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5279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级保护动物.docx

国家级保护动物

国家级保护植物

蚌壳蕨科 Dicksoniaceae

   金毛狗 Cibotian barometz(L.)J.Sm.Ⅱ

  乌毛蕨科 Blechnaceae

   苏铁蕨 Brainea insignis(Hook)J.Sm.Ⅱ

  桫椤科 Cyatheaceae

   刺桫椤 Alsophila spinulosa(Hook.)Tryon.Ⅱ

   粗齿桫椤 Gymnosphaera hancockii(Copel.)Ching Ⅱ

   福建桫椤 G.lampricaulon(Christ)Ching Ⅱ

   针毛桫椤 G.metteniana(Hance)Tagawa Ⅱ

   黑桫椤 G.podophylla(Hook.)Copel.Ⅱ

   笔筒树 G.sphaeropteris lepifera(Hook.)Tryon Ⅱ

  苏铁科 Cycadaceae

   苏铁 Cycas revolute Thunb.Ⅰ

   四川苏铁 C.szechuanensis Cheng et L.K.Fu.Ⅰ

   台湾苏铁 C.taiwaniana Carruthers.Ⅰ

  银杏科 Ginkgoaceae

   银杏 Ginkgo biloba L.Ⅰ

  松科 Pinaceae

   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Rehd.Ⅱ

   华东黄杉 Pseudotsuga gaussenii Flous Ⅱ

  杉科 Taxodiaceae

   水松 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Koch Ⅰ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Ⅰ

   台湾杉 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Hayata Ⅱ

  柏科 Cupressaceae

   福建柏 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 Ⅱ

  红豆杉科 Taxaceae

   白豆杉 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 Ⅱ

   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Pilg.)Rehd.var.mairei(Lemee et Levl.)Cheng et L.K. Fu Ⅰ

   香榧 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Ⅱ

   长叶榧 T.jackii Chun Ⅱ

  胡桃科 Juglandaceae

   胡桃 Juglans regia L.Ⅱ

  榆科 Ulmaceae

   长序榆Ulmus elongata L.K.Fu et C.S.Ding Ⅱ

   榉 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Ⅱ

  川苔草科 Podostemonaceae

   石蔓 Terniopsis sessilis H.C.Chao Ⅱ

  蓼科 Polygonaceae

   金荞麦 Fagopyrum cymosum(Trev.)Meisn.Ⅱ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短萼黄连Coptischinensis Franch.var.brevisepala W.T.WangetHsiaoⅡ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八角莲 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Ⅱ

  木兰科 Magnoliacea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is(Hemsl.)Sarg.Ⅱ

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Rehd.et Wils.ssp.bibobaChengetLawⅡ

   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Ⅱ

  樟科 Lauraceae

   樟 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 Ⅱ

   普陀樟 C.japonicum Sieb.Ⅱ

   舟山木姜子 Neolitsea sericea Ⅱ

   闽楠 Phoebe bournei(Hemsl.)Yang Ⅱ

   浙江楠 P.chekiangensis C.B.Shang Ⅱ

  伯乐树科 Bretschneideraceae

   伯乐树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Ⅰ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蛛网萼 Platycrater arguta Sieb.et Zucc.Ⅱ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长柄双花木 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 Chang Ⅱ

   半枫荷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 Ⅱ

  杜仲科 Eucommiaceae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Ⅱ

  芸香科 Rutaceae

   金豆 Fortunella chintou(Swing.)Huang Ⅱ

   山金柑 F.japonica(Thunb.)Swing.Ⅱ

  楝科 Meliaceae

   红椿 Toona ciliata Rocme Ⅱ

  豆科 Leguminosae

   格木 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Ⅱ

   胡豆莲 Euchresta japonica Ⅱ

   野大豆 Glycine soja Sieb.et Zucc.Ⅱ

   多毛豆 G.tomentella hayata Ⅱ

   花榈木 Ormosia henryi Prain Ⅱ

   红豆树 O.hosiei Hemsl.et Wils.Ⅱ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伞花木 Eurycorymbus cavaleriei(Levl.)Rehd.et Hand.-Mazz.Ⅱ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

   中华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Ⅱ

  伞形科 Umbelliferae

   珊瑚菜 Glehnia littoralis F.Schmidt ex Miq.Ⅱ

  茜草科 Rubiaceae

   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Oliv.Ⅱ

   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 Ⅱ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 Ⅱ

