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6512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docx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

全院4月份进入临床路径管理产科2例退出1例;妇科1例后退出。

我院自2011年4月1日始,在五官科、骨科、普外2、妇科、产科五个病区,分别开展了老年性白内障、腰椎间盘突出症、结节性甲状腺肿、子宫腺肌病、计划性剖宫产五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实施,运行一个月来,现将各科实施情况作如下汇总;

全院4月份进入临床路径管理产科2例退出1例;妇科1例后退出。

五官科:

收治老年性白内障病人34例,其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13例,无一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骨科:

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例,未行手术治疗,无进入路径管理病例。

普外2:

本月无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入院。

妇科:

本月子宫腺肌病病例2例,1例因高血压病未进入路径;1例因严重贫血退出路径管理。

产科:

计划性剖宫产2例,进入路径管理2人,其中1例因伤口脂肪液化退出路径。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是一种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新型管理模式。

  临床路径是指医院内的一组成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根据某种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种医护人员共同认可的诊疗模式。

此模式有严格的工作顺序、准确的时间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避免服务对象康复的延迟以及资源的浪费,使他们能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CP基于临床诊疗指南,较其更为细化,通常表现为表格式诊疗计划或路径图,包括:

诊断、化验、检查等多方面内容。

  将CP应用于医院管理,融入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质量改进等先进管理思想,要求不断对医疗服务过程、服务内容、医疗效果、服务满意度等进行登记、统计、分析、比较和评价。

这样既促进了诊疗行为的规范化,又增强了医疗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医患之间的相互沟通。

不断分析评价的同时方可进行持续改进,促进了医生、患者、医院管理者三者间相互制约管理模式的建立。

  

  控制医疗成本  

  临床路径可为医疗成本核算提供客观依据。

根据临床路径的标准流程,医生可较快地开出各类检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控制患者就医成本;通过各检验科室与病房的密切配合,缩短检验所需时间,且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检验科的联系;通过简单的临床记录方式,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降低医疗成本,进而促进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

  

  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在患者住院期间,路径的实施者(护士或医师)每天监测患者的病情,以路径为标准,记录临床变异及其原因,以便及时校正。

这就是路径中的“过程改进技术”。

事实上,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相当于管理学上的戴明环(Plan-Do-Check-Act):

流程制定相当于“计划阶段”;“预期结果”与“临床变异分析”相当于“检查阶段”。

  

  促进多学科发展,提高医疗品质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疾病诊治计划,确定合理的住院天数及其相关检查与治疗项目,减少患者住院期间因医护人员治疗程序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的疗效不同。

参与临床路径的各类人员都能预先知道治疗护理流程,相互协调,达成共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所有人员都能随时了解到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护理和检查结果,无论谁接管患者,处理起来都会得心应手。

临床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全方位工作模式,具有连续性、合作性、全方位性的特点,促使医务人员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以整体的诊治护理带动整体医疗的发展。

  

  增加透明度,减少纠纷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非医务人员对疾病知识不太了解,形成的医患关系常以被动接受为主。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这种被动消费的局面,对医疗提出了透明消费的要求。

临床路径正好满足这种要求,它将诊治过程清楚地、预见性地提出,让医务人员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都能给予满意的答复,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纠纷的发生。

  规范医疗记录  

  临床路径的文本版一般以时间为序,列出了同种疾病的共同诊疗步骤,它的制定具有规范性,实施后只需作简单的记录,不必重复书写,减少了医务人员间接诊疗护理患者的时间,增加了直接医疗时间,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便于健康教育的实施  

  临床路径一般分患者版和医护版,它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计划,其中包括了医疗目标、预期效果、具体措施、实施时间等。

  临床路径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文字性的东西能给患者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健康教育的成效。

它还可以作为学习的资料,促进新进人员的培养。

临床路径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目前临床路径在我国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通过对临床路径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实施临床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临床路径 问题 对策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P)作为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核心理念是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无效支出。

1985年由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率先实施,用于以诊断相关分组为付款基础的定额付款制度(DRGs-PPS),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80年代末期,传入日本、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我国于1996年也开始了对临床路径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我院自去年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本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结合我院1年来实施临床路径的情况,总结了我国临床路径实施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大部分医院重视程度不够,普及范围小,开发病种少临床路径进入国内的时间不长,国内仅局限于少数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的应用,数量庞大的市县级医院尚未实施临床路径。

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多以手术处置的外科疾病为主,病种数量少、相对单一,慢性疾病和社区卫生服务中临床路径应用的报道罕见,内科疾病的应用仅停留在临床护理路径上。

我院相当多的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认识深度不够,态度消极。

  1.2临床路径引进目的不清晰,设计标准不明确有些医院在制定临床路径时,照搬美国的项目流程,忽略了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反而增加了医疗费用。

有的医院自行设计临床路径,由于资源不匹配,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

有的医院为了减少药品在医疗过程中的消费比例,增加了多项服务内容,使得单病种医疗消费反而增加。

  1.3医疗费用控制不理想,实施效果无法评价从目前报道看,只有北京协和医院对费用控制较为理想,有些医院成本核算不到位,临床路径带来的效益无法评价,且很多报道未提及费用对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未谈及开发临床路径的成本,未考虑门诊及出院后的医疗费用,缺乏对路径实施中变异信息的收集、分析,对临床路径修订的研究或报道不多,是否真正降低了医疗费用尚存在疑问。

