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6321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

2014年4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五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  )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C.“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2、《八声甘州》上片写景的特点是(  )

A.移情于景

B.白描铺叙

C.虚实交错

D.因情造景

3、《蒹葭》中“在水一方”情景的普遍性象征意义在于(  )

A.涵容一切追求不得的失恋情境

B.涵容一切事业受挫的失败情境

C.涵容一切理想难达的失落情境

D.涵容一切可望难即的人生情境

4、《秋兴八首(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

A.羁旅之苦

B.家国之思

C.前途之虑

D.老病之忧

5、在《吃饭》这篇文章中,作者所提出的社会理念是()

A.杂而不同

B.杂而相同

C.和而不同

D.和而相同

6、李清照《声声慢》中,直接引发“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告的景物是(  )

A.晚来风急

B.伤心雁过

C.黄花堆积

D.梧桐细雨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文中记叙其母16岁嫁到归家直到去世所发生的一些事

B.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既有抒情,又有渲染,而不仅仅是简单叙事

C.全篇文字只是简略的叙事,但字里行间,流动着极其悲痛的心情

D.本文全篇文字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平易质朴之中

8、冯谖第二次弹铗而歌的理由是(  )

A.食无鱼

B.无以为家

C.食无肉

D.出无车

9、下列描述士大夫在“西湖七月半”时看月的一句话是(  )

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C.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D.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10、《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鄙弃世俗功名心态的诗句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1、统领《声声慢》全词举止、景物、心情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2、《我与地坛》:

“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13、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入侵者大兵压境

B.公子成态度转变

C.法令严峻

D.臣民拥护

14、归有光是(  )

A.宋朝著名文学家

B.唐朝著名文学家

C.明代优秀散文家

D.清朝著名小说家

15、《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总体上采用的表达方法是(  )

A.类比

B.烘托

C.象征

D.反衬

16、《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与例证法

B.例证法与对比法

C.对比法与类比法

D.类比法与例证法

17、《理想国》的作者是哲学家(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弗洛伊德

D.亚里士多德

18、下列出现于《纪念傅雷》中的词语,用以表现傅雷性情刚直的是(  )

A.不以为然

B.鸦雀无声

C.干柴烈火

D.同归于尽

19、《都江堰》中都江堰修建的时代是(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20、《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适意清风明月,其流露的思想感情是(  )

A.消极的遁世思想

B.积极的反抗情绪

C.忧愁哀怨,悲观失望

D.适意自然,乐观旷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麦琪的礼物》的结构精巧的体现有(  )

A.一实一虚,双线并行

B.结局巧合,出人意料

C.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D.运用倒叙,制造悬念

E.首尾呼应,突出主题

22、《摸鱼儿》土片所描绘的暮春景象有(  )

A.风雨交加

B.落红无数

C.芳草拦路

D.飞絮满天

E.斜阳烟柳

23、下列有关杜牧文学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古体诗雄豪健峭

B.他的七绝最为人称道

C.近体诗情致俊爽

D.他的五绝最为人称道

E.他的七律最为人称道

24、《雨巷》的艺术特点有(  )

A.意象的朦胧美

B.象征手法的运用

C.诗歌节奏的音乐美

D.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E.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25、罗敷的主要特征有(  )

A.美丽

B.勤俭

C.坚贞

D.机智

E.温柔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26、侵暴吾地,系累吾民

27、灯火优傒,声光相乱

28、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9、夕济兮西澨

30、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31、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32、方今风俗日偷

3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4、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35、斧斤以时入山林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日: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冯谖诫孟尝君日:

“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庙成,还报孟尝君日: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A.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第三窟指的是什么?

B.冯谖基于何种考虑为孟尝君凿就这第三窟?

C.指出文中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37、阅读《先妣事略》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日:

“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A.“然犹以为母寝也”属于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B.指出文中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母亲性格的语句。

C.“有光七岁……”这一段文字表现了母亲性格特征的哪一个方面?

38、阅读《蒹葭》一诗并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A.《蒹葭》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B.第一段话开头前两句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叫什么?

C.诗中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39、阅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A.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B.概括这段的论据并说明这段话中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C.作者用什么方法突出中心论点?

40、阅读《长恨歌》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A.诗中“圣主”、“玉颜”分别指谁?

B.这里表现了什么感情?

C.“东望都门信马归”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