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5435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docx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楼盖设计》

 

论文题目:

混凝土楼盖设计

学部:

建设学部

专业: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与项目承包方向)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一、设计任务书…………………………………………………………1

二、计算说明书…………………………………………………………2

1、基本设计资料……………………………………………………2

(1)材料……………………………………………………………2

(2)荷载标准值……………………………………………………2

2、板的设计…………………………………………………………2

(1)确定板厚及次梁截面…………………………………………2

(2)板荷载计算…………………………………………………2

(3)板的计算简图…………………………………………………3

(4)板的弯矩及配筋计算…………………………………………3

3、次梁设计…………………………………………………………4

(1)次梁的计算简图………………………………………………5

(2)次梁的内力及配筋计算………………………………………6

4、主梁设计…………………………………………………………8

(1)主梁的计算简图………………………………………………8

(2)内力计算和内力包络图………………………………………9

(3)主梁截面配筋计算…………………………………………10

(4)附加横向钢筋计算…………………………………………11

(5)主梁配筋图…………………………………………………12

5、参考文献…………………………………………………………13

三、附表…………………………………………………………………14

6、附表1……………………………………………………………14

7、附表2……………………………………………………………15

8、附表3……………………………………………………………16

混凝土楼盖设计

一、设计任务书

某内框架结构轻工仓库,二层建筑平面如图所示,墙厚240mm,混凝土柱400×400mm。

房屋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整浇楼盖,设计之。

1.设计资料

1.楼面面层为水磨石、梁板底面为15mm厚混合砂浆抹平。

2.柱网尺寸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附表。

3.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梁内受力主筋采用HRB335钢,其余均采用HPB235钢。

4.该厂房无特殊要求,楼梯位于楼盖外部的相邻部分。

(一类环境)

2.设计要求:

①板、次梁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③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板、次梁和主梁的模板及配筋图。

进行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1)计算简图;

(2)内力分析;(3)截面配筋计算;(4)构造要求;(5)施工图绘制

计算说明书

1、基本设计资料:

(1)材料:

C25混凝土:

fc=11.9N/mm2,ft=1.27N/mm2,ftk=1.78N/mm2

钢筋:

HPB235级:

fy=210N/mm2,HRB335级:

fy=300N/mm2,ζb=0.55

(2)荷载标准值

仓库活荷载标准值:

qk=5.0KN/mm2,水磨石地面:

0.65KN/mm2,钢筋混凝土:

25KN/m3,混合砂浆:

17KN/m3

(3)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主梁的跨度为6.9m,次梁的跨度为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3m

2、板的设计(按塑性理论方法)

(1)确定板厚及次梁截面

 ①板厚h

h≥l/40=2300/40=57.5mm,并应不小于工业建筑楼面最小厚度70mm,取h=80mm

②次梁截面b×h

次梁截面高h按(l/20—l/12)初估,选h=450mm,截面宽b(l/2—l/3)h,选b=200mm

(2)板荷载计算

楼面面层:

0.65KN/m2

板自重:

0.08×25=2.0KN/m2

板底抹灰:

0.015×17=0.255KN/m2

恒荷载g:

1.2×2.905=3.49KN/m2

活荷载q:

1.3×5.5=7.15KN/m2

g+q=10.64KN/m2,q/g=7.15/3.49=2.05<3

(3)计算简图

取板宽b=1000mm作为计算单元,由板和次梁尺寸可得板的计算简图(实际9跨,可按5跨计算),如图(a)、(b)所示。

其中中间跨的计算跨度l0=ln=2100mm,边跨的计算跨度l0=ln+h/2=2120mm,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2120-2100)/2100×100%=0.95%,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a)

 

(b)

板的计算简图

(4)弯矩及配筋计算

板的截面有效高度h0=h-as=80-20=60mm,并考虑用②~⑤与A1~C2轴线间的弯矩折减,可列表计算如下表:

表1板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截面位置

1

边跨跨中

B

离端第二支座

2

中间跨跨中

C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

1/11

-1/11

1/16

-1/14

计算跨度l0(m)

2.12

2.11

2.1

2.1

(kN.m)

