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64250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37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XX年教育财务培训审计讲稿.pptx

宝鸡市教育局小教中心2013年小学校(园)长培训班,宝鸡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李慧玲2013年10月,一是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内容二是财政改革的相关内容。

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制度、非税收入管理等。

三是审计监督的基本知识四是加强和改进教育财务工作的思考意见,今天讲述的几点内容,一、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培训工作,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什么是财务管理?

(三)中小学校长(园长)为什么要学习财务管理知识?

(四)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五)强化学校财务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的要求是什么?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财务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从源头上预防经济犯罪,避免国家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培训,直接关系到财政、教育各项政策法规和相关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是提高广大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规范中小学(幼儿园)财务行为、促进中小学校(幼儿园)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和民主理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财务管理定义:

是指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务管理是有关创造财富的决策科学。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有其自身的理论和规律性,但构成其理论和方法基础的主要有以下九个基本原则。

(二)什么是财务管理?

2.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

风险与收益对称,额外风险需要额外收益补偿。

原则二:

货币的时间价值。

原则三:

衡量价值的是现金流量。

原则四:

只有增量现金流才是相关的。

原则五:

利润特高的项目在竞争市场上是不能长久存在的。

原则六:

市场是灵活的、价格是合理的有效的资本市场。

原则七:

经理、债权人与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

原则八:

纳税影响业务决策。

原则九:

风险是有不同类别的。

(三)中小学(幼儿园)校长为什么要学习财务管理知识?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但是,部分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仍存在责任不明、制度不严、管理不当、效益不高等问题,个别学校甚至存在违规乱收费、胡支乱用、私设“小金库”、私分公款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人已经受到法律的惩处.3月21日华商报等媒体报道甘泉.docx,教训十分深刻。

为严肃财经纪律,切实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有必要开展此项工作。

(四)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1.严格中小学(幼儿园)收入管理。

中小学校(幼儿园)要严格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中小学收费新标准.doc。

所有预算外收入必须全额缴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中小学校(幼儿园)要严格遵守国家收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

执行经批准的收费,必须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严禁乱收费。

(四)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2.严格中小学(幼儿园)支出管理。

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

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白条作为报销凭证;学校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原则上实行政府采购;学校所有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要明确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财务工作,划定审批权限,各负其责;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要由校领导集体讨论决定;要定期公布学校收支及管理情况;要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公款私存,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坐收坐支。

(四)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3.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资产管理。

中小学校(幼儿园)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出售、出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应经学校领导集体研究,按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批,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建立学校资产台账,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四)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4.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财会队伍建设。

中小学校(幼儿园)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教育财务工作。

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定期组织、选派财会人员参加专业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职业素质。

财会人员要熟悉教育财务制度,做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五)强化学校财务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的要求是什么?

教育、财政部门要协同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对挤占、截留、挪用中小学(幼儿园)经费,违规向学生乱收费,违反有关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或损失浪费,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乱发钱物等行为,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要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

要组织开展对校长(园长)的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认真学习国家的财经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廉洁履职意识。

二、介绍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公共财政体制)

(二)我国财政改革的举措。

(三)部门预算。

(四)政府采购全面推进。

(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六)公务卡制度。

(七)“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部门预算,相对传统预算而言,是现代预算。

通俗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根据国际经验,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财政部门审核、经政府同意后报议会审议通过的、全面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

其特点是:

1.编制预算的范围包括制度内制度外所有资金;2.实行“二上二下”的公开透明的编报方法;3.不改变部门的分配权限的过渡措施;4.预算编制的时间提前;5.一个部门一本预算;6.编制预算的方式不同。

编制部门预算则要求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制、层层汇总,克服了盲目性,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

7.强化了财政、政府、人大、审计监督。

(三)部门预算中小学部门预算,2006年起,国家逐步把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下简称新机制)。

新机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制度。

2006、2007两年分别在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分区域试编规范的中小学经费预算,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编制中小学经费预算。

(三)部门预算中小学部门预算,1.什么是中小学预算?

