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4409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3709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多项选择专题复习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马克思主义法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CD)。

  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E、法国启蒙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E)。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

  E、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E)。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AD)。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

  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意识的本质是(AD)。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绝对观念”的产物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

  8、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E)。

  A、心静自然凉

  B、审时度势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E、运筹帷握

  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B)。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1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E)。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CE)。

  A、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E、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CE)。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BE)。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1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AC)。

  A、唯理论

  B、诡辩论

  C、经验论

  D、反映论

  E、宿命论

  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ABCDE)。

  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

  E、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1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D)。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E、不可知论

  6、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DE)。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来源:

考试大

  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E、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0、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ABCDE)。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B、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

  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E、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21、列宁说: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思想可理解为(CDE)。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E、真理体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BCDE)

  A、认识的主体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认识的来源

  23、真理和谬误是(ABCE)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的

  C、相斗争而发展的

  D、没有本质区别的

  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24、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BDE)。

  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ABCD)。

  A、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

  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6、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CDE)。

  A、家庭结构

  B、民族结构

  C、社会意识结构

  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

  E、社会政治结构

  27、生产工具是(AC)。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C、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

  D、生产力中唯一起作用的要素

  E、经济基础中的决定要素

  28、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BCD)。

  A、社会意识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

E、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29、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CE)。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D、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都必须遵从的观点

  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

  3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BCE)。

  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

  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C、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31、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

  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量

  32、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ABC)。

  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3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BCE)。

  A、杰出人物对创造历史没有作用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4、商品价值是(ABCDE)。

  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交换价值的基础

  E、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35、商品价值量是(CD)。

  A、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决定的

  B、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36、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水平

  C、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

  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

  E、自然条件的优劣

  3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ABCE)。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的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的其他生活费用

  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38、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CD)。

  A、内含扩大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39、超额剩余价值是(ABDE)。

  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由于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E、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现象

  40、资本积累(ACDE)。

  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C、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E、源泉是剩余价值

  41、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ACE)。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

  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

  42、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ABCD)。

  A、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

  43、垄断是(CDE)。

  A、帝国主义经济的实质

  B、帝国主义经济的基础

  C、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

  D、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

  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4、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关系

  B、调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C、调节劳资关系

  D、“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

  E、防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充分就业”

  45、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有(ABCD)。

  A、实施宏观财政支出

  B、实施宏观货币政策

  C、实施社会福利政策

  D、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

  E、实行“经济计划化”

  46、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ABCDE)。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E、分工的全球化

  47、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B)。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E、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4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E、实行计划经济

  49、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B)。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E、经济制度不同

  50、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BCD)。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E、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特例

  51、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BD)。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两种形式

  E、暴力是不得已的手段和最后的选择

  52、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E)。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E、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53、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BC)。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E、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空想

  54、下列属于必然的社会状态有(ABCD)。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E、共产主义社会

三、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工人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他们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它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旧事物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省、自我审视。

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如实地认识世界;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点和归宿。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所以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世界历史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重大变化,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不少回答这些问题的实践经验。

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2)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等等。

马克思主义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发展,今后还将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发展。

(3)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而不是离开这个基础和血脉另立门户、另起炉灶、另搞一套。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要有毅力、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

作出理论创新,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

5.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义:

a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b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劳动改变了身体结构,创造了人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3)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以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科学实验大大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7.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8.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关系: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2)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9.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其现实意义

(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使事物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一方面,否定之否定规律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另一方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由于某些偶然原因的出现,事物的发展还可能有暂时的倒退。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或直线论。

(4)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0.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1)虽然人们的自觉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但人们的自觉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冲突,形成不以他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2)支配人们的自觉活动的思想动机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3)人们的自觉活动受着客观物质条件制约,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揭示出来。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