  1.4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自主权与标准化的冲突部分医生认为,临床路径是一种有限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完善的实施需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和一定的经费投入,治疗方案僵化,会减少医生的自主权,对患者的治疗产生消极影响,限制了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

  1.5在教学医院里,临床路径是一种格式化、标准化的诊疗程序,可能会影响到医学培训,影响临床试验和学生的独立思考临床路径设立了固定的治疗程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抑制学生提问,也可能会延缓了医学科研的进展。

  1.6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临床路径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发挥了病人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对治疗的作用,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对预防此类医疗纠纷未见相关规定。

临床路径书面材料与传统病历或电子病历的地位、关系未见报道,在法律地位上,能否取代传统意义上病历尚未可知。

  

2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2.1临床路径的引进、推广首先是观念的转变首先是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临床路径的先进性,认识到医疗服务继续提高的现实以及加入WTO后医院所面对的激烈竞争,必须采用更先进的质量效益管理模式,才能统一思想,带领广大医务人员深入认识临床路径的内涵,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并逐渐普及到全国的各型医院。

约60%~80%的病人可以施行临床路径,要选择病人多、易成模型样式的疾病或手术方法施行,对于一些病情复杂、诊疗措施变异大的病种不适合实行临床路径。

病案分型质量费用管理系统通过医院管理者20多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可以作为临床路径的重要补充手段。

  2.2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引进临床路径服务模式的目的是最小成本的提供医疗服务针对我国国情,医疗保险不健全、低收入人群和自费人群比例高、药品消耗占医疗费用比例高,降低药品比例成为设计临床路径的重点。

临床路径设计应通过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保障基本医疗,在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不适合实施临床路径,那种照搬国外模式,乱增加服务内容的“贵族式”的临床路径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

临床路径的开发和应用包括了诊疗过程中的各个学科,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收集分析本单位的大量管理、诊疗、经济数据,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路径。

  2.3临床路径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变异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结合诊疗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改进、修正路径,从而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临床路径的施行,需每天的记录及察觉差异,随时修正,每一位患者出院后都需填一份差异报表,对较大的变异应及时地分析、讨论,找出差异报表与预期成果不同的原因,修正为最合适的临床路径,最大限度的发挥临床路径的优越性。

  2.4找到自主化和标准化之间的平衡点,不断在医生和医院之间进行对话,是任何临床路径取得成功的关键临床路径不是一种标准,一成不变,它只是一种指导或建议,是为特定的病种的通常情况设计开发的,目的是建立医疗护理工作的最佳流程。

考虑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临床路径允许有20%左右的病例偏离路径。

在任何情况下,医生都能够改变患者的临床路径,或者让患者完全退出临床路径计划。

应向广大医生说明,临床路径是通过标准化的治疗方式,规范诊疗行为,并没有剥夺医生的自主权。

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最佳治疗计划,弥补了由于医生水平不同导致的治疗效果不同,允许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2.5通过将临床路径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教给学生符合成本效果的临床实践,更好地为医学培训服务提倡学生在实施临床路径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变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

可以将临床路径纳入教学计划,将路径作为教学工具,探讨临床路径中有争议的治疗行为,从而将临床路径结合到教学中去。

  2.6建立管理规程一方面,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

另外,医生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

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随着医疗付费制度的改革,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已势在必行。

临床路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工具。

通过借鉴国内外现有的一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逐步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我们相信,通过引入临床路径,必将增强多专业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提高凝聚力,以标准化的医疗文件及信息管理为医院管理和医学科研、教学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并通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经营效益,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王冬,董军,朱俊.临床路径-临床医疗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医院管理论坛,2003,1(3):

38-42.

2傅征,张力.病例分型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3.

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阶段小结

 

根据卫生部、省、市各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按照医院的整体部署,自2010年9月15日始,医院成立了以陈榕生院长为主任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医院部分临床科室率先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首批入选的病种包括:

社区获得性肺炎(内一科)、脑出血(内二科)、腹股沟疝(普外科)、计划性剖宫产(妇产科)、支原体肺炎(儿科)和股骨干骨折(骨科)。

各科室对收集病例都进行了认真的甄别、筛选,对于进入路径的患者和家属进行了沟通和详实的告知工作,严格按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表单规范诊疗和护理工作,减少变异,完成后由患者填写“病种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按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评:

手术科室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27项;非手术科室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8项。

截至11月底,各科室共完成33例,在进行4例。

从经管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各方面的反馈意见来看,都是非常满意或满意。

外科自2010年12月1日开始,增加一个病种:

甲状腺良性肿瘤。

临床路径的施行就是在病人住院后依照临床路径的建议治疗病人,然后由专科护理人员每天对照实际的治疗程序和临床路径的差异,直到病人出院。

最后再由特定的组织人员分析及评估差异的原因,作为以后修改临床路径的参考及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施行临床路径的目的,主要是想由病人治疗的结果来分析及评估治疗的方法,希望通过每天对于病人的观察与记录,找出一种最适当的治疗方法,而这种治疗方法是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又可以维持或改进医疗品质的治疗模式,并且是大部份的病人可以接受的。

临床路径施行后,重要的是要检讨路径的差异。

差异的发生,每天都有可能,所以专科护理人员每天必须详细的记录各种差异,随时与负责的主治医师讨论或做修正。

而最重要的是病人出院后,要对病人住院当中所接受的治疗与临床路径不同的地方,提出讨论,写成差异报表,召开差异讨论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