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773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docx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讲义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

民乐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民乐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二〇一五年元月

前言

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机科技知识推广普及和农村农机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结合全县实施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我局邀请市级农机专家和县级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农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以实际实用为原则,编纂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农田残膜回收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民乐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培训教材》,其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贴近广大基层农机人员学习,掌握农机新技术、新机具。

期望通过学习,使广大农机人员掌握了解全县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提高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全县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者

二〇一五年元月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1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15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21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

第一节概述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

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总面积达1809万公顷,总产量达近3亿吨。

其中我国年种植面积超过500万公顷,总产量超过8000万吨。

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保持在1900万公顷左右。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方面,发达国家已在制种、种植、中耕、植保、收获和产品的深加工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

生产马铃薯机具向智能化、大型化、复合化发展,新科技在马铃薯生产机具中得到应用。

德国、美国、挪威等国家以大中型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为主,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以中小型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为主,生产的马铃薯机具制造质量好,效率高,产品种类齐全,技术先进,行销全世界,但价格高。

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是我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最具生产潜力、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特色农产品,在全省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马铃薯产业高度重视,作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扶持,制定了《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意见》,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具体目标,促进了我省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环节仍处在初级阶段,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012年,全省马铃薯机械种收面积仅达到302万亩,尚不足总面积的30%。

据调查,目前制约我省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种植模式多样,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二是投入不足,制约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弱,机具利用率低。

第2节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深松技术、耕整地技术、起垄铺膜技术、种植技术、中耕技术(包括松土、锄草、追肥、培土)、植保技术、收获技术等,是一项技术集成度高、技术难度较大的农业综合机械化配套技术。

现已形成的具有我省特色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工艺体系是:

一、机械化种植技术

机械化种植作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并要适时播种,播量、播深、垄高、垄宽、行距、株距等符合当地农艺要求,不损伤种薯。

一般采用2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配套各种不同型号的马铃薯种植机,一次性能完成开沟、播种施肥、镇压、覆土等作业工序。

具有播种、覆土均匀、株距、行距、播深一致、节种、节肥、省时省工、出苗一致等优点,不仅提高了种植质量,降低劳动强度,而且为马铃薯中耕、喷药、灌溉、收获等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测定,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比人工种植增产40%以上,节约种子30%,节约劳动力5%以上。

按机械作业方式分为垄作(起垄覆膜、起垄覆膜覆土)和平作两种,以垄作方式为主;按马铃薯种植模式适宜区域分为:

干旱半干旱山区以平作和双垄沟播全覆膜种植模式为主:

河谷川台区和河西等灌区以起垄覆膜覆土种植模式为主;高旱阴湿区以起垄种植模式为主。

1、全膜种植模式

黑膜全覆盖马铃薯种植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铺白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杂草多,青头薯多,中耕费工费时,在块茎膨大期温度高,马铃薯商品率低,增产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探索改良并组织推广的一种旱作农业科技技术。

据试验,黑膜比白膜增增产15%—20%,比露地增产37.9%,亩增收400元。

在秋季或顶凌铺膜的基础上,按当地农艺要求播种马铃薯,主要采用膜上人工点种,时间以5月上旬播种为宜,密度要求行距40cm,株距45cm,播深10cm,建议每亩保苗3000—3500株为宜。

此种植模式在我省中部地区适宜推广。

2、平作种植模式

马铃薯平作时行数1行,行距60cm,株距30cm,播种深度10—15cm,亩株数以当地农艺要求为主,种植时间可以根据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而定。

如春季风沙大,种植的块茎覆土深10厘米以下为宜。

沙性大的地块覆土深度可在12厘米左右。

种植后耙平并进行镇压,对保墒和促使幼苗早发更为有利。

质量要求。

种植深浅一致、不重不漏、土粒细碎、覆盖均匀、严实,行距一致,地表平整,以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求。

3、垄作种植模式

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施肥、起垄等作业,播种深度:

10CM左右;覆土厚度:

从芽块算起15CM;行距(垄距):

大型机双行播种机85—90CM,小型机70一80CM;株距:

大型20—22CM,亩穴数3700—3800穴,小型机22.5—25CM.,亩穴数3800—4000穴;中型双行覆膜播种机播种,播深10CM,带距120CM,每带一床,床上二行,小行距30—40CM,相邻二带的边行为大行距80—90CM,株距25CM,亩穴数4400穴左右。

种子破碎率:

大型机不大于2%,小型机不大于1%;重播率不大于5%;漏播率:

大型机不大于1%,小型机不大于2%;覆土起垅高度:

15—25CM。

4、高垄膜上覆土种植模式

马铃薯高垄膜上覆土栽培技术节省劳力,便于机械化播种和收获,同时可保温保墒,防范晚疫病发生,在促进马铃薯苗齐苗壮、块茎膨大提高产量方面作用显著,适合在二阴区、补灌区、灌区等三类地区。

4.1技术要求

起垄覆膜,膜上覆盖3—5厘米的土,形成25—30厘米的高垄,靠压力马铃薯自然顶膜出苗,自然出苗率达98%,无需人工放苗。

4.2半沟量灌水

既可节约水资源,又能阻止盐分向土壤表层渗透,减轻土壤盐渍板结,增产效果显著。

二、田间管理

1、中耕

用拖拉机配套3ZF—3型中耕施肥机进行中耕作业,能一次性完成中耕、除草、培土、追肥、起垄、整型等作业工序。

1.1技术作用一般中耕培土垄高在达到20—25cm,并使垄帮、垄沟、垄顶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使行间及垄两侧的杂草清除干净,土壤疏松,土块细碎,形成沟垄整齐,垄形饱满。

1.2常用的机具有:

3ZF—3型马铃薯中耕施肥机、3ZGS—2马铃薯中耕施肥机、3ZGMP—4型马铃薯中耕培土两用机等。

1.3中耕作业要求

1.3.1适时中耕

1.3.2中耕松土深度,培土高度及厚度要符合农艺要求,行间及垄两侧的杂草应除干净。

1.3.3中耕行距与播种行距一致,达到不伤苗、不铲苗、不伤垄、不漏耕。

1.3.4中耕要达到土壤疏松,土块细碎。

2、机械植保技术

用拖拉机配套中国农机研究院生产的3WX—650型悬挂式喷杆喷雾机,进行植保作业。

2.1尽量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2.2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适时喷洒农药。

2.3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农药、药量,选择药次数及间隔期。

2.4喷头与植保间距40—50cm为宜,达到不漏喷、不重喷。

三、机械收获

当马铃薯茎、叶逐渐枯黄脱落时,采用不同型号的马铃薯挖掘机,进行机械化作业,作业时拖拉机带动挖掘机前进,挖掘铲将土壤和马铃薯一起挖掘起来,同时在拖拉机动力轴的带动下,横向振动筛左右摆动和振动,使马铃薯与土壤分离。

3.1机械杀秧

在机械收获前一周左右用拖拉机牵引马铃薯打秧机进行作业,以便于机械收获,也使马铃薯表皮形成绝质层,可大大减轻在机械收获过程中马铃薯表层的创伤。

常用机具lJH一100型马铃薯杀秧机等。

3.2技术作用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挖掘技术能一次性完成挖掘、振动、分离、铺放等作业工序。

降低作业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缩短收获时间,减少马铃薯损伤程度,从而大大提高了马铃薯商品率和增收效益。

型号

配套动力

(千瓦)

工作幅宽

(米)

收净率

(大于)

破碎率

(小于)

1400

50

1.4

98%

2%

1520

50

1.5

98%

2%

4UCDX—5.0

50

1.6—1.6

98%

2%

4URF—70

13.2—22

0.7

96%

2%

4U—400

7.4—1.1

0.4

95%

2%

4JW—80

13.3—18.4

0.8

98%

2%

3.3常用的挖掘机具

3.4技术要求:

挖净率≥98%,明薯率≥97%,伤薯率≤3%,作业速度按3—4Km/h,挖掘深度20cm为宜。

机械一次性完成马铃薯施肥播种铺膜覆土作业

大型马铃薯种植机正在播种作业

马铃薯机械化施肥播种铺膜覆土作业

马铃薯机械化施肥播种覆土作业

马铃薯机械化中耕培土作业

沙漠马铃薯机械化自走式喷灌机作业现场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整地、机械种植、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环节,其核心是马铃薯机械种植和机械收获技术。

