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858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x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嵌入式系统实验

学院(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专业:

自动化

班级:

0804

学号:

学生姓名:

何韬

2011年11月18日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

电信专业:

自动化班级:

0804

姓名:

何韬学号:

组:

___

实验时间:

2011-11-12实验室:

d108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二ARM的串行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见预习报告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见预习报告

三、主要仪器设备

硬件:

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7TDMI的JTAG仿真器、PC机Pentium100以上、串口线。

软件:

PC机操作系统win98、Win2000或WinXP、ARMSDT2.51或ADS1.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四、实验步骤

见预习报告

五、核心代码

在主函数中实现将从串口0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串口0(Main.c)

intmain(void)

{

charc1[1];

charerr;

ARMTargetInit();//开发版初始化

LCD_Init();

LCD_ChangeMode(DspTxtMode);//转换LCD显示模式为文本显示模式

LCD_Cls();//文本模式下清屏命令

while

(1)

{

Uart_SendByte(0,0xa);//换行

Uart_SendByte(0,0xd);//回车

err=Uart_Getch(c1,0,0);//从串口采集数据

Uart_SendByte(0,c1[0]);//显示采集的数据

LCD_printf(c1);//向液晶屏输出

}

return0;

}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ARM串口实验超级终端上显示:

当输入一个字符,会在超级终端中显示出来,如下图所示。

2.ARM串口实验Debug运行显示:

七、实验心得

该实验展示了ARM的串行口通讯过程及控制方式,使我基本掌握了ARM的串行口工作原理、编程实现ARM的UART通讯及CPU利用串口通讯的方法,对之前所学知识有了明确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在正确操作下准确做出实验现象,并在实验箱上显示出实验结果,使我收获很多。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

电信专业:

自动化班级:

0804

姓名:

何韬学号:

组:

___

实验时间:

2011-11-12实验室:

d108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九uC/OS-II在ARM平台的移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见预习报告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见预习报告

三、主要仪器设备

硬件:

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7TDMI的JTAG仿真器、PC机Pentium100以上、串口线。

软件:

PC机操作系统win98、Win2000或WinXP、ARMSDT2.51或ADS1.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四、实验步骤

见预习报告

五、核心代码

所涉及到的函数:

汇编函数

OSStartHighRdy()

OSCtxSw()

OSIntCtxSw()

OSTickISR()

C语言函数

void*OSTaskStkInit(void(*task)(void*pd),void*pdata,void*ptos,INT16Uopt)

voidOSTaskCreateHook(OS_TCB*ptcb)

voidOSTaskDelHook(OS_TCB*ptcb)

voidOSTaskSwHook(void)

voidOSTaskStatHook(void)

voidOSTimeTickHook(void)

后5个函数为接口函数,可以不加代码

cut/OS-II的启动:

voidmain(void)

{

OSInit();//初始化uC/OS-II

.

通过调用OSTaskCreate()或OSTaskCreateExt()创建至少一个任务;

.

OSStart();//开始多任务调度,永不返回

}

基于uC/OS的应用开发:

voidYourTask(void*pdata)

{

/*用户代码*/

OSTaskDel(OS_PRIO_SELF);

}

main函数,ucos-ii初始化等定义:

#include"../ucos-ii/includes.h"/*uC/OSinterface*/

#include"../ucos-ii/add/osaddition.h"

#include"../inc/drivers.h"

#include"../inc/sys/lib.h"

#include"../src/gui/gui.h"

#include

#include

#pragmaimport(__use_no_semihosting_swi)//ensurenofunctionsthatusesemihosting

///******************任务定义***************///

/*OS_STKSYS_Task_Stack[STACKSIZE]={0,};//systemtask刷新任务堆栈

#defineSYS_Task_Prio1

voidSYS_Task(void*Id);*/

OS_STKtask1_Stack[STACKSIZE]={0,};//Main_Test_Task堆栈

voidTask1(void*Id);//Main_Test_Task

#defineTask1_Prio12

OS_STKtask2_Stack[STACKSIZE]={0,};//test_Test_Task堆栈

voidTask2(void*Id);//test_Test_Task

#defineTask2_Prio15

/**************已经定义的OS任务*************

#defineSYS_Task_Prio1

#defineTouch_Screen_Task_Prio9

#defineMain_Task_Prio12

#defineKey_Scan_Task_Prio58

#defineLcd_Fresh_prio59

#defineLed_Flash_Prio60

***************************************

intmain(void)

