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6404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docx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2

目录

摘要

 

Abstract

 

浅谈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

前言:

新的世纪,在经济科技和教育一体化发展中,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它是通过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才”来体现和发挥其作用的。

与其他学科一样,化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相当严峻的:

教学中过分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等等。

现代化学教育思想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人文科学与化学科学的整合过程。

在尊重学生个性和想象力、拥有和谐和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激励和允许差异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知识形成和方法培养的教育理念、整合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切实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使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丰富实践体验、培养道德情操、形成行为习惯、提升人文修养、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而现代教学设计的工作系统是指教学设计围绕着教学的核心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入手,到对达成目标的诸要素进行分析与设计,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以确保教学和学习获得成功。

而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如下: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制定时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内容上要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根据具体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继而进行教学情景的设计,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学习才更为有效。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

选择教学内容后,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核心活动和任务。

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综合而言,现代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规律及心理特点,教学目标要求多元化;教学内容要注重结构化,突出有意义的联系;教学任务和学习活动则倡导以问题为驱动、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建构过程,促进新课程教育的发展。

一、化学新课程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的函义

、化学新课程的理念

化学新课程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等的强烈要求都必须具体化为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课程的主旨。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的具体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促使其发展的根本途径,而其中教师对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科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情境,应该如何咳血地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才最适合学习需要呢?

作为化学教与学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综合考虑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情境、教学手段和方式等。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首先要与学习内容相适应,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能够落实教学目标。

其次要与学生的经验背景相一致,具有驱动性,能够吸引学生,使其主动参与。

第三,好的学习活动应当具有可生成性和价值性,学生完成此活动,能够从中激发衍生出其他相关的可研究的问题,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心向。

因此,好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是以一个活动为核心的一组活动,他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努力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设计与其个性特征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尝到甜头”,获得快乐得体验。

要注意把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和态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学习研究的志向;愿意并善于学生、尊重学生,保证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了尊重和发展,满足学生个别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不时唤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体验的回忆让他们沉浸在愉悦、成功的气氛中,而不是经常处于失败、沮丧的情绪之中,用成功来推动成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对成功的憧憬;在教学常规管理中要渗透对人的关怀与体贴,避免让学生体验难于承受的失败与挫折感。

精选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密切联系的内容,增加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尽量多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增强这些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科学内容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启迪和熏陶,都会收到学生的欢迎。

引导学生获得全面的、结构化的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过程和方法”,要求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

学习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就某一个专题或单元的教学内容来看,这也是教学活动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结构化的问题容易理解,易于掌握。

通常,教材都设计了比较严谨的逻辑体系,在教学设计中把握好并体现这种结构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到完整的化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关心具体知识点的教学,应当在各章节的教学前,整体分析并把握全书、全单元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统领全局,抓住关键性问题、融会贯通,而后整体安排设计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新的课程方案的引导下,教师必须在充分吸收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学习和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灵活、机智的把教学引向深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在课堂中开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要灵活应用多种学习方式。

即使以使用某一种学习方式为主,也不排除用其他学习方式作为辅助。

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学会倾听、接纳和沟通。

提倡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要排斥接受学习和教师的讲解。

设计、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交流讨论时间和空间,要帮助学生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相互启发、学会合作。

二、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化学学习同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一样,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学习主体与环境交互活动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多层次、多侧面的活动过程。

所谓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学习过程、本质及学习规律的充分认识而制定的、在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包含多层含义,其核心要求一是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要让学生切实从受教师控制的“听讲”、“记笔记”、“观察”、“阅读”、“做作业”、“考试”等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体验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二是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制定计划、设计方案、多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加工总结、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独立学习,而且会积极与他人合作,能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或方法,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

因此,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丰富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能够和谐发展,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有利于驱动具有多重教育教学价值的学生活动?

从这些学习心理学和教学论角度讲,设计具有驱动性、诱发性、易参与性、可生成性和多重价值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现新课程要求的关键。

应该说,教学目标要明确、合理;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教学情景则贵在情景化、真实性和应用性;那么,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在教学情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搭建起一座转化的桥梁,这是由教转为学、由静态内容转为动态过程的桥梁。

(一)好的学习任务和好的学习活动应具有驱动性

好的学习任务首先一定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对事物本身或事物未来的结果感到需要的情绪表现,是激发学习活动的核心因素。

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化学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跟化学有关的事物,获得相关的知识、体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兴趣一旦形成,学生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深刻,同时能使中枢神经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产生愉快、满意、和欢喜等情感,进而发展成内部的驱动力,推动学生主动地承担学习任务并进行相关的化学学习活动。