结合机械深松整地及机械中耕技术,突出发挥机械化组合配套技术的优势。

一、产前准备

1、土壤:

要求耕作层深厚、结构疏松、耕性良好,尤以半沙壤土为好,最好选前作是稻科及根茎类的田块,而种过番茄、辣子、茄子的田块不宜选用,忌低洼地块和板结田。

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方式,前茬以玉米、杂粮为主,其次是大豆茬。

2、种子:

要选择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并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符合生产加工及市场需要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

切种薯时要去尾芽,因为马铃薯的尾芽成株后,产量仅是顶芽或侧芽成株苗的1/3。

二、机械化生产技术

1、机械深松整地

(1)整地方法:

以秋整地为主,整地前要施每公顷30立方米优质农家肥于地表,起垄时包在垄体内。

在无深耕基础的地块应利用深松机进行整地;软茬地先深松,再起垄作业;硬茬地先进行根茬还田,再进行全方位深松,最后起垄作业。

在有深耕基础的地块可直接进行起垄作业,平作地块可直接深松和耙地。

(2)技术标准:

①土壤细碎,地面平整,通透性好。

每平方米耕层内土块外形最大尺寸大于10厘米的不超过5个;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米宽地面上,高低差小于3厘米。

②耕深一致,一般深松深度大于25厘米,超深松深度大于3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平作区往复行耕幅度交叉约30厘米,各行深度误差约正负2厘米,起垄高度大于18厘米。

③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机械深松整地。

土壤含水量在18%—22%的耕地宜耕性最好。

(3)主要机型:

根据需要可选用全方位深松机、杆齿式深松起垄机或深松联合整地机。

(4)机具作业状态调整:

①机具左右梁与地面平行度的调整:

一是调整拖拉机左右吊杆长度,二是调整农具左右支撑轮的高度。

②机具前后横梁与地面平行度的调整,主要调整拖拉机中央拉杆的长度。

如前梁高,中央拉杆调短,反之调长。

③机具中心与拖拉机中心的调整,作业时要保持农具与拖拉机在一条中心线上,否则,调整拖拉机左右拉链的长度。

2、机械种植

(1)技术标准:

①密度:

马铃薯种植行距65—70厘米,株距25—30厘米,一般保苗5—7万株/每公顷为宜,但要根据土质情况确定,肥地稍稀,瘦地稍密。

②栽植前准备工作:

播前要对种薯打破休眠期处理,用专用切种刀切成适于机械栽植的种块,要求种块大小、形状一致,种块重30—40克,切块过程中要经常用每升5克的来苏尔或每升75克的酒精对切种刀进行消毒。

③栽植质量要求:

要求播种深度8—12厘米且均匀一致,种薯栽垄上侧偏移正负3厘米,重播率小于5%,漏播率小于3%,株距误差正负3厘米。

垄形高而丰满,两边覆土均匀,能增加活土层,根茎部位土壤疏松,利于茎延伸,又能提高地温,满足早期根茎发育所需温度。

播种时将地肥分层施于种子下方8—10厘米。

(2)机具调试:

按要求对播种机的排肥量和播种株距进行反复调试,以达到适应垄距,定量施肥和播种。

作业时机具速度小于每小时5公里。

(3)主要机具:

2BFM-2、2BSMX-2、1220型马铃薯施肥种植机是比较理想的种植机械。

3、田间管理:

采用马铃薯中耕机可一次完成中耕松土、锄草等作业,其具有防寒增温、蓄水保墒的作用,利于马铃薯植株苗期的快速生长发育。

(1)中耕松土:

一般以三次为宜,要求在苗齐后进行一次深中耕,以消灭田间杂草;苗高15厘米时结合追肥进行浅中耕小培土;封畦前进行第二次浅中耕大培土,有利薯块膨大,不致匍匐茎外露。

有条件的情况下,二遍中耕时进行垄沟深松。

作业时要求不偏墒,不断垄,垄沟内有坐犁土。

作业速度可控制在每小时5—6公里。

(2)杂草防治:

