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7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Word下载.docx

②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

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

W/。

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

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

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烧坏。

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

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6.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

试分析其原因。

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7.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

例如:

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

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8.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与B,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杯的外表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B:

杯子的保温质量好。

因为保温好的杯子热量从杯子内部传出的热量少,经外部散热以后,温度变化很小,因此几乎感觉不到热。

第二章

1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

,其中:

为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

为该处的热流密度矢量。

2已知导热物体中某点在x,y,z三个方向上的热流密度分别为

,如何获得该点的热密度矢量

,其中

分别为三个方向的单位矢量量。

3试说明得出导热微分方程所依据的基本定律。

导热微分方程式所依据的基本定律有:

傅立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试分别用数学语言将传热学术语说明导热问题三种类型的边界条件。

①第一类边界条件:

②第二类边界条件:

③第三类边界条件:

5试说明串联热阻叠加原则的内容及其使用条件。

使用条件是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必须相等。

7.通过圆筒壁的导热量仅与内、外半径之比有关而与半径的绝对值无关,而通过球壳的导热量计算式却与半径的绝对值有关,怎样理解

  答:

因为通过圆筒壁的导热热阻仅和圆筒壁的内外半径比值有关,而通过球壳的导热热阻却和球壳的绝对直径有关,所以绝对半径不同时,导热量不一样。

6发生在一个短圆柱中的导热问题,在下列哪些情形下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

当采用圆柱坐标系,沿半径方向的导热就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

8扩展表面中的导热问题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认为,只要扩展表面细长,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只要满足等截面的直肋,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

不同意,因为当扩展表面的截面不均时,不同截面上的热流密度不均匀,不可看作一维问题。

9肋片高度增加引起两种效果:

肋效率下降及散热表面积增加。

因而有人认为,随着肋片高度的增加会出现一个临界高度,超过这个高度后,肋片导热热数流量反而会下降。

试分析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错误,因为当肋片高度达到一定值时,通过该处截面的热流密度为零。

通过肋片的热流已达到最大值,不会因为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10在式(2-57)所给出的分析解中,不出现导热物体的导热系数,请你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式(2-57)所描述的问题为稳态导热,且物体的导热系数沿x方向和y方向的数值相等并为常数。

11有人对二维矩形物体中的稳态无内热源常物性的导热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

矩形的一个边绝热,其余三个边均与温度为

的流体发生对流换热。

你能预测他所得的温度场的解吗

能,因为在一边绝热其余三边为相同边界条件时,矩形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应为关于绝热边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第三章

1.试说明集总参数法的物理概念及数学处理的特点

答:

当内外热阻之比趋于零时,影响换热的主要环节是在边界上的换热能力。

而内部由于热阻很小而温度趋于均匀,以至于不需要关心温度在空间的分布,温度只是时间的函数,

数学描述上由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大大降低了求解难度。

2.在用热电偶测定气流的非稳态温度场时,怎么才能改善热电偶的温度响应特性

要改善热电偶的温度响应特性,即最大限度降低热电偶的时间常数

形状

上要降低体面比,要选择热容小的材料,要强化热电偶表面的对流换热。

3.试说明”无限大平板”物理概念,并举出一二个可以按无限大平板处理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答;

所谓“无限大”平板,是指其长宽尺度远大于其厚度,从边缘交换的热量可以忽略

不计,当平板两侧换热均匀时,热量只垂直于板面方向流动。

如薄板两侧均匀加热或冷却、

炉墙或冷库的保温层导热等情况可以按无限大平板处理。

4.什么叫非稳态导热的正规状态或充分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在物理过程及数学处理上都有些什么特点

非稳态导热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初始温度分布的影响就会消失,虽然各点温度仍

随时间变化,但过余温度的比值已与时间无关,只是几何位置(

)和边界条件(Bi数)

的函数,亦即无量纲温度分布不变,这一阶段称为正规状况阶段或充分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数学处理十分便利,温度分布计算只需取无穷级数的首项进行计算。

5.有人认为,当非稳态导热过程经历时间很长时,采用图3-7记算所得的结果是错误的.理由是:

这个图表明,物体中各点的过余温度的比值与几何位置及Bi有关,而与时间无关.但当时间趋于无限大时,物体中各点的温度应趋近流体温度,所以两者是有矛盾的。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明你的理由。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物体中各点过余温度的比值不变

但各点温度的绝对值在无限接近。

这与物体中各点温度趋近流体温度的事实并不矛盾。

6.试说明Bi数的物理意义。

各代表什么样的换热条件有人认为,

代表了绝热工况,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Bi数是物体内外热阻之比的相对值。

时说明传热热阻主要在边界,内部温度趋于均匀,可以用集总参数法进行分析求解;