中小学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三)部门预算中小学部门预算,2.为什么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要求学校编制预算?

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就是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那么,中小学校的经费需求,到底达到什么样的“度”才能保障基本需要?

所以要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中小学规范的预算制度,保证学校的每笔开支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

有助于促进教育部门加强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三)部门预算中小学部门预算,3.中小学预算管理体制是什么?

中小学预算管理体制,是由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以独立设置的中小学为基本预算编制单位,将中小学各项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的体制。

在不改变学校经费使用权的前提下,对中小学实行“校财局管”。

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反映学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涉及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三)部门预算中小学部门预算,

(1)预算的内容要全。

要把学校维持基本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保证事业发展的专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

(2)预算的数据要实。

收支标准要符合国家规定,各项收入的来源要可靠、稳定,支出要有政策依据。

(3)预算的执行要严。

要保证学校的每项经费支出都严格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发挥资金使用的效益。

(4)预算的安排要细。

每项收入、支出要预算到具体项目,落实到具体部门、人员,有的还要细化到具体时间。

(三)部门预算中小学部门预算,4.实施和落实中小学预算管理体制中小学校的职责是什么?

(1)在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学校教务、总务、财务和教师代表研究、确定预算建议数,并在规定的时间报送有关部门。

(2)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批准的年度预算向有关部门申报用款计划。

(3)加强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公开,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收支,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部门预算中小学部门预算,在预算执行的一年中,难免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重大事件,假如发生洪水、滑坡等有意外情况,使预算执行陷入困境该怎么办?

遇到大风、台风,把教室顶上的瓦掀了,零星维修预算的额度不够怎么办?

就需要调整预算;又如:

发生了洪涝灾害或地震校舍倒了,需要向外租房子,还要重建校舍,没有租赁费的预算和校舍维修改造的预算怎么办?

这就需要赶紧申请追加预算。

(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银行开设国库集中支付专户,将所有财政资金存入国库集中支付专户,单位在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集中支付专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

实现了财政管钱,部门管事,财权与事权彻底分离,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的周转环节,杜绝浪费、流失。

(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越性:

一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财政资金层层转拨、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二是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三是有效防止了对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

(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国库集中(财政性资金)支付方式。

财政性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财政直接支付是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供应商及劳务提供者账户。

财政直接支付适用于人员工资支出、采购支出、定点会议接待支出、基建支出等。

授权支付是对不能直接支付的资金,由财政局给预算单位办理零星支付业务。

包括:

不能直付的小额零星办公支出等。

(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3.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是财政各类账户的统称。

包括财政部门开设的国库存款账户、零余额账户和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小额现金账户、经财政部门批准预算单位开设的特殊专户。

资金支出时流经的次序是:

资金从国库存款账户进入零余额账户或者财政专户,再从零余额账户和财政专户支付到供应商收款账户,(六)公务卡制度,为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提高支付透明度,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财务工作效能,促进廉政建设,推行公务卡制度。

公务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不仅携带方便,使用便捷,而且透明度高,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是规范现金管理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六)公务卡制度,第一,可以有机生成公务消费的各项明细信息,使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地克服现金支付结算方式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种种弊端。

第二,使用公务卡结算,取消了现金提取、保管等繁琐环节,简化了手续,减轻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强化了对支付过程真实性与规范性的监控。

(六)公务卡制度,1.什么叫公务卡和什么是公务卡结算?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预算单位应当为符合条件的在编在岗工作人员申办公务卡),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

公务卡结算是预算单位财务部门将本单位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的资金或者因公借款,通过本单位零余额账户和发卡银行账户划入其公务卡的一种结算方式。

(六)公务卡制度,2.公务卡结算范围。

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中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支出,包括支付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水电费、交通费等零星购买支出,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