农田杂草的防除,应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即播前以机械方式消灭一部分杂草、播种后出苗前用药剂防除一部分杂草,团棵及发棵期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机械除草。

这些综合措施可基本消除田间杂草,增产效果一般在10%以上。

药剂灭草主要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

因马铃薯叶片对除草剂敏感,所以用药要慎重,一般在播种10天左右进行定量喷药,三级风以上禁止喷药作业。

苗出全时查田补苗和拔除病株补种同品种小种薯。

(3)追肥:

幼苗期团棵时是追肥的最佳时期。

根据幼苗和植株的长势、土壤肥力和使用底肥情况,及时给予追肥、中耕培土。

有利于促进幼苗发育健壮、茎杆粗壮,提高产量。

(4)灌溉:

马铃薯苗期植株小,可以不浇水,只有过分干旱时适当浇一次水,浇后要中耕;现蕾期是马铃薯生长茎叶的旺盛期,要求充足的水分,稍有干旱,即行浇水。

到收获前一周时要停止灌水,以免不耐贮藏。

(5)主要机具:

采用马铃薯联合中耕机,一次可完成除草、深松和培土作业,也可采用1LZ—770型悬挂式垄作机进行中耕作业。

4、机械收获

(1)技术要求:

①在收获前7—10天进行割秧,留茬5—10厘米,使块茎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宜破皮。

清理地里杂物,避免机械作业时拖堆。

②收获时土壤含水率在20%—30%为宜。

③挖掘深度在20厘米以上,要求明薯率大于98%,伤薯率小于1%。

作业速度应在每小时5公里以内。

(2)机具选型:

1520型、1600型、4U—800型马铃薯收获机收获性能较好。

三、贮藏技术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才能避免块茎腐烂、发芽和病害蔓延,保持其商品和种用品质,降低贮藏期间的自然消耗。

贮藏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食用、加工和留种。

食用商品薯的贮藏,应尽量减小水分损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使块茎始终保持新鲜状态。

避免见光使薯皮变绿,食味变劣。

加工用薯的贮藏,应保证淀粉转化为糖。

种用马铃薯可见散射光,保持良好的出芽繁殖能力是贮藏的主要目标。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

一、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

利用马铃薯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项作业。

其特点是播种均匀、覆土一致、出苗整齐、省种、省时、省力。

与人工作业相比,可提高工效15-20倍,亩降低费用100元以上,利于大面积作业。

适宜机型有:

民乐县开源农机修造厂生产的2BFM-2型(整机重量80㎏、作业行数2行、工作幅宽100㎝、作业效率0.8-1亩/小时、配套动力11.0-13.3千瓦拖拉机);酒泉铸陇公司生产的2BSMX-2型(整机重量240㎏、作业行数2行、工作幅宽100㎝、作业效率2-3亩/小时、配套动力13.2-14.7千瓦拖拉机)。

1、机具结构(以2BSMX-2型为例)

主机架和悬挂架。

排种部分:

主要零件有排种链、排种杯、排种主动链条、种子箱等。

排肥机构:

主要零件有化肥箱、排肥轮、排肥轮轴、排肥轮轴驱动链轮及驱动链等。

动力传动机构:

主要依靠地轮通过链轮及链条传动。

主要零件包括地轮、主动链轮、被动链轮和传动链条等。

靴式开沟器、铧式覆土器。

2、调整方法

行距调整:

双行播种机两个工作单体固定在主机架的方轴上,移动固定的位置即可调整播种的行距。

作业中交接垄距的控制,以拖拉机的前轮瞄准前行播种机地轮的压痕为准;播第二行程时,应测量交接垄的距离,如垄距小,拖拉机应向外走一点,反之,则向里走一点。

株距调整:

依靠更换排种被动链轮或调节排种杯间距来实现。

排肥量的调整:

依靠改变化肥箱内排肥轮的位置和排肥口前插板的位置来实现。

播种深度的调整:

依靠改变开沟器主柱的上下位置来实现,下移开沟器,可加大播种深度,上移则变小。

覆土、起垄的调整:

在播种单体的后面,安装有圆盘式(或铧式)覆土器,改变圆盘角度,即可改变覆土多少和起垄高低。

3、操作规程

机具的挂接:

将主机架上的三个悬挂点和拖拉机左右悬挂臂及中央拉杆用插销挂接。

挂接后要将机具左右、前后调平。

工作中发现播种深浅不一致,可调整拖拉机中央悬挂拉杆的长短;如发现开沟器不易入土或开沟过深,可通过调整中央拉杆的长短来改变。

注意事项:

播种作业开始,第一行程一定要走直走正。

机组行驶到地头应及时升起播种机,不能在工作状态时回转机组以防损坏牵引架。

工作状态下播种机严禁倒退。

播种作业需3人1组,1人开拖拉机,另外两人跟机作业,负责以下事项:

清理开沟器和覆土器前的杂物,留意排种、排肥机构的工作状态,如有不正常情况,立即通知机手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再进行作业。

种子箱内的种子和化肥箱内的化肥应经常保持在箱体容积的1/3以上,发现短缺应及时添加。

2、马铃薯机械化中耕培土技术

利用马铃薯中耕培土机一次完成中耕除草、松土、培土三项作业,从而达到消除杂草、疏松土壤、蓄水保墒、破除土壤硬结和增加土壤透气性的目的,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适宜机型有:

民乐县开源农机修造厂生产的MFT-2型(工作幅宽80㎝,培土厚度3-5㎝,作业效率3-4亩/小时,配套动力15-22千瓦拖拉机)山丹中牧机械厂生产的3ZMP-1.2型(工作幅宽80㎝、培土厚度3-5㎝、作业效率4-6亩/小时,配套动力13.0-18.0千瓦拖拉机)。

1.主要结构(以MFT-2型为例):

该机有主机架、中耕铲、立柱总成、旋转式除草培土铲。

2、调整方法

该机调整简单,主要有中耕培土铲和深松铲的深浅调整,通过改变铲的立柱在主机架上的位置来进行。

松开顶丝,上下移动立柱位置,即可调整深浅,调整后再将顶丝上紧。

3、操作规程

一是驾驶员操作技术一定要熟练,要走直走正,否则会铲掉秧苗造成减产;二是该机与拖拉机挂接后将拖拉机升降机构的左右悬挂臂调整水平,将悬挂臂的拉链拉紧,尽量减少机具摆动,保持其平稳,以防伤苗;三是在作业中要经常对缠绕沾结在工作部件上的杂草泥土进行清理,以保持作业正常。

每班作业结束后要彻底清理机具上的杂草泥污,紧固各部螺丝,对轴承加注润滑剂;四是机具在作业中发现故障和杂草堆积,应及时停机进行清理排除;五是机具在悬起状态,不得在机具下面进行保养工作,以防伤人。

三、马铃薯杀秧机使用技术

1、用途

本机适用于田间直立或铺放马铃薯秸秆的杀秧粉碎还田。

可与20—35马力的拖拉机配套,并可根据需要调整地滚的位置而达到不同的留茬高度。

用于其他作业均与机器的预期用途相违背。

应严格遵守制造厂家规定的使用、保养和维修条件,以及预期用途的基本要求。

2、主要机构与工作原理

杀秧粉碎还田机工作时,拖拉机的动力经万向节传递给变速箱,经一对圆锥弧齿轮和主、被动皮带轮增速后带动刀轴和甩刀(锤抓)一起高速旋转。

高速旋转的甩刀(锤抓)冲击并拣拾秸秆,在喂入口负压的作用下将秸秆吸入机壳内,经过动刀和定刀的多次剪切、搓擦和撕裂将秸秆粉碎,并在气流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其均匀的抛撒在地面上。

