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595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docx

七年级《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

《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

一.作者文体。

1.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

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二.课文知识过关梳理

㈠课下注释

⑴选自《周敦颐集》。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⑵[蕃(fán)]多。

⑶[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⑷[独]只。

⑸[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⑹[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⑺[染]沾染(污秽)。

⑻[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⑼[中通外真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⑽[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⑾[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⑿[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坚立。

⒀[亵(xiè)玩]靠近赏玩。

亵,亲近而不庄重。

⒁[焉]语气词。

⒂[隐逸]隐居避世。

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⒃[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⒄[鲜(xiǎn)]少。

⒅[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⒆[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

宜,应当。

字词解释补充:

水陆①草木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

晋陶渊明⑤独爱菊。

⑥自李唐来,

②可爱:

值得喜欢。

③者:

……的花。

④蕃:

多。

⑤独:

只。

⑥自:

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

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淤泥而不⑤染,⑥濯(zhuó)⑦清涟而不⑧妖,

①甚:

特别,十分。

②予:

我。

③独:

只。

④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染:

沾染(污秽)。

⑥濯:

洗。

⑦清涟:

清波。

涟:

水波⑧妖:

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①通:

贯通,通透。

②直:

挺立。

③蔓:

生藤蔓。

④枝:

生枝茎。

⑤远:

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⑥益:

更加。

⑦亭亭:

耸立的样子。

⑧植:

竖立。

⑨亵玩:

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①谓菊,花之②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③君子者也。

①谓:

认为。

②隐逸者:

指隐居避世的人。

③君子:

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

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闻。

莲之爱,③同予者④何人?

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

叹词,表示感慨。

②鲜:

少。

闻:

传闻。

③同:

和……一样。

④何:

什么⑤宜:

应当。

⑥众:

很多。

㈡语句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⑵。

晋陶渊明⑶独⑷爱菊。

自李唐⑸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⑹而不染⑺,濯清涟而不妖⑻,中通外直⑼,不蔓不枝⑽,香远益清⑾,亭亭净植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⒀焉⒁。

[译文]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予谓菊,花之隐逸⒂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4.噫⒃!

菊之爱,陶后鲜⒄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⒆!

[译文]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㈢词类活用

1.蔓:

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例句:

不蔓不枝。

2.枝: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例句:

不蔓不枝。

㈣一词多义

1.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远

①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副词,远远的)

㈤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出”后省略介词“于”)

2.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3.倒装句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何人同予者)——宾语前置。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名之花,富贵之花,君子之花)——宾语后置。

四.表格思维导图

爱莲说(思维导图)

作者简介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

文学常识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类似。

内容理解莲(予独爱)赞美君子的高洁傲岸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气:

香远益清。

风度: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                                  陶渊明独爱鲜(惋惜)隐逸者(洁身自好,逃避现实)。

牡丹                       世人甚爱众(鄙视讽刺)富贵者(贪图富贵追名逐利)

主题思想不愿像陶渊明消极避世,不愿像世人追逐功名富贵,要在污浊的世间遗世独立,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品德。

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排比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君子者也。

反问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借莲花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象征(君子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美好的资态气质。

衬托(反衬)牡丹反衬莲花。

语言风格骈散结合特点:

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作用:

使文章节奏明快,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富有音乐美。

【内容理解】

㈠说说这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骈散结合。

《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㈡《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答案】“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不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㈢“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⑴何陋之有?

⑵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⑷友人惭,下车引之。

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

⑴宾语前置的标志;⑵助词(“的”);⑶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⑷代词;⑸代词。

㈣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赋予莲花哪些美好品质?

【答案】作者赋予莲花象征意味:

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莲花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⑵“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⑷“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㈤文章结尾以作者的感叹作结,结合文章谈你对“叹”的理解。

【答案】

⑴一叹爱菊花的人少,实则感叹真正的隐士太少。

⑵叹爱莲者太少,实则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太少。

⑶三叹爱牡丹的人多,实则表达了对世间争名夺利、趋炎附势、追求富贵者的厌恶。

㈥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托物言志。

作者借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㈦作者对三种“爱”的评价,表明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自己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