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2847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

第五单元《什么是面积》

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的内容是认识面积,是在学生对于线的认识的基础上,扩大到面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内容的内容包括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单位,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教学难点:

1、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安排5课时左右。

什么是面积………………1课时

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1课时

面积单位的换算………………1课时

练习四………………2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5、1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情感目标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

使学生的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

剪刀、尺子、课件(投影)附页2中的图5,水彩笔。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与修补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3、深化理解。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教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朋友,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

课件出示3组图片:

一组一组的出示,①蓝猫图,形状一样,大小不同,②两张大小不同的人物相片,③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师:

看到这几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共同特点?

1、面积的意义

师: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两个物体吗?

①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教科书和练习本,摸一摸它们的封面,你发现了什么?

②再拿出准备好的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谁大谁小?

伸出你们的手想你们的手掌大还是老师的手掌大?

板书课

题:

面积

出示投影课本49页的小

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问:

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

积的大小。

(1)感知面积。

请同学们用彩笔将长方形和

正方形涂上颜色。

(2)比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

 

1、出示练一练1题。

2、第3题画一画,让生做在课本上。

3、指导完成第4.5题。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

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观察发现:

(形状完全一样,就是一个大一个小)

 

生动脑想,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并发现:

(书的封面大,练习本的封面小)

(一元硬币的表面大,一角硬币的表面小)

(老师的手掌大,

我们的小)

学生汇报:

(这是两个正方形,左边的正方形小,右边的

正方形大)

学生动手做,然后展示汇报。

小结:

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图形也有大小,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同桌可以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我是用硬币摆的,长方形的纸上能摆10枚硬币,正方形纸上能摆9枚硬币,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大;我是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然后剪了剪,拼了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些;我是用橡皮比出来的;我是用画大小相同的格

子得出来的。

全班交流:

所画

的图形哪个面积大?

哪个面积小?

为什么?

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作业设计

书第50页第3、4、5题。

板书设计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教学反思

 

5、2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大小,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重点

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

体会厘米2、分米2、米2等面积单位。

教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与修补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4、深化理解

 

四、生活延伸。

老师讲故事:

最近,小蚂蚁和父母一起搬到了一座新房子。

爸爸妈妈给它准备了一张大方床。

它可高兴了,整天在床上滚来滚去,手舞足蹈,那床就像一座大舞台。

师:

小蚂蚁的床到底有多大?

师:

小蚂蚁的床就像第一个信封的一张纸片那么大,请大家找出来,

1.认识cm2

①师:

为什么不统一?

(指生回答)

让生拿出信封里的1cm2的纸片,量一量这个方纸片的边长。

师:

边长是1c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cm2。

②说一说:

你周围的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1cm2?

③估一估: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cm2?

再用透明的格子纸量一量,看估测的准不准。

2.认识dm2

测一测:

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少dm2?

交流:

答案不一,太麻烦,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

师: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度量稍大的图形面积,一般以边长1dm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1dm2。

③估计一下课桌大约有几dm2,再实际用1dm2的图片量一量,看谁估计的准确。

④举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约有1dm2?

3.巩固平方米。

老师继续讲故事:

“更让小蚂蚁感到高兴的是,它家房子前面有一片方形的草坪,好大好大。

小蚂蚁找来许多小伙伴在草坪上踢球,荡秋千……玩的可开心啦。

你想知道草坪有多大吗?

蚂蚁爸爸说:

“边长1米,面积1m2。

”师:

1m2到底有多大?

师拿米尺在黑板上画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认识平方米。

师拿米尺在黑板上画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认识平方米。

师:

我们周围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m21?

1.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2.边长为一分米的是多少?

3.边长是一米的是多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图形量一量,到底有多大,并作好记录。

交流测量结果,生迷惑不解:

答案不统一,怎样才能统一呢?