因而,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要考虑驱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状态,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学习需要的主动过程。

这就要求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情境要有一定新颖性、奇特性,以使其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而不是靠外在的压力来驱使学生学习。

如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中捕捉二氧化碳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首先就吸引了广大同学的注意力,因为这是大家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能激发学生自然而然地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当然,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最具有驱动性的,但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往往带有随意性、生活化的个性特点,且大多数学生关注,结合生活、结合社会的问题情境远比学习所需的问题复杂得多,因此在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时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又要处理好学生的学习倾向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要在保证问题情境富有新奇性、复杂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并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现有想法随时进行条理化,排除减少干扰因素,让学习任务尽可能锁在预期的教学目标范围内,以核心的教学内容为基础,避免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泛化、杂乱。

(二)好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应具有诱发性

从建构主义教学观来看,有效的学习任务应该具有诱发性,它容易诱发每一位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对问题和现象的个人观点和认识,并且有利于产生观点和想法的差异,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坚持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诱发性原则,是指学习不仅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并保持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充分利用学生潜在的学习内驱力,还要能起到提示、启发、指导或引导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本身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是学生仅靠简单的回忆或知识再现就能完成的,它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但又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启发问题解决的途径,学习过程要经历系列信息的改变或重组,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高级认知活动,通过独立学习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完成。

如从学生经常喝的碳酸饮料出发,实验探究其妙的二氧化碳的性质: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等。

这一组学习任务首先提示学生要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要把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互相混合或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其变化过程。

但二氧化碳从哪里获得?

这是该学习任务引发出来的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完成二氧化碳的收集任务:

从碳酸饮料中收集二氧化碳(震荡饮料瓶,用导管导出;取出部分饮料置入大试管中,加热,用导管导出。

可2人或4人合作完成),可以借助于一只洁净的塑料/玻璃管用嘴吹入二氧化碳(生物知识,可独立完成),也有同学想尝试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多人合作完成)……接下来关于二氧化碳通入量的多少、反应温度的高低等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三)好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应具有易参与性

活动是发展的基础,成功的参与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

因此,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成为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有目的的承担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指向选择活动及其方式方法,并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使学习成为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易参与有两层含义:

第一,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

这就必须保证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层次性、难度、表达方式等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身心发展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处于有效的活跃状态,主动地投入到集体的或独立的学习活动中在自主学习中手脑并用,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成为个人认知结构建构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如在初步认识化学阶段,通过研究蜡烛燃烧的过程来讨论物质发生的变化,让学生探究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和外在表现。

虽然学前没有练习过一些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但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

点燃蜡烛,进行观察,做记录,并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总结。

第二,参与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参与的效果。

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蕴藏在自己身上的潜能开发出来,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和经验来拓宽知识、扩大视野、训练技能和发展各种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及认知结构,不可能都以相同的方式去学习,同一个学习任务应该能够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即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要注意个别差异,要留给学生不同程度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或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有效地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盲从教师和其他同学,尽可能地减少“随大流”现象。

如课堂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质,有的同学有兴趣和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不同金属的导电性、有的学生则关注其导热性、有的学生对金属的硬度很感兴趣,并想出了比较金属硬度的方法、还有学生探究金属的磁性、延展性、溶沸点、可燃性等,不同的学生参与侧重点不一样,这样通过交流,学生不仅可以反思自己的探索结果与过程,而且能获取他人的探究信息并给予评价。

(四)好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应具有可生成性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产生高效的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他的可生成性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理解。

纵的方面,主要是看某一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地位和价值。

一般的学习活动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远及近,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展开的。

化学学习要确保基础知识,但要更注重基本概念、认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让学生从宏观过渡到微观的内容,从研究具体的物质上升为研究一类物质的单元,让学生产生由此及彼的联系,从注意事物的外在表现发展到分析事物的内在本质的思想,等等。

横的方面,就是要具体分析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让学生掌握了多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发展了学生的哪些能力,带来哪些情感态度的转变或升华,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迁移价值如何,能否真实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并由此引发更多的学习活动和问题,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

如通过具体的酸、碱、盐的性质和学习途径的归纳总结上升为对酸类、碱类、盐类物质的探究,在此基础上能否继续对其他具体的酸、碱、盐物质及其联系和应用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习。

具体来讲,成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应该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出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流连忘返、意犹未尽的感觉。

(五)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和选择要重视价值取向

具有上述特点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不少,但是教学时间是制约教学设计的第一因素。

所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设计和选择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时,必须要进行权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比较活动任务的价值。