4.35

-4.13

2.93

-3.35

表2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位置

1

B

2

C

弯矩设计值()

4.35

-4.31

2.93

-3.35

αs=M/α1fcbh02

0.102

-0.101

0.068

-0.078

0.108

0.107

0.070

0.081

轴线

①~②⑤~⑥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367

364

238

275

实际配筋(mm2)

φ8@130

φ8@130

φ6@100

φ6@100

386

386

283

283

轴线②~⑤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295

291

190

220

实际配筋(mm2)

φ8@130

φ8@130

φ6@140

φ6@120

296

296

202

236

配筋率验算

ρmin=(45ft/fy)%

=(45×1.27/210)%=0.272%

ρ=296/

(1000×80)

=0.37%

ρ=296/

(1000×80)

=0.37%

ρ=202/

(1000×80)

=0.25%

ρ=236/

(1000×80)

=0.29%

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

板配筋计算过程见表2

在一般情况下,楼面所受动力荷载不大,可采用分离式配筋见图纸。

3、次梁设计(按塑形理论计算)

(1)计算简图的确定

①荷载

板传来的恒荷载:

3.49×2.3=8.03KN/m

次梁自重:

1.2×25×0.2×(0.45-0.08)=2.22KN/m

次梁粉刷:

1.2×17×0.015×(0.45-0.08)×2=0.23KN/m

恒荷载:

g=10.48KN/m

活荷载:

q=1.3×5.5×2.3=16.445KN/m

g+q=10.48+16.445=26.925KN/m,q/g=16.445/10.48=1.569<3

②主梁截面尺寸选择

主梁截面高度h为(1/14—1/8)l0=493~863mm,选h=600mm;

由b=(1/2—1/3)h=220~325mm,选b=250mm,则主梁截面尺寸b×h=250×600

③计算简图

根据平面布置及主梁截面尺寸,可得出次梁计算简图,如图(c)、(d)。

中间跨的计算跨度l0=ln=5750mm;边跨的设计跨度l0=ln+a/2=5750+130/2=5875mm<1.025ln=5894mm,边跨和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5880-5750)/5750=2.2%,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c)

 

(d)

次梁计算简图

(2)内力及配筋计算

①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计算宽度按课本P81表5-6,有

b`f≤l0/3=5750/3=1917mm

b`f≤b+Sn=200+1800=2000mm(Sn为梁净距)

取h0=h-as=450-35=415mm

h`f/h0=80/415=0.193>0.1,故取b`f=1917mm

且α1fcb`fh`f(h0-h`f/2)=1×11.9×1917×80×(415-80/2)

=684.4KN·m

以此作为判别T形截面类别的依据,次梁支座截面按b×h=200×450mm的矩形截面计算,并取h0=415mm,支座截面应满足ζ≤0.35,以下计算过程列表进行。

次梁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ζb=0.55,fy=300N/mm2)

表3次梁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截面位置

1

边跨跨中

B

离端第二支座

2

中间跨跨中

C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

1/11

-1/11

1/16

-1/14

计算跨度l0

(m)

5.88

5.82

5.75

5.75

(kN.m)

84.63

-82.91

55.64

-63.59

 

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表4次梁的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截面位置

A

边支座

B(左)

离端第二支座

B(右)

离端第二支座

C

中间支座

剪力系数

0.45

0.6

0.55

0.55

净跨度ln

5.755

5.755

5.75

5.75

(kN)

69.73

92.97

85.15

85.15

截面尺寸校核:

hw/b=415/200<4,0.25fcbh0=0.25×11.9×200×415=246.9KN>V,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

84.63

-82.91

55.64

-63.59

αs=M/α1fcbh02

0.018

-0.172

0.012

-0.132

0.018

0.190

0.012

0.142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616

678

411

507

实际配筋(mm2)

2Φ16+1Φ18

1Φ14+2Φ18

3Φ14

3Φ14

As=656

As=663

As=462

As=462

截面类别及截面尺寸

一类T形

b×h=1917×500

矩形

b×h=250×500

一类T形

b×h=1917×500

矩形

b×h=250×500

表5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箍筋设计(如下表)

