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2141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docx

名校精品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三次测评试题理科综合

2018—2019学年度下期八市重点高中联盟

“领军考试”高三理科综合试题--生物

1.物质a作为抑制剂与淀粉酶结合时,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降低淀粉酶的活性。

在适宜温度、PH等条件下,某小组将淀粉酶和物质a的混合液均分若干份,分别加入到等量的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中,检测发现,淀粉的水解速率随淀粉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列分析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A.物质a与淀粉酶的结合使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减弱

B.物质a与淀粉酶的结合能改变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C.淀粉酶与物质a的结合部位可能有别于与淀粉的结合

D.物质a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可通过提高底物浓度来缓解

2.下图为神经细胞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

依据此图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钠-钾泵具有载体的运输作用与酶的催化作用

B.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内环境进入组织细胞

C.膜两侧Na+浓度差的维持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Na+通道打开时可使细胞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

3.与果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相比,只发生在果蝇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是

A.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B.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同时加倍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4.玉米某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甲所示,该条染色体经变异后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才能发生该种染色体变异

B.DNA的断裂、错接是形成图乙异常染色体的根本原因

C.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玉米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

D.甲一乙发生的变异类型为倒位,不能在显微镜下分辨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桃树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子番茄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使其成熟

D.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其生芽

6.使君子花夜晚为白色,早晨开始逐渐变为粉色,到下午变为红色,晚上再恢复为白色。

调查发现,晚上采蜜的是飞蛾,而早晨和白天采蜜的分别是蜜蜂和蝴蝶。

此外,使君子花是两性花,但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相互错开。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使君子与三种传粉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B.使君子和三种传粉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C.使君子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同株自花传粉

D.花色变化导致三种传粉者间的竞争加强

29.(10分)

自然界中,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化,高等植物会产生叶绿体突变体。

某植物种群中,甲是缺失了叶黄素的突变体。

与正常植株相比,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甲的生长缓慢。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的膜结构称作,在该结构上合成的储存有化学能的有机物是。

(2)与正常植株相比,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甲的叶绿体吸收与利用

(填“红光”或“蓝紫光”)能力不变,C3的相对含量会(填“增多”、“保持不变”或“减小”)。

(3)显著降低环境C02的浓度,甲的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会(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用含180的水浇灌突变体甲,一段时间后,在其周围空气中存在含180的物质有。

30.(12分)

某植物是一种雌雄同花的二倍体生物,其有红色、橙色和白色3种花色,且有的花上出现紫斑,有的无花斑。

实验发现,红花无斑植株自交,子代中最多出现红花紫斑、红花无斑、橙花紫斑、橙花无斑、白花紫斑和白花无斑6种类型,对应的比例接近27:

117:

9:

39:

12:

52,相关基因完全显性。

请回答:

(1)该植物种群中,花色的遗传受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只研究花色与花斑的遗传时,白花紫斑植株的基因型共有种。

(2)在只研究花色遗传的情况下,橙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产生大量的子代(F1)。

若F1未出现性状分离,则F1的花色为;若F1出现了性状分离,则F1的花色类型及相应的分离比为。

(3)纯种橙花紫斑植株自交,将其产生的大量的种子用射线和化学物质进行处理,种植后,发现了极少量的变异植株,其中有一株开橙黄花深紫斑的植株(甲)。

甲的育性很低,显微观察发现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呈现异常的配对状态,如图所示。

 

①图示中,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细胞的过程中,该配对状态是由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②用射线和化学物质处理种子,仅出现极少量的变异植株,体现了突变具有的特点。

研宄发现,甲与纯种橙花紫斑植株的基因型完全相同,且控制花色的1对基因位于图A的染色体上、控制花斑的1对基因位于图D染色体上。

在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表现型的情况下,对甲的花色、花斑颜色的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31.(8分)

辣木的根、茎、叶、种子等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成分,具有调节血糖的功能。

为了探究辣木降血糖的机制,某科研小组将II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分为实验组(口服辣木叶水提取物)、空白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物,该药物能刺激胰岛合成分泌胰岛素),并检测相关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

实验组血糖含量下降值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胰岛:

素含量并没有明显差别,实验组胰岛素含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这一结果说明。

(2)小肠双糖酶(包括乳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是小肠肠腔中的一类消化酶,能将肠道内双糖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从而引起血糖的升高。

该科研小组进一步研究发现:

实验组小肠双糖酶的活性比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都低。

这一结果说明。

(3)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研究发现,胰岛素能使靶细胞的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这种变化的意义是。

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该调节机制称作。

32.(9分)

某地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树林,成为了一个相对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

某科研小组对该地区生活在弃耕农田中的肉食性动物甲进行了十年的调查与研宄,甲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在种群水平上,对动物甲的研宄主要集中在等方面;调查动物甲的数量采用了标志重捕法,原因是;据图可知,动物甲的环境容纳量为(填“K1”“K2”或“K3”)。

(2)由农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属于演替类型中的;在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在等方面还会逐渐发生改变。

(3)退耕农田演替为树林导致该地区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动物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

37.[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利用卷心菜、黄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常见的乳酸菌有,在细胞结构上,乳酸菌不同于酵母菌的显著区别是;在代谢过程中,酵母菌区别于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

(2)发酵初期,pH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

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进行增殖。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与乳酸菌间存在竞争关系,其强度的变化是。

(3)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否则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的含量增加,影响泡菜的品质。

38.[选修3—现在生物科技专题](15务)

下图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的基本流程,请回答:

 

(1)在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烟草芽体切块培育成再生植株的技术称作植物组织培养。

自然条件下,烟草的芽体在植株上只能形成组织和器官,而不能形成完整的植株,其原因可能是。

(2)在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H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中。

将重组Ti质粒导入到农杆菌细胞中时,处于感受态的细菌具有的特点是。

经过①②③过程可将目的基因整合到烟草细胞的上。

(3)图中的④过程中需要来处理愈伤组织而获得具有活性的单细胞。

⑥过程得到的再生植株不一定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抗性,原因可能是。

从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再生植株是否具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方法是。

 

 

2018—2019学年度下期八市重点高中联盟

“领军考试”高三理科综合试题--物理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由a粒子散射实验确立了原子有内部结构

B.氢原子光谱表明氢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D.基态的一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n=3激发态后,可能发射3种频率的光子

15.如图所示,小球从斜面的顶端d处以大小为的初速度水平抛出,

恰好落到斜面底部的B点,且此时的速度大小

,空气阻力不计,该斜面的倾角为

A.60B.45C.37°D.30°

16.某一双星系统中,A星球质量是B星球质量的2倍,两者之间的间距为

经观测发说A星球上的物质在缓慢地向外太空逃逸,若干年后A星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间距减小,由观测知此时双星系统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1.5倍,则

A.两星球的之间的距离变为

B.两星球的之间的距离变为

C.A星球的轨道半径变为

D.A星球的轨道半径变为

17.如图ABCD的矩形区域存在沿A至D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边长AB=2AD质量m、带电量q的正电粒子以恒定的速度

从A点沿AB方向射入矩形区域,粒子恰好从C点以速度

射出电场,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

A.若电场强度变为2E,粒子从边中点射出

B.若电场强度变为2E,粒子射出电场的速度为

C.若粒子入射速度变为

则粒子从DC边中点射出电场

D.若粒子入射速度变为

则粒子射出电场时的速度为

18.如图所示,倾角为

=30°的斜面上,一质量为6m的物块经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水平位置静止释放,小球由水平位置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物块和斜面始终静止,运动过程中小球和物块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则在此过程中

A.细绳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物块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

C.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D.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19.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3V,内阻不计,R1、R2、R3为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1

、0.5

、9

R4、R5为电阻箱,最大阻值均为99.9

右侧竖直放置一个电容为1.5xlO-3

的理想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器板长0.2m,板间距为0.125m。

一带电粒子以0.8m/s的速度沿平行板中线进入,恰好匀速通过,不计空气阻力,此时R4、R5阻值分别为1.8

、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粒子带正电

B.带电粒子匀速穿过电容器时,电容器的电荷量为3xlO-9C

C.欲使粒子向上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上板,札阻值不得超过5.7

D.欲使粒子向下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下板,R4阻值不得低于1.4

20.如图甲所示,abcd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正方形闭合金属线框,金属线框的质量为m,电阻为R,在金属线框的下方有一匀强磁场区域,MN和是匀强磁场区域的水平边界,并与线框的边平行,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现使金属线框从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如图乙是金属线框由开始下落到be边刚好运动到匀强磁场PQ边界的图象,图中数据均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在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到t2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