 

让生拿出信封里的1cm2的纸片,量一量这个方纸片的边长。

 

学生用透明的格子纸量一量,看估测的准不准。

 

学生互动交流。

 

学生举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约有1dm2。

 

听故事。

思考数学故事问

题,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数学问题。

 

全班互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展开评价。

作业设计

书第50页第3、4、5题。

板书设计

书52页练一练第1.3题。

教学反思

 

 

5、3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真正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重点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难点

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面积是1cm2小方格,课件、同图①②③一样大的硬纸片。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与修补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5、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出示课件:

大熊组织竞赛,让小兔、小马、小羊来抢答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吗?

(1)什么是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怎样知道图形的大小?

(看它含有几个面积单位。

2、点明课题:

今天来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

长方形的面积。

1、出示P53(图①、图②、图③课件)

①让学生估一估哪个长方形面积大?

②要表示这三个图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③怎样来表示这三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

2、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分组操作(一、二组用小方格摆图①、三四组摆图②、五六组摆图③、并将摆放小方格每行个数与行数的数据填在下边表中相应的格中。

)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让每小组汇报摆放的结果。

 

(3)得出结论。

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

什么规律?

 

(4)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求下面长方形的

面积。

100cm2是哪个长方形的面积?

3、小结:

(1)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面积时注意什么?

(面积单位的使用)

P55、5、6、7题。

你有什么收获?

 

复习汇报。

 

生比较面积。

 

按要求自主探究,动手体验,发现数学知识。

 

分组合作操作。

学生汇报:

(方格总数等于每行个数与行数的乘积。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为什么长方形

面积等于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汇报:

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生谈收获。

作业设计

书55页了练一练第3.4.8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5、4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

能力目标

使学生体会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知道1dm2=100cm2,1m2=100dm2,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面积换算。

情感目标

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准备

重点

知道1dm2=100cm2,1m2=100dm2。

难点

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尺子、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及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与修补

一、复习旧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全课总结

①出示投影: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

()

b、常用的面积单位有m2、dm2、cm2、m()

c、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

②选择,将序号填在括号

a、一块手帕的面积约是4()[①dm2②cm2③m2]

b、一座5层楼高13()[①m、②dm、③cm]

c、度量正方形的边长要用()[①面积单位②长度单位③

分米]

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1m2、1dm2、1cm2大约有多大?

2、师对复习情况进行简单小结,随之出示投影P56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画一画,说一说。

引出课题:

看来“单位”在数据中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省略的,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单位间的进率,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这个问题。

板书:

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①首先让学生猜测: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无论学生猜测的结果如何,教师都不要忙于下结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验证)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验证:

拿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想办法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

可以分组,也可以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可能有两种情况出

现:

a.以“分米”为单位的,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b.以“厘米”为单位的,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从而

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回答:

两个结果中间为什

么划等号?

4、出示投形进行理论验证: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摆一摆(拿出一张边长是1分米的卡片和1平方厘米卡片若干个),

先让学生猜一猜一横行能摆多少个面积是cm2正方形?

能摆几

排?

师:

全摆满共多少个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全摆满能摆10×10=100个,也就是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师:

通过同学们测量计算验证和摆方格验证同学们得出这样

一个结论,指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6、用同样的方法探究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鼓励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P57练一练。

1、2。

P51第3,4题。

你学会了什么?

 

复习判断

 

生填一填

 

说一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了解数学问题,独立思考。

 

按要求合作学

习操作,探究: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学生验证,分组合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摆一摆(拿出一张边长是1分米的卡片和1平方厘米卡片若干个),按要求探究知识。

 

学生测量计算验证和摆方格验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1平方分米=100平

方厘米

 

学生自主探究: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解决问题

完成练一练

全班互动交流自己本节课学会的数学知识。

作业设计

书第57页练一练第4题和“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学反思

 

 

5、5练习四(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对面积的知识进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

能力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目标

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重点

对面积知识进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

难点

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在日程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与修补

一、复习回顾

 

二、巩固练习

 

三、拓展应用

 

四、全课总结

1、回顾本单元知识。

2、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4、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A、教室的面积约是56()

B、手帕的面积约是4()