表6箍筋计算表

截面

A

B左

B右

C

V(KN)

69.73

92.97

95.15

85.15

0.7ftbh0(N)

73787

73787

73787

73787

ftbh0(N)

105410

105410

105410

105410

箍筋肢数、直径

2φ6

2φ6

2φ6

2φ6

ASV/S=0.24ftb/fyv

V<0.9ftbh0

0.290

V<029ftbh0

V<0.29ftbh0

S(mm)

190

200

200

200

根据计算结果,画出次梁配筋图,详见图纸。

中间支座负钢筋分别在l0/3处及l0/5+20d处截断。

其中次梁纵筋锚固长度确定:

伸入墙支座时,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式确定:

l=la=α×(fy/ft)×d=0.14×300×10/1.27=330.7mm,取335mm

伸入墙支座时,次梁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与240mm,故取240mm

梁底面纵筋伸入中间支座的长度应满足l>12d=12×16=192mm,故取200mm

4、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1)计算简图的确定

①荷载

次梁传来恒荷载:

10.48×6=62.88KN

主梁自重:

1.2×25×2.3×0.25×(0.6-0.08)=8.97KN

梁侧抹灰:

1.2×17×2.3×0.015×(0.6-0.08)×2=0.73KN

恒荷载G:

=72.58KN

活荷载Q:

16.445×6=98.67KN

G+Q=171.25KN

②计算简图

假定主梁线刚度与钢筋混凝土柱线刚度比大于5,则中间支承按铰支座考虑,边支座为砖砌体,支承长度为370mm。

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各跨计算跨度均可取支座中心线间距离,则中间跨l0==6m,边跨l0=6.06m,计算简图如下:

 

(e)

 

(f)

主梁计算简图

(2)内力计算和内力包络图

包络图详见图纸(在同一坐标下,画出①+②、①+③、①+④、①+⑤的荷载组合下的内力图,其外包线是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

表7主梁的弯矩设计值计算()

项次

荷载简图

 

 

 

 

弯矩图示意图

1

恒载

0.244

123.26

-0.267

-134.88

0.067

33.55

-0.267

-134.88

2

活载

0.289

198.47

-0.133

-91.34

-0.133

-90.55

-0.133

-91.34

3

活载

-0.045

-30.90

-0.133

-213.58

0.200

136.16

-0.133

-9134

4

活载

0.229

157.26

-0.311

-213.58

0.17

115.71

-0.089

-61.12

5

活载

-0.030

-20.60

-0.089

-61.12

0.17

115.74

-0.311

-213.58

组合项次

Mmin(kN·m)

①+③

92.36

①+④

-348.46

①+②

-57

①+⑤

-348.46

组合项次

Mmax(kN·m)

①+②

321.73

①+⑤

-196

①+③

169.71

①+④

-196

表8主梁的剪力计算(kN)

项次

荷载简图

1

恒载

0.733

53.20

-1.267

-91.96

1.000

72.58

2

活载

0.866

85.45

-1.134

-111.89

0

0

4

活载

0.689

67.98

-1.311

-129.36

1.222

120.57

5

活载

-0.089

-8.78

-0.089

-8.78

0.778

76.77

组合项次

Vmax(kN)

①+②

138.65

①+⑤

-100.74

①+④

193.15

组合项次

Vmin(kN)

①+⑤

44.42

①+④

-221.32

①+②

72.58

(3)截面配筋计算

跨中截面在正弯矩作用下,为T形截面,其翼缘宽度按课本P81表5-6取用

b`f≤l0/3=6000/3=2000mm

b`f≤b+Sn=6000mm

故取b`f=2000mm

跨中钢筋按一排考虑,h0=h-as=600-35=565mm

支座截面在负弯矩作用下,为矩形截面,按两排钢筋考虑,取h0=h-as=600-90=510mm

主梁中间支座为整浇支座,宽度b=350mm.则支座边Mc=M-V0×b/2,V0=G+Q=143.02KN,配筋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9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

弯矩设计值(kN.m)