时,说明传热热阻主要在内部,可以近似认为壁温就是流体温度。

认为

代表绝热工况是不正确的,该工况是指边界热阻相对于内部热阻较大,而绝热工况下边界热阻无限大。

7.什么是分非稳态导热问题的乘积解法,他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答;

对于二维或三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的解等于对应几个一维问题解的乘积,其解的形式是无量纲过余温度,这就是非稳态导热问题的乘积解法,其使用条件是恒温介质,第三类边

界条件或边界温度为定值、初始温度为常数的情况。

8.什么是”半无限大”的物体半无限大物体的非稳态导热存在正规阶段吗

所谓“半大限大”物体是指平面一侧空间无限延伸的物体:

因为物体向纵深无限延

伸,初脸温度的影响永远不会消除,所以半死限大物体的非稳念导热不存在正规状况阶段。

9.冬天,72℃的铁与600℃的木材摸上去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

10.本章的讨论都是对物性为常数的情形作出的,对物性温度函数的情形,你认为怎样获得其非稳态导热的温度场

从分析解形式可见,物体的无量纲过余温度是傅立叶数(

)的负指数函数,

即表示在相同尺寸及换热条件下,导温系数越大的物体到达指定温度所需的时间越短、这正

说明导温系数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第五章

复习题

1、试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热边界层的概念。

在壁面附近的一个薄层内,流体温度在壁面的法线方向上发生剧烈变化,而在此薄层之外,流体的温度梯度几乎为零,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这一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或热边界层。

2、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边界层能量方程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它忽略了主流方向温度的次变化率

,因此仅适用于边界层内,不适用整个流体。

3、式(5—4)与导热问题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式(2—17)有什么区别

(5—4)

(2—11)

式(5—4)中的h是未知量,而式(2—17)中的h是作为已知的边界条件给出,此外(2—17)中的

为固体导热系数而此式为流体导热系数,式(5—4)将用来导出一个包括h的无量纲数,只是局部表面传热系数,而整个换热表面的表面系数应该把牛顿冷却公式应用到整个表面而得出。

4、式(5—4)表面,在边界上垂直壁面的热量传递完全依靠导热,那么在对流换热中,流体的流动起什么作用

固体表面所形成的边界层的厚度除了与流体的粘性有关外还与主流区的速度有关,流动速度越大,边界层越薄,因此导热的热阻也就越小,因此起到影响传热大小

5、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什么内容既然对大多数实际对流传热问题尚无法求得其精确解,那么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有什么意义

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定解条件,定解条件包括,

(1)初始条件

(2)边界条件(速度、压力及温度)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目的在于找出影响对流换热中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每一种关系都必须满足动量,能量和质量守恒关系,避免在研究遗漏某种物理因素。

第六章

1、什么叫做两个现象相似,它们有什么共性

指那些用相同形式并具有相同内容的微分方程式所描述的现象,如果在相应的时刻与相应的地点上与现象有关的物理量一一对于成比例,则称为两个现象相似。

凡相似的现象,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即描述该现象的同名特征数(准则)对应相等。

(1)初始条件。

指非稳态问题中初始时刻的物理量分布。

(2)边界条件。

所研究系统边界上的温度(或热六密度)、速度分布等条件。

(3)几何条件。

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位置、以及表面的粗糙度等。

(4)物理条件。

物体的种类与物性。

2.试举出工程技术中应用相似原理的两个例子.

3.当一个由若干个物理量所组成的试验数据转换成数目较少的无量纲以后,这个试验数据的性质起了什么变化

4.外掠单管与管内流动这两个流动现象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5、对于外接管束的换热,整个管束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只有在流动方向管排数大于一定值后才与排数无关,试分析原因。

因后排管受到前排管尾流的影响(扰动)作用对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直到10排管子以上的管子才能消失。

6、试简述充分发展的管内流动与换热这一概念的含义。

由于流体由大空间进入管内时,管内形成的边界层由零开始发展直到管子的中心线位置,这种影响才不发生变法,同样在此时对流换热系数才不受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

7、什么叫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什么叫有限自然对流换热这与强制对流中的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有什么异同

大空间作自然对流时,流体的冷却过程与加热过程互不影响,当其流动时形成的边界层相互干扰时,称为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这与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的划分有类似的地方,但流动的动因不同,一个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流动,一个是由流体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

8.简述射流冲击传热时被冲击表面上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分布规律.

9.简述

的物理意义.

