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3507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docx

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2018高考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

1.怎么读:

知人、知言、知体

1.1知人论世:

从时代与作者的角度解读诗歌

1.1.1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点

不同朝代的诗词有不同的特点:

初唐、盛唐时期,士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像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以拯世济时为己任,渴望建功立业,他们的诗歌中,表现昂扬进取、雄阔壮大的“盛唐精神”。

晚唐时期,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党争激烈,藩镇割据。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杜牧、李商隐、许浑、温庭筠等为代表的诗人,希望以自己的才智报效国家,诗歌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怀,以及报国无门的忧闷,同时也借怀古咏史一吐襟怀和表达深沉的感慨。

宋代则又大不同,国家偏安一方,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

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开阔胸襟少了,个人情怀多了。

晏殊、张先、朱祁、柳永、欧阳修可为代表。

北宋末年,金人入侵,国家倾危,于是词人顿感大厦之将倾、忧国忧民的诗篇多了。

1.1.2熟悉诗人的经历遭遇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可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诗人的作品也有较大差异。

所以诗歌鉴赏中,除了注意时代特点的影响之外,还必须研究作家的生活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作家思想感情的影响。

1.1.3把握诗人是不同阶段的不同风格

根据诗人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经历遭遇来理解诗歌思想感情,是大的原则;但就一个诗人来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犯经验主义错误。

有些诗人的风格特点、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会变化很大,像南唐后主李煜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两人的作品都明显分为前后两期,且后期的创作比前期的成就更为突出。

因此鉴赏诗歌,还要注意诗人人生的不同阶段。

1.1.4了解诗人的理想抱负

诗歌的最大特点和作用便是“言志”。

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这种抱负往往在诗歌中表达出来,因此对诗歌的鉴赏,要务求通过语言,揣摩诗人表达的志向和情感。

1.1.5注意具体写作背景

以上所讲都是一般规律,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同一位诗人的不同作品,还需因时因地因事而异。

像李白不是一味浪漫飘逸,也有关心民生的作品;杜甫也不是一味沉郁,也有闲适的作品,陆游的作品也并非全是爱国抗战,也有描写爱情的作品;辛弃疾的作品也不全是豪放,他也有婉约的作品…同一诗人的作品,也需要结合具体的背景来理解。

1.2懂诗家语:

从诗歌语言特点的角度解读诗歌

1.2.1了解古代诗歌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

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往往表现在一个普通的词却包舍许多联想意义、隐含意义,这些意义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才能准确地理解。

1.2.2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文言与变形的特点

首先要把古代诗歌当成文言文理解;其次要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如词类活用、词语的省略、句式的颠倒、互文见义。

1.2.3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抒情与暗示的特点

诗歌语言的意义指向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外在事物。

鉴赏时一定要体会诗人的感情内涵,从诗歌创造的总体意境中把握它要暗示的东西。

要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要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感情意蕴。

1.3明诗词体:

从诗歌体裁题材的角度解读诗歌

1.3.1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一楚辞一汉赋一汉乐府一魏晋南北朝民歌一建安诗歌一一陶诗等文人五言诗一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近体诗。

常见的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按照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绝句”是从律诗变化而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前人将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

“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因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

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1.3.2古代诗歌的题材类型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为登临怀古诗、咏物抒怀诗、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行旅闺怨诗、赠酬送别诗等类型。

(1)登临怀古诗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

①表达想如古人那样建立功业,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今昔对比,化用典故,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借古讽今

情感类型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展望

 

(2)咏物抒怀/托物言志诗

形式标志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内容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

常用手法

常用各种描写手法和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托物言志

情感类型

寄寓理想抱负、高尚节操,表达理想愿望,抒写自身感慨

(3)山水田园诗

形式标志

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内容特点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常用手法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情感类型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边塞战争诗

形式标志

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内容特点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常用手法

描写、夸张、对比、用典等

情感类型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5)行旅闺怨/游子思妇诗

形式标志

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寄”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

内容特点

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旅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常用手法

触景生情,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情感类型

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表现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愁情别绪,忧愁伤感

(6)赠酬送别诗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内容特点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常用手法

烘托、渲染、想象,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情感类型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2.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

2.1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教鉴赏的重要内容。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

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自己外的其他人物形象。

2.1.1古代诗歌中常见的8类形象

类型

举例

傲视权贵的形象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当权者的思想,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钟情田园的形象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爱贤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朋友离别的形象

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劝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依依不舍的情怀

报效国家的形象

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战士们身经百战,黄金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坚守边疆,打败敌人,流露出一腔爱国豪情

归隐山林的形象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中诗人和童子的对答,塑造了一个整天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采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形象

2.1.2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3个角度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不一而足。

因此,鉴赏诗人的形象,要结合诗歌的背景,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

(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

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

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古人写诗时,通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

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

【答题模板-诗人自己的形象】人物性格特征+身份特征+分析

【答题模板-诗人描写的人物形象】特点①+特点②+特点③

 

2.2鉴赏事物形象(含意象)

2.2.1

诗歌中的意象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有时也成为鉴赏的对象,需要牢记:

菊花—脱俗旷达;莲花—洁身自好;梅花—孤芳自赏、性格坚强;浮萍一身世漂泊、居无定所;落花流水—伤春惜春、年华易逝;梧桐细雨一凄楚悲凉;巴山夜雨—悠悠离情;鸿雁、青鸟—思乡、信使;鹧鸪一思乡、凄清;红豆—无尽相思...