320.67

-316.40

-57

169.71

αs=M/α1fcbh02

0.037

-0.409

0.060

0.019

截面尺寸(mm)

b=b`f=2000

h0=565

b=250

h0=510

b=250

h0=565

b=2300

h0=565

0.038

0.540

0.062

0.019

选配

钢筋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1958

2731

347

979

实际配筋(mm2)

2Φ22+2Φ25

6Φ25

2Φ16

3Φ20

As=1742

As=2945

As=402

As=942

表10主梁斜截面受剪计算

截面

边支座边

B支座左

B支座右

V(KN)

138.65

22.32

193.15

0.25fcbh0(KN)

420.22>V

379.31>V

379.31>V

0.7ftbh0(N)

122571

113347

113347

ftbh0(N)

179387>V

161925>V

161925>V

箍筋肢数、直径

n=2,φ8

n=2,φ8

n=2,φ8

Asv/S

0.135

0.807

0.596

计算值S(mm)

744

125

169

实配箍筋间距(mm)

250

120

150

注:

抗剪计算时的b均为腹板宽度b=250mm

(4)附加横向钢筋计算

由次梁传至主梁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F=次梁传来恒荷载+活荷载=62.88+98.67=167.55KN

附加横向钢筋应配置在S=3b+2h1=3×200+2×(600-450)=900mm的范围内。

方案一:

仅选择箍筋

由F≤mnfyvAsvl,并取

m≥F/nfyvAsvl=161550/(2×210×50.3)=7.65个

取m=10个,在主次梁相交处的主梁内,每侧附加4φ8@70箍筋

方案二:

选择吊筋

由F≤2fyAsbsinα,并选用HRB335级钢,则

Asb≥F/2fysinα=161550/(2×300×sin45。

)=381mm2

可选用2Φ14(Asb=308mm2)吊筋,

由于集中荷载不大,故可按方案一配附加箍筋。

(5)主梁配筋图

①按比例画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

②按同样比例(长度方向)画出主梁纵向配筋图。

但本课程设计不需纵向钢筋弯起抗剪,故纵向钢筋弯起时只需要满足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材料图覆盖弯矩图)及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弯起钢筋弯起点距该钢筋充分利用截面距离不小于h0/2)

③作材料图,确定纵向钢筋的弯起位置和截断位置,切断钢筋应在“理论断点”以外,当V>0.7ftbh0时,从该钢筋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1.2la+h0;当V≤0.7ftbh0时,从该钢筋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1.2la,纵筋伸入支座大于等于两根,且面积不得少于钢筋面积的50%,并且伸入支座要有一定的锚固长度。

以上图均详见图纸。

参考文献:

(1)熊丹安.建筑结构(第4版).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重庆大学等编.土木工程施工(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刘元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附表1

钢筋配料单

构件名称

钢筋编号

钢筋简图

符号

直径(mm)

下料长度(mm)

数量

重量(kg)

 

(A~B

-①~②)

φ

8

2400

225

213.3

φ

6

390

150

12.98

φ

6

2375

410

216.17

φ

8

1230

221

107.37

φ

8

1230

573

278.39

φ

6

6075

23

12.2

φ

6

1200

34

4.32

 

附表2

钢筋配料单

构件名称

钢筋编号

钢筋简图

符号

直径(mm)

下料长度(mm)

数量

重量(kg)

 

次梁

①~③

Φ

16

6220

2

15.66

Φ

14

8295

1

10.06

Φ

18

4090

2

16.36

Φ

14

6140

2

14.86

Φ

14

9760

1

11.81

Φ

14

4090

2

9.89

Φ

10

4695

2

5.79

Φ

10

2755

2

3.39

φ

6

21

62

289.04

 

附表3

钢筋配料单

构件名称

钢筋编号

钢筋简图

符号

直径(mm)

下料长度(mm)

数量

重量(kg)

主梁

(主梁配筋图所示部分)

Φ

22

6220

2

37.07

Φ

20

9275

1

22.9

Φ

20

8745

1

21.6

Φ

20

6000

3

44.46

Φ

12

3700

2

6.57

Φ

20

11950

2

59.03

Φ

20

3550

2

17.54

φ

8

1620

51

32.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