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2297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docx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

时间:

100分钟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洨河(jiāo)绿釉(yÒu)摩肩接踵(zhǑng)

B.轩榭(xiè)奔丧(sàng)触目伤怀(chù)

C.丘壑(hè)土壤(ráng)线条遒劲(qiú)

D.金蜣(qiāng)绥靖(suí)颔首低眉(hàn)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3分)

A.禁锢田畴妥贴徒劳无功B.紊乱点缀松懈就地取才

C.推崇跳蚤罅隙长虹卧波D.岔道翰林吹嘘盘屈嶙峋

3.下列有关语法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心情愉快”是主谓短语。

B.“弯腰不是屈辱,而是一种人格精神”是选择关系的复句。

C.“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子’的活动已列入每一天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一句中“管理”是名词。

D.“对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是思想上的懒惰”一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成分是主语。

4.古诗词填空。

(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2)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

(3)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4)在杜甫的《春望》一诗中,描写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

(4分)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__。

他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___________________,对自然万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8·上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201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全市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促进文化资源共享。

某校“文博社团”准备在这一天参观博物馆。

同学们准备制作宣传牌放到博物馆门口,拟写了四句面向市民的宣传语。

[见

(1)题]

当天,社团成员选择了三个博物馆,分组体验主题文化活动。

[见

(2)题]

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很兴奋。

他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第(3)题],发出了题为“做博物馆忠实粉丝”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走进博物馆。

[链接]

新闻摘录:

沪上125家各类博物馆中,已有96家全年免费开放。

调查数据:

 

作家视角:

在法国,最让我吃惊和感动的是,小小孩成了各类博物馆的主角……多数情况下,孩子们进去便席地而坐,听讲,宛如上课。

舒乙《这么小就进了博物馆》

观众留言:

一次触摸文明的穿越之旅。

文物并不冰冷,她带着历史的温度。

(1)下列宣传语不合适的一项是()(3分)

A.在博物馆遇见更好的自己B.留不住观众的博物馆是不合格的

C.在博物馆,你能听到岁月的足音D.今天,让我们与博物馆有个约会

(2)如果你是社团成员,请你选择一个主题活动,并说明理由。

(4分)

①上海博物馆:

“邂逅大师”欧洲油画艺术珍品展

②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闻香识药”中药课程

③上海自然博物馆:

“自然·人·和谐”主题展

(3)依据[链接]材料,补写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4分)

①博物馆免费开放,为走进博物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2018·潍坊)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4分)

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7.词的上片采用_______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分)

8.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2分)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11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遠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

“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

“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

“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

”公复止。

或曰: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者曰: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

修建。

②颠踬:

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

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

停止。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遂止遂: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1.理解填空。

(3分)

[甲]文中_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_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__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12.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

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

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扦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住途为涌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跳足,以示不拘礼法。

《普记》载:

“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

”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别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

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届条皆崩云,十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竟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

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领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淳朴淡雅为美。

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样祝福。

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都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向东渗透,留学生脱长他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

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遮羞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

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戴的规定。

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

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用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蔽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

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本文有删改)

13.文章以____________为顺序,说明了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演变过程。

(1分)

14.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

(3分)

魏晋时期:

个性解放

(1)唐朝时期:

_____________

(2)宋朝:

____________(3)明朝:

____________

15.阅读③④两段,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第③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2分)

(2)第④段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16.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字“绝不能”的表达效果。

(2分)

(四)(2018·重庆A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时候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

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

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

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

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

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

书架。

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个小书架了。

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

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

当然,我也会悄悄想:

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

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

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

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

爸爸兴奋着。

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

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

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

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

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

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

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

而它早已泛起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

即使如此,它都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7.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

请概括填空。

(2分)

①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18.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2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19.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作两条批注。

(4分)

示例: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

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

“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

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第⑯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⑱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

请结合全文分析。

(4分)

21.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

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

请具体谈一谈。

(4分)

三、写作(50分)

22.题目:

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要求:

(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D[解析]A项中的“洨”应读“xiáo”,B项中的丧”应读“sāng”,C项中的“壤”应读“rǎng”。

2.C[解析]A项中的“贴”应为“帖”,B项中的“才”应为“材”,D项中的“屈”应为“曲”。

3.B[解析]B项是并列关系的复句,不是选择关系的复句。

4.

(1)无可奈何花落去

(2)惊起沙禽掠岸飞(3)折戟沉沙铁未销(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法布尔尊重赞美

6.