{

ARMTargetInit();//dotarget(uHALbasedARMsystem)initialisation//

OSInit();//neededbyuC/OS-II//

//OSInitUart();

//initOSFile();

//#ifUSE_MINIGUI==0

//initOSMessage();

//initOSDC();

//LoadFont();

//#endif

//loadsystemParam();

//createthetasksinuC/OSandassignincreasing//

//prioritiestothemsothatTask3attheendof//

//thepipelinehasthehighestpriority.//

//LCD_printf("CreatetaskonuCOS-II...\n");

//OSTaskCreate(SYS_Task,(void*)0,(OS_STK*)&SYS_Task_Stack[STACKSIZE-1],SYS_Task_Prio);

OSTaskCreate(Task1,(void*)0,(OS_STK*)&task1_Stack[STACKSIZE-1],Task1_Prio);

OSTaskCreate(Task2,(void*)0,(OS_STK*)&task2_Stack[STACKSIZE-1],Task2_Prio);

OSAddTask_Init(0);

//LCD_printf("StartinguCOS-II...\n");

//LCD_printf("Enteringgraphmode...\n");

//LCD_ChangeMode(DspGraMode);

OSStart();//starttheOS//

//neverreached//

return0;

}//main

voidTask1(void*Id)

{

for(;;){

printf("runtask1\n");

OSTimeDly(1000);

}

}

voidTask2(void*Id)

{

for(;;){

printf("runtask2\n");

OSTimeDly(3000);

}

}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超级终端上交替显示runtask1,runtask2,runtask1,run

task1,runtask1,runtask2,runtask1,runtask1,runtask1。

表明由于

task1的优先级为12,而task2的优先级为15,所以系统在task1和task2同

时就绪时总是先执行task1后执行task2.由于task2挂起时间为3秒,所以在

task2挂起期间task1能执行两次,而当第三次时由于task1与task2同时处于

就绪态,由优先级次序,还是先执行task1在执行task2.然后就这样周而复始

的循环下去。

为验证ucos的强实时性,可以去掉task2()的“OSTimeDly(3000);”然后

令task1()中的“OSTimeDly(1000);”改为“OSTimeDly(10);”。

观察到的实

验现象是在超级终端上显示被“runtask1”打断的”“runtask2”,反之把task1

和task2的优先级交换则在超级终端上只显示“runtask2”。

这说明ucos的强

实时性得到了验证,因为在任何时候只要高优先级的任务都可以打断正在执行的

低优先级任务,反之低优先级任务却不可打断正在执行的高优先级的任务。

七、实验心得

该实验使我了解了uCOS-II内核的主要结构,对所学知识有了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基本掌握了将uCOS-II内核移植到ARM920T处理器上的方法,能够正确完成基本操作得出正确结果。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预习报告

学院(系):

电信专业:

自动化班级:

0804

姓名:

何韬学号:

组:

___

实验时间:

2011-11-12实验室:

d108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二ARM的串行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ARM的串行口工作原理。

2.学习编程实现ARM的UART通讯。

3.掌握CPU利用串口通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实验原理:

1.硬件电路图

核心板电路接口:

硬件电路图—MAX3232:

接口连线:

2.异步串行I/O

异步串行方式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例如先低位、后高位)地传送。

数据的各不同位可以分时使用同一传输通道,因此串行I/O可以减少信号连线,最少用一对线即可进行。

接收方对于同一根线上一连串的数字信号,首先要分割成位,再按位组成字符。

为了恢复发送的信息,双方必须协调工作。

在微型计算机中大量使用异步串行I/O方式,双方使用各自的时钟信号,而且允许时钟频率有一定误差,因此实现较容易。

但是由于每个字符都要独立确定起始和结束(即每个字符都要重新同步),字符和字符间还可能有长度不定的空闲时间,因此效率较低。

图2-1串行通信字符格式

图2-1给出异步串行通信中一个字符的传送格式。

开始前,线路处于空闲状态,送出连续“1”。

传送开始时首先发一个“0”作为起始位,然后出现在通信线上的是字符的二进制编码数据。

每个字符的数据位长可以约定为5位、6位、7位或8位,一般采用ASCII编码。

后面是奇偶校验位,根据约定,用奇偶校验位将所传字符中为“1”的位数凑成奇数个或偶数个。

也可以约定不要奇偶校验,这样就取消奇偶校验位。

最后是表示停止位的“1”信号,这个停止位可以约定持续1位、1.5位或2位的时间宽度。

至此一个字符传送完毕,线路又进入空闲,持续为“1”。

经过一段随机的时间后,下一个字符开始传送才又发出起始位。

每一个数据位的宽度等于传送波特率的倒数。

微机异步串行通信中,常用的波特率为50,

95,11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19200等。

接收方按约定的格式接收数据,并进行检查,可以查出以下三种错误:

1)奇偶错:

在约定奇偶检查的情况下,接收到的字符奇偶状态和约定不符。

2)帧格式错:

一个字符从起始位到停止位的总位数不对。

3)溢出错:

若先接收的字符尚未被微机读取,后面的字符又传送过来,则产生溢出错。

每一种错误都会给出相应的出错信息,提示用户处理。

3.ARM自带的串行口寄存器

ARM自带两个串行口,各带有16字节的FIFO(先入先出寄存器),最大波特率115.2K。

每个UART有7种状态:

溢出错误、校验错误、帧错误、暂停态、接收缓冲区准备好、发送缓冲区空、发送移位缓冲器空,这些状态可以由相应的UTRSTATn/UERSTATn表示,并且与发送接收缓冲区相对应的有错误缓冲区。

波特率的可以通过控制波特率寄存器(UBRDIVn)控制。

与UART有关的寄存器主要有以下几个:

(1)UART线性控制寄存器ULCONn

该寄存器的第6位决定是否使用红外摸式,位5~3决定校验方式,位2决定停止位长度,位1和0决定每帧的数据位数。

参考:

普通模式,无奇偶校验,1位停止位,8为数据长度。

(2)UART控制寄存器UCONn,该寄存器决定UART的各种摸式。

UARTFIFO控制寄存器UFCONn,UARTMODEM控制寄存器,分别决定UARTFIFO和MODEM的模式。

其中UFCONn的第0位决定是否启用FIFO,UMCONn的第0位是请求发送位,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参考:

Tx电平触发,Rx边沿触发,禁止接收超时中断,允许接收错误中断,发送和接受模式均为01。

(3)读写状态寄存器UTRSTAT以及错误状态寄存UERSTAT,可以反映芯片目前的读写状态以及错误类型。

FIFO状态寄存器UFSTAT和MODEM状态寄存器UMSTAT,通过前者可以读出目前FIFO是否满以及其中的字节数;通过后者可以读出目前MODEM的CTS状态。

(4)发送寄存器UTXH和接收寄存器URXH,这两个寄存器存放着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当然只有一个字节8位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发生溢出错误的时候,接收的数据必须要被读出来,否则会引发下次溢出错误。

(5)最后是波特率引子寄存器UBRDIV。

该寄存器为十六位,算法参见上页的部分。

计算公式如下:

UBRDIVn=(round_off)(MCLK/(bps×16))-1

其中MCLK是系统频率,例如在40MHz的情况下,当波特率取115200时,

×16)+0.5)-1

=(int)(21.7+0.5)-1

=22-1=21

注意:

由于ARM工作时存在小端和大端两种工作模式,所以同样一个寄存器在不同模式时地址也不一样,需要加以区别。

实验内容:

学习串行通讯原理,了解串行通讯控制器,阅读ARM芯片文档,掌握ARM的UART相关寄存器的功能,熟悉ARM系统硬件的UART相关接口。

编程实现ARM和计算机实现串行通讯:

ARM监视串行口,将接收到的字符再发送给串口(计算机与开发平台是通过超级终端通讯的),即按PC键盘通过超级终端发送数据,开发平台将接收到的数据再返送给PC,在超级终端上显示。

三、实验步骤

1.新建工程,将“Exp2ARM串口实验”中的文件添加到工程中,这些是启动时所需要的文件。

2.定义与UART有关的各个寄存器地址和一些特殊的位命令。

主要有以下各寄存器(44b.h):

/*UART的全部功能寄存器*/

#definerULCON0(*(volatileunsigned*)0x1d00000)

#definerULCON1(*(volatileunsigned*)0x1d04000)

#definerUCON0(*(volatileunsigned*)0x1d00004)

#definerUCON1(*(volatileunsigned*)0x1d04004)

#definerUFCON0(*(volatileunsigned*)0x1d00008)

#definerUFCON1(*(volatileunsigned*)0x1d04008)

#definerUMCON0(*(volatileunsigned*)0x1d0000c)

#definerUMCON1(*(volatileunsigned*)0x1d0400c)

#definerUTRSTAT0(*(volatileunsigned*)0x1d00010)

#definerUTRSTAT1(*(volatileunsigned*)0x1d04010)

#definerUERSTAT0(*(volatileunsigned*)0x1d00014)

#definerUERSTAT1(*(volatileunsigned*)0x1d04014)

#definerUFSTAT0(*(volatileunsigned*)0x1d00018)

#definerUFSTAT1(*(volatileunsigned*)0x1d04018)

#definerUMSTAT0(*(volatileunsigned*)0x1d0001c)

#definerUMSTAT1(*(volatileunsigned*)0x1d0401c)

#definerUBRDIV0(*(volatileunsigned*)0x1d00028)

#definerUBRDIV1(*(volatileunsigned*)0x1d04028)

#ifdef__BIG_ENDIAN//大端摸式

#definerUTXH0(*(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0023)

#definerUTXH1(*(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4023)

#definerURXH0(*(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0027)

#definerURXH1(*(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4027)

#defineWrUTXH0(ch)(*(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0023))=(unsignedchar)(ch)

#defineWrUTXH1(ch)(*(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4023))=(unsignedchar)(ch)

#defineRdURXH0()(*(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0027))

#defineRdURXH1()(*(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4027))

#defineUTXH0(0x1d00020+3)//byte_accessaddressbyBDMA

#defineUTXH1(0x1d04020+3)

#defineURXH0(0x1d00024+3)

#defineURXH1(0x1d04024+3)

#else//小端摸式

#definerUTXH0(*(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0020)

#definerUTXH1(*(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4020)

#definerURXH0(*(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0024)

#definerURXH1(*(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4024)

#defineWrUTXH0(ch)(*(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0020)=(unsignedchar)(ch)

#defineWrUTXH1(ch)(*(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4020)=(unsignedchar)(ch)

#defineRdURXH0()(*(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0024)

#defineRdURXH1()(*(volatileunsignedchar*)0x1d04024)

#defineUTXH0(0x1d00020)//byte_accessaddressbyBDMA

#defineUTXH1(0x1d04020)

#defineURXH0(0x1d00024)

#defineURXH1(0x1d04024)

#endif

3.编写串口驱动函数(MyUart.c):

图2-4为串口初始化的实现流程。

图2-4串口初始化

4.在主函数中实现将从串口0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串口0(Main.c):

图2-7为主函数流程图。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预习报告

学院(系):

电信专业:

自动化班级:

0804

姓名:

何韬学号:

组:

___

实验时间:

2011-11-12实验室:

d108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九uC/OS-II在ARM平台的移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uCOS-II内核的主要结构。

2.掌握将uCOS-II内核移植到ARM920T处理器上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实验原理:

所谓移植,指的是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在某个微处理器或者微控制器上运行。

虽然uCOS-II

的大部分源代码是用C语言写成的,仍需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完成一些与处理器相关的代

码。

比如:

uCOS-II在读写处理器、寄存器时只能通过汇编语言来实现。

因为uCOS-II在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