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3621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识字二》教学设计.docx

《识字二》教学设计

  《识字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2.引导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巩固旧知

  1.生字宝宝找朋友,送生字回家。

  2.学生齐读一遍:

胡戏棋钢观弹

  二、观察生字,发现异同

  1、游戏火眼金睛大比拼!

要把这几个字写正确,哪些地方你想提

  醒同学们注意呢?

  2.小组讨论怎样把生字写得更美。

  学生汇报要点:

笔画穿插,左窄右宽,左右高低不一。

  3.演示图——左窄右宽书写要领(前几课已经学过)

  4.按照左右高低规律给生字宝宝重新排排队?

(归类)钢和胡一对:

左边高观和戏一对:

右边高弹和棋一对:

一样高(出示示意图)

  三、一帆范写,规范双姿

  1.全班跟一帆老师做坐姿操。

口诀:

两点靠,八字形;头抬高、脚放平。

  2.一帆老师范写“观”。

  3.正式提笔前一起做握笔操。

  口诀:

笔拿高,一关节。

两点靠,两点捏。

掌心空,立掌写。

  四、学生书写,点评指导(观)

  1.师:

现在小朋友一起来写右高的字——观。

描一个,写一个。

  老师巡视,提醒坐姿,指导书写,共性问题一起提示。

带红笔圈画出写的好的字。

  2.点评“观”展示同学的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3.余老师展台范写“观”。

  (钢笔书写)

  4.跟进练习写“观”,同桌之间点评。

  5.再次展评“观”字,肯定并提出表扬。

  6.用写“观”字的方法,写另外一个右高的字——戏,描一个写一个。

  五、一帆范写,书写四字

  1.一帆老师写左高的字——钢。

  2.同学写剩下的四个字。

写一个,临一个。

  3.老师巡视指导,并给同学写得好的字加上五角星。

  4.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六、举一反三,延伸总结

  1.温故而知新。

说说“到”

  “壮”书写注意点。

  2.多观察,多用心,认真写,字越写越棒。

  《识字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比较“礻、衤”、“宀、穴”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

  3.看图熟读词语,借助插图理解词语,正确流利地熟读词串构成的韵文。

  ☆教学重难点⒈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⒉能够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准备⒈生字卡片、“礻、衤”、“宀、穴”偏旁的演变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及文中插图。

  ⒉指导学生课前搜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和有关祖先的知识。

  ☆设计思路《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前后两部分的结构相似,因此,在学习、总结前半部分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讨论后半部分的内容,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汉字规律,加深对字、词、韵文的理解与积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案序号61设计理念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⒈小朋友,这儿有两组字,你们认识吗?

出示“江、河、海”、“柳、杨、松”,指名认读。

这两组字为什么用这样的偏旁?

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形式出现的看图识字课文,认识一些新朋友。

  ⒊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图画,初读韵文⒈(出示图和第

  一、二竖行)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

  ⒉图上画的是什么?

不认识的可以请教组内其他小伙伴。

  借助拼音读词语,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

  小组长带领小伙伴合作读,互相正音。

  ⒊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⒈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

(与神仙、祖宗等有关)⒉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⑴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

)认识袜。

  ⑵同桌合作:

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

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

(大都与衣服有关。

)⑶全班交流。

  ⑷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有“礻”或“衤”这个偏旁。

  四、诵读韵文,理解拓展⑴出示“神话、祝福、祖先”。

指名读。

  ⑵出示图。

小朋友,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请你们拿出自己搜集的神话故事和有关祖先的知识交流交流。

  (教师积极地参与其中。

)⑶说话训练:

对你的好朋友说一句祝福的话。

  ⑷齐读这组词。

  ⑸出示“裙子、裤子、衬衫”。

  ⑹小朋友,“裙子、裤子、衬衫”都是衣服中的一种,你还知道哪些衣服名称?