3、安装调整

(1)、将杀秧粉碎还田机的附件准备齐全,把配套拖拉机停在宽敞的地方。

(2)、将整台杀秧粉碎还田机的紧固件、开口销、黄油咀全部检查一遍,如有松动或开口销脱落及没开叉的应紧固、开叉、联接牢固。

(3)、齿轮箱内加注HL-30齿轮油,油面以浸没大锥齿轮底部一个齿宽为宜,各转动部件处定期加注钙钠基润滑脂。

(4)、与拖拉机挂结时,先将万向节传动轴一端装在拖拉机输出轴上,另一端与还田机输入轴连接,倒车使方轴进入方管内。

万向节的安装方向一定要正确。

再分别挂接两下悬挂点,最后再挂结上悬挂点。

(5)、装上杀秧粉碎还田机后,拖拉机把杀秧粉碎还田机提升起来,通过调整拖拉机左、右吊杠长短,使还田机达到左、右水平为止。

再根据地面干湿度调整地滚的安装孔位置,保证留茬高度不大于7.5cm。

(6)、试运转后,如刀轴轴承座(没有皮带轮一端)过热,可适当调整压盖上的螺钉。

(7)、为与不同型号拖拉机配套,确保机器性能的正常发挥,不同拖拉机选取不同的大小皮带轮、皮带、万向节及悬挂点。

4、操作规程

(1)、按照安装调试要求将杀秧粉碎还田机与配套动力挂结完毕。

(2)、使用中严禁拆卸皮带轮防护罩,机后严禁站人,万向节附近严禁装拆零件,保持一定距离。

(3)、注意机壳后方的安全标志,提醒操作者、还田机在工作时,机器周围10米范围内不得站人,须严格遵守,如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后果自负。

(4)、配套机具进入作业现场,在地头要先把杀秧粉碎还田机落下,慢慢启动,达到设计转速再开动拖拉机进入场地作业,到地头转弯前,先把拖拉机后输出动力切断,再提升起杀秧粉碎还田机转弯,再进入下一行作业。

5、安全注意事项

(1)、用户使用前,必须首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安装、调整、操作、维护保养。

(2)、使用该机前,齿轮箱内必须加注HL-30齿轮油,油面以浸没大锥齿轮底部一个齿宽为宜,各转动部件处定期加注钙钠基润滑脂。

(3)、每次作业前必须检查各紧固件连接是否牢固,如有松动予以排除。

(4)、与拖拉机联接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安装万向节,否则万向节卡死或脱落甩出伤人。

(5)、严禁快速提放杀秧粉碎还田机,以免损坏机件。

(6)、杀秧粉碎还田机不要带负荷起动或起动过快,以免损坏机件。

(7)、杀秧粉碎还田机空运转或作业时,严禁机后站人,严禁人体触摸运转部件。

(8)、工作时,刀具严禁打土,以免损坏拖拉机及本机器。

(9)、工作时,应清除或避开田间障碍物,严禁刀片碰撞硬物,以免刀片断裂飞出伤人。

(10)、工作时,遇到较大沟埂、转弯、倒退时,要及时切断拖拉机输出动力,同时提升起杀秧粉碎还田机,以免损坏万向节及杀秧粉碎还田机,严重时,万向节折断伤人。

6、保养与维护

田间工具的工作条件一般是恶劣多变的,正确的进行维护和保养是保证本机正常运转、提高工效、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1)、清除泥土缠草,检查紧固件是否紧固,各种插销开口是否完整,必要时更换新件。

(2)、工作4-8小时向各转动部件的油杯内注入适量黄油,检查各注油(或脂)处是否漏油,做到及时更换。

(3)、检查刀片轴,开口销及其它部位开口销是否松脱。

(4)、及时检查调整皮带张紧程度。

(5)、将整机各部位的泥土、油污、秸草清除干净,放置于干燥环境处,防止日晒雨淋。

四、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

是利用马铃薯收获机将马铃薯从地下起运、筛土、最后将马铃薯裸露在地表之上,达到快收、省力、挖得净、不破皮的效果。

可提高工效20倍以上,亩降低生产费用50多元,同时减轻了马铃薯挖掘收获的劳动强度。

适宜机型有:

民乐县开源农机修造厂生产的4MLS-800型(整机重量320㎏、工作幅宽50-80㎝、作业效率3-4亩/小时,配套动力15-22千瓦拖拉机);酒泉铸陇公司生产的4U-800型(整机重量425㎏、工作幅宽80㎝、作业效率3-6亩/小时、配套动力22.1-29.4千瓦拖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