数有什么区别

10.对于新遇到的一种对流传热现象,在从参考资料中寻找换热的特征数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第七章

1.什么叫膜状凝结,什么叫珠状凝结膜状凝结时热量传递过程的主要阻力在什么地方

凝结液体在壁面上铺展成膜的凝结叫膜状凝结,膜状凝结的主要热阻在液膜层,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液珠的凝结叫珠状凝结。

2.在努塞尔关于膜状凝结理论分析的8条假定中,最主要的简化假定是哪两条

第3条,忽略液膜惯性力,使动量方程得以简化;

第5条,膜内温度是线性的,即

膜内只有导热而无对流,简化了能量方程。

3.有人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平管外的凝结换热一定比竖直管强烈,这一说法一定成立

这一说法不一定成立,要看管的长径比。

4.为什么水平管外凝结换热只介绍层流的准则式常压下的水蒸气在

℃的水平管外凝结,如果要使液膜中出现湍流,试近似地估计一下水平管的直径要多大

因为换热管径通常较小,水平管外凝结换热一般在层流范围。

对于水平横圆管:

临界雷诺数

℃,查表:

℃,查表:

即水平管管径达到时,流动状态才过渡到湍流。

5.试说明大容器沸腾的

曲线中各部分的换热机理。

6.对于热流密度可控及壁面温度可控的两种换热情形,分别说明控制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流密度及温差小于临界温差的意义,并针对上述两种情形分别举出一个工程应用实例。

对于热流密度可控的设备,如电加热器,控制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流密度,是为了防止设备被烧毁,对于壁温可控的设备,如冷凝蒸发器,控制温差小于临界温差,是为了防止设备换热量下降。

7.试对比水平管外膜状凝结及水平管外膜态沸腾换热过程的异同。

稳定膜态沸腾与膜状凝结在物理上同属相变换热,前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较大的汽

膜,后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较大的液膜,前者热量由里向外,后者热量由外向里。

8.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强化沸腾换热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液膜的厚度,强化沸腾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增加换热表面的汽化核心数。

9.在你学习过的对流换热中.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中显含换热温差的有哪几种换热方式其他换热方式中不显含温差是否意味着与温差没有任何关系

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中显含换热温差的有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

不显含温差并不意味着与温差无关,温差的影响隐含在公式适用范围和物件计算中。

10.在图7-14所示的沸腾曲线中,为什么稳定膜态沸腾部分的曲线会随△t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因为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加,辐射换热的作用越加明显。

第八章

1.什么叫黑体在热辐射理论中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

2.温度均匀得空腔壁面上的小孔具有黑体辐射的特性,那么空腔内部壁面的辐射是否也是黑体辐射

3.试说明,为什么在定义物体的辐射力时要加上"半球空间"及"全部波长"的说明

4.黑体的辐射能按波长是怎样分布的光谱吸收力

的单位中分母的"

"代表什么意义

5.黑体的辐射按空间方向是怎样分布的定向辐射强度与空间方向无关是否意味着黑体的辐射能在半球空间各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

6.什么叫光谱吸收比在不同光源的照耀下,物体常呈现不同的颜色,如何解释

7.对于一般物体,吸收比等于发射率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

8,说明灰体的定义以及引入灰体的简化对工程辐射传热计算的意义.

8.黑体的辐射具有漫射特性.如何理解从黑体模型(温度均匀的空腔器壁上的小孔)发出的辐射能也具有漫射特性呢

第九章

1、试述角系数的定义。

“角系数是一个纯几何因子”的结论是在什么前提下得出的

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落到表面2上的份额称为表面]对表面2的角系数。

“角系数是一个纯几何因子”的结论是在物体表面性质及表面湿度均匀、物体辐射服从兰贝特定律的前提下得出的。

2、角系数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的物理背景是什么

角系数有相对性、完整性和可加性。

相对性是在两物体处于热平衡时,净辐射换热量为零的条件下导得的;

完整性反映了一个由几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中。

任一表面所发生的辐射能必全部落到封闭系统的各个表面上;

可加性是说明从表面1发出而落到表面2上的总能量等于落到表面2上各部份的辐射能之和。

3、为什么计算—个表面与外界之间的净辐射换热量时要采用封闭腔的模型

因为任一表面与外界的辐射换热包括了该表面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出的辐射能和从各个方向投入到该表面上的辐射能。

4、实际表面系统与黑体系统相比,辐射换热计算增加了哪些复杂性

实际表面系统的辐射换热存在表面间的多次重复反射和吸收,光谱辐射力不服从普朗克定律,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有关,辐射能在空间的分布不服从兰贝特定律,这都给辐射换热计算带来了复杂性。

5、什么是一个表面的自身辆射、投入辐射及有效辐射有效辐射的引入对于灰体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有什么作用