⑺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⑻连起来诵读每一二两行。

  五、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⒈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⒉同桌交流:

怎样记住这些字?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⒊集体交流:

  ⒋教师指导书写: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⒌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教学反思:

  “礻”和“衤”区别开这一环节,从复习旧知入手,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并以“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新朋友,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进入学习状态。

  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词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认识词语。

  通过多媒体揭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充分利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对词的理解不局限在课本上。

同时,发挥小组在学习中的互相作用,让每个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个性化的言语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火花,很快地掌握新知。

教师参与各组的交流讨论,进行精要点拨,更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伙伴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不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将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并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汉字,达到让学生自主识字的目的。

  第二课时教案序号62设计理念

  一、复习检查,激趣导入⒈开火车抽读学过的生字词。

  ⒉指名说说“礻”和“衤”的用法。

  ⒊过渡激趣: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带有“礻”这个偏旁的字大都与神仙、祖先有关,带有“衤”这个偏旁的字大都与衣服有关,只要我们根据意义来识记,就不会把偏旁写错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7”,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谁能最快最准地在今天学习的词语中发现规律。

  二、探究规律,培养能力⒈自学:

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自由读第

  三、四行,注意读准字音,词语连读。

  ⒉检查自学情况:

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练读中认识想对应的事物。

  ⒊小组讨论学习: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的规律,想想实物、古文字、偏旁的联系。

  ⒋全班交流:

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室、宅、家”三个字都有“宀”这个偏旁,“窝、窗、窟、窿”四个字都有“穴”这个偏旁。

  (多媒体分别显示“宀”和“穴”。

)多媒体演示“宀”和“穴”的演变过程。

  ⒌引导学生小结:

  “宀”表示房屋,带有“宀”的字大都与房屋有关;

  “穴”表示在土坡或山坡上挖的洞,带有“穴”的字大都与洞穴有关。

  ⒍齐读第

  三、四行。

  ⒎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也带有“宀”和“穴”偏旁?

  三、诵读全文,总结拓展⒈将本课12个词语卡片分发给学生,分成四组上去贴在黑板上,并由贴的学生做小老师领读。

  ⒉集体诵读整篇韵文。

  ⒊总结:

我们中国的汉字真奇妙,有些字只要根据字的偏旁就可

  以理解意义。

课后,大家可以找找平时容易写错的字,用上今天学到的本领,想想有什么好方法来分清、记住这些字。

  四、识写生字,培养习惯⒈练读生字并组词。

  ⒉看笔顺图,在课本上按笔顺描红,并想一想怎样记住它们。

  ⒊交流:

你学会了哪个字?

做小老师教教大家。

教师点评。

  ⒋学生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

  教学反思:

  “宀”和“穴”偏旁区别这一环节的教学,以小组合作、探究了现为手段,变“教师讲”为“教师引导下的自读自悟”。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和积累语言,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鼓励学生课后去大胆实践,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做小老师教生字,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如此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的热情高涨。

  篇课文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

  验,将同偏旁的字写在一起让学生认读。

课文以偏旁带字的形式列出了两组词语。

本课时主要学习第一组字、词,其中有一些是“鸟”旁,有一些是“隹”旁,但都表示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我努力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识字二》教学设计3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了解水乡金秋十月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指导用文中词语造句,以及文中插图的说话:

  “游水乡”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水乡景色,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幻灯片出示)。

  金秋烟波水乡夕阳归舟渔歌芦苇菱藕荷塘枫叶灯火月光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2.抽读这些词语。

  3、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指导感悟

  1.激趣促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水乡,实际上水乡美得很哪!

你们还是自己坐上小舟再到水乡游一游,细心地看一看,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

提示:

来到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你认为哪儿最美?

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互说互读。

  4.反馈指导。

  全班交流,大体步骤为:

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

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

通过“烟波”感悟湖面的苍茫、广阔。

语速较慢。

  

(2)第二行:

荷塘多彩明丽,摇曳多姿。

语速较快,表达出兴奋之情。

  (3)第三行:

一幅“渔歌唱晚图”。

晚霞映红了湖面,渔民们唱着悦耳的渔歌满载而归。

语速稍快,抒发了丰收的喜悦。

  (4)第四行:

湖面的枫叶红得像二月花,湖面的点点灯光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水乡更显宁静和迷人。

读的时候语速稍慢。

  5.整体感悟。

  

(1)了解叙述顺序:

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

  

(2)练读全文。

  (提示:

边读边联起来想像一幅幅画面。

)(出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

  a.自读,再口头填空。

  b.反馈说,评议,再说。

  c.进一步感悟水乡的美丽富饶。

  三、指导熟读

  1.体会押韵。

  第

  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是押韵的。

  读起来琅琅上口,自读体会。

  2.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

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

自读体会。

  3.练读全文。

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

自读,互读。

反馈指导。

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四、练习造句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最好。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五、指导看图说话

  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

  2.多媒体课件出示金秋的水乡图。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听。

  (3)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4)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5)说了这么多的水乡景色,你想发出什么赞叹?