C、课桌的面积约是40()

D、小林的身高是138()

5、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他的周长是(),面积是()

2、用以根长4分米的铁丝。

围成一个最大地正方形,周长是()

3、测量和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

要用()单位。

1、完成书第58页第1到6题,第59页第8.9题。

2、小组活动。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第12题:

探究周长与面积的比较。

老师总结:

今天我们尝试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了面积换算的必要性。

巩固了面积换算的必要性,巩固了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要联系它们的定义去记忆。

学生回顾常用的面积单位及进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指名回答:

其他学生手势比画对错。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独立解答,在此基础上发挥小组的作用。

 

学生帮笑笑家

厨房铺地砖。

 

学生谈自己的联系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愿

说。

作业设计

书第59页第7.11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5、6练习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体验周长与面积的意义,掌握并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多次体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提高解题技能;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重点

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教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与修补

一、回顾整理

 

二、巩固应用

 

6、拓展延伸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本单元认识了哪些知识?

学习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这节课,我们将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选择适当的单位填空

同学们,看下面这6句话,应该选择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为什么?

投影出示:

(1)一根跳绳长约2()

(2)一间卧室面积约为3()

(3)一张报纸的面积约为44()

(4)教师的门高约3()

2、调查一下自己家卧室、院子或客厅的面积与同学交流。

让学生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计算面积。

 

3、完成练习12题.

4、练习第10题。

5、课前向学生提出任务:

调查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960万)课上交流调查结果和调查方法。

教师出示我国行政地图:

A、课前教师让你们调查一下我国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现在汇报一下调查结果和调查方法。

B、调查过程中你还了解到

什么?

 

通过几天的练习你有什么进步?

学生回顾:

生:

学习了面积单位的意义,会解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生:

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等。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应填的单位。

 

学生小组交流:

1)、数出地砖的块数。

2)、依据客厅的边长计算客厅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学生汇报:

生:

我是看地图了解的;

生:

我是网络查找了解的;

生:

我是问爸爸妈妈了解的。

学生汇报:

生:

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生:

了解到我国各省的面积大小。

(陕西省19万平方千米)

(西安市372平方千米)

作业设计

书第58页第5、6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习题略)

 

教学反思

 

 

5、7数学好玩(小小设计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

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准备

重点

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难点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与修补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设计

 

三、巩固提升

 

四、生活延伸。

(一)设计艺术节微辉1.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艺术节微辉你呢?

(1)要突出活动的主题。

(2)要体现我们学校自己的特点。

(3)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

1.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说一说:

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设计的微辉?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

赏。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

案。

 

欣赏收集到的图案或徽标。

 

小组讨论: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艺术节徽标?

 

交流:

突出活动主题。

要体现我们学校自己的特点。

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

相互欣赏,展开

评价。

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我运用了已经学

过的哪些图形知识?

课后独立设计完成,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完成书第62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小小设计师

艺术节徽标图案

教学反思

 

 

 

5、8数学好玩(我们一起去游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应用“乘除法”知识。

能力目标

感受列表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重点

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难点

灵活且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与修补

一、谈话导入

 

二、组织活动

 

三、活动小结

 

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

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有什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

引入课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

你们在旅游中遇到过数学问题吗?

1、打开课本,看一看课本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

解决问题。

(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问题。

(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

(4)全班交流。

明确几个问题:

“怎样租车最省钱?

”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

即最省钱的方案是:

如果所租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

须越少越好。

活动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补充强调: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

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学生分享自己去过哪些旅游景点。

 

了解学习要求:

可以怎样租车?

需要多少钱?

与同伴说一说。

小组合作讨论合理的租车方案,填写在书第63页租车方案表格里。

 

体验交流:

怎样

租车最省钱?

全班展开互动。

 

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列表策略的

好处。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购买纪念品”。

板书设计

我们一起去游园

租车方案表格图

教学反思

 

 

5、9数学好玩(有趣的推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猜测和推理,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能力目标

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目标

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能力。

教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