  禾本科 Gramineae

   普通野生稻 Oryza rufipogon Griff.Ⅱ

   拟高梁 Sorghum propinquum(Kunth)Hitchc Ⅱ

   中华结缕草 Zoysia sinica Hance Ⅱ

1989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林业部和农业部共同拟定的名录共列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6个种或种类,如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白鳍豚、中华鲟等;列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0个种或种类,如猕猴、黑熊、金猫、马鹿、黄羊、天鹅、玳瑁、文昌鱼等。

名录还对水生、陆生野生动物作了具体划分,明确了由渔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的具体种类。

  这次颁布名录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如有人捕杀或倒卖名录内所列的野生动物,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通过长久的观察研究以及各种经验教训,人们已经认识到野生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实用价值,而相关数据显示,野生动物的灭绝速率呈上升趋势[2],同时有更多的物种面临着生存危机。

对它们的保护已经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而在各项措施中,立法又是基本而且关键的一环。

由于中国解放前历经百余年的战火和动荡,人们自顾不暇,保护野生动物更无从说起,因而在这方面滞后于英美等国。

另一方面,中国野生动物不仅种类繁多[3],而且有百余种闻名世界的特有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解放后,相关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亟待开展。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组织科研生产部门以及高等院校师生进行动物资源的综合考察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批主要动物门类的图谱和经济动物志之类的书籍,还组织了有关人员编写《中国动物志》,公布了一批保护动物的名录。

  1950年5月,《关于稀有动物保护办法》颁布,规定禁止任意捕猎松藩等地的大熊猫等稀有动物。

1956年,林业部颁布《狩猎管理办法(草案)》,对猎枪的制造、销售、购买、持有等做出了规定。

60年代初期,政府着手草拟《野生动物保护法》,后因文化大革命被搁置。

1962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强调“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家的自然财富”,要“切实保护”,“合理利用”。

在70、80年代中,又有一系列关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条例、通知相继发布,如《关于停止珍贵野生动物收购和出口的通知》(1973)、《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严禁收购、经营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通知》(1986)等。

  经过了30多年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经验教训的积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外有关法规和资料,又经广泛征询意见和反复论证,在1988年11月8日,酝酿多年的中国第一部为保护野生动物而订立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获得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的一致通过。

在这一背景下,林业部、农业部制定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同年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于次年正式发布。

  熊猴(一级)

川金丝猴(一级) 猕猴(二级) 藏酋猴(二级)  黑叶猴(一级)

  黔金丝猴(一级)  白颊长臂猿(一级)  白眉长臂猿(一级)

  穿山甲(二级)  豺(二级)  黑熊(二级)  棕熊(二级)

  马来熊(一级)  小熊猫(二级)  大熊猫(一级)  大灵猫(二级)

  猞猁(二级)  兔狲(二级)  华南虎(一级)  朱鹮(一级)

丹顶鹤(一级)  中华秋沙鸭(一级)  藏羚羊(一级)

儒艮(一级)  野牦牛(一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通过,1989年3月1日起施行)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林业部和农业部共同拟定了一份名录,列出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白鳍豚、中华鲟等)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猕猴、黑熊、金猫、马鹿、黄羊、天鹅、玳瑁、文昌鱼等),名录还对水生、陆生动物作了具体划分,明确了由渔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的具体种类。

该名录于1988年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农业部令第1号发布,自发布日起施行。

  1993年4月14日,林业部发出通知,决定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和附录二所列非原产中国的所有野生动物(如犀牛、食蟹猴、袋鼠、鸵鸟、非洲象、斑马等),分别核准为国家一级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03年2月21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将麝科麝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以全面加强麝资源保护。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批准公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年9月19日公布并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建设部(后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使用管理办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为圆形图案,中间部分系万里长城和自然山水缩影,象征伟大祖国悠久、灿烂的名胜古迹和江山如画的自然风光;两侧由银杏树叶和茶树叶组成的环形镶嵌,象征风景名胜区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图案上半部英文“NATIONALPARKOFCHINA”,直译为“中国国家公园”,即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下半部为汉语“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适用于以下范围:

  

(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入口标志物;

  

(二)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使用的信笺、印刷品、宣传品、纪念品;

  (三)国家风景名胜区会议及有关宣传活动用品;

  (四)其他经建设部授权的有关事项。

自1982年起,国务院总共公布了8批、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其中,第一批至第六批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起改称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逐次分别是:

第八批名单

 第一批:

1982年11月08日发布,共44处

  第二批:

1988年08月01日发布,共40处

  第三批:

1994年01月10日发布,共35处

  第四批:

2002年05月17日发布,共32处

  第五批:

2004年01月13日发布,共26处

  第六批:

2005年12月31日发布,共10处

  第七批:

2009年12月28日发布,共21处

  第八批:

2012年10月31日发布,共17处

  1994年,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所发布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即明确指出,“中国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NationalPark)相对应,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ParkofChina。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术语》一章的定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地体系归类中相当于“海外的国家公园”。

  从1990年9月3日至2007年4月2日期间通用的“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徽志”,以及现行通用(自2007年4月3日起)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图案也体现了这点,其圆形图案上半部英文“NATIONALPARKOFCHINA”(直译为“中国国家公园”);下半部为汉语“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称(旧徽志汉字为“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

  但2008年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旅游总局又另外设立了国家公园这一称谓。

第一批 1982年11月08日公布,共44处:

北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

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

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

辽宁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

黑龙江镜泊湖风景名胜区

黑龙江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

浙江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井冈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河南鸡公山风景名胜区

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

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

湖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衡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

四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

四川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

四川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

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

云南大理风景名胜区

云南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

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

陕西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

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第二批 1988年08月01日公布,共40处:

河北野三坡风景名胜区

河北苍岩山风景名胜区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

辽宁鸭绿江风景名胜区

金石滩风景名胜区

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

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

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

吉林“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

江苏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江苏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浙江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

浙江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安徽琅琊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

湖北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湖南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

广东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

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

广西花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贡嘎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金佛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

贵州织金洞风景名胜区

贵州潕阳河风景名胜区

贵州红枫湖风景名胜区

贵州龙宫风景名胜区

云南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

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

西藏雅砻河风景名胜区

宁夏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

第三批  1994年01月10日公布,共35处:

天津市盘山风景名胜区

河北省嶂石岩风景名胜区

山西省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山西省五老峰风景名胜区

辽宁省凤凰山风景名胜区

辽宁省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莫干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雪窦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双龙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仙都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齐云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金湖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鸳鸯溪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海坛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冠豸山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湖北省隆中风景名胜区

湖北省九宫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韶山风景名胜区

海南省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四面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赤水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

云南省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

云南省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

云南省九乡风景名胜区

云南省建水风景名胜区

陕西省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甘肃省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甘肃省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青海省青海湖风景名胜区

第四批  2002年05月17日公布,共32处:

北京市石花洞风景名胜区

河北省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

河北省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风景名胜区

辽宁省青山沟风景名胜区

辽宁省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

吉林省仙景台风景名胜区

吉林省防川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江郎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仙居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采石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巢湖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鼓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玉华洞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仙女湖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三百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省博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省青州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石人山风景名胜区

湖北省陆水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岳麓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崀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省白云山风景名胜

广东省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重庆市芙蓉江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

四川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

陕西省黄帝陵风景名胜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斯腾湖风景名胜区

第五批  2004年01月13日公布,共26处:

江苏省三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方岩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太极洞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青云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梅岭——滕王阁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龟峰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林虑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猛洞河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名胜区

广东省罗浮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省湖光岩风景名胜区

重庆市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白龙湖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龙门山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九洞天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

云南省普者黑风景名胜区

云南省阿庐风景名胜区

陕西省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

第六批  2005年12月31日公布,共10处:

浙江省方山—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花亭湖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神农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德夯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

第七批 2009年12月28日公布,共21处:

黑龙江省太阳岛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天姥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佛子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宝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福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灵山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南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东江湖风景名胜区

广东省梧桐山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平塘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瓮安江界河风景名胜区

西藏自治区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名胜区

西藏自治区唐古拉山-怒江源风景名胜区

  第八批:

2012年11月05日公布,共17处:

河北省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

河北省响堂山风景名胜区

河北省娲皇宫风景名胜区

山西省碛口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大红岩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灵通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湄洲岛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神农源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大茅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凤凰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沩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炎帝陵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白水洞风景名胜区

重庆市潭獐峡风景名胜区

西藏自治区土林-古格风景名胜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须弥山石窟风景名胜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可能会淹没尼罗河谷里的珍贵古迹,比如阿布辛贝神殿。

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努比亚行动计划”,阿布辛贝神殿和菲莱神殿等古迹被仔细地分解,然后运到高地,再一块块地重组装起来。

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协定。

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缔约国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估。

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称为世界文化遗产[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政府间组织,由21个成员国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委员会内由七名成员构成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