无闻担起家庭的重担,诠释了“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的真正含义。

张虹波说:

我能成为一名警嫂很自豪,尽管很辛苦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将来向丈夫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将彰显正义、为民服务的精神世代相传。

——大桥镇仇池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西和县大桥镇仇池村位于县城以南60公里处,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216户、864人,现有耕地面积1314亩,人均耕地1.5亩。

全村共有党员17名,预备党员1名,后备干部3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

近年来,仇池村党支部坚持按照五好党支部的建设标准,在镇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切实加强村班子建设,强化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积极为党员开展工作搭建平台,不断规范村级事务运行,深度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全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三项措施,切实提高三委班子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强化履职能力教育培训,提高班子成员素质。

村党支部在组织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培训班的同时,班子内部建立了成员轮流授课培训制度,围绕理想信念、政策法规、科学文化、致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每月一次的集中培训,学教结合,以教促学,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党性观念,切实提高了理论素质和履职能力。

2、建立班子成员分工制度,靠实干部工作责任。

村党支部按照居住邻近、方便工作的原则,通过实行分片包抓制度,对村三职干部及监委会主任分工包社,并由他们全权负责各社的日常工作,推动了村级事务的有效落实。

同时,党支部按照村班子成员工作职务及个人特长,结合基层党建、精准扶贫、双联、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需要,又对每位班子成员进行工作分工,进一步靠实了班子成员工作责任,

形成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全面落实激励考评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热情。

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一诺双评三考核工作机制,每年年初,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商讨确定全村年度工作计划。

在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三委班子成员都按照工作分工,对党员群众郑重承诺,并及时公开承诺事项,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

同时,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评议和考核,并按照年终考评结果,严格兑现奖惩措施,有效激发了班子成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三个平台,积极为党员群众开展服务

1、强化阵地建设,搭建服务平台。

以创建党建示范点为契机,村党

支部对党员活动室功能重新进行划分,并合理规范布置,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配备完善了办公桌椅、文具用品等软硬件设施,让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积极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使村级活动场所真正成为了集党员学习教育、村

民议事、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阵地,切实发挥了服务党员群众的作用。

2、开展设岗定责,搭建职能平台。

村党支部根据全村工作实际需要,设立了政策宣传岗、产业发展岗、计划生育工作岗、矛盾纠纷调解岗、环境卫生监督岗等岗位,并按照无职党员个人特长,对无职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和无职党员签定了履职践诺目标责任承诺书,使他们明确了工作责任与目标,同时,通过每季度开展一次考核,实现了无职党员从无位到有为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党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积极发挥作用,为村三委班子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三、3+5工作法规范了村级事务运行,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

村党支部认真落实3+5工作法,凡涉及村内重大事项坚决按照事前公告、定事合议、事定承诺、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程序严格执行,有效规避了项目风险,进一步规范了农村民主议事决策机制,激发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通过实施127户危房改造,人畜饮水管网供水提灌工程,实施仇池山13公里公路改造铺油项目,硬化村内小巷道,实施村内房屋风貌改造,建设伏羲文化广场、仇池村牌坊大门、仇池文化室综合楼、伏羲文化展厅等,切实推动了全村基础设施的有效改善,解决了群众住房、饮水、出行困难,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同时,对需要群众投工投劳等公益事项村党支部积极坚持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栽植树木,大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不断美化生活环境,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村党支部更加注重产业培育和发展,帮助群众积极栽植经济林果、建设蔬菜大棚、发展中药材种植,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全村扶贫开发工作进程不断加快。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有欢笑也有泪水,清苦的生活给予了她更多的磨砺,也使得她更加珍惜身旁的阳光,同时学会传递温暖与希望。

她相信心若向阳,何惧忧伤,心若向善,何畏苦难。

她是李娜,她愿与您一起分享成长。

自强不息,化解生活苦难

2018年9月,当她怀揣梦想,沐浴着收获的阳光,敲开大学的校门时,这阳光背后却一直阴影随行,她出生于黑龙江的一个边陲小镇,

再往北去,便是中俄口岸,父母下岗多年,家里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父亲四肢常年浮肿,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奶奶瘫痪在床,需要专人长期照顾,艰难的家庭生活,使她早早成熟,她依靠学校的帮助和自己假期兼职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然而命运又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大二那一年,李娜的妈妈患了癌症,家中丧失了唯一的经济来源。

突然的家庭变故,曾使她一度悲观、迷茫,甚至产生了休学的念头,但她一直坚信,生活中之所以有阴霾的存在,是上天在提醒自己珍惜身旁的阳光,因此,大学三年来她自立自强,在逆境中成长。

一方面,她坚持从事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工作中勤恳认真,不仅依靠勤助的工作补贴了自己的生活,也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自身,得到了科室老师和学校的认可,先后获得“勤工助学优秀个人”、“优秀组长”、“勤工助学之星”等荣誉称号。