因银行卡受理环境等限制只能使用现金无法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公务支出,经预算单位批准同意,工作人员可先行垫付现金或预借款办理支付,其垫付资金的报销或预借款,由预算单位财务部门通过公务卡管理系统将资金划转该工作人员公务卡账户。

工作人员应要求商户出具不能使用公务卡结算的书面证明,并将其作为财务报销凭证的附件。

(六)公务卡制度,3.公务卡的使用。

-公务卡的办理:

由区级预算单位统一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向发卡行申办,按照“个人申请、单位审批、银行受理并与个人签订协议”的流程办理。

-公务卡支付管理:

持卡人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应在信用额度内通过公务卡结算,并须取得发票等财务报销凭证和有关银行卡消费凭证。

报销时,单位财务部门应按照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对持卡人的刷卡消费行为进行合规性审核,对符合报销条件的部分予以报销;不符合报销条件的部分,由持卡人自行偿还。

(六)公务卡制度,3.公务卡的使用。

-公务卡结算管理:

与公务卡管理有关的信息维护、财务报销、银行划款和动态监控等业务,分别由发卡行、预算单位和财政局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公务卡管理系统进行办理。

预算单位财务部门应当通过公务卡管理系统,认真审核公务卡报销事项。

对于批准报销的公务卡消费支出,应该按规定时间办理向公务卡的资金还款手续。

(六)公务卡制度,4.公务卡的信用额度。

由预算单位根据银行卡管理规定和业务需要,与发卡行协商设定,原则上每张公务卡的信用额度不超过5万元。

持卡人在规定的信用额度和免息还款期内先支付,后还款。

并为持卡人提供20天-50天的免息还款期,为持卡人提供密码和签名消费方式。

公务卡应具有境内外通用信用功能,境外消费,可使用人民币还款。

(六)公务卡制度,5.公务卡的日常管理。

公务卡实行实名制管理,公务卡的密码和签名由个人自行确定,卡片由个人负责保管。

公务卡遗失或损毁后的补办等事项由持卡人自行到发卡行申请办理,并通过单位财务部门及时在公务卡管理系统中维护相关信息。

二、介绍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部门预算是基础。

是将过去以资金性质或资金渠道为基础的预算编制方法改变为以单位、部门为基础的预算编制方法。

其基本要求是根据预算单位的人员编制、基本业务及专项任务编制全面、细化的年度预算,按照一定的程序审批下达。

部门预算一经确定,即作为年度预算执行的依据。

因此可以说部门预算是对预算单位经济活动的事前控制。

政府采购是保证。

是对纳入财政支出的购买、租赁、工程施工和服务等行为,按照规定程序和方式由过去单位和部门分散采购转变为由政府采购机关集中组织采购。

可以说政府采购是对预算单位经济活动的事中控制。

国库集中支付是手段。

是在以上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实施资金的支付工作,是支出预算管理的最后一道“把口”。

可以说国库集中支付是对预算单位经济活动的事后控制。

三、审计基本知识简要介绍,

(一)为什么要有审计?

开展审计工作的依据?

(二)什么是审计?

(三)审计的种类。

(四)审计三项职能。

(五)审计的地位。

(六)审计的作用。

(七)国家审计的基本任务。

(八)审计处理与处罚。

三、审计基本知识简要介绍,审计知识是经济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今天,学习审计知识极为必要。

一是领导干部学习审计知识,是遵守党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严格执行宏观决策、计划和预算的需要。

二是理解和支持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是借助审计手段服务、支持和监督本部门、本单位维护财经法规、经济秩序,强化内部管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一)为什么要有审计?

开展审计工作依据的是?

审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家审计起源于奴隶社会末期,我国早在西周就有了国家审计的雏形。

到了宋代,国家审计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我国第一个用“审计”一词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审计院。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83年审计署成立的34年间,我国一直未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

国家对财政经济的监督主要由财政、银行、税务等经济部门结合自身的管理职能,通过履行其业务进行。

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有权威的经济监督体系,以保障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有效。

为适应此需要,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在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确立审计监督制度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法律地位。

之后,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相继成立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全面展开。

1.为什么要有审计?