首先,要保证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基本价值;其次,要避免只追求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学习价值;同时,应该尽可能赋予一项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更多的教育价值,优选那些具有更多价值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广义的知识既不是对世界的镜式“反映”,也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发现”与“揭示”,而只是人们理解事物及其与自身关系的一种策略。

因而,真正的学习应超越纯粹的客观性知识,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并为终身学习和创造新知识提供条件。

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不仅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发展,而且要让学生经由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后能够运用所学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引发一系列更有效的学习行为,升华对学习的本质、科学过程的本质及其价值的认识,并由学习的直接经验逐步意识到自我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三、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

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可以有两个层次:

整体的综合设计和局部的具体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应先进行整体规划,后进行局部的具体设计。

(一)从整体上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内容、全体学生的一般水平及教与学的背景等,是教师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时应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先认真分析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内容(教科书),把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发展同具体的教学内容匹配起来(列表分析、一一联系),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对学生发展状况的科学预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水平。

整体设计包括学年设计、学期设计、单元设计等。

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或必须转化为探究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一些比较抽象的、纯理论的内容,就算学生很感兴趣,但是没有研究价值。

最重要的是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适应难易程度。

不同类型的活动单元——单课堂、连课堂以及课内外的结合;小节、单元内容的学习和复习等。

不同扥探究水平

学生的每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都不同,所以在进行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时应该以启发教育为基础而引导探究、定向探究、局部自由探究、完全自由探究水平。

2、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具体设计策略和方法

确保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目的性、明确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有具体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安排,要让学生真正明白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最终这种目标将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重视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情境性、真实性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认真思考、理清问题、进而轻松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因此,真实性、情境性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可以巧妙地融合到学习当中,让学生自主明确的学习。

体现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性、活动性

事实表明,过程往往比结论更重要。

具体的学习任务要观注学生活动、探究的过程,要在活动和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力。

注重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科学性、综合性

四、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的案例分析——《奇妙的二氧化碳》

【环节一:

智慧导入】谜语: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再请同学们深深呼一口气,它的成分中含有什么气体?

对于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现在先请同学们看一短片——《死狗洞》。

【提问】你能揭开这个谜吗?

现在我们就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奇妙的二氧化碳

【环节二:

新课导学】

【投影提问】1、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板书: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研究物理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3、研究化学性质的重点在哪里?

【学生探究】每个实验组桌上都正立着一瓶预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并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板书】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一: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提出问题:

如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设计实验:

我的实验设计

可能的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学生探究】实验6-3,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1、蜡烛熄灭说明?

熄灭顺序说明?

【反思应用】下图为某同学设计并进行的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过程简图。

请回答:

2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②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过渡】根据刚才的结论,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一般用什么方法?

能用排水法吗?

探究二:

二氧化碳的水溶性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实验设计:

我的实验设计

可能的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生活例证

【学生探究】根据台面仪器(实验6-4)进行实验。

【小结】根据以上实验完成书P117表格

探究三: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提出问题:

课本【实验6-4】中,塑料瓶变瘪,因为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补充实验

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

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我的各种猜想

1.可能是瓶中的CO2使石蕊试液变红;

2.可能是瓶中的使石蕊试液变红;

3.可能是瓶中的H2O和CO2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提出问题:

哪种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我的猜想:

①②③。

实验

现象(是否变红)

结论

证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证明是H2O和CO2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方程式

Ⅴ:

把Ⅳ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现象:

说明这种物质有什么性质?

反应的方程式:

【反思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的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四: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提出问题:

如何证明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方程式

【反思应用】1、为什么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杯壁会出现白膜?

2.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把四瓶无色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区别开?

【环节四:

归纳小结】

学完本课题我知道了:

1、2、

3、。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过程,设计的明线是二氧化碳的有关变化与制取,暗线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中间穿插物质的用途和化合分解反应的概念。

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有关物质的科学知识,还初步学会了对物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且对于学生科学的认识、使用身边的物质、关注身边的生活、社会问题等情感、态度的转变以及树立学习化学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总结

总之,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的继承和超越,其设计既要保留传统教学设计的那些规律性的共同内容,又要突出其自身的结构和功能,赋予其新的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切实全面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化学新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纪连,梁媛,王惠.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

【2】刘知新.化学教育,2005,26(11):

15-17

【3】胡文华,化学教育,2006.27(9):

36-38

【4】王磊,刘晓英,苏伶俐等.化学教育,2000,(10):

12-15

【5】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刘宏文.建构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及其在科学教育上的意义.科学教育月刊,1997(19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王磊等主编——《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

高等教出版社,200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