另一方面,她也坚持从事校外兼职和实习工作,做家教、当导购、发传单……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做三份工作,下课后她她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食堂兼职打饭,大年三十她一个人

顶着东北刺骨的寒风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多少的辛苦与委屈她都坚强前行,最终,她用自己的力量顺利完成了大学三年的学习,在逆境中坚强绽放。

业精于勤,不负学生本职

作为学生,不管生活的压力多么繁重,她都告诫自己学习是她的本职任务,不能舍本逐末,大学四年来她学习上努力刻苦,踏实认真,多少个夜晚她独自一人在自习室中用梦想驱散孤单,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完成好本专业学习的同时,她也深深懂得作为一名大学生光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她积极参与科研比赛,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赛,并优秀结题;协助老师编写公共管理教学案例,作为优秀案例全国首批入库,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各一篇,多次在校院两级的辩论与征文比赛中获奖,在学习和科研的路途中,她丰富自我,拓步向前。

志愿奉献,承传爱与希望

一份爱铸就一个希望,将爱传递,传播希望。

是国家与学校的帮助给予了她继续学习的机会,所以她愿将这份关爱传递下去,去温暖更多的人。

作为东北师范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会长,她四年如一日坚守在志愿服务第一线,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000个小时,多次获得“优秀志愿者”、“杰出志愿服务管理者”、“五四红旗团干部”、“社会实践奖学金”、“爱心教师”、“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谨记校训,坚守师大本色。

作为师大学子,她切身践行师范理念,

连续两年参与支教助学,用微微之举为乡村的孩子带去知识与希望。

在支教地的生活每天工作13个小时,晚上没有住处,她在白天上课的课桌上和衣而睡,本就不足以果腹的食品,李娜常常还要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上课、备课、家访、开办教师培训,创立第二课堂……支教的生活虽艰辛但却充满感动与收获,至今她依旧坚持自费资助支教地学生,为学生送去更多的温暖与希望。

因为她始终记得,当她走的时候,学生偷偷地跑到自家的花生地里,将未成熟的花生用手刨出来,送给她。

“送给东北的老师”——孩子稚嫩的声音至今仍在她耳畔回荡。

作为红烛志愿者协会会长的日子里,她更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切实履职,不辱使命。

开拓新项目、回访旧基地,她用双脚丈量着长春市从南到北,由东到西的距离;出访的日子里被误解、被驱逐,她擦干眼泪继续前行;来回5个小时的车程,路途颠簸、呕吐不止,但只要工作开始,她便立刻抹去愁容、积极应战;负伤在身,打着绷带,她咬牙也要坚持走完所有的服务基地。

组织大型调研、促进协会改组、上万字的资料,她与伙伴们通宵达旦。

加强志愿者培训,拓宽宣传平台,这一年办公室的灯总是很早的亮起,又夜半才熄灭。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她带领红烛志愿者协会荣获“芙蓉学子?

榜样力量一一公益行动奖”、“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荣誉,得到了团中央、教育部、吉林省团委、吉林省志愿者联合会的高度认可,并得到了中央新闻联播、吉林省新闻联播的连续报道。

扶残助残,再小的力量也是一份支持。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自闭症患儿,也正是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改变了她的大学生活。

刚刚接触这样一群孩子时,她并不知道怎样和孩子们相处,被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揪头发,打耳光是常有的事,被不理解的家长质问,被特殊学校的老师拒绝,但这些困难并没有使她退缩,孩子们纯洁的眼神是她留下来的最强支撑。

通过书籍与网络,她积极学习自闭症相关知识,向自闭症儿童家长、老师访谈学习,她完成了近40个小时10万字的访谈资料整理,同时自费到北京学习考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最终顺利走进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当得知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需要大笔费用,许多家庭因为费用原因耽误孩子训练的最好时机时,她心急如焚,不仅拿出自己微薄的奖学金资助部分贫困患儿,更积极参与到自闭症儿童的绘画作品、工艺品义卖活动中去,曾帮助一名自闭症儿童成功拍卖20万元的画作。

正是这样的一次义卖,使得她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必须发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中来。

因此,她率发起

东北师范大学“关爱自闭症儿童”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带领东北师范

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成功与长春市13家特殊儿童机构签订“关爱自闭症儿童”专项志愿服务计划,5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近800名孩子从中受益,赢得了学校、社会的高度认可,以及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吉林教育电视台、凤凰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她个人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践行者,受到了长春市教育

局、新华社、吉林教育电视台、长春晚报的专题报道,并将她的事迹作为典型代表在长春市中小学巡回宣讲。

面对成绩与荣誉,她并没有止步,而成为了一名义务宣传员,来到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南、河北等多个省市参加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向市民宣传全纳教

育、普及自闭症知识,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成为一支真正的红烛,到每一处都闪耀希望,在每一地都点亮未来,使得红烛的光辉串起来,照亮星星孩子的路。

她相信努力前行,追逐阳光步伐;她笃定勤奋自强,化解生活苦难;她坚持志愿奉献,回报社会恩情;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