就是为了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也就是简单的说,审计的职责就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

2.开展审计工作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审计机关依据的法规主要有:

1997年颁布,在2006年重新做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2010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以及1999年5月,中办、国办出台,2010年10月修订后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相关配套办法。

当然,相应的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出台的诸如预算法、会计法、行政处罚法、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等等其他有关财经法规,也可作为审计执法监督的依据。

(二)什么是审计?

从词义上解释,“审”为审查,“计”为会计账目,简单的说审计就是审查会计账目。

我国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普遍认为: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的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010年“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对审计法所称审计做了准确定义:

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1.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

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的种类有很多,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牲是独立性。

在我国,经济监督体系包括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金融监督、工商行政监督、物价监督、统计监督和会计监督等很多有执法权的部门。

其中,除了审计监督,其他监督都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进行,其监督职能都是从其管理职能中派生出来的附带职能,是为了执行其具体业而进行的监督,只有审计监督才是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进行的独立性经济监督。

换句话说,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而且是经济监督。

2.审计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一是组织上的独立性。

审计机关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应当单独设置。

它要求和被审计单位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二是人员上的独立性。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应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行政或者经营管理活动。

如果审计人员办事员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朋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三是工作上的独立性。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做出审计断判断,表达审计意见,提出审计报告。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办理前述审计事项时,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不得干涉。

四是经费上的独立性。

审计机关应有自己专门的经费来源,以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独立自主地进行工作。

(三)审计的种类,基本分类:

按审计主体分,可将审计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国家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

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

国家审计的主要特点是法定性和强制性。

拥有和管理国有资产的单位,都必须依法接受国家审计的监督。

审计机关做出和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

审计决定涉及其他有关单位的,这些单位应当协助执行。

基本分类:

按审计主体分,可将审计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是由部门和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的审计。

它包括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

我国的内部审计是整个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均应当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基本分类:

按审计主体分,可将审计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社会审计也称民间审计,是指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所实施的审计。

主要有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

依照有关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社会审计组织应当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在业务上主要应当接受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管理。

(四)审计的职能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三项职能,1.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它主要是通过审计,检查和督促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是否沿着正常的轨道健康运行;检查受托经济责任人忠实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借以揭露违法违纪,制止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管理缺陷,进而追究经济责任。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从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到督促决定的执行,无不体现着审计监督职能。

(四)审计的职能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三项职能,2.经济鉴证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并出具证明性审计报告,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以取信于社会公共。

(四)审计的职能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三项职能,3.经济评价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依据相应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做出分析和判断,肯定成绩,揭露矛盾,总结经验,从而改善经营管理,寻求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途径。

在现代审计实务中,经济效益审计最能体现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

(五)审计的地位,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行为,是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审查,来确认和解除资源财产经营管理人的受托经济责任。

因此,审计处于资源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外,较为独立的监督、鉴证和评价者的地位。

简言之,无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监督控制地位。

为什么称审计为眼睛,可从审计标志来说明。

(六)审计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所谓防护性作用,即制约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对社会主义财产和经济建设所起到的维护、保护、保证和保障等作用。

所谓建设性作用,即促进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后,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而对宏观和微观管理所起到的改善、加强、提高和促进等作用。

(七)国家审计的基本任务,根据审计法规定,各级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八)审计处理与处罚,

(一)审计处理。

是指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采取的纠正措施。

审计处理的性质是一种纠正措施。

其目的是要将那些不符合规定的经济行为进行纠正,使其恢复到正常的运行轨道。

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处理的范围包括:

违反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以及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

审计处理的种类有五种:

一是责令限期缴纳、上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二是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三是责令限期退还违法和所得;四是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五是依法采取的其他处理措施。

(八)审计处理与处罚,

(二)审计处罚。

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和违反审计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

审计处罚的性质是一种行政制裁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对那些违规行为进行惩戒,以维护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