  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

  (6)指名说,比赛说。

  《识字二》教学设计4团结力量大(旁边的黑板部分板书本节课的生字)作业设计:

填填记记

  1.______齐,______移。

  ______计谋广,______火焰高。

  ____________容易折,____________难折断。

  ____________不怕风,____________挑千斤。

  ____________不是春,____________春满园。

  2.____________火焰高。

  ______就是力量。

  (作业本上的)

  3.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___________,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识字二》教学设计5

  一、激趣导入师:

你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有哪些?

生:

学画画,学跳舞``````师:

让我们到课文中看看,书里的同学们有那些有趣的课外活动请同学们把书打倒22页,看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在做什么?

  二、自由读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字音,开始吧

  2、同座合作度课文

  3、出示生字,小组讨论记忆方法

  4、小组汇报(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猜谜语等)

  5、巩固识字:

猜词游戏(每个字给学生五次机会来猜生字卡片后面的词,猜中的分)用好的词语说话。

  6、指导书写:

胡戏生观察,说出要注意的地方,练习书写试举出错误的字例,让生分析

  三、课间休息听音乐,生自由活动

  四、再读课文,感悟课文

  1、生个读课文,师出示课文内容。

  2、生观察,说说哪些是表示动作的词,读一读。

并与图对照。

  3、可以换别的字吗?

  4、生齐读课文

  5、生拍手,按节奏度xxxxxx(男女生对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小组读)

  6、游戏:

看动作猜词语

  五、拓展把自己喜欢的校园活动也编成一首儿歌。

  《识字二》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正确书写:

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识字8。

作业设计:

课内:

抄写字词、扩词、加偏旁组词。

  课外:

朗读、背诵韵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二.学习声旁包1.出示书包,学生回答,引出包。

  2.板书包。

  三.学习4个象形字1.看图启发。

  

(1)图上画了些什么人?

(相机出示生字新词)

  

(2)图上的同学,正将包字与哪些偏旁组合?

讲解:

包是声旁,其他是形旁。

  2.学习生字。

  

(1)包加上火变成炮,炮可以组什么词?

(2)包加上艹变成苞,苞可以组什么词?

(3)包加上饣变成饱,饱可以组什么词?

(4)包加上氵变成泡,泡可以组什么词?

  3.齐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练习写字。

1.出示范字,让学生观察。

  2.分别指导。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五.作业1.抄写部分词语。

  2.练习读儿歌。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给包找朋友。

  2.读生字新词。

  二.学习儿歌1.借助拼音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正音再练练。

  4.观察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色。

  

(1)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按照顺序连起来说一段话。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练写生字1.指导观察:

满、吐、嘴。

  2.重点指导:

满、嘴。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四.课堂练习1.扩词:

满()

  ()

  ()嘴()

  ()

  ()2.加偏旁组词:

包()

  ()

  ()

  ()

  ()

  (《识字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

会写“斤、折”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对谚语的理解。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筷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做实验吗?

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折一根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怎么了?

(筷子轻轻就被折断了)请这个小朋友折一把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他使劲折筷子,筷子没有折断。

)从这个实验,你懂得了什么?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

  团结力量大。

)小朋友很能干,不仅说出了一条谚语,还说出了它蕴涵的意思。

这条谚语也正是识字5中的内容。

想学习更多的谚语吗?

  让我们一块走进(生齐读课题《识字5》)。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注意字音准确。

遇到难读的字和不认识的字可问老师或同学。

  2、出示有音节的生词卡,请小老师教读,认为难读的字或易错的字要提醒同学并再教读一次。

  如:

谋不要读成měng;柴、折、绳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搓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斤是前鼻韵,不要读成后鼻韵。

  3、齐读生词。

  4、出示无音节的生字卡,自己小声读。

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对易错的字音相机纠正。

  6、抽读生字。

  7、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

怎么记的?