2.2.2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的3个角度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

因此在分析时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

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

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所在。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结合诗人的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往往都是象征义。

(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是有相关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做深人分析。

【答题模板-事物形象】特点+分析+情感体现

【答题模板-意象】若为概括意象的题目,直接写出内涵是什么即可。

2.3鉴赏景物形象

2.3.1意境常见的表达术语

诗歌中的意境:

“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常见的表达术语有四类:

①辽阔、壮阔、宏阔、开阔、壮丽、高远、深远、雄浑、莽苍

②细腻、朦胧、缠绵、恬静、幽静、幽美、优美、幽清、静谧、明净、宁谧

③繁复、繁丽、繁华、热烈、喧闹、高亢、淳朴、清丽、和谐

④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空寂、孤寂、寂寥、苍凉、沉郁

2.3.2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3个技巧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至三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黯淡、凄凉、恬静、优美祥和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模板-景象】概述画面时可采用“一幅+修饰语+画面”的格式

【答题模板-意境】意境由图景、氛围、情感三个方面组成。

概括意境,一般在描摹的图景后,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或雄浑壮阔,或高阔深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3.1炼字

高考炼字类试题主要是考查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叠词。

3.1.1炼字题答题要分3步走

(1)第一步:

关注词语的含义。

这里的含义包括词语本身的意思和在诗句中的语境义。

从字词含义的角度体会妙处。

(2)第二步:

关注词语的手法。

字词的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等修辞,也包括使动、形容词作动词等文言活用现象。

(3)第三步:

关注词语的作用。

说作用时要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三方面谈,尽量全面。

表达效果主要是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昧等。

【答题模板-赏析动词】先析字义,再指出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赏析形容词】先解释字义;然后分析手法,看表达效果;最后再联系感情。

【答题模板-赏析副词】先析字义,再指出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赏析数词】“表义作用”+“抒情作用”

【答题模板-赏析叠词】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再指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3.2赏诗眼

3.2.1

所谓“诗眼”,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

诗眼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上: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情感)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词性上: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

生动形象、包蕴情感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有时有修辞手法上的特点的词也往往是诗眼。

(3)结构上: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句中的“诗眼”,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

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篇中的“诗眼”,往往在题目与开头、结尾句中。

3.2.2赏析诗眼的3个方法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诗眼句的意思。

解释的时候用描述的方法解释,不能用直译的方法。

(2)联系全诗的感情作答。

有的诗以抒情为主,那么分析诗眼就要联系全诗的感情。

(3)联系全诗的表现手法作答。

有的诗的感情是与表现手法联系在一起的,在联系感情的时候,还要顾及表现手法。

还应注意在结构上的关键作用。

【答题模板-赏析诗眼】先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3炼句

所考语句往往是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和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

3.3.1鉴赏炼句的4个角度

(1)从含意角度。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

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从句式角度。

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练的美。

(3)从技巧角度。

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

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4)从位置角度。

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

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

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如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答题模板-炼句】观点+理由

3.4赏风格

3.4.1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特点

举例

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如王维、孟

浩然的诗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平淡质朴

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华美绚丽

辞藻富丽,色彩绚烂,情思奇幻,对仗工整。

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最象绮丽、做幻莫测,有绚丽飘逸之美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婉约缠绵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明快简洁

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多用浅近的语言、直抒胸臆的手法写事抒情,自然、晓畅、明白

白居易《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悲壮慷慨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雄奇豪放

骨力挺健,气势雄伟。

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沉郁顿挫

深沉蕴藉,用苍老道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有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4.2鉴赏风格要注意2点

(1)明确风格类型。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先要用一个具体他体现风格的词语概括。

如: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2)叙评析结合分析。

①叙: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叙述诗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具体语句。

②析: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评: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板-赏风格】“特点”+“分析”,有几点答几点

4.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4.1修辞手法

4.1.1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手法

效果

比喻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烦冗为简洁

夸张

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

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

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

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

表达含蓄,寓意丰富

顶真

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通感

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对比

使食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4.1.2技巧类题目答题3步法

(1)明技巧。

(若题干中已明确所赏析的技巧,此步可省略)参见上面的列举分类。

(2)释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表达技巧。

(3)析效果。

主要从对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提示: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为多种技巧,但是从实际解题答题来看,其步骤和方法是一样的,仅在此说明,下文不再赘述。

]

【答题模板-修辞手法】“指明手法”+“具体运用”+“表达效果”

4.2表达手法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

4.2.1描写方式

描写方式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描写、动静描写等。

(1)正面描写:

就是直接描写对象本身。

正面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和白描。

细节描写,可以称为“工笔”,就是精雕细刻。

白描,是用最朴质、最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形象点说,如果目标是写“竿”,但作者只写“竿之影”,以收到“睹影知竿”之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

(3)虚实结合。

“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通常是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

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4)动静结合。

天下万物,无非静态和动态两种态势。

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