B.线框的边长为

C.线框中安培力的最大功率为

D.线框中安培力的最大功率为

21.如图所示,质量m1=4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lm,现有质量m2=2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

=3m/s从左端滑上小车。

已知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5,取g=10m/s2,则物块滑上小车后

A.滑块和小车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滑块和小车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经过一段时间从小车右端滑下

D.整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为6J

22.(5分)

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1)甲同学在做该实验时,通过处理数据得到了图甲所示的

图象,其中F为弹簧弹力,

为弹簧长度。

请通过图甲,分析并计算,该弹簧的原长

=cm,弹簧的劲度系数k=N/m。

该同学将该弹簧制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时,该弹簧的长

=cm。

(2)乙同学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和仏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丙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23.(10分)某同学将电流表A与一电源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改装成欧姆表,并测定电源的电动势R和内阻r,如图甲所示,已知电流表内阻

,满偏电流

电流表的表盘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做如下操作:

(1)首先,将两探针短接后,调节滑动变阻器A使电流表A达到满偏。

断开两探针,若用电阻箱替代滑动变阻器R,仍使电流表满偏,电阻箱读数如图丙所示,则R=。

(2)保持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阻值不变,重新接回,将两探针接电阻箱,可以逐一将欧姆表刻度标出,当电阻箱调至100

时,电流表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此封电流为A。

(3)由此,可以测出电源的电动势E=,内阻r=。

(4)改装好的叙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认为电源电动势有所降低,内阻增大,该同学按照步骤规范操作,测量某一定值电阻,测得电阻值真实值(填“大于”、“等于”、“小于”)。

 

24.(14分)

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x轴上方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勾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2T,y轴上一点P(0,16)有一粒子源,能向各个方向释放出比荷为4x108C/kg的正粒子,粒子初速度

=8x106m/s,不计粒子重力,求x轴上有粒子穿过的坐标范围。

25.(18分)

如图所示,形状完全相同的光滑弧形槽S静止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两弧形槽相对放置,底端与光滑水平面相切,弧形槽高度为h,A槽质量为2m,B槽质量为M。

质量为m的小球,从弧形槽A顶端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的最大速度;

(2)若小球从B上滑下后还能追上A,求MN间所满足的关系;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液体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跟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多

B.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可以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

D.一块0℃的冰逐渐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分子势能会增加

达到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分子平均速率相同

(2)(10分)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管中,封闭了有两段水银柱和两部分空气柱,水银柱A的长度h1=25cm,位于左侧封闭端的顶部,水银柱B与A之间的空气柱长度L1=12.5cm,右侧被活塞C封闭的空气柱长度L2=12.5cm,己知玻璃管周围环境温度t=27℃时,右侧封闭空气柱的压强恰为PQ=75cmHg,水银柱B左右两部分液面的高度差h2=45cm。

保持环境温度t=27℃不变,缓慢拉动活塞C,求:

①当水银柱A恰好对U形管的顶部没有压力时,右侧封闭气体的压强为多少?

②当U形管内B部分的水银面相平时,活塞C共向上移动多少?

34.[物理——选修3-4](15分)

如图所示,某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x轴上,当t=0时,波源x=0处的质点S开始振动,t=0.5s时,刚好形成如图所示波形,则

A.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下

B.该波的波长为4m

C.该波的波速为6m/s

D.t=1.5s时,x=4m处的质点速度最大

E.t=1.5s时,x=5m处的质点加速度最大

(2)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为一三棱镜的截面,∠C=

,∠A=

现有一束单色光垂直AB面,从P点进入二棱镜,在BC面上出射光线与AB面上出射光线夹角为

求:

(1)该三棱镜的折射率;

(2)该光束在AC面上是否有出射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