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898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x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

  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材料(如:

广告纸、挂历纸、彩色纸等可以用来拼贴的材料)、剪刀、胶棒等手工材料;水彩笔、勾线笔等绘画材料。

  时安排:

二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了解形的概念及分类。

充分展开想象,采用画或剪等不同的形式,将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合成各种画面。

让学生感受各种形的组合所呈现出来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

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

为什么?

  2、板书题:

《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

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的变化):

  有规则:

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

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三、拓展阶段

  、

  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

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第二时

  教学目标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剪出或画出自己熟知的形状。

  2、启发学生将这些平面形状进行分类,并说出对这些形状的感受

  几何形:

指轮廓线呈现规则的形状。

  几何直线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

特点:

安定有序。

  几何曲线形:

鸡心形、圆形、椭圆形等。

特点:

自由、整齐有序。

  不规则形:

只轮廓线呈现自由形式的形状。

  自由直线形:

特点:

不安定,有动感。

自由曲线形特点:

优美、自由。

  3、徒手随意表现。

  二、发展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形带来的不同感觉。

  出示两张对比图片,学生比较有何不同,讨论回答。

  (一张是将“形”规则的摆放在一起,显得单调,呆板,无任何的前后顺序。

另一张是将“形”前后搭配,有大有小,显得比较活泼,有想象的空间。

  欣赏用各种形组成的艺术作品。

欣赏图片,学生回答画里用了哪些形状,组合成了什么物体?

教师再引导学生欣赏书本中的粘贴画图片。

  三、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幅画。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展示:

  、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五、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教学后记:

  第二

  形体的组合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

  时安排:

二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

看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生答:

是立体的

  2、导入题:

《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形体的特点:

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小结:

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立体作品。

  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第二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形体的概念。

充分展开想象,尝试用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各种形体进行组合设计。

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许多物体多是各种形体的组合,感受性体组合之美。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师:

出示范品实物

  提问:

这些高楼与上次我们做的高楼有什么不同?

  小节:

这些高楼要比我们上节做的复杂的多,大多是我们平时见到的小盒子做成的。

  二教授新

  师:

建筑物大都呈现一定的几何形体,形形色色的包装盒,经过剪贴,拼拼贴贴,再进行适当的附加装饰,每种风格别具一格的楼房、小屋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师生共同分析模型特点,(边欣赏边分析)

  提问:

  这组模型由几个盒子组成?

它们的形状如何?

  小结:

这些盒子形态各异的盒子,有的长有的短,因此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正好可以表现出楼房的高矮不同。

有的小盒子还可以进行变化组合。

  三、师生共同制作

  、找一个大一些的盒子作为建筑物的主体,先想好你要做的大房子的造型,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剪开,剪掉多余的部分,方便其他盒子的组合。

  2、取一个小一点的盒子进行组合,可以将它竖着粘,也可以将它横着粘,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二至三个盒子。

  3、找一些纸条,或有关建筑物的装饰品进行镶料,要注意将盒子的四周全部包住,给人整体的美感。

  4、将这些装饰物粘接到小盒子的边和角上。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粘接更有创意?

  、教师提问:

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大房子?

学生讨论

  四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1用你手中的小盒子组合成不同的大房子形象。

  2

  仿照老师制作的范品制作一个大房子。

  五、小结。

  教学后记:

  第三

  抽象雕塑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

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时安排:

一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2、导入题:

《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抽象的特点:

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

(学生讨论)

  三、拓展阶段:

  、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

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教学后记:

  第四

  多样与统一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学准备:

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

  时安排:

两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

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

  2、导入题:

《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

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低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第二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师问:

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二、发展阶段:

  、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

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拓展阶段:

  、写生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3、写生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

  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

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2、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教学后记:

  第五

  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

  力。

体会写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教学准备:

几种静物、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

  时安排:

一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师问:

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生答:

  2.板书题:

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画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

  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

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生答:

  3、学生实践

  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

  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

  高、低、大、小

  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

  三.拓展阶段:

  .写生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师示范)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

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讲一个艺术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教学后记:

  

  

  第六喜怒哀乐

  教学目标:

  、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现方法。

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教具学具:

颜色、油画棒、橡皮泥。

  时安排:

两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

  

(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创设情景。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时的心情感受。

  2、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题。

(喜怒哀乐)

  

(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

  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三、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⑶题目自拟。

  四、作业展评

  五、堂小结:

  第二时

  教学目标:

  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术表现方法。

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⒈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黑板前根据对应的表情色卡用不同的形状在上面摆放出不同的表情,并对特征加以说明。

  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交流。

  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⒉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从单纯的人物表情延伸到大自然的表情,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二、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⒈作业要求: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⑶题目自拟。

  ⒉、教师引领:

时刻用轻松的语言引导学生,用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3、作品展评,体会成功。

  ⑴互评

  ⑵自评(说明创意或讲述自编故事)

  ⑶教师讲评

  三、小结:

  四、后拓展:

  、回家后可以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表情差异。

  2、可以适当进行速写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好人物的脸部表情。

  教学后记:

  第七

  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人物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培养对人物的审美情趣。

  3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学准备:

  陶泥若干,盘一个,放少量水,泥刀一把,木板一块(或报纸、布),,椭圆形纸板(表面打毛)两块,阿福等作品若干。

  第一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

夸张的脸

  、欣赏本中的范例:

  

(1)《头像》:

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

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

这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

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

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

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

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

  三、作业:

  绘出一幅奇特的形象。

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后拓展:

  、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第二时

  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玩泥游戏导入。

  

(1)教师准备一盆偏湿些的小泥球,椭圆形的纸板。

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哪组能快速把小泥球压成泥饼,以填满椭圆形纸板为胜。

  

(2)请同学上台,做快乐的表情,看谁的表情最强烈。

2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二、观察体验:

  提问:

怎样让开心的表情更显开心?

指名表演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

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

简笔漫画人物头像。

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

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

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

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

讨论:

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

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3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

  轻松一下,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三、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1)泥塑捏塑技法学习:

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

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

提问讨论:

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

总结:

团、搓、压、挖等等。

  (3)教师演示:

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

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4)讨论:

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

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

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

  四、展示学生作品

  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五、做一个轻松夸张的表情下。

  教学后记:

  第八十二生肖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

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