由物体内能转变成辐射能叫做自身辐射,投向辐射表而的辐射叫做投入辐射,离开辐射表面的辐射叫做有效辐射,有效辐射概念的引入可以避免计算辐射换热计算时出现多次吸收和反射的复杂性。

6、对于温度已知的多表面系统,试总结求解每一表面净辐射换热量的基本步骤。

(1)画出辐射网络图,写出端点辐射力、表面热阻和空间热阻;

(2)写出由中间节点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得到各点有效辐射;

(4)由端点辐射力,有效辐射和表面热阻计算各表面净辐射换热量。

7、什么是辐射表面热阻什么是辐射空间热阻网络法的实际作用你是怎样认识的

出辐射表面特性引起的热阻称为辐射表面热阻,由辐射表面形状和空间位置引起的热阻称为辐射空间热阻,网络法的实际作用是为实际物体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描述了清晰的物理概念和提供了简洁的解题方法。

8、什么是遮热板试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举出几个应用遮热板的例子。

所谓遮热板是指插人两个辐射表面之间以削弱换热的薄板。

如屋顶隔热板、遮阳伞都是我们生活中应用遮热板的例子。

9、试述气体辐射的基本特点。

10、什么是气体辐射的平均射线程长离开了气体所处的几何空间而谈论气体的发射率与吸热比有没有实际意义

11、按式(9-29)当s很大时气体的

趋近于1.能否认为此时的气体层具有黑体的性质

12、9.5.1节中关于控制表面热阻的讨论是对图9-37所示的同心圆柱面系统进行的,其结论对于像图9-15a所示的两表面封闭系统是否也成立

13、图9-39所示的电子器件机箱冷却系统中,印制板上大功率元件布置在机箱出口处,试分析其原因。

第十章

1、所谓双侧强化管是指管内侧与管外侧均为强化换热表面得管子。

设一双侧强化管用内径为di、外径为d0的光管加工而成,试给出其总传热系数的表达式,并说明管内、外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面积。

2、在圆管外敷设保温层与在圆管外侧设置肋片从热阻分析的角度有什么异同在什么情况下加保温层反而会强化其传热而肋片反而会削弱其传热

在圆管外敷设保温层和设置肋片都使表面换热热阻降低而导热热阻增加,而一般情况下保温使导热热阻增加较多,使换热热阻降低较少,使总热阻增加,起到削弱传热的效果;

设置肋片使导热热阻增加较少,而换热热阻降低较多,使总热阻下降,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但当外径小于临界直径时,增加保温层厚度反而会强化传热。

理论上只有当肋化系数与肋面总效率的乘积小于1时,肋化才会削弱传热。

3、重新讨论传热壁面为平壁时第二题中提出的问题。

传热壁面为平壁时,保温总是起削弱传热的作用,加肋是否起强化传热的作用还是取决于肋化系数与肋面总效率的乘积是否人于1。

4、推导顺流或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时做了一些什么假设,这些假设在推导的哪些环节中加以应用讨论对大多数间壁式换热器这些假设的适用情形。

5、对于

三种情形,画出顺流与逆流时冷、热流体温度沿流动方向的变化曲线,注意曲线的凹向与

相对大小的关系。

6、进行传热器设计时所以据的基本方程是哪些有人认为传热单元数法不需要用到传热方程式,你同意吗

换热器设计所依据的基本方程有:

传热单元法将传热方程隐含在传热单元和效能之中。

7、在传热单元数法中有否用到推导对数平均温差时所做的基本假设,试以顺流换热器效能的计算式推导过程为例予以说明。

传热单元数法中也用到了推导平均温差时的基本假设,说明略o

8、什么叫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什么叫校核计算

已知流体及换热参数,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的过程叫做设计计算,对已有的换热器,根据流体参数计算其换热量和流体出口参数的过程叫做校核计算。

9、在进行换热器的校核计算时,无论采用平均温差法还是采用传热单元数法都需要假设一种介质的出口温度,为什么此时使用传热单元数法较为方便

用传热单元数法计算过程中,出口温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是通过定性温度来体现的,远没有对平均温差的影响大,所以该法用于校核计算时容易得到收敛的计算结果。

10、试用简明语言说明强化单相强制对流换热、核态沸腾及膜状凝结的基本思想。

无相变强制对流换热的强化思路是努力减薄边界层.强化流体的扰动与混合;

核态沸腾换热的强化关键在于增加汽化核心数;

膜状凝结换热强化措施是使液膜减薄和顺利排出凝结液。

11、在推导换热器效能的计算公式时在哪些环节引入了推导对数平均温差时提出的四个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