  如:

采用加一加:

禾──多──移、此──木──柴等。

  三、读课文,了解谚语意思

  1、自己自由读课文。

要求:

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2、抽5个学生读文,生评议。

相机纠正读音。

  3、齐读文。

要求:

声音洪亮,字音准确,读得整齐、注意停顿。

  4、小声读文,说说共有几条谚语?

你最喜欢哪条?

  5、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理解你喜欢的那条谚语的意思:

(喜欢的方式包括:

画画、表演、实验、叙述等。

)如: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就可采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其意思。

  “人心齐,泰山移”可采用叙述的方式等。

  6、在全班交流谚语意思。

生评议谁理解得最准确、最形象。

  7、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如:

计谋──主意、方法

  8、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注意每条谚语中词语之间的停顿。

  9、分组、分男女生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四、课后实践鼓励学生收集谚语,学完本课后在班级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找得多,看谁记得牢。

  《识字二》教学设计8教材简析:

  《识字5》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

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

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蜡,梅,翠”。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会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2、(出示挂图)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野外去玩玩,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看图识字学词

  1、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识字5的内容。

看,这些词你认识吗?

(带拼音的韵文)

  2、学生自读韵文,读准字音。

  3、指名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音要读准。

评价。

再指名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开火车读。

  6、游戏:

小小邮递员。

  (出示背景图)看冬爷爷来了,他带来了好多封信,想要小朋友当当小小邮递员,为他送信,谁愿意的?

发生词卡,学生把词卡贴到相应的图片旁。

  (评价后齐读)

  二、感情朗读、理解词义。

  1、冬天到了,天气怎样?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出示相应的事物旁。

  (3)看看雪下得怎么样,风吹在身上怎样?

指导读好词语。

  (4)是啊,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鹅毛大雪下起来了,气温一下子下降了,让人感到特别冷。

为什么会这种现象出现呢?

对、这是因为北方来了一股强冷空气,这种强冷空气就叫“寒流”。

出示词卡“寒流”,齐读两遍。

  (5)齐读三个词。

  2、在冰天雪地里,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1)指名说,你们喜欢他们吗?

那就好好读读这三个词,好好

  欣赏一下它们吧

  

(2)自己读词。

  (3)指名读,评价,哪个词读得最好。

  (4)这么冷的天,这三种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里,多坚强

  呀你佩服它们吗?

男女生读,齐读。

  (5)这三种植物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很多人佩服它们,还给它

  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岁寒三友”。

齐读。

  (6)冬天除了它们,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

  3、植物们不怕冷,可小动物却早早地躲进洞里去了,看(出示

  图片)它们是谁呀?

它们在干什么呀?

(指导说话)

  

(1)谁有本领读好这三个词的?

指名读。

  

(2)小动物躲在洞里多舒服呀,我们可不要去吵醒它们。

  (3)女生读,齐读。

  4、小动物们怕冷,你们怕不怕?

看,小朋友在雪地里干什么呀?

(1)指名说,出示相应的词卡。

谁能用“有的……有的……有

  的……”说一说的?

(2)你最喜欢哪种运动?

读好这三个词。

  (3)南方很少见过这么大的雪,那我们能干些什么?

(4)那你们能用读来表达对冬天的喜欢吗?

  5、出示全部的词,请小朋友自己再好好的、一行一行地读读词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1)指名说,(一行词表示一个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3)指名读。

挑战读。

齐读。

  三、课后延伸,读读儿歌、写生字。

  小朋友学的真不错,老师奖给你们一份特殊的礼物,要不要?

(出示儿歌——腊梅花)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

齐读。

  3、你喜欢腊梅花吗?

那我们就一起把它的名字写下来吧

  4、把书打开,读读课后的笔顺表,再描一描。

  5、指名说,师范写,生临写。

  《识字二》教学设计9

  1、教材分析《识字4》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韵文,是一堂典型的集中识字课。

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的内容与小动物的活动有关,语言生动、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中写的小动物大多是昆虫,所以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也都是虫字旁的字,且具有形声字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