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3501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docx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

(一)

  主要经线及穿过的地理事物:

  0º经线:

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英吉利海峡、巴黎(0º东侧)、伊比利亚半岛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西非、几内亚湾等。

  30ºE:

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芬兰与俄罗斯的国界、摩尔曼斯克(30º东侧)、莫斯科(30º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海峡东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海岸等。

  60ºE:

穿过亚洲西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90ºE:

穿过亚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东侧(青海与新疆、西藏的界线)、不丹、恒河河口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100ºE:

祁连山脉、青海湖、横断山脉(大理)

  110ºE:

包头、晋陕交界、华山、巫峡、桂林、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岛中部

  120ºE:

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漠河西侧、大兴安岭(东侧)、秦皇岛、渤海中部、青岛、太湖、上海(东侧)、杭州、福州、台湾西侧、菲律宾群岛西侧、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150ºE:

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日本群岛东侧、新几内亚岛东侧、大分水岭、澳大利亚东侧(堪培拉、悉尼)等。

  180º经线:

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基本吻合,穿过太平洋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图瓦卢、斐济、新西兰以东等。

  150ºW:

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

  120ºW:

穿过北美洲西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西海岸(洛杉矶)

  90ºW:

穿过北美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德逊湾、苏必利尔湖西侧、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中部、中美洲。

  60ºW:

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

主要有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

(二)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水循环。

  

(2)按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大类。

  1)海陆间循环:

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

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它使陆地水得到补充,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内陆循环:

陆地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

  3)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

  (3)水循环的意义。

  1)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2)水在运动中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而使物质迁移;

  3)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2.水平衡原理。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各区域的水平衡方程式:

外流区域:

P0=E0+R0内流区域:

P0=E0海洋:

P0=E0-R0全球:

P0=E0(用P0代表多年平均降水量、E0代表蒸发量,R0代表径流量)

  3.海洋水。

  

(1)海水的盐度。

  1)海水的盐度。

1千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海水的盐度。

  2)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红海,盐度超过40‰,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0‰。

3)影响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因素。

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表层盐度最高;赤道附近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

②洋流。

暖流的海水盐度较高,寒流的海水盐度较低;在同纬度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2)海水的温度。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和变化规律:

  1)太阳辐射的影响,同一海区的水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海区水温随纬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2)受洋流的影响,暖流流经的海区较同纬度的海区水温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较同纬度的海区水温偏低。

  3)受深度的影响,同一海区水温因深度的改变而变化。

一般1000米以上变化幅度较大,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很小。

  (3)洋流。

  1)洋流。

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又叫海流。

  2)洋流的成因。

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是稳定的定向风,其次是海水密度的差异及海水的补偿作用等。

此外,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和岛屿的分布等,都能改变洋流的方向。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

区位农业发展

  1.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区。

  总结: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纬度高、跨度大。

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特点在气候上的表现。

  结论:

纬度高──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无霜期180天~80天。

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

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

因为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此处可以叫学生对比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来说明。

  1.讨论东北大米与气候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日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

  提示: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称号。

  2.针对现代生活,考虑东北农村农业生产情况。

  提示:

季节性强,有利于农忙时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3.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举例,教师参与讨论。

  提示:

劣势有热量要求、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等。

优势有光照、温差、土壤肥力、积雪融化缓解春旱等。

讨论不局限于以上几点。

  由以上讨论可以直接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地形和土壤条件。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

湖泊的分布

  一、东亚:

  1、西部多大江大河:

长江,黄河等;

  2、东部河流短小;

  二、东南亚: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三、南亚:

  1、恒河(圣河):

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布拉马普特拉河:

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

  3、印度河:

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中亚:

  1、内陆河:

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

  2、外流河:

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

  3、湖泊:

内陆湖:

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

  五、西亚和北非:

  1、尼罗河:

第一长河6600千米;

  2、两河: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苏伊士运河:

1700千米

  4、死海:

-400米(世界最低点);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一)

  地壳和地壳变动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人们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地壳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

  1)地壳。

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地壳的厚度不均,其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为6千米。

  2)地幔。

地幔位于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以上。

地幔为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

地幔又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

上地幔比较复杂,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而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圈),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发源地之一。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3)地核。

从古登堡面至地球的核心是地核。

地核又可分成外核和内核两个部分。

地下2900千米~5000千米深处为外核。

外核的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

5000千米以下的深部是内核,内核的物质为固态。

据推测,地核的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并含少量较轻元素。

  2.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1)地壳的化学组成。

地壳中有90多种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重量的97.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约占四分之一强。

  

(2)地壳的结构。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硅铝层,下层叫硅镁层。

硅铝层的成分主要是硅、铝,这层的化学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质与花岗岩极为相似,所以又叫花岗岩层。

硅镁层中的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这层的化学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质与玄武岩相似,所以又叫玄武岩层。

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普遍存在。

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3)矿物。

地壳中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矿物。

  (4)岩石。

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叫做岩石。

岩石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二)

  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1)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气旋与反气旋:

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中最经常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

气旋:

是对应于气压场中的低压中心而出现的大型空气旋涡。

反气旋:

是对应于气压场中的高压中心而出现的大规模的气流运动。

  3)大气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流得到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和水平衡。

①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组成。

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由低纬到高纬它们是:

赤道低压带——赤道两侧的信风辐合上升形成。

南北半球的信风带——副高与赤道低压带之间存在的水平气压梯度,促使近地面气流流向低纬地区,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

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简称副高,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流到南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成西风,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集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高。

南北半球的西风带——副高向更高纬度发送的一支气流,逐渐偏转成偏西风,形成了中纬度西风带。

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

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形成锋面,较暖的西风气流大规模上升,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从极地高压带发出的气流,运动中偏转为偏东风。

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极地地区终年寒冷,空气变得冷而重,下沉聚集在近地面,使气压升高而形成。

②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的位置也随之移动。

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带来的明显影响是:

为赤道两侧的信风进入对面的半球提供了机会。

尤其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受到北移的赤道低压吸引进入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成为南亚夏季风的重要成因。

使某些地区受到性质完全不同的风带和气压带的交替控制,造成气候上明显的季节变化。

③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大陆比海洋增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

由此地面对大气环流施加了影响。

北半球,由于陆地面积广,这种影响更明显,在1月和7月的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气压带明显断裂成块状。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④季风环流:

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方向或接近相反方向变化,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季风环流最明显的地区是东亚和南亚。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被切断成块状,冬夏间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随季节而改变,从而产生了季风现象。

东亚地区位于世界面积最大的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海洋面积最大的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明显,季风环流也最典型。

南亚季风环流的形成不仅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风带与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更是南亚季风环流产生的主要原因。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三)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水循环。

  

(2)按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大类。

  1)海陆间循环:

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

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它使陆地水得到补充,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内陆循环:

陆地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

  3)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

  (3)水循环的意义。

  1)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2)水在运动中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而使物质迁移;

  3)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2.水平衡原理。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各区域的水平衡方程式:

外流区域:

P0=E0+R0内流区域:

P0=E0海洋:

P0=E0-R0全球:

P0=E0(用P0代表多年平均降水量、E0代表蒸发量,R0代表径流量)

  3.海洋水。

  

(1)海水的盐度。

  1)海水的盐度。

1千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海水的盐度。

  2)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红海,盐度超过40‰,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0‰。

3)影响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因素。

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表层盐度最高;赤道附近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

②洋流。

暖流的海水盐度较高,寒流的海水盐度较低;在同纬度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2)海水的温度。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和变化规律:

  1)太阳辐射的影响,同一海区的水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海区水温随纬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2)受洋流的影响,暖流流经的海区较同纬度的海区水温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较同纬度的海区水温偏低。

  3)受深度的影响,同一海区水温因深度的改变而变化。

一般1000米以上变化幅度较大,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很小。

  (3)洋流。

  1)洋流。

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又叫海流。

  2)洋流的成因。

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是稳定的定向风,其次是海水密度的差异及海水的补偿作用等。

此外,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和岛屿的分布等,都能改变洋流的方向。

  3)洋流按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等类型。

①风海流。

盛行风长期作用于海面所形成的稳定洋流叫风海流。

风吹过海面时,风对海面的摩擦力以及风对海浪迎风面施加的压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动。

表面海水一旦开始流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马上发生作用。

表面海水在风力、地转偏向力和下层海水的摩擦力以及风对海浪迎风面施加的压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动,便形成风海流。

表面海水在风力、地转偏向力和下层海水的摩擦力取得平衡时,海流处于稳定状态,以相等的速度向前流动,此时的海流就是风海流。

②密度流。

由于各海区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同,造成海水密度水平方向上不均匀分布引起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海流,称为密度流。

③补偿流。

海水具有连续性和不可压缩性的特点,某一海区的海水因风力或密度差异等原因流走后,相邻海区的海水就流来补充,称为补偿流。

补偿流有水平的与垂直的。

垂直补偿流又可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①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种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②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也有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③南极大陆的外围,陆地很少,海面广阔。

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全球热量平衡的影响。

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热量的输送与交换,影响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②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洋流能散布生物的孢子、卵、幼体和许多成长的个体。

洋流的分布与渔场的分布关系密切。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洋流能带走污染物,加快净化速度;同时也污染了别的海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④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海轮顺洋流流向航行速度快,可节省燃料。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资料

(一)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与林地所占的比例小;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山区。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各类型土地资源都有分布;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纳西河

  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护

  山地:

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

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

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

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

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

非常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①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②19世纪后期:

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③20世纪30年代初:

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

  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资料

(二)

  中国的地形类型,无论是从成因来看,还是从形态来看,都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盆地和平原。

在温暖湿润的东部和南部,有各种各样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和堆积地貌;在干旱的西北,有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景观;在西部高山在西部高山上,有别具风格的冰川作用的地貌;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

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

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

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对农业:

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长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对商业:

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

长河流、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