(1)B

(2)示例一:

选①。

喜爱绘画艺术,提升艺术品位,拓宽国际视野。

示例二:

选②。

对中医感兴趣增长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传统文化。

示例三:

选③。

热爱大自然,增长“人与自然”的知识,增强和谐共生意识。

(3)示例:

①我们的博物馆利用率过有必要走进博物馆,共享文化资源②法国人从小走进博物馆的事例,启示我们应更多地走进博物馆③国内外博物馆利用情况对比鲜明,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④观众留言表明进博物馆收获颇丰,启示我们更多地走进博物馆(任选其二)

[解析]

(1)B项说法不具有宣传性。

(2)三个活动涉及三个方面:

绘画艺术、中医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紧扣所选的主题活动,针对其特点说明理由。

用简洁、合乎该主题特点的语言自圆其说即可。

(3)倡议书是种建议、倡导,它不会让人有强制的感觉,在这种轻松倡导之中,人们无形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因此补写倡议书内容时要注意它的建议、倡导性,还要结合[链接]中的图文抓住存在的问题进行倡导,使之具有针对性,便于大家去做。

二、

(一)7.以动衬静(或:

对比)清幽(或:

寂静)[解析]第一空是词作的写作手法,这里写了“新蝉”“棋声”,还有“入弦”“水沉烟”,很明显是表现声音的,是动态描写,再由“惊昼眠”,不难想到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因为有动有静,也可以说是对比。

这样的写法体现的环境氛围就是“静”。

8.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态;一个“碎”字把水珠四溅、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得十分生动。

[解析]这里“弄”的主语由“纤手”可是佳人,根据句意,这是佳人在玉盆中戏水的情景,自然可以想到她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气,能有闲心弄水情一定是喜悦的。

“碎”字主要是来形容水珠的,这是佳人戏水时溅起的水珠落地时破碎的样子,该字将这一动态描绘得生动形象。

9.

(1)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2)于是(或:

就)。

10.

(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11.愚公愚公妻子(孀妻)遗男(或:

邻人小孩)

12.愚公抱负远大(或:

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三)13.时间

14.

(1)色彩华丽开放(或:

对美的大胆追求、追求时尚

(2)淳朴淡雅(3)服饰华丽异常(或:

服饰的质料色彩、图案都追求艳丽)

15.

(1)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影响之深,(注摹”反映了后人对竹林七贤服饰风格的模仿)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和个性解放(或:

追求人格个性之美)。

(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

16.“绝不能”语气坚决,不容置疑。

突出强调清朝等级森严,黄色服饰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穿戴。

(四)17.①“我”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②父亲为我”制作书架

18.妈妈在听了“我”的描述后,明白了“我”对书的喜爱,她为“我”的爱读书而自豪,但想到家庭条件差无法满足“我”的小小要求而内疚。

19.(示例)批注一:

将书架拟人化,写它“款款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盼望得到书架的迫切心情。

批注二:

这句话是由父亲搬回来的木料产生的联想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架的渴求。

[解析]题目要求写出两条批注,则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赏析。

结合句子内容来看,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用了虚写的方法,都为表现“我”希望得到“书架”的迫切心情。

从这两个角度分别赏析即可。

20.“久违的老友”指“我”在老师家见到过书架,因期待而想象过书架的样子,所以早已熟悉。

“我的长者”指书架变得苍老;书架长久陪伴“我”,给“我”力量。

21,示例:

我成长的过程中,始终陪伴着我的是桌上的那盏小台灯。

它是我上小学时,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外婆说:

“我不能天天陪着你,就让这盏台灯伴着你读书,就好像外婆看着你读书一样。

”现在我即将初中毕业了,明年上高中我还要将这盏小台灯带到学校,记住外婆的叮咛,好好学习。

三、22.[精彩示例]

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小时候我们是多么渴望长大,以为长大后就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事。

可如今步入了人生的花季,我们也体会到了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老师、家长的期望,学习成绩的不稳定等烦恼向你袭来时,你或许茫然、无助,整天笼罩在忧郁当中。

但如果你是一个恬然自足的人,便不会把烦恼纯粹地看成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而是努力去改变,试图从烦恼中找寻快乐。

当成绩下降时,你会勉励自己:

人生有竞争才会更精彩!

当一道难题想了许久都做不出,恼怒之后脑筋一转,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做出了这道题,你心里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有人遇到困难,你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了他,你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

当在游乐场尽情玩耍的那一刻,当夜空中的烟花绽放的一瞬间,你的心中会充满阳光,想着自己的愿望就像烟花一样“绽放”。

想想自己成长中那来之不易的一瞬间包含了多少心血、汗水,不是很愉快吗?

快乐和烦恼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有快乐的地方就有烦恼,自然有烦恼的地方也就有快乐。

当然,生活本来就有许多快乐,这些快乐也一定给你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光彩吧?

其实快乐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能否发现,能否体会。

事实上,烦恼越多的孩子快乐就越少,他们不往好处想,因此什么都是不好的。

而那些烦恼少的孩子,快乐却陪伴在他们的左右,只是因为他们乐观,相信烦恼只是暂时的。

所以,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可以烦恼的,没有什么能令他们不快乐。

生活并不曾赋予我们充分选择的权利,有的只是条青春路,让我们迈进,促我们成长。

一路上,定会布满烦恼,但如果你学会享受它,定会享受到快乐的奥秘。

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有烦恼,但只要我们有勇气,自信地面对,我们的人生将充满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