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论文.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364276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论文.docx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论文.docx

中西方爱情诗歌对比

摘要:

诗歌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体裁,意在用最充沛的情感以及最丰富的意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感情世界,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无论是在传统含蓄的东方,还是在情感热切的西方,爱情始终是人类热切歌颂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

爱情诗;中西方;比较;差异

中国《诗经》云: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西方《圣经》中也表述:

“爱情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

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

自古以来,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赞美话题,而诗人将爱情与诗歌的完美融合,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朵瑰丽之花。

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传统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爱情诗在表达手法和内容风格方面的种种不同。

本文以李商隐《无题》与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分别从抒情方式、诗歌内容、体裁选择三方面具体分析。

一、中西方爱情诗抒情方式差异

尽管东西方人在某些情感体验过程中感受到的东西是相似或相同的,但中国诗歌在语言选择上与西方诗歌截然不同。

在爱情诗的创作上,西方诗人喜欢热情奔放的表达,中国诗人则往往喜欢含蓄委婉的表达。

这是因为中国深受农耕文明尤其是儒家礼教的的影响,含蓄、内敛、主张意会,中国古代作家们倡导“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的创作理念,绝大多数诗歌都是委婉地甚至模糊地讲明自己相思之苦、离别之愁。

同时,这和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中国古典诗歌大多形式短小、讲究格律,这就要求用最为经济的手法表达极其丰富的内容。

中国诗人聪明地选择了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这种表达雅致深远的语言魅力,于是逐渐有意识地形成了一种重视含蓄的美学传统,含蓄地表情达意也成为中国人内敛而厚实的整体性格的外在表现方式。

比如,诗歌《无题》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含蓄比喻。

因情的缠绵俳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

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而西方世界深受海洋文明的影响,热烈、开放、富有探险精神,因此在爱情诗歌中能够大胆地直抒胸臆,将爱慕之情、思念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

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

二、中西方爱情诗诗歌内容差异

中西诗歌在表达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西方爱情诗多以追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

而中国爱情诗更加侧重于那些表达恋人之间相思别怨和悲欢离合的名篇。

众多西方爱情诗大半写婚约之前对爱的渴慕,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居多,如弥尔顿的《夏娃的爱情》跟你谈心,我把时光全忘了;忘了季节,和季节的变化;也想不起了;清晨的气息最甜一多甜啊,一会儿,添上早起的鸟儿第一声啭鸣;

东方,太阳初升,给美好的河山染一层金光,又染红了露珠闪闪的花草、树木和果实,那光景多可爱;柔柔的阵雨下过后,肥沃的大地发出泥土香;多美啊一

在选取恋爱对象时,与西方诗人理想化、浪漫化、精神化的追求不同,中国诗人将恋爱对象表现在内容上时具有现实性和世俗性的特征。

正如李商隐《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就真实的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中国古代的爱情诗写婚后的欢愉、离别的情思较多;西方人却是写婚前的倾慕与追求。

所以中国的爱情诗内容多是闺怨诗、送别诗、悼亡诗。

总之,西方的爱情诗充满的的多是轻松愉快的内容,而中国的爱情诗则哀怨的成分居多。

比如:

王昌龄的《闺怨》;苏东坡的《江城子》。

三、中西方爱情诗人物形象的差异

爱情诗,顾名思义:

抒发男女之间爱情的诗。

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必定少不了爱人的形象。

中西方古典时期的诗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胜枚举,无一不是诗人爱慕,思念的对象。

自然,诗人在诗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其所营造的意境一样,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女性人物总给人以水的感觉,好女子是柔情似水,坏女子也是水性杨花。

但是最早在汉乐府民歌《上邪》中在我们最终发现中国女子的火性一开始就存在着。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

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无名氏《上邪》

后来过多的《闺怨》、《怨妇》充斥诗词,这种外放的女性形象才慢慢地尘封以至消融了。

虽然此类诗歌满足了普通大众一窥幽阁深闺的快意,得以了然思妇的愁闷与弃妇的哀怨,但是也遮蔽了古代妇女的诸多性情,这自然与中国东方古典文化的内涵息息相关,儒家文化的内敛和内涵别看作是道德和修养的象征。

如柳永的《雨霖铃》间接婉转表达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因此,中国诗人在描写爱情人物时,不直接表达爱的热烈,而强调朦胧、婉约之美,需要读者自己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细细揣摩。

西方古典情诗大都诗风浓郁而热情,诗人直接描写爱慕的女性形象,重在赞美女性本身的外貌。

究其原因,除了受西方海洋文化中带有富于开拓性和直露的民族性格影响之外,宗教的影响力也非同一般,《圣经》中亚当夏娃的故事深入人心,人们自然的对待男女之间的倾慕欢爱之情,认为这是人类最正常的感情表露,于是诗人们便可放心大胆的颂扬爱情,赞美恋人。

比如:

彭斯在《一朵红红的玫瑰》中所描述的

我爱你那么深切;

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涸竭。

就不难发现西方诗人在追求女性时很热情,富于幻想,常常把她们比作天使、女神、明亮的星星、皎洁的月亮、灿烂的太阳等”。

四、结语

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思想导致了中西方古代爱情诗歌在表达方式和意境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这些差异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

不过,人们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是亘古不变的,通过中西爱情诗的比较,我们在阅读不同国家的爱情诗时就更容易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简析中西爱情诗之差异及文化渊源》苏晖.

[2]《诗论》[M]朱光潜,北京出版社2005.

[3]《中西诗本质比较》[J]冯哓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3.

[4]《英诗的境界》.王佐良[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