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34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5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桥涵规范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桥涵混凝土的细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

细骨料不宜采用海沙,不得不采用海砂时,其氯离子的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应符合本章11.3.6条的规定。

细骨料的试验可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执行。

2、砂的筛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砂的分类见表11.2.2-1

表11.2.2-1砂的分类

砂组

粗砂

中砂

细砂

细度模数

3.7~3.1

3.0~2.3

2.2~1.6

细度模数主要反映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不完全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混凝土配置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

2)砂的级配符合表11.3.2-2中任何一个级配区所规定的级配范围。

表11.2.2-2砂的分区及级配范围

标准筛筛孔尺寸(mm)

级配区

Ⅰ区

Ⅱ区

Ⅲ区

累计筛余(%)

10.00

0.63

 

5.00

10~0

0.315

85~71

70~41

40~16

2.50

35~5

25~0

15~0

0.16

95~80

92~70

85~55

1.25

65~35

50~10

100~90

①表中5mm、0.63mm、0.16m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

但其总量不得大于5%。

②Ⅰ区砂宜提高砂率以配低流动性混凝土;

Ⅱ区砂宜优先选用以配不同等级

的混凝土;

Ⅲ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③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2.6.2.5mm筛孔的累计

筛余量不得15%,0.3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3当对河砂、海砂或机制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用硫酸钠进行坚固性试验,试验时循环5次,砂的总质量损失应符合表11.22-3的规定。

4砂中杂质的含量应通过试验测定,其最大含量不宜超过表11.2.2-4的规定。

11.2.3粗骨料

1桥涵混凝土的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机械集中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400m3;

人工分散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200m3.粗骨料的试验可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执行。

表11.2.2-3砂的坚固性指标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循环后的质量损失

在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受潮湿或干燥交替状态下的混凝土

≦8

在其他条件下使用的混凝土

≦12

①寒冷地区系指最寒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0~-10℃且日平均≦5℃的天数不超过145d的地区;

②对同一产源的砂,在类似气候条件下使用已有可靠经验时,可不做坚固性检验;

③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区的地下结构混凝土用砂,其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应小于8%。

表11.2.2-4砂中杂质的最大含量

项目

≧C30的混凝土

﹤C30的混凝土

含泥量(%)

≦3

≦5

其中泥块含量(%)

≦1.0

≦2.0

云母含量(%)

﹤2

轻物质含量(%)

﹤1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O3

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应以水泥砂浆进行抗压强度对比试验,加以复核

①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总含量应不大于3%,其中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云母含量不应超过1%;

②对有机质含量进行复核时,用原状砂配制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不低于用洗除有机质的砂所配制的砂浆的95%时为合格;

③砂中所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则要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满足要求是方能使用;

④杂质含量均按质量计。

2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可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使用。

在特殊情况下通过试验证明混凝土无离析现象时,也可采用单粒级。

粗骨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11.2.3-1的要求。

 

表11.2.3-1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规格

级配情况

公称粒级(mm)

累计筛余(按质量百分率计)

圆孔筛筛孔尺寸(mm)

2.5

5

10

16

20

25

31.5

40

50

63

80

5~10

95~100

80~100

0~15

5~16

90~100

30~60

0~10

5~20

40~70

5~25

30~70

0~5

5~31.5

70~90

15~45

5~40

75~90

10~20

85~100

16~31.5

20~40

31.5~63

45~75

40~80

70~100

3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

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

用混凝土泵运送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碎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

对于卵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2.5,同时应符合混凝土泵制造厂的卵石。

4粗骨料的技术要求及有害物质含量的规定见表11.2.3-2及表11.2.3-3

表11.2.3-2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

C55~C40

≤C35

≥C30

﹤C30

石料压碎值(%)

针片状颗粒含量(%)

≤12

≤16

≤15

≤25

含泥量(按质量计)(%)

≤1.0

≤2.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5

≤0.7

小于2.5mm的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5

①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其他情况下,如有必要时也可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

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对于大于或等于C30的混凝土,不应小于2,其他不应小于1.5,且火成岩强度不宜低于80Mpa,变质岩不宜低于60Mpa,水成岩不宜低于30Mpa.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可按现行《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执行。

②混凝土强度在C10及以下时,针片状颗粒最大含量可为40%。

表11.2.3-3碎石或卵石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品质指标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O3(按质量计)不大于(%)

1

卵中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配制混凝土进行强度试验,抗压强度应不低于95%

如含有颗粒硫酸盐或硫化物,则要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确认能满足要求时方能用。

5混凝土结构物处于表11.2.3-4所列条件下时,应对碎石或卵石进行坚固性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内的规定。

表11.2.3-4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

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

在溶液中循环次数

试验后质量损失不宜大于(%)

寒冷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严寒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3

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粗集料风化或软弱颗粒过多时

12

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高或强度大于C40

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用硫酸钠法进行坚固性试验不合格时,可再进行直接冻融试验。

6施工前应对所用的碎石或卵石进行碱活性检验,在条件许可时尽量避免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具体试验方法可参照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进行。

7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

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在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并保持洁净。

11.2.4拌合用水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

2污水、PH值小于5的酸性水及硫酸盐量按SO42-计超过水的质量0.27mg/cm3的水不得使用。

3不得用海水拌制混凝土。

4供饮用的水,一般能满足上述条件,使用时可不经试验。

11.2.5外加剂

1应根据外加剂的特点,结合使用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品种。

如果使用一种以上的外加剂,必须通过配比设计,并按要求加入到混凝土拌合物中。

在外加剂的品种确定后,掺量应根据使用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进行调整。

2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使用前应复验其效果,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本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有关混凝土外加剂现场复试检测项目及标准间附录F-2。

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

11.2.6混合材料

1混合材料包括粉煤灰、火山灰质材料、粒化高炉矿渣等,应由生产单位专门加工,进行产品检验并出具产品合格证书,其技术条件应分别符合现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料》(GB/T2847)、《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203)等标准的规定。

使用单位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对其质量进行复查,混合材料技术条件见附录F-3.

2混合材料在运输与存储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的那个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11.3混凝土的配合比

11.3.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

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腐蚀)等质量要求。

11.3.2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参照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通过试配确定。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考虑施工强度等级,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可参照附录F-4计算确定。

对于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包括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中、大体积混凝土)

应及时积累资料,为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供依据。

11.3.3配制混凝土时,应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浇筑时的塌落度可按表11.3.3选用。

表11.3.3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的塌落度

结构类别

塌落度(mm)(振动器振动)

小型预制块及便于浇筑振动的结构

0~20

板涵基础、墩台等无筋或少筋的结构

10~30

普通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30~50

配筋较密、断面较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50~70

配筋机密、断面高而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注:

①水下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另见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

②用人工捣实时,塌落度宜增加20~30mm。

当工程需要获得较大的塌落度时,可在不改变混凝土的的水灰

比,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的情况下,适当掺加外加剂。

11.3.4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11.3.4的规定。

表11.3.4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

无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kg/m3)

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无侵蚀物质影响,与土直接接触

0.60

250

0.55

275

无处混凝土

严寒地区或使用除冰盐的桥涵

0.50

300

受侵蚀性物质影响

0.45

0.40

325

①本表中的水灰比,系指水与水泥(包括掺混合材料)用量的比值。

②本表中的最小水泥用量,包括歪缠混合材料。

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水泥用量应增加25kg/m3。

当掺用外加剂且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时,水泥用量可减少25kg/m3。

③严寒地区系指最冷月份平均气温≤-10℃且日平均温度在≤5℃的天数≧145d的地区。

11.3.5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包括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不宜超过500kg/m3,大体积混凝土不宜超过500kg/m3。

11.3.6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时,除应符合11.2.5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钢筋混凝土中不得掺用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

2位于温暖或严寒地区,无侵蚀性物质影响及与土直接接触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水泥用量的30%;

位于严寒和海水区域、受侵蚀环境和使用除冰盐的桥涵,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15%。

从各种组成材料引入的氯离子含量(折合氯盐含量)如大于上述数值时,应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如掺入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性等)。

当采用洁净水和无氯骨料时,氯离子含量可主要以外加剂或混合材料的氯离子含量控制。

3无筋混凝土的氯化钙或氯化钠掺量,以干质量计,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3%。

4掺入加气剂的混凝土的含气量宜为3.5%~5.5%。

5对由外加剂带入混凝土的碱含量应进行控制。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含碱量,对一般桥涵不宜大于3.0kg/m3,对特殊大桥、大桥和重要桥梁不宜大于1.8kg/m3;

当处于受严重侵蚀的环境,不得使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

11.3.7粉煤灰、火山灰及粒化高炉矿渣等混合材料作为水泥代替材料或混凝土拌合物的填充材料掺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或其他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中时,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用于代替部分水泥时的掺量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

11.3.8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宜符合下列规定:

1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应符合本章11.2.3条第3款的规定。

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40%~50%。

2最小水泥用量280~300kg/m3(输送管径100~150mm)。

3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宜为80~180mm。

4宜掺用适量的外加剂或混合材料。

11.3.9通过设计和试配确定配合比后,应填写试配报告单,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方面批准。

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批报。

11.4混凝土的拌制

11.4.1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

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配料数量的允许偏差(以质量计)见表11.4.1。

表11.4.1配料数量允许偏差

材料类别

允许偏差(%)

现场拌制

预制场或集中搅拌站拌制

水泥、混合材料

±

2

粗、细骨料

水、外加剂

放入拌和机内的第一盘混凝土材料应含有适量的水泥、砂和水,以覆盖拌合筒的内壁而不降低拌合物所需的含浆量。

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重点校核。

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也应进行检定。

11.4.2混凝土应使用机械搅拌,零星工程的塑性混凝土也可用人工拌合。

用机械搅拌时,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至开始出料的最短搅拌时间应按设备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并经试验确定,且不得低于表11.4.2的规定。

表11.4.2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

搅拌机

类别

搅拌机容量

(1)

混凝土坍落度(mm)

<

>

70

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min)

≤400

2.0

1.5

1.0

≤800

≤1200

——

强制式

≤1500

①搅拌细沙混凝土或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1~2min;

②外加剂应先调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再掺入;

③搅拌机装料数量(装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等松体积的总数)不应大于搅拌机标定容量的110%;

④搅拌时间不宜过长,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

⑤表列时间为从搅拌加水算起;

⑥当采用其他形式的搅拌设备时,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或经试验确定。

11.4.3对于在施工现场集中搅拌的混凝土,应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

1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沁水现象。

2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GB9142)的规定进行。

3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

(2)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11.4.4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

1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个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

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如坍落度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

在检测塌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2根据需要还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其他质量指标并应符合本章的其他规定。

11.4.5掺用高效减水剂或速凝剂且混凝土运距较远时,可运至浇筑地点再掺入重拌。

11.7混凝土的抗冻、抗渗及防腐蚀

11.7.1本节内容适用于有抗冻性、抗渗性及防止钢筋腐蚀性能要求的混凝土的施工。

11.7.2海水环境中(包括处于有盐碱腐蚀性水的环境中)的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如下规定:

1海水环境混凝土在建筑物上部分的划分应符合表11.7.2-1的规定。

表11.7.2-1海水环境混凝土部位划分

大气区

浪溅区

水位变动区

水下区

设计高水位加1.5m以上

设计高水位加1.5m至设计高水位减1.0m之间

设计高水位加1.0m至设计低水位减1.0m之间

设计低水位减1.0m以下

①对开敞式建筑物,其浪溅区上限可根据受浪的具体情况适当调高;

②对掩护条件良好的建筑物,其浪溅区上限可适当调低。

2海水环境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不宜设在浪溅区或拉应力较大部位。

3按耐久性要求,海水环境混凝土水灰比最大允许值应满足表11.7.2-2的规定。

表11.7.2-2海水环境混凝土水灰比最大允许值

环境条件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北方

南方

大气层

0.65

水位变动区

严重受冻

受冻

微冰

偶冰、不冻

不受水头作用

受水

头作

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厚之比<

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厚之比5~10

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厚之比>

①除全日潮型区域外,其他海水环境有抗冻性要求的细薄构件(最小边尺寸